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万重山漫想教案】过万重山漫想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2014-11-1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语文教案】

教学指导思想:语文理性化阅读教学实验

教学要点:
1.通过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分析文章思路。
2.通过片断分析,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分析文章的语句,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难点 :自读分析文章思路。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整体阅读与局部阅读相结合教学法
教学过程 :
一.教学导入  :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重庆市当前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呢?对,是三峡移民。三峡移民反映出我国四化建设步伐在迅速加快,也反映出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力量已经非常强大,那么,最初政府三峡的人是谁呢?我们读了刘征《过万重山漫想》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二.预习诊断练习:(补充练习1、2、3题)
三.听朗读录音,用圆点“·”标出自己容易读错的字,并注明拼音;用波纹线“~~~~”画出过渡语句;用横线“——”标出能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句。
附录:.整体阅读方略(阅读要领)
1.把握中心主旨
中心主旨代表着文章的整体意义,统率、贯穿全篇,覆盖文中全部事实,渗透到每一段、每一句、每一词中去。是思路总的依据和起点。把握了主旨对文章建构的原由、各个局部的思想意义、语言的艺术特色、文章的表现手法都会发生敏感。把握了主旨也就找到了解决阅读中各种难题的门径。文章的主旨往往是用中心句、关键句揭示的。为了强调主旨,中心句常常居于显著位置,或标题显意,或开宗明义,或卒章显志,或以特殊文段出现。
2.理清文脉
文脉,即文章的脉络,是作者思路的轨迹。文脉体现为语脉,语脉指上下文中意义相关的话语相互照应、连接的语言组合标志。这些标志包括表示或强调同一句话、主题的重复语、同义词、指代语,表示顺序的时间词、方位词、序数词、表示逻辑的关联词,作者提示某一内容的插入语等等。文脉是思路的外部标志,把握它有助于理清思路。
3.弄清顺序
作者的思路要定性为文章的结构,首先要解决材料的安排问题。安排、组织材料要“言之有序”、有序体现了思路的条理性、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顺序,记叙文通常有时间推移、空间变换、时空交叉、思想感情变化、逻辑等五种顺序。弄清了顺序,也就基本把握了文章的思路,因为文章顺序,是作者思路的外在表现。
4.列出纲目,图示文章思路
图示文章思路,有助于进一步分析领悟文章内容,可以借此进一步体会作者选材、用材及运用语言的特点。
四.整体阅读,理清文章思路。
问1:《过万重山漫想》中“万重山”指什么地方?你能说说这种称说的来历吗?
答:“万重山”指三峡。典故源于李白《朝发白帝》:“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问2:本文中有很多语句是体现作者联想展开的,请问是哪些句子
答:①“就在原始状态的空白中,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②“于是,我的思绪,如同被疾风牵引着,无边无际地延展开去”;③“再想下去”;④“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这些句子的出现在文中往往提示作者的神思产生了飞越。
问3:作者开头何以强调“第一次穿过三峡”呢?
答:一方面为后文写过万重山时的一连串疑问张目,另一方面为引出“第一个”设伏,使联想得以自然展开。
问4:第二段写过万重山时的景物采用了什么手法?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答:采用了排比、比喻手法;突出了景物的“险”的特点。这为后面的联想准备了感受基础。
问5:第二段中连续三问,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理?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答:表现了“我”内心淡淡的畏惧、忧虑,为写第一个穿过三峡的忍耐的勇敢精神形成了衬托。
问6:“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这个念头当真是“在原始状态的空白中”跳出来的吗?
答:不是,这正是作者构思的奇妙之处。他知道若要再像前人一样用“华丽辞藻”去描写三峡奇景自会“黯然失色”,便另辟蹊径以免落下“笑柄”。当然作者这样说,是为了表现写三峡文章之多,为自己另起思路理出头绪。
问7:作者神思第一次飞越,联想到哪些事情?你认为哪一句话体现了全文的思路方向?
答:联想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的时代、使用的工具、他的胆识和想法;“没有第一个,便不会有后来的无数个”体现了全文的思路方向,即主题升华的思路发展方向。
问8:“我凭舷眺望,望着茫茫的江水”,神思再次飞越,又联想到什么?
答:联想到更多的“第一个”: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第一个跨上马背的人等,难以数计的第一个穿过“三峡”开拓道路的人。
问9:“三峡”何以加上了引号?
答:此时的“三峡”已经不再是实际上的“三峡”了,而是代表了艰难的社会生活历程。
问10:作者跨越时空,神思又一次飞越,又联想到了什么?
答:联想到了千百年后人们对现代人勇于创造的首创精神的崇敬。继将“三峡”抽象化后,又将“第一个”抽象化,就是说,我们现代人的创造在后来人看来也可能是“第一个”。
问11:文尾的“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各是什么样的喜悦?
答:“曾经感到的”喜悦是指经历艰险,扩大了生活的世界所获得的喜悦;“未曾感到的喜悦”指新时代的人们发扬首创精神赢得千百年后人们的崇敬的喜悦。
问12:作者实际上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哲理?
答:是告诉我们闯过艰险的征途就有胜利的喜悦这一深刻的哲理。
问13:通观全文,本文思路有何特点?
答:作者思路是由“第一次”起笔,写景物的“艰险”,中间插以“江水”奔流,使首尾相连,最后落笔于“喜悦”。游踪在动,神思也在动,首尾呼应,情感升华。“景”与“情”两条线索同时贯穿全文,使文章有一气呵成的气势,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
四.局部阅读,理清思路:(以11段为例)
问1:“我凭舷眺望,望着茫茫的江水”一句在段落中起何作用?
答:一是点明游踪,而是引起联想。
问2:作者引三峡来历的资料起何作用?
答:借以赞美自然之力的强大。
问3:“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一句起何作用?
答:引出后文对人类力量的伟大的赞美。
问4:本段可以分几层?试概括各层的层意?
答:①句为一层,点明游踪,引出联想。②—⑥句为一层,赞美自然之力的强大。⑦—⑨句为一层,赞美人类的力量的伟大。
问5: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大意。
答:本段通过赞美自然之力引出对人类力量的赞美。
五.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第一个”,请围绕“第一个”,写一段富于想象的文字。字书在300字以内。

[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yuwenjiaoan/24307.html

  • 2021高考语文考纲必背篇目_2021届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复习教案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2)散文阅读【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_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复习指导教学案

    第2讲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纲解读】“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作文看不懂题意】高考作文专题复习:题意作文审题

    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教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

    (东山二中 陈贵武)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临场技法: 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类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XX年联考题一、(08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宋朝的雨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_2021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与评价精讲精练复习教案2

    3 (XX年北京卷)1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高三语文分科会|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2

    六、(XX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 教案 学习目标: 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语文素材】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词语解释此题型是经翻新出现在XX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的。主要考查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其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词语的多义容易造成理解错误,②不同词语中相同词的近义造成解释困难。当然,新出现的题型本身就因其新而“难”。●难点磁场[试题1](★★★★★)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 流刑(流放的刑罚)...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 [古典诗歌的鉴赏]古典诗歌诗鉴赏专题

    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语言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

    发布于:2014-12-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