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的框架结构|第二框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高二政治教案 2014-08-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政治教案】

一、学习指导

(一)知识网络

(二)课程标准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是:识记什么是哲学,什么是世界观,理解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运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原理,说明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要明白世界观决定着人的思想方法和行动方法,并增强主动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生活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三)学法指导

1.联系自己。在学习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时,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看看自己的世界观中哪些内容是比较自觉的、比较明确的,而哪些是不自觉的、不明确的。通过对比它们的差别,学生会看到自觉的、明确的世界观对我们的生活具有更大的指导作用。哲学就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因此,学习哲学是很有必要的。

2.对比分析。在学习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时,同学们可以就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等方面进行对比,找到它们之间的差别与联系,进而更好地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3.联系其他所学课程。学生可以把哲学课与其他课程,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历史学等联系起来,通过学习这些课程来推动自己对哲学的学习,也要把哲学课中学习的道理用来指导自己的其他课程学习。这样可以加深对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理解。

二、知识点拨

(一)什么是世界观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在理解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这里的“整个世界”既包括客观世界(自然和人类社会),也包括主观世界(人的思维或意识)。这里的“人与世界的关系”既包括人对世界的关系(人能否认识世界,怎样认识世界,怎样改造世界等),也包括世界对人的关系(世界如何产生人,影响人)。这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指它不同于人们对某个事物或事物的某个方面的个别看法和个别观点,而是指存在于这些个别看法和个别观点中的那些共同的、一般的、根本的和普遍的看法和观点。“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也不是各种个别认识的综合、总和或汇总。

世界观人人都有,只是有的是分散的、零乱的、不自觉的,而有的是理论化的、系统化的、自觉的。

世界观是发展变化的,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可能具有不同的世界观,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可能具有不同的世界观。

例题:世界观是指(  )

a.人们对世界的各种认识的总和

b.人们关于世界的知识体系

c.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d.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世界观的理解。世界观不是人们关于世界的各种认识和看法的总和或综合,即使这些认识形成体系也不是世界观,所以a和b是不正确的。c项中的“客观世界”把世界观的范围缩小了。正确答案为d。

(二)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

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1234

例题:下列关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看法,正确的选项是(  )

①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②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③哲学上讲的方法论就是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具体方法④世界观和方法论不能相互脱离 

a. 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世界观与方法论关系的理解。③是不正确,教材中虽然没有明确说明方法论的定义,但我们知道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不是人们对世界的具体知识,方法论当然也不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具体方法。而且③中提到是“哲学”上讲的方法论,当然也不能是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具体方法。正确答案为b。

(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分三步加深理解。

第一,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通过这一点,可以把哲学与那些个别的观点和具体的科学区别开来。

第二,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通过这一点,可以把哲学与那些不自觉的、零散的世界观区别开来。虽然人人都有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懂哲学。

第三,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既是关于世界的某种认识,又是指导人们实践的方法。

例题:下列关于哲学的看法中,正确的是(  )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②世界观就是哲学③不懂哲学的人没有世界观④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哲学与世界观以及方法论的关系的理解。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只有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所以,②和③是不正确的。正确答案为d。

(四)哲学与具体科学

哲学与具体科学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首先,两者是相互区别的。从研究对象来看,具体科学是以世界的某一领域的事物为研究对象,而哲学是以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从研究的任务来看,具体科学揭示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而哲学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哲学与具体科学又是密切联系的。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总结(两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具体科学的发展会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还要反对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哲学可以代替科学;二是认为哲学既然不是具体科学,就可以轻视、否认哲学。

例题: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体现在(  )

①哲学是科学的科学②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综合③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哲学往往也会变换自身的内容和形式④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①②④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对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理解。哲学不是科学的科学,也不是对具体科学的综合,而是对各种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③在教材中虽没有明确提到,但它表达的意思是说具体科学的发展会推动哲学的发展,所以③是正确的。正确答案为c。1234

三、学习自评

(一)单项选择题

1.之所以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哲学家,主要是因为(  )

a.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世界观

b.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批判精神和反思精神

c.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学习自然科学

d.不是所有的人都善于参加实践活动

2.学习哲学,既要反对把哲学简单化,也要反对把哲学神秘化。反对把哲学简单化,主要是应看到(  )

a.哲学不等同于自发的世界观    b.哲学不能创造物质财富

c.哲学不等同于自然科学         d.哲学不可能通俗易懂

3.反对把哲学神秘化,主要是应看到(  )

a.哲学就是生活经验            b.哲学为自然科学提供指导

c.哲学离不开生活                d.哲学与神学毫不相关

4.某人得了重病,大家劝他去医院检查,可他说:“这都是命啊,是由天注定的,我何必与天命作对呢。”结果,这个人的病情进一步加重。由此可见(  )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②自发的世界观不利于更好地生活③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5.下列关于世界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b.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c.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正确看法

d.有的人有世界观,有的人没有世界观

6.从哲学上看,之所以要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  )

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b.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认识工具

d.只要掌握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7.爱因斯坦说过:“哲学要是不同具体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表明(  )

①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相互区别的②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③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④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指导

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③④d.③④

8.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原来许多包含在哲学之内的学科纷纷独立,成为新兴的科学。据此,有人悲观地认为哲学已经“无家可归”,哲学的使命已经结束。相反,有人认为这既是科学的成熟也是哲学的成熟,哲学不是“无家可归”,而是“四海为家”。下列关于这两种观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无家可归”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哲学不能代替科学

b.“无家可归”论者错误地把哲学与具体科学绝对地对立起来

c.“四海为家”论者正确地看到具体科学的发展对哲学的推动作用

d.“四海为家”论者正确地看到具体科学的发展同样需要哲学的指导作用1234

(二)非选择题

1.简述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辨析:有人认为,既然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那么世界观就是哲学。

四、能力拓展

1.材料一对于那些不研究哲学而高谈哲学的人,黑格尔说他们就像某些动物,虽然听见了音乐中的一切音调,但音调的一致性与和谐性却没有透进他们的头脑。

材料二在黑格尔看来,哲学就像密涅瓦的猫头鹰一样,它不是在旭日东升的时候在蓝天里翱翔,而是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才悄然起飞。

结合本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这两个比喻的理解。

2.在讲到哲学时,恩格斯说: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黑格尔也比喻说:人们并不