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目录_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复习(二)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2-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第三专题:文明的对话
一、审视传统
复习概要   
1.了解传统的内涵、本质意义,理解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区别和联系,理解文化传统的两重属性。
2.懂得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明白文明对话的作用。
3.了解典范的议论文关于论点、论据、论证的基本知识。

复习要求
1.能通过寻找中心句的方法快速找出文章的观点和相关的材料,归纳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论证结构和行文思路。
2.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形成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评价。
3.了解学术论文严密性的特点,体会在保持学术研究严肃性的前提下既有文采又通俗的语言表述风格。
4.能够了解正反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论证方法的作用,学习运用这些论证方法以提高议论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5.积累整理下列词语:

媲美    抱残守缺    明日黄花    事过境迁    昙花一现   褒贬    威慑    销声匿迹    不堪设想    攻讦    钳制    污垢    蜕除    得逞   有史可稽

教学建议

本板块是论说有关文明对话的一些基础性问题,其内容统摄整个专题。这是一篇学术论文,是比较典范的议论文。为了避免议论文学习的单调,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探讨问题的情境。

在学习文本以前,可以先让学生谈谈对于传统、传统文化、文化传统等概念的理解,用简要的文字记下来,与学习以后的认识进行比较。在把握文本的基本内容后再进行研讨,画出每一部分乃至每一段的重要句子,找出关键的概念,进而探讨它们的具体内涵。本文涉及的问题比较多,教学时要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本文的中心论题是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地看待传统,可以结合“问题探讨”的第2题,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

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注意文本论说了什么,还要注意它是怎么论说的,为什么这样论说具有征服人的逻辑力量。结合文本的研习,让学生逐渐掌握议论文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方法。

二、碰撞与融合
复习概要
1.了解华夏文明的地位以及其在促进世界文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2.理解文明对话的作用、必然性,了解自觉地成功地进行文明对话的方法和途径。
3.掌握比较论证的方法和运用。

复习要求
1.了解《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是怎样评价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的成就和贡献的,以及作者作出这样评价的指导思想。
2.能结合《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了解外来文明的本土化过程并做出评价。
3.能够为2篇文章提炼关键词,并写出内容提要。
4.能够说出比较论证的方法在论证过程中的作用。
5.积累整理下列词语:

奠定    遮蔽    并驾齐驱    回溯    左右逢源    近在咫尺    歇斯底里    呵责    摒除    庶几    癖好    劝诫    训喻    盛馔1234

教学建议

本板块的两篇文章难易程度不一,其中《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思辨性较强,有比较严密的推导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由事及理,推导过程一目了然。教学中可把重点放在前一篇。可以从文本出发,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理解作者公正地对待每一种民族文化的人文情怀,认识文化交流的双向性,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等问题。

探讨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领会文本所要表述的核心理念。《发明与发现的国家》作者肯定中国古代、中古时期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成就,一是尊重事实,一是作者的人道主义情怀。前者揭示了作者科学哲学的思想基础,后者揭示了作者的人生信念,也就是一位科学家对于文明交流与文明对话的理解。《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着眼于说明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是相互渗透的、相互影响的、相互融合的;这样的过程常常是不自觉的,自然而然的。

还要关注文章的论证技巧,如《发明与发现的国家》从反驳引出正面的论述,而《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由事及理,把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来认识的方法,等等。

为了增强学生探讨的兴趣,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适当提供一些感性材料。如,李约瑟的事迹、中国古代和中古的科学技术成就、麦当劳的美式快餐店等等。

三、拿来与拒绝
复习概要
1.了解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要有选择地接受外来文化,懂得文明对话中必须具有自主意识,要有“拿来”的勇气和魄力。
2.了解杂文的行文特点和语言风格。
3.了解比喻论证的用法和作用。

复习要求
1.结合《拿来主义》的创作背景,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了解鲁迅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态度。
2.结合《吉诃德的时代》,从文化源头上了解中国固有文化阻碍社会前进、蒙骗群众的成分;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3.领会文章是怎样用比喻论证的方法阐明道理的。
4.积累整理下列词语:

礼尚往来    残羹冷炙    自诩    冠冕    脑髓    孱头   国粹    徘徊    典籍    劫富济贫

教学建议

鲁迅的《拿来主义》是论述跨文化交流与文化继承的经典文本,用的是杂文体,并非正面阐释自己的主张,学生把握起来有难度,教学中可突出与专题内涵有关的内容,突出重点,淡化一些与中心关系不甚密切的部分,例如旁敲侧击抨击当时国民党政府的内容。

学习《吉诃德的时代》,要注意解释西方武士道和中国武侠的相似点,他们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共同的文化土壤,认识我们民族文化中某些负面东西的腐蚀作用。

在学习两篇文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杂文的特点。它是议论文的一种,是形象化的政论,往往针对当前的事件而发,是一种形象化的政论,表现手法相当灵活。两篇文章语言上有共同点,都运用了反语、幽默、讽刺的手法。

