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教学设计】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教学设计
【jiaoan.jxxyjl.com--高二政治教案】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一个原理──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两个概念──运动和静止
三对关系──联系与运动的关系;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当前信息,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借助学生的兴趣点,在快乐的师生教学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哲学兴趣,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哲理,哲理寓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
联系与运动的关系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包含对静止的含义理解)
教学难点
联系与运动的关系(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原因)
教学手段
计算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实物引入法:(带盆鲜花进入教室,放在讲台上)
(设计意图:让教室氛围与以前不同,预示出本节课内容。)
教师开场白:这盆花长得好看也很旺吧!大家喜欢吗?
如果由你来种这盆花,要它生长得很好,你会做些什么?为什么?
学生答:(略)(学生的答案五彩缤纷,丰富多彩。)
教师点拨似的问:鲜花的生长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答:阳光、空气、土壤、水等
教师追问:具备这些条件,花就能养好、长好吗?
学生答:还需要这些条件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如光合作用。
教师追问:没有这些条件及其相互作用,花儿能长得这么好吗?
学生答:当然不能,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他周围的事物。
教师启发:花要生长好,离不开阳光、空气、土壤、水等,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其他植物是这样吗?动物呢?人呢?自然界呢?人类社会呢?
学生回答(略)
新课讲授:
第二节 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运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
(板书)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处于运动、变化和发展中的
(过渡)因此,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一切皆流,无物常住”。就由于事物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所以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五彩斑斓,充满生机与活力,而不死气沉沉。
教师问:世界上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答:该事物及其相关的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过渡)分析很对。就是由于事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
展示“三原色示意图”:五颜六色的色彩,其实就是由这三原色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构成的。如:红+绿t黄红+蓝t紫绿+蓝t深绿
(板书)二、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运动还是绝对的
(过渡)什么叫运动呢?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运动形式都一样吗?
(板书)三、运动与其表现形式
1.运动就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展示投影:“运动的表现形式”
刮风下雨 河流奔腾
地震海啸 海陆变迁
石油或天然气可制造成塑料药品洗涤剂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百花竞艳,万木争荣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战胜封建主义社会
教师问:上述描述,分别属于什么运动形式?
学生答:“刮风下雨,河流奔腾”是自然运动;“地震海啸海陆变迁”是地壳运动;“石油或天然气可制造成塑料药品洗涤剂”是化学运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百花竞艳,万木争荣”是生物运动;“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战胜封建主义社会”是社会运动。123
2.运动的表现形式
(过渡)同学们分析很好,大家注意到没有,你们在回答运动的形时时,其用语都有一个共同的模式,大家知道吗?
学生回答:自然运动、社会运动、生物运动、化学运动。说运动,得说是什么运动、谁的运动,而不是抽象的运动。
教师:因此,下面我们来分析运动和事物或物质的关系。
(板书)四、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上面的分析,总结一下二者的关系
学生: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板书)1.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
教师发问:请大家看窗外,是风在动还是树在动?
学生回答:风和树都在动。
教师质疑:不对吧,是因为你的心在动才导致风树在动吧?
(学生纳闷)
(过渡)也有史为证──展示投影: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学生讨论(略)
学生分析:心动,导致风树在动,那你是唯心主义的;你以前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心动是意识,心动只是风动树动的反映而已。
教师:很好,意识的变化只是物质的变化的反映。因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
(板书)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或载体(物质承担者)
(过渡)再请大家看一个例子──刻舟求剑
教师问:求剑的人,为什么在掉剑的船舷边找不着剑?
学生答:船已经动了,不在于原地,当然找不着。
教师问:从哲学角度看,求剑的人犯了什么错误呢?
学生答:没有看到事物是在运动的,否认了运动的存在。
(板书)2.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教师问:这个世界有不运动的物质吗?
学生答:没有。
展示投影:
从前有个人,名叫无赖,借了名叫诚实的人的钱。借期到后,诚实向无赖索钱,无赖不给。理由是──“一切皆流,万物皆动,此时的我不是彼时借钱的我,现在的我借你钱了吗?没有哇!”
教师质疑:无赖说得多在理呀!一切皆流,万物皆动。假如你是诚实,你能要回这钱吗?
学生讨论:他耍无赖我没办法,或,揍他一顿解气而已。
教师启发:无赖不还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回答:一切皆流,万物皆动
教师启发:古人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会吗?
学生思考说办法(略)。
展示投影(验证答案):
诚实无奈!
忽然灵感出现……
一切皆流,万物皆动,此时的我不是彼时打你的我,现在的我打你了吗?没有哇!
无赖没辙,最后还了钱。
(学生顿悟)
(过渡)所以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时时牢记“一切皆流,万物皆动”。既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动、都在变,那么,今天的事物还是昨天的事物吗?我们为什么还会说它是同一个事物呢?
投影──明星照片(依次打出童年、少年、成年时期的照片)
如:学生喜欢的超女李宇春、周杰伦、朱孝天、陈慧琳,等等
教师边打出照片边问:他或她是谁?
某位明星照片打完后,问:他在不断的变,你为什么能看出她或他小时的照片?
学生回答:眼睛很像呀!
