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高二政治教案 2014-08-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政治教案】

一、学习指导

(一)知识网络

(二)课程标准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识记联系普遍性、联系客观性的含义;理解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生存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努力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本质的、固有的、内在的联系,认真分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在实际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学会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三)学法指导

1.运用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方法,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从而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

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认识不同事物的联系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使自己在认识事物时分清主次,重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以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3.运用心灵反思法,回忆自己在生活中曾经有过的某一项小发明、小创造或者是某一项成功的创意,反思当时的过程以及促成成功的各种因素,体验出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以及积极创造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条件。由此得出结论:联系虽然是客观的、有条件的,但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这是成功的秘诀之一。

新教材新学案思想政治 ④ 必修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4.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分析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联系,说明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提高认识、运用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自觉性。如新型工业化道路中的两个趋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

二、知识点拨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一观点在唯物辩证法整个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承认世界的普遍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逻辑起点。不理解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就无法理解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要准确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个基本命题,必须掌握好以下知识。

(一)联系的普遍性

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普遍联系的三个层次: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例题:科技蛙是生活在大洋洲热带地区的一种青蛙,在原有的生态环境中与其他生物“和平共处”,但在“入侵”夏威夷岛后,科技蛙却打破了那里的生态平衡。这一事例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在联系系统中的作用是确定不变的②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特殊的、可变的③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④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12345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联系的普遍性”以及“普遍联系与具体事物的联系”之间区别的理解。首先,材料中的事例说明了联系的普遍性和条件性。联系作为整个世界的基本特征,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并且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其次,具体事物在联系系统中的作用,也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①③是错误的选项。正确答案为d。

(二)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客观性的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从事物的联系和实践的关系来说),二者都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联系客观性的要求。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例题:XX年4月28日,中共中央xx会见出席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海峡两岸各界人士时指出,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他衷心希望,两岸同胞更加紧密地携起手来,促进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止“xx”分裂活动,维护台海和平,把我们共同的美好家园维护好、建设好。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讲,这是因为(    )

a.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事物的具体联系

b.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c.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海峡两岸休戚与共,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所以a项是错误的。在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过程中,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非常重要,但它不是人们取得良好效果的唯一条件,所以b项错误。d项的判断正确,但它不是从哲学意义上讲的原因。本题正确答案为c。

(三)联系的多样性

1.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从内容上可以分为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在实际生活中要重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以及事物之间的中间环节。

3.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例题:“神舟”六号的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达到了新的高度。它不仅为我国移动通讯、光纤通讯、新材料等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而且1 800多项航天技术转向民用带动了更多的产业链。据测算,由我国航天科技带动的民用产业所产生的效益每年可达1 200亿元。这说明(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b.事物之间存在着无条件的、普遍的联系

c.性质相反的现象之间绝对不可能有联系

d.联系具有客观性、多样性

 12345

解析:航天科技为其他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并带动了更多的产业链,这表明了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a项与题干无关。b项错误,因为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具体的。c项错误,因为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既包括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关系,也包括相互限制、相互排斥关系。联系是普遍的,对立的事物之间有统一性,有联系。正确答案为d。

三、学习自评

(一)单项选择题

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    )

a.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联系,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b.事物之间的联系与人都是毫无关系的

c.联系是永恒的、不变的、无条件的

d.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XX年3月,xx借“xx”分子聚会场合公然抛出“四要一没有”主张,声称“台湾要独立”“台湾要正名”“台湾要新宪”“台湾要发展”,并表示“台湾没有左右路线,只有统‘独’问题”。这是在“xx”分裂道路上又迈出的危险一步。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台湾当局的“xx”分裂活动(    )

a.否认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历史事实                

b.割裂了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

c.损害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d.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3.“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    )

a.面对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的画面,人类是无能为力的

b.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世界上任何两个客观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d.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是指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上述材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b.任何两个客观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c.一切从实际出发d.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5.从XX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在互联网上开设博客,通过这种方式倾听百姓呼声,增加了解民意的渠道。网络正在成为政治决策与民意表达相互沟通的一个直接平台。从唯物辩证法看,这体现的哲理是(    )

a.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可以任意改变和创造的

b.科学技术改变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

c.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d. 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6.《淮南子·说山训》中说:“走不以手,缚手不能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这句话表明(    )12345

a.事物内部各个部分、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

b.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相互联系的

c.人们不能否认和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d.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7.气象学家洛伦茨说,一只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会导致其身边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引起四周其他系统的相应变化,可能两周后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表明(    )

a.事物的联系具有必然性              b.事物的联系具有直接性

c.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d.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这句话说明(    )

a.人和自然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b.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人类破坏自然会遭到自然的惩罚    d.人可以主宰自然 

(二)非选择题

1.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简述联系的特征。

2.辨析: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两个客观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四、能力拓展

材料一 经济增长是世界各国都追求的一个目标。然而,当人们陶醉于经济增长的喜悦中时,却开始品尝到经济增长带来的“苦果”:经济竞争的加剧,使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骤然变得严重起来,区域性的、潜在性的、暂时性的问题进一步变成全球性的、公开性的和长期性的问题,严重困扰着全人类。为了实现生态经济优先,一些国家在经济核算中采用了绿色gdp公式,即绿色gdp=现行gdp-自然部分虚数-人文部分虚数。这样就较科学地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性进步。

材料二 XX年3月,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增加国债资金和中央预算内资金,落实节能环保目标责任制。实际上,我国已经开始启动这些政策。XX年底,国家预拨20亿元,启动“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专项工程;并拨巨款建立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

结合材料,运用有关的哲学原理说明为什么不应该把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速度的唯一指标。

五、相关信息

(一)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

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这是因为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所谓最一般规律,就是整个世界普遍具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所以,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起点和开端,唯物辩证法的全部规律和范畴,都是从不同的方面、层次来说明世界的普遍联系。是否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之一。否认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一个根本特征。

(二)全面理解联系的普遍性

(1)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所谓相互影响,是指某一事物或某一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周围其他事物或因素的变化,反之亦然;相互制约,是指每一事物或每一因素的变化都要受到其他事物或因素的牵制,反之亦然;相互作用,是指每一事物或每一因素的变化都会对周围的其他事物或因素产生作用,反之亦然。12345

(2)联系的普遍性包含两重含义:一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现象和过程这样或那样地联系着,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二是指任何事物、现象、过程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的。

(3)联系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其一,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世界上找不到同周围事物毫无联系的、孤立存在的事物;其二,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都同其他要素联系着,不与其他要素发生联系或者不与整体发生联系的、孤立存在的要素也是没有的;其三,整个世界就是一个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一个具体事物都是世界联系网中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zhengzhijiaoan/2188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