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记念教案】为了忘却的记念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1-1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写作目的,理解分析文章主旨;
(2)推敲文中过渡语句,理清课文整体思路,并能质疑解难;
(3)结合中心和语境,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4)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和目的,把握作者深沉而强烈的情感。
教学重点(1)探讨文章主旨;(2)揣摩重点语句。
教学难点 (1)题目含义的理解;(2)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语句。
教学设想:本文是鲁迅先生写于1933年2月的一篇文章。它是为纪念左联的五位革命青年遇难两周年而写。写作目的有对反动派残暴罪行的控诉和揭露,有对烈士英勇精神的赞颂,更有自己情感的抒发。因此教学本文,要将情感融于其中。结合单元教学要点研究探讨,深入领会文章要旨,也就是培养学生质疑解难的能力。
             文章篇幅较长,因此在诵读方面应采用默读的方法。又因第一册学过《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因此可以借助它理解本文。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提出疑问,通过讨论解决疑问,同时在无疑处发现疑问,并通过阅读、思考得以解决,意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钻研的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先生,作为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在他有生之年,无论发生什么重大事情,始终站在斗争的前列,用笔作武器,激励革命志士。“三·一八”惨案发生的时候,他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揭露敌人,唤醒民众;当左联的五位青年作家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的时候,他又一次拿起了战斗的武器,写下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他的笔像匕首,像投枪,一如他的人生:耿介、正直、嫉恶如仇。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为了忘却的记念》,写于1933年。
二、检查预习,说说课文的主旨是什么。
(学生此时不能说得很清楚,就可顺势对文章进行探讨)
三、白莽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纯朴、率真的进步青年,是一个追求光明富有才华的青年作家,更是一个坚贞不屈、为自由而献身的革命烈士。
四、柔石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柔石是本文重点。跟损人利己者相反,他是损己利人,跟神经过敏而自尊的文学青年不同,他是那样忠实诚恳。鲁迅视为忘年交,亲密无间,事业上合作,生活中贴心。他自己心好,以为世上人心也都是好的,对于官场的严酷,人心的险恶还缺乏认识,不免单纯稚嫩。
五、说说课文第四、第五部分内容的大概。
明确:第四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作者从两处着手,揭露了反动派杀害青年的凶残、卑劣和作者极度悲愤和痛悼的强烈思想感情。这两处一是记叙柔石等人被捕、在狱中及壮烈牺牲的情景;一是记叙作者本身避难的境遇及对战友牺牲极度的悲、对反动派凶残极度的愤的感情抒发。
第五部分主要是抒情,与文章开头遥相呼应,表达了对敌人的恨,对战友的怀念,对胜利充满信心的强烈的感情。
六、历史在鲁迅笔下是一部人吃人的历史,鲁迅提到了哪些事情?
明确:在鲁迅笔下,有一条纵深的历史长河。在这条历史长河里,流淌着被压迫者的鲜血。一部历史,就是人吃人的历史。方孝孺被诛十族;嵇康、吕安被杀,向子期连多说几句话的自由都没有;奴隶们幻想脱离苦海,唯一的好方法只有“坐化”;最近的三十年来,许多青年的血,更是层层淤积。鲁迅看透了压迫者,他们的是吃人的猛虎。
七、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当时的社会状况。
明确:在鲁迅笔下,有一幅广阔的社会画卷。在这幅画卷上,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丑恶和黑暗。豪绅横行乡间,气焰盛极。殖民者跋扈租界,中外杀人者相互勾结。人心险恶,骗人、卖友、吮血,什么鬼蜮伎俩都有。军阀混战,“城头变幻大王旗”。(在不违背历史的前提下,允许学生自由发挥。)
板书设计 
为了忘却的记念
鲁迅
一(白莽)      二(柔石)    三(白莽)    四(柔石)    五
缘  起                亲密            送书        最后的相见    悲愤
林  莽  白莽与鲁迅    初见    名字               (合同)       无法再写
第一次  书                    土豪                被捕·出逃
面貌                  硬气                狱中书信
女士          朝华社  宗旨                被难
曲译                  工作                诗
书信来往              结局                一幅木刻
第二次  送稿          走路    女性                白莽的译诗
“我”
第三次 “革命者”     打算
冯铿
八、朗读第一部分第一段,第五部分最后一段。
研讨题:为什么说“为了忘却的记念”?(这一题可以放在第二课时再说)
九、你对本文主旨有哪些新的理解?
明确: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在柔石等五位作家遇难两周年之际,一吐心中的悲愤,怀念他们与自己的交往,让他们可爱的形象永远活在世人心中,赞扬他们是中国很好的青年,愤怒控诉国民党政府的暴行,决意从悲哀中振作起来,与黑暗势力继续斗争下去。(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但要加以规正)
第二课时
一、揣摩重点语句,深入领会含义
大体思路:学生质疑与教师激疑相结合,主动探究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1.为什么纪念五个青年作家是“为了忘却”,“倒要将他们忘却”?这里所说的“忘却”该怎样理解?
明确:“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因为“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可见,所谓“忘却”,就是摆脱悲哀,化悲痛为力量。鲁迅的心情太沉痛了,但是为了战斗,必须调整情绪,摆脱悲哀。“为了忘却”就是为了战斗,要以战斗作为对烈士更好的纪念。
2.为什么不说“将悲愤摆脱”,而说“将悲哀摆脱”?
明确:“悲愤”有两面,悲哀和愤怒,鲁迅要摆脱的只是悲哀,血海深仇则是不能忘却的。
3.“不愿”“不屑”“不敢”三者有什么区别?
