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品高考第二轮专题语文答案】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2-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第十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知识梳理】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理解文段的关键,与文言虚词相比,它数量多,表意性强,变化性大。"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包含着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实词是中学生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二是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上下文的字典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的概念。
文言文实词的考查主要落实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及词类活用等方面。从这几年的高考试题看,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更为命题者青睐,所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应特别注意:
1.注意词的古今义
   文言实词,有的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有的完全不同。这两类词都可以不去管它,重点应放在古今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实词上。如"食已与与如也"的"已"今作"已经",这里是"罢""完"的意思;如"偷",古义有苟且、马虎、刻薄等意,今为偷窃。理解时不能不辨古今差别而随便地以今义释古义。
2.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
    文言以单音词居多,汉语以双音词居多。不要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词误判白话文中的双音词,如"妻子"、"地方"、"指示"等。
3.注意通假现象
    古代汉语常有通假字。一是音同音近通假,如"蚤"通"早","要"通"邀","裁"能"才","禽"通"擒","卒"通"猝";二是形近通假,如"说"能"悦","谕"通"喻"。因此,理解时不要误把通假字作为本字。如 "以身徇国" ,"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中的"徇"通"殉",看不出来,就会解错。
4.注意偏义复词现象
  所谓偏义复词,京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的词,其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只作陪衬,如《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便可白公姥"、"我有亲父兄这三句中,"作息"只有"作"的意义,"公姥"只有"姥"的意义,"父兄"只有"兄"的意义。如果不解依据上下文看出它们是"偏义",就会理解错误。
5.要注意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在文言中是常见的语言现象,应根据具体语境作辨别。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中的"举"是"全"的意思(与"独"相对);"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中的"举",根据前后文,应解释"攻取"。
【过程与方法】
     一词多义在古今汉语中普遍存在着,但在文言文的词语中显得更加突出和复杂,它既有本义和引申义之分,可有比喻义和借假义之别,要熟练掌握120个常用的文言实词。古今异义词由于其语言流变的情况相当复杂,有词义的扩大和缩小,有词义的强化和弱化,有词义的转移和词情的改变,掌握起来有时也就更加困难。但是只要我们紧紧把握命题人重课本,重迁移的命题意图,绷紧不以今义释古词的这根弦。解决这些并不困难。常见文言实词的学习要有系统的观念,即建立实词的词义系统,并把握某个词义的运用环境,二要因文定义。一个词不管有多少种意义,当它一进入具体环境后,就只能有一个恰当的理解。所以在文言文的阅读中,利用汉语词语的构成特点、根据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结合上下文的语境限制和题目的具体要求进行词义的推断是特别需要,特别实用,也十分有用。下面就对这个问题简单地列举些推导的方法。1234567
推导总原则还是"词不离句",具体有如下几种。
1.利用音形的分析来推导 如觐,从"见"旁可以推出"拜见";"造 ","辶"与走有关,解为"到""去"。又如,"甲兵顿敝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中的"顿"可以推断为"钝"义,因为古人用同音字替代的情况较多。
2.利用语法结构推导,例:①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解先入关破泰
       ②视之,弄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
       ③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④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怎样理解其中的四个"意"呢?句①的"意"作动词,后面带有宾词语,应解释为"料想";句②的"意"作主语,为名词,句④的"意"用法与此相同,联系前文,可知应解释为"样子";句③的"意"作"无"的宾语,自然也是名词,应解释为"意图"或"心意"。
3.利用联想的方法推导,平时我们学过不少文言文和成语,在解题时,利用学过的知识并迁移过来,也是不难解决的。
 例如: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不速之客)。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日薄西山)。
4.利用组词来推导,文言文词语都是单音节的,现代汉语是双音节的。将单音节的文言词语,作为语素组成双音节的现代汉语词组,然后根据实际去选择一个最恰当的。
组词的方法有两种:
a. 辐射式引申          

    /   \
节约     节省
b.链条式引申
朝:朝见-朝拜-朝廷-朝代
5..根据前后述说的内容作推断
 例:①又以適去,意不自得
     ②(郭)永以书抵幕府
句①的"適"是什么意思,根据"意不自得"可以推知"適"同"谪","又
以適去",是"又因为被贬而离开"。句②的"抵"是多义词,这里是什么意思?前文说,太原地方长官总是任用名望很高的人,每次宴请耗费千金,这些钱都是从各县搜刮来的,对大谷县征敛尤为紧迫,于是"永以书抵幕府",意思是:郭永写信送到太原帅幕府。抵,送达。
理解文言实词的基本原则是依据语境,即上下文。上列三点,只是把这"语境"具体化。
例如:(06山东卷)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弒也。"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弒而何也?"辕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回生问《老子》书。固曰: "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注]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久之,病免。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固之征也,薛人公孙弘亦征,侧目而视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自是之后,齐言《诗》皆本辕固生也。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 (选自《史记•橘林列传》)1234567
 [注]司,管理四徒的官县,秦、汉时一种筑城的劳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        匡:辅佐。
