【环境问题的表现分布及原因】8.1~8.2环境问题的表现、分布、成因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教案 2015-01-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明确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分布和成因。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分析说明环境问题上城乡的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及其成因。

2.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分布和成因的学习,形成科学的环境观与人地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分布和成因。

难点:分析说明环境问题城乡的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及其成因。

教学方法

启发性教学方法和讲练结合法。

教具使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流程设计

新课导入。环境问题是世界的热点问题,环境问题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谋求可持续发展,使人口、资源、经济能够共同发展,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一、人类与环境

多媒体投影右图。

学生读右图讨论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

学生总结:理解人类与环境之间关系要从两大方面进行:

1.分析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2.分析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师提示:在进行具体环境问题的分析时,要对不同区域不同的环境问题和表现进行对比,并针对差异区别对待。

二、环境问题的表现

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提问:环境问题的表现主要有哪些?

学生回答:

1.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海洋污染等。

2.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水源枯竭、物种减少、海洋生态失调、某些大型工程建设不当等。

教师进一步启发:根据所学知识,世界性的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学生回顾与思考。

学生讨论与回答: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是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教师提问: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的成因、影响有哪些?

多媒体展示表格。

学生填下表。

大气环

境问题

原    因

影    响

全球变暖

自然原因:气候的变化。                 

人为原因:人类排放温室气体、森林破坏。 

①海平面上升。

②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农业和经济结构的变化。        

臭氧层

空洞

自然原因:太阳活动。

人为原因:氟氯烃在平流层通过光化学反应消耗臭氧。 

①危害人体健康。     

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酸 雨

人为原因:燃烧化石燃料排放so2及氮氧化物的酸性气体。

自然原因:南方多山地丘陵,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         

①河湖水酸化,鱼类生长繁殖受影响以至死亡。           

②危害植被和农作物。 

③土壤酸化。     

④危害人体健康。  

⑤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三、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教师解说承接过渡:环境问题的表现有很大差异,并且由于各地区经济结构、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的不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有所不同。123

学生阅读课本。

教师提出问题:环境问题的分布有何特点?城市和乡村各自面临什么样的环境问题?从人类活动的角度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举例说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面对的环境问题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并回答: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城乡环境问题的差异:在城市地区,由于人口多,交通拥挤,工业布局集中,人类的聚居地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集中,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等。在乡村地区,由于资源的利用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源枯竭、物种减少等。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以往主要是环境污染问题,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多地表现为生态破坏。当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更加严重、普遍。

教师结合实例并总结:环境问题由局部转向全球,形成全球化的分布特征。

四、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承转过渡:环境问题的分布有很大的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

1.人口压力。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3.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教师启发引伸: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出现的,这三方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存在密切联系的。从总体上讲,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课堂练习:

1.增加绿化面积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据此回答:

(1)在大城市提倡的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  )

a.减少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    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
    c.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      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

(2)我国北方一些城市绿化中因使用杀虫剂而污染了地下水,下列绿化方式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是(  )

a.落叶阔叶树林                  b.常绿针叶树林
    c.“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d.人工草地

答案:(1)b  (2)d

2.对全球变暖的趋势,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其气温变化趋势如右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按a预案,全球自xx年起,平均气温每xx年将升高约    ℃;至21xx年,按b预案和c预案,全球平均气温将比a预案分别低    ℃和    ℃。

(2)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能源消费结构连接起来。

a预案     天然气广泛取代煤

b预案     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的现状

c预案     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石油、天然气等

(3)简述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答案:(1)0.30~0.32;1.1~1.5;1.6~2  

(2)

(3)海平面上升;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板书设计

一、人类与环境

二、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污染

2.生态破坏

表格填写

大气环境问题

原    因

影    响

全球变暖

    123

臭氧层空洞

    

酸 雨

      

三、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1.城乡环境问题的差异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四、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人口压力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3.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dilijiaoan/25989.html

  • 【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人教新课标)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从容说课基于前两节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本节开始让学生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鉴于教材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内容前后列放,可用列表比较的方式板书,从定义、方向、速度、周期等几个方面分别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学生在初中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可让...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7.4城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 了解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2 了解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过程与方法1 学会分析城市道路规划的基本原则。2 能够剖析城市交通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提出可行性的对策。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评价道路合理性的正确观念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1 不同类型的城...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政治必修二第五单元第一框]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1课时●从容说课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而差异性才是绝对的。地球表面不可能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地区,只有相似的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可以是地域性的,也可以是全球性的。教材主要剖析了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向上的变化。其中从赤道到...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学生能说明生物循环和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学会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能从地...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气旋】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一、教学内容分析“气旋与反气旋”是大气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这部分内容是本节,以至全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本课只是给学生一些“入门”的基础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和天气特点,掌握简易...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举例说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协调、平衡构成一个整体,某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各要素之间的不协调或不平衡。  2 使学生明确陆地环境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不同地区分布着不同的自然带,学生应掌握自然带分布的规律及...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西亚和北非的地理位置_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教学重点】1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 自然环境的特征  【教学难点】1 教材中指出的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记忆        2 西亚北非热带沙漠广布的原因  【教学用具】西亚北非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课件)阿拉伯民族服饰图、石油产区景观图、撒哈拉沙漠景观图  (提...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海南省交通运输网_7.2交通运输网中的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 了解铁路的作用以及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2 了解不同等级公路和航道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1 结合实例能够分析交通运输网中的线的区位因素;2 京九铁路线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3 公路选线的因素和原则...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第七单元上册英语单词】第七单元 7.4 城市交通运输

    【教学目标】1 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2 影响城市交通运输网形成的因素3 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原则4 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措施【重点难点】重点:1 城市交通运输主要特点形成原因2 如何改善城市交通环境难点:1 分析不同城市道路网络格局的合理性2 分析城市布局对城市交通运输的影...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入|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备课教案

    学习目标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热源:①__________。2.地球大气接收与转化太阳辐射能的环节:太阳辐射穿过②________―→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同时把热量传给③______。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不同层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