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2-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词语解释
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
●难点磁场
[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流刑(流放的刑罚)    流星赶月(形容迅速)
流连(留恋不舍离去)    流金铄石(比喻天气极热)
b.声望(名声、名气)    声泪俱下(形容极其悲恸)
声气(声音中带气)    声东击西(表面喊的与实际打的不一致)
c.临终(人将要死)     临危授命(危难时期被任命)
临刑(将要受死刑)    临深履薄(比喻谨慎戒惧)
d.虚辞(与实词相对的词类)   虚怀若谷(形容十分谦虚)
虚造(凭空捏造)     虚与委蛇(对人假意敷衍应酬)
[试题2](★★★★)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四个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沽名钓誉  一文不名  不可名状  师出无名
b.栉风沐雨  风声鹤唳  移风易俗  附庸风雅
c.横生枝节  起死回生  无中生有  妙笔生花
d.动人心弦  兴师动众  动辄得咎  惊心动魂
●案例探究
[案例1](★★★★★)(XX年全国高考试题)
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过错(过失、错误)   过犹不及(过头或不够都不好)
过瘾(满足癖好)    闻过则喜(听到以后就感到高兴)
b.道义(道德、正义)   道听途说(在道路上听到并传说)
道歉(表示歉意)    能说会道(善于言辞、很会说话)
c.工会(职工团体)    适逢其会(恰巧碰上那次聚会)
会谈(多人商谈)    心领神会(不用明说就已经领悟)
d.张望(向远处看)    剑拔弩张(拔出刀剑、把箭射出)
张榜(贴出文告)    虚张声势(假装、夸大自己的气势)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准确解释词语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知识依托:语素与词汇知识,词的本义、比喻义、引申义知识,等等。
解析:a项中“过犹不及”意为做的过头就像做的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解释中“或”表选择关系,不当;“闻过则喜”意为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很高兴,“过”解释为“……以后”不当。c项中“适逢其会”意为恰巧碰上那次机会,“会”非“聚会”。d项中“弩张”意为拉开了弓,并非“射出”;“张望”意为向四周看,包括远处,而非单指“向远处看”。
答案:b
错解分析:错选d,对“张望”一词的所指范围把握不准。
方法技巧:准确解释词义,首先要有较扎实的知识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养成勤查词典的好习惯。另外对词义的理解不能望文生义,而应对词语中各个词素的义项逐个落实。如上面试题中,“过犹不及”解释为“过头或不够都不好”,其中一个“或”即为错误;再如,“剑拔弩张”解释为“拔出刀剑、把箭射出”有误,“弩张”意为“拉开弓弩”,并未“射出”。1234
[案例2](★★★★★)对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乔装打扮     乔:假装
b.少不更事     更:经历
c.每下愈况     况:比较,引申为“通过比较而明显”
d.生灵涂炭     涂:涂抹,引申为“沉溺于……之中”。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准确解释成语中语素意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知识依托:语素与词汇知识,词的本义、比喻义、引申义知识等。
解析:此项中“涂”,意为烂泥,而非“涂抹”,更不能引申为“沉溺于……之中”。
答案:d
错解分析:错选c,未能对“况”准确理解。“况”也解释为“甚”,此义由“通过比较而明显”转化而来,两者解释是一致的。
方法技巧:此题可采用总体浏览,寻找明显错误的方法。
●锦囊妙计
要提高此类试题的答题正确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养成查阅辞书的好习惯。对平时学习中所遇到的有关词语,如果自己拿不准,就一定要翻查词典,准确理解词语以及其中关键语素的含义,日积月累,提高词汇量。
2.要特别注意常见词语的非常用语义,这往往是命题的一个重点。如“不刊之论”这个成语中“刊”的含义是“更改”,而非常见义“刊登”。再如:
文不加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此成语形容文章写得极快,不用涂改。
如坐春风:坐,沐浴。
不速之客:速,邀请。
差强人意:差,稍微。
踌躇满志: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
屡试不爽:爽,差错。
3.要注意一词多义现象。词的多义是由单义演变而来的,因此其各种意义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首先要了解一个词的本义,这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意义;其次,掌握由本义推演出来的引申义,以及借本义作比喻而产生并固定下来的比喻义。