(过渡)教师:是呀,“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再怎么变,有些东西没变。我们正是通过这些不变的东西去发现、去识别变化的事物。所以,尽管有变,但今天的这个事物仍是昨天的那个事物。
“不变”在哲学上称之为“静止”,“变”称之为“运动”。请问同学们,运动和静止是什么关系?123
学生分析: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板书)五、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静止的含义
1)相对于某一参照物而言,事物的位置保持不变
2)在特定条件下,事物保持自身的性质相对不变
投影“辩一辩”:
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认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两个命题谁对谁错?为什么?
(老师):“一支射出的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
(学生)“那还用说,当然是动的。”
(老师):“确实是这样,在每个人的眼里它都是动的。可是,这支箭在每一个瞬间里都有它的位置吗?”
(学生)“有的,老师。”
(老师):“在这一瞬间里,它占据的空间和它的体积一样吗?”
(学生)“有确定的位置,又占据着和自身体积一样大小的空间”
(老师):“那么,在这一瞬间里,这支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
(学生)“不动的,老师”
(老师):“这一瞬间是不动的,那么其他瞬间呢?”
(学生)“也是不动的,老师”
(老师):“所以,射出去的箭是不动的”
学生分析:(略)
老师总结:“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强调事物/河流是不断运动的,但却没有看到事物/河流相对静止的一面。“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既看到了事物/河流是运动的,也看到了事物/河流是静止的,但忽略了静止不仅是指相对位置不变,还包括性质的相对不变。河流其实每时每刻都在运动,但黄河、长江千百年来仍叫黄河、长江是因为其承载的性质没变化,处于静止中。
动态投影:“飞矢不动”(要求:一问一答逐步打出)
学生生疑:老师,你说得不对,他与事实不符,是错的。
老师追问:请再看一遍上面的问题,我问你们答,没什么问题呀?
学生讨论,然后代表发言。
学生:老师,你问我们的回答没问题,但问题出在您的推理上出了差错。“每个点是不动的,由点构成的集合也是不动的”没错;但我们发现这些点之间不是孤立的,是有联系的,两点之间是有运动的,是前后相继的关系。所以,“射出去的箭是不动的”这一命题不对。
老师:这就是古代有名的“飞矢不动”悖论,今天被你们破解了,很爽!你们厉害!这一悖论,诚如刚才你们分析的,悖论告诉我们:所谓的静止,其实只是事物处于绝对运动中的暂时的平静而已。
至此,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运动和静止有什么联系?
学生总结(略)
(板书)3.运动和静止的联系
1)静止,是事物处于绝对运动中的暂时的平静;
2)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3)事物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离开运动讲静止,把静止状态绝对化,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离开静止讲运动,否认绝对运动中的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诡辩论。
课堂小结:
老师:请同学来回忆一下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略)
(注:学生边回忆老师应电脑将本节课板书内容相应的展现出来。)
老师小结:一个原理、两个概念、三对关系:
课堂练习:
1、哲学所讲的“运动”与日常所说的“运动”是一回事吗?
2、如何正确理解“稳如泰山”的哲学含义?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包含什么哲理?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zhengzhijiaoan/21879.html
-
[哲学常识考试题库]《哲学常识》第七课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案详细阅读
《哲学常识》第七课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案【重点】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难点】自私不是人的本性【素质要求】⑴知识方面: 识记: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所包含的意思。 理解: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性自私论”是错误的,要求学生掌握错误原因;⑵能力方面: 提高抽象思维、辩证思维能力:通过教...
-
[第二节对坐标的曲线积分]第二节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教案详细阅读
第二节 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教案第一框 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从容说课第一,框主要讲矛盾特殊性及其表现。从总体上看,本框所讲的道理没有太大的难度,通过学生自己读、议,基本可以理解。老师的讲,主要在导入,处理重、难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内在联系以及组织引导学生的议和练等几个环节上。第二,在教学...
-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知识梳理|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教案详细阅读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教案 一、本单元的地位 全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地看待宇宙和人生,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看待”、如何“树立”的起始点是生活、实践。生活和实践既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现实的历史的起点,也是哲学的逻辑起点。在这里,逻辑和历史、逻辑和现实是...
-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学设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4 14引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评析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说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新课教学】:(一)、我心目中的道德典范◇课堂探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道德典范。在你看米,...
-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思维导图]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详细阅读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一、课本知识整合(一)、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1、政府依法行政(1)内涵:依法行政就是各级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各项事务。依法行政要求各级政府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注意: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公正司...
-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ppt】必修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学案详细阅读
一、考点整合 (一)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含义理解:(1)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所讲的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既不是广义的,也不是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准确把握文化的概念应注意两点。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
-
【高二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思维导图】高二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详细阅读
高二政治 ◆必修3 ◆第七课、第一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学讲案 学习目标课标考纲 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内容目标 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重、难点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 基本观...
-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教案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 :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2)文字的作用、意义(3)史学典籍(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5)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6)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7)不同区域的文化(8)各民族文化◇理解:...
-
[七上数学第一节课视频]第七课第一节第三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详细阅读
第七课第一节第三框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人生价值的含义;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掌握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关系;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用贡献和索取的关系理解人生价值问题;通过“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相互关系的分析,提高学...
-
【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第二框题社会历史的主体详细阅读
第二框题 社会历史的主体二、社会历史的主体(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课堂探究:(1)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能够成就举世瞩目的业绩吗? (2)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探究提示:(1)不能。个人离不开社会,脱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