明确:三者政治态度不同。“不敢”并非“不愿”,只是慑于国民党政府的严酷统治。“不愿”者在国共两党的斗争中取超然立场,不介入政治斗争。“不屑”者则把五个青年作家的遇害看作小事一桩,认为不值得见诸报端。
4.“民众”与“国民”有什么区别?白莽不喜欢“国民诗人”这个词,说明他什么样的爱憎?
明确:“国民”不仅包括民众,而且包括统治阶级,具有某国国籍的人都是该国的国民。白莽是热爱民众而憎恨统治阶级的。
5.白莽刚由被捕而释出就跑到鲁迅家,并且告诉鲁迅先生他是一个革命者,这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白莽跟鲁迅先生见过两回后,就完全信赖鲁迅先生,深信他是革命者最可信任的同志,可以把生命都托付给他,相信困难中一定可以从鲁迅先生那里得到帮助。
6.鲁迅说“青年们,尤其是文学青年们,十之九是感觉很敏,自尊心也很旺盛的,一不小心,极容易得到误解”,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自尊心很旺盛,实际上就是骄傲自大,乃至妄自尊大,狂妄自大,唯我独尊,以至不辨善意恶意,误解别人,攻击别人。
顺便说一下,鲁迅起初是相信进化论的,相信青年人胜过老年人,青年人都是好的。“由于历来的经验”,纠正了先前的偏颇,“知道”了青年们普遍的缺点。当然这里主要是为了反衬柔石人品难得。
7.怎样理解柔石的“迂”?为什么在纪念文章里说他“迂”?
明确:柔石的“迂”指两个方面,一是对社会的黑暗、人心的险恶,还缺乏清醒的深刻的认识,因而不免碰钉子;二是受“男女授受不亲”的影响,和女性在一起不自然,难为情,连一同走路都不敢,后来就是敢了,还要拉开距离。柔石的“迂”,固然说明他对时代对社会缺乏洞察力,单纯稚嫩。但是“迂”得可爱,至少说明他自己心好,身居十里洋场,品行依然十分端正。
写柔石这样的“迂”,鲁迅的笔端饱含着浓浓的亲情,鲁迅是要告诉世人,柔石的心太好了!他太善良,太忠厚,太老实了!同时暗示他所从事的事业是完全正义的。国民党政府杀害这样的青年,只能说明它的反动残暴。
8.为什么要将柔石比附方孝孺?
明确:从柔石这一方面说,这是赞扬柔石刚烈执著的性格,他认定自己的立场是对的,就走下去,死也不怕,决不苟且。从杀害柔石的国民党政府这一方面说,他们也犹如明成祖,诛杀无辜,残暴至极。
9.为什么要讲《说岳全传》中高僧“坐化”的故事?
明确:旨在说明这白色恐怖的世界,有如秦桧当道的时代,是奴隶们的苦海。高僧不愿落入秦桧之手,有涅槃之法,鲁迅自己则有壕堑战术,逃走避居,保存实力,继续作战。
10.为什么将“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组成一联?
明确:不但构成鲜明的对比,而且揭示了因果关系。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尖锐的阶级对立。因果关系揭示了人民苦难的根子是反动派的恐怖统治。这是对“大王”们血泪的控诉。
11.为什么说到白莽被难之后引“生命诚宝贵”这首诗?
明确:引白莽自己翻译的诗来纪念白莽,这是最好的一种纪念。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到白莽崇高的内心世界,白莽热爱裴多菲的诗,翻译裴多菲的诗,而且用自己的革命实践,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表明他忠于这崇高信念。鲁迅先生用这种方式讴歌白莽是为自由而战、为自由而献身的战士。
二、怎样理解文中的三个典故
明确:三个典故的运用,有着深刻的内蕴,对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中心题旨,起了极好的作用。明朝方孝孺效命于明惠帝朱允汶,后惠帝的叔父燕五朱棣为夺帝位,带兵攻陷南京,惠帝自焚(一说下落不明),方孝孺入狱,因不肯替朱棣起草诏书被杀,祸及870余人。方孝孺为姓朱的争位而丢掉性命,连累亲友宗族,实在很“迂”。但那威武不屈、舍生取义的刚烈精神,几百年来一直为后人敬仰和赞颂,正是在这点上,鲁迅用来与柔石的精神作比。同时这一典故还以朱棣惨无人道、滥杀无辜的暴行,来暗示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青年的罪行。
“高僧坐化”的典故显然也是针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柔石被害的案情是“谁也不明白”;秦桧杀了岳飞后还要捉拿与岳飞有关系的道悦,只因为道悦说了一句真话,反动派抓了柔石又要扑鲁迅,只因为一个“明明白白”的印书合同。这就暗示,国民党反动派的滥杀无辜与秦桧没有什么两样。更为深刻的是,鲁迅在这里对道悦是持批判态度的,他并不像道悦那样束手待毙,而是“逃走”,保持实力,继续战斗,体现了顽强的“韧”的精神。
晋朝向秀作《思旧赋》,纪念因不满司马昭集团统治而被杀害的好友嵇康、吕安,表明对黑暗政治现实的极大不满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向秀以含蓄笔法,只字未提好友死因,只用简短笔墨曲折表现哀伤愤激之情,借典故表达自己的悲哀和失去自由的痛苦。鲁迅用此典,将当时的处境、心情与向子期相比,揭露蒋介石统治和司马昭以屠杀手段建立的晋朝一样,政治都是极端黑暗腐朽的,没有言论自由,“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稍有不慎,即招杀身之祸。
三、课堂练习(《课课练·语段精练》)
教学感想

[1]

[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4316.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