写作实践
本专题的写作重点是获取和处理信息,主要训练议论文的写作。
1.教学中,可以根据本专题的文本梳理典范议论文的结构特点,论点、论据、论证一般要求和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特别要注意论点和论据之间必然的逻辑关系;1234
2.学会拟写分论点,丰富议论文论证的层次。
3.写作前可以组织学生围绕给定的情境和话题进行探讨,激活思维。鼓励学生在互联网上搜索资料,在众多信息里面进行筛选,进而再生成和创造信息。

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
一、因声求气
复习概要
1.感受我们民族精神的博大精深、民族智慧的高超和民族语文的美妙。
2.引导学生学会文言文的诵读。
3.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并做出自己的评价。

复习要求
1.能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烛之武机智勇敢地说服秦王,救国家于危难,体现出的拳拳爱国心,感受魏徵以诚恳的奏疏彰显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2.能根据作品的不同的文体特点、语言特色进行诵读,能够读出平静的叙述,激昂的议论,抑扬顿挫的感慨。
3.能从字音、停顿、语气语调、表情达意等方面总结归纳文言文诵读的基本方法。
4.整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的词语和词类活用的现象,能把文中关键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教学建议

本板块的重点是“诵读”。教学中应加强诵读的指导,以“读”为重点,以“读”为主线,以“读”作为理解感受文本内容的主要手段。课堂中应保证学生读的时间,指导读的方法,使学生了解文言文诵读的要求、特点和方法,使读的能力有显著的提高。

诵读中,要引导学生注意两篇文章文体不同,语言风格也各有特点:一以记叙描写为主,一以议论为主;一以人物对话和以散句为主,一以整句为主,糅合散句;一是比较平静的叙述,一是激昂的议论。

《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叙事文章,全文以对话为主,诵读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对话的诵读。佚之狐和郑伯,郑伯和烛之武之间的对话,应注意虚词的处理,准确表现人物的个性和身份特点。烛之武对秦伯说的一段话,措辞委婉谨慎,但又有着很强的逻辑力量。诵读时特别要注意说话的口吻和层次,口气不可太强,不能咄咄逼人,但又不可软弱无力;层次之间的停顿要分明,每一层的诵读也应该有变化。而晋侯对子犯说的一段话,以整句为主,思维严密,头脑冷静,要读得沉稳自如。

二、仔细理会
复习概要
1.理解作品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运用对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的特点。
2.总结理解文言文词义、句义和文义的常用方法。
3.体会精练生动、绘声绘色的语言特色。

复习要求
1.体会《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通过典型事件,在矛盾中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学习文本用细节描写、个性化的语言、对比衬托来刻画人物的手法。
2.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整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的词语和词类活用的现象,能把文中关键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摘出文中的成语、名句,说说它们的含义。
4.诵读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背诵《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最后一段。

教学建议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和《鸿门宴》都是《史记》中的经典篇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个方案开展学习。在教学的总体设计上,应注意以读文为主,在读文中兼顾读史,在读文中梳理文言文阅读解义的基本方法,三者应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
这两篇文章的内容并不难,教学过程中不必逐句译成现代汉语,重点是指点学生依靠上下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诠释难句,在难句的疏通过程中归纳方法,掌握方法。还要借助于“文本研习”中的有关复习要求或活动,设计具有个性特点、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引发学生主动研习文章的意识,在问题的探讨中,理解文章,把文言文阅读的一些规律和方法融合在中间。1234
教学中仍应重视诵读的训练,尤其是描写传神、对话精彩的片段,要指导学生通过诵读深化对文意的理解。

三、融会贯通
复习概要
1.借助工具书加注、断句及翻译等,在具有文言学习特点的活动中理解浅易的文言文。
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品的逻辑性和形象性。

学习目标
1.诵读文章,能体会《秋水(节选)》《非攻(节选)》和《察今(节选)》善于形象说理的特点,领会这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2.总结借助工具书加注、断句与翻译等文言学习的基本方法。
3.学会举一反三,能够进一步在迁移、运用中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4.能梳理出文中的成语并积累。整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的词语和词类活用的现象,能把文中关键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教学建议

本板块的教学,可以“活动体验”的三项活动为核心,具体文本内容的理解可以在这些活动中完成。这三项活动既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教师又要有具体的指导。

关于注释,教师可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的方法,指导如何根据上下文选择恰当的义项,如果工具书没有合适的义项,如何根据文义进行合理解释的方法,还有怎样处理好重点词语的落实和整体意思翻译之间的关系。

关于断句,可以指导学生先抓住一些特征性的词语以及句式的特点断开有把握的地方(例如句首的“夫”、“盖”,句末的“乎”、“哉”等,对话的“曰”,以及相同相似句子的反复运用等),再根据对整体意思的把握,分析难以定夺的地方。对有不同断法的地方,可以进行比较,择优而从。关键看句读的正确与否,具体的标点可以有不同。

关于翻译,让学生了解“信”“达”“雅”的基本原则及“换、加、删、添、补、留、移”等基本方法,还要对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作简要说明,例如:可以先解大意,再细加推敲;尽可能直译,确有困难,也可以意译,要尽可能贴近原意。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4993.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