●歼灭难点训练
1.(★★★★★)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海晏(平静)河清     觥(酒杯)筹交错
怡(安然)然自安     素不相能(尊重)
b.怒不可遏(阻止)     信(随意)步闲庭
心有余悸(因害怕而心跳)   咫(八寸)尺天涯
c.咸与维(革)新     胶柱鼓(弹奏)瑟
教猱(一种猴子)升木    解甲归(回家)田
d.匡其不逮(达到)     款款(从容)而谈
寓群索(寻求)居     李代桃僵(干枯)
2.(★★★★★)对下面加点词意义的解释,全恰当的一项是(   )
a.应(响应)征  日晕(光圈)  哀(悲愤)兵必胜  出类拔(超过)萃
b.惬(畅快)意  熟稔(熟悉)  一表(表现)人才  秉(拿着)烛夜读
c.沦(陷入)落  审(审查)慎  见贤思齐(齐国)  牛骥同皂(黑色)
d.滥觞(酒杯)  叵(不可)测  绳(墨绳)趋尺步  偃(停止)武修文
3.(★★★★)下面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永垂不朽  功败垂成  垂死挣扎
b.为非作歹  先睹为快  羞于为伍1234
c.过甚其辞  属辞坏事  以辞害意
d.怨声载道  载歌载舞  载酒问字
4.(★★★★)对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适逢其会(时机)     言必信,行必果(有结果)
b.独当(掌管)      一面举措失当(适合)
c.革故鼎(更新)新     投机倒(转换)把
d.洞(透彻)若观火     铤(快走的样子)而走险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词不达意  言简意赅  称心如意  出其不意
b.老当益壮  相得益彰  精益求精  多多益善
c.轻而易举  移风易俗  改弦易辙  平易近人
d.仁至义尽  舍生取义  义不容辞  顾名思义
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开诚布公  布告天下  阴云密布  发布消息
b.量入为出  出人意料  出类拔萃  出人头地
c.比翼齐飞  朋比为奸  鳞次栉比  比肩接踵
d.久别重逢  天壤之别  分门别类  别有用心
7.(★★★★)下列各项成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大吹大擂  大言不惭  大摇大摆  夸大其事
b.言外之意  弦外之音  话中有话  意在言外
c.颠倒黑白  混淆是非  指鹿为马  指桑骂槐
d.人山人海  水泄不通  挨肩擦背  人多势众
8.(★★★★)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语词义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滥竽充数,这四个字概括得好。好就好在它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在于一个“充”字。
a.长此下去,实践会将你的军,群众会将你的军,马脚会越露越多,你终将在新的征途上落下伍来。
b.你不该不会装会,弄虚作假,冒充内行。
c.不懂偏要装懂,势必搞瞎指挥,乱弹琴。
d.这话是总结了我党的历史教训而说的,语重心长,值得我们铭刻在心。
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1.a[b项中“声气”指消息,也可指语气、声音。c项中“临危授命”意为在危亡关头献出生命。d项中与实词相对的应是虚“词”而非“辞”。]
2.a[a项中四个“名”意义分别为:名声,占有,说出,名义。b项中前两个“风”意义相同,皆指自然界之风;“移风易俗”中“风”为风气、风习,“附庸风雅”中“风”本指《诗经》中“国风”,此引申为文雅之义。c项中前两个“生”意义分别为:长出,活;后两个相同,义为生发。d项中第一和第四个成语中加点的字的意义相同,皆为感动;第二、三个成语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分别为:使动用法,动不动。]
歼灭难点训练
1.b[a.能:和睦。c.归:回。d.索:单独]
2.a[b项中“表”指“外貌、仪表”。c项中“审”指“详细、周密”,“齐”指“赶上”,“皂”指“马棚”。d项中“绳”引申为“规矩”。]1234
3.c[a.“永垂不朽”中“垂”意为流传,后两个词语中意义相同,将近。b项意分别为:做,当作,作。d项中意分别为:充满,且、一边,带着。]
4.a[果:果断。]
5.b[a项中意义分别为:意思,意思,心意,意料。c项中意义分别为:容易,改变,改变,平和。d项中意义分别为:仁义,道义,道义,意义。]
6.d[a项中“阴云密布”的“布”意为“散布、分布”,其余三个成语中意均为“宣告、宣布”。b“量入为出”的“出”意为“支出”,其余皆为“超出”之意。c项中“朋比为奸”的“比”意为“依附、勾结”,其余皆为“紧靠、挨着”之意。d项中意义分别为:分别,区别、差别,分,另外。]
7.b[a项中“大吹大擂”“大言不惭”“夸大其事”三个词语意思接近,都有“言语夸大”之意,“大摇大摆”则有“无所顾忌、傲慢”之意。c项中“指桑骂槐”意为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另一个人;而其他三个成语皆有“是非不分”之意。d项中“人多势众”意为人多力量大,其他三个成语皆形容人很多。]
8.b[例句中“要害”的含义是比喻最重要的部分,属比喻义。a、c、d三项都用的是词的比喻义,b项是基本义。]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5354.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