 b.代立践南面                      践:登上(王位)。
 c.乃假固科兵,下圈刺秦            假:给予。
 d.薛人公孙弘亦征                  征:(被)征召。
【答案】a【解析】匡,纠正,匡正。错误原因是先入为主,只知其一,不顾其二。考查文言实词重在考查古今异义,高考题设错的方式一般是用词语的今义来注释其古义,误导考生犯望文生义、以今解古的错误。要准确解释实词词义,可根据汉语表意的特点,从字形来推知字义,利用文言句式整齐对称、讲究对仗互文的特点来推断,联系上下文语境推断,还可从留存到现在的成语中的一些古义来推知。
【能力训练】
1.下列各组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沛公不胜杯杓:禁住,能承受       b.上下同欲者胜:取得胜利
 c.何可胜道也者:尽                 d.真黄山绝胜处:优美的
 e.数石之重,中人不胜:获胜  
2.下列各组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惟辟作福,惟辟作威:君主
 b.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开辟也 :同"避",躲避
 c.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同"避",躲避
 d.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张开  
3. 下列各组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天理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同"影"
 b.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同"黜",被罢免
 c.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讨伐,征伐
 d.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验应  
4.下列各组加点字,字义相同的两项是
 a.直前诟虏师失信              b.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d.俄匀谢玄淮上信至
 e.信造化之尤物也   
5.下列各组加点字,字义相同的两项是
 a.东郭先生将北适以干仕        b.哭声直上干云霄
 c.不从车乘,不操干戈          d.亦不敢服垢弊以干名
 e.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6.下列各组加点字,字义相同的两项是
 a.一出门,裘马过世家            b.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c.会贤士大夫少府赵禹过卫将军    d.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1234567
 e.求,无乃尔是过与
7.下列加点的词都属于偏义复词的一组是
 ①死生,昼夜事也  ②偃仰啸歌,冥然兀坐
 ③把酒临风,宠辱皆忘 ④昼夜勤作息
 ⑤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⑥勤心养公姥
 ⑦悖乱不可以持国  ⑧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④⑥⑧  d.②③⑤⑦
8.对下列句子中"报"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阙然久不报(报告),幸勿过。(《报任安书》)  ②庙成,还报(报告)孟尝君。《战国策•齐策四》)  ③无怨无德,不知所报(回复)。(《左传•成公三年》)。④为善者天报(报答)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报复)之以祸。(《苟子•宥坐》)) ⑤投我以木瓜,报(回报)之以琼瑶。 (《诗经•卫风》)。⑥报(判决罪人)而罪之。(《韩非子•五蠹》)   
 a.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⑤
9.下列句子中对"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宾馆)。(《廉颇蔺相如列传》)
 b:宣子田于首山,舍(住一夜)于翳桑。(《左传.宣公二年》)
 c.其辟君三舍(三十里)。(《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d.逝者如斯夫,不舍(放弃)昼夜,(《论语.子罕》)   
10.下列句中的"驰""字,与例句中的"驰"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好驰马试剑。(《孟子•膝文公上》)
a.齐师败绩,公将驰之。(《曹刿论战》)  
b,名声驰于后世。(《韩诗外传》)  
c.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木兰诗》)
d遂疾进军,车驰卒奔。(《左传•宣公十二年》)
11.下列句子中对"逐"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失其鹿,天下共逐(驱逐)之。(《汉书•蒯通传》)
b.齐师败绩,逐(追击)之。(《左传•成公二年》)
c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放逐)。(《史记,李斯列传》)
d.一兔走,百人逐 (追赶)之,非以兔也。(《商君书•定分》)
12.对下列句子中"意"的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①意(估计)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②醉翁之意(心愿,意向)不在酒。(《醉翁亭记》)③然不自意(用心,费心)能先人关破秦。(《史记•项羽本纪》)④久之,  目似瞑,意(神情)暇甚。(《狼》)  ⑤方首,长胫,意(估计)似良。(《促织》)
 a.①④    b②③      c③⑤    d,②④
13.下列句子中的"治"与"文景之治"的"治"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谏太宗十思疏〉)  ②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狱中杂记》)  ③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治平篇》)④今治水军八十万,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赤壁之战》)  ⑤同心一意,共治曹操。(《赤壁之战》)  ⑥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论语•泰伯》)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⑤⑥1234567
1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古代双音节词(不是两个词)的一项是:
a.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b.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c.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
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丈夫(指女子的配偶)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指男女成婚的事)。(《鸿门宴》)
c.皆祖屈原之从容(形容不慌不忙,镇定沉着)辞令。(《屈原列传》) 
d.云鬓半偏新睡觉(入睡后醒来),衣冠不整下堂来。(《长恨歌》)
1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借助)于物也。(《劝学》)  ②胡公巡(巡察)部,令所部供张。(《海瑞传》)  ③寻蒙国恩,除(任命)臣洗马。(《陈情表》)  ④保(保护)民而王,莫之能御。(《齐桓晋文之事》)  ⑤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岳阳楼记》)  ⑥失期,当(应该)斩。(《陈涉世家》)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    d.②④⑤⑥
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b.子布、元表各顾妻子。(《赤壁之战》)
 c.若能以吴越之地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
18.下列加点的词,不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
 b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
 c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采草药》)
 d.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9-20题。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曾祖霸,元帝时为侍中。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遗矣。"
    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八年,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始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事母孝谨,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躬率妻子,同甘菜茹。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惟奋免费,单车就路。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思,如何今去,不共报德!"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奄谢之而已,一无所受。既至京师,除武都郡丞。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奄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奄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义,莫不信用命焉。郡多氏人,便习山谷,其大豪齐钟留者,为群氐所信向。奋乃率厉钟留等令要遮抄击,共为表里。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遵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1234567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   (《后汉书•孔奋列传》)
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盈数月辄致丰积    盈:满
b 不以官屑礼之    礼:礼节
c.奋谢之而已    谢:拜谢
d。氍壅京师,除武都郡丞  除:授官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a.八年,赐爵关内侯
b.孔君清廉仁贤
c.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
d.见有美德,爱之如亲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1-22题。
    赫连达字朔周,盛乐人。性刚毅,有胆力。少从贺拔岳征讨有功,拜都将。及岳为侯莫陈悦所害,军中大扰。赵贵建议迎大祖①,诸将犹豫未决。达曰:"宇文夏州昔为左丞,明略过人,一时之杰。今日之事,非此公不济。赵将军议是也。达请轻骑告哀,仍迎之。"诸将或欲南追贺拔胜,或云东告朝廷。达又曰:"此皆远水不救近火,何足道哉?"贵于是谋遂定,令达驰往。大祖见达恸哭,问故,达以实对。太祖遂以数百骑南赴平凉,引军向高平,令达率骑据弹筝峡。时百姓惶惧,奔散者多。有村民方扶老弱,驱畜牧,欲入山避难,军士争欲掠之。达曰:"远近民黎,多受制于贼,今若值便掠缚,何谓伐罪吊民!不如因而抚之,以示义师之德。"乃抚以恩信,民皆悦附,于是迭相晓语,咸复旧业。太祖闻而嘉之。悦平,加平东将军。太祖谓诸将曰:"当清水公②遇祸之时,君等性命悬于贼手,虽欲来告,其路无从。杜朔周③冒万死之难,远来见及,遂得共尽忠节,同雪仇耻。虽藉众人之力,实赖杜子之功。劳而不酬,何以劝善!"乃赐马二百匹。达固让,太祖弗许。
    六官初建,授左遂伯。出为陇州刺史。保定初,迁大将军、夏州总管、三州五防诸军事。达虽非文吏,然性质直,遵奉法度,轻于鞭挞,而重慎死罪。性又廉俭,边境胡民或馈达以羊者,达欲招纳异类,报以缯帛。主司请用官物,达曰:"羊入我厨,物出官库,是欺上也。"命取私帛与之。识者嘉其仁恕焉。寻进爵乐川郡公。建德二年,进位柱国,薨。子迁嗣。         (选自《周书•赫连达列传》)
[注]①太祖:此指宇文泰,当时任夏州刺史。②清水公:即贺拔岳。③杜朔周:赫连达曾祖因避难改投杜氏。赫连氏,匈奴姓氏,东晋义熙三年勃勃自称大夏天王,改日赫连氏。
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此公不济    济:成功          b.虽藉众人之力    藉:凭借
c劳而不酬,何以劝善  劝:劝解     d.识者嘉其仁恕焉    嘉:褒扬
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少从贺拔岳征讨有功                b.有村民方扶老弱,驱畜牧1234567
c.君等性命悬于贼手                 d.性质直,遵奉法度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23-24题。
    任延,字长孙。更始元年,拜会稽都尉。会稽破称多士。延到,皆聘请高行,敬待以师友之礼。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拾之。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掾吏白请召之。延曰:"龙丘先生躬德履义,有伯夷之节。都尉埽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遣功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遂署议曹祭酒。苌寻病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是以郡中贤大夫争往宦焉。
    建武初,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趾,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拜武威大守,帝亲见,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延对曰:"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帝叹息曰:"卿言是也。"既之武威,时将兵长史田绀,郡之大姓,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自号将军,夜来攻郡。延即发兵破之。自是威行境内,吏民累息。又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孙,皆令诣学受业。郡遂有儒雅之士。后坐擅诛羌不先上,左转召陵令。
 (《后汉书•循吏列传》)
2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署议曹祭酒  署:签署              b.每致困乏    致:招致
c.履正奉公    履:实行、做             d.皆令诣学受业  诣:去、到
2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a.遣功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           b.修书记,致医药
c.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                 d.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
1234567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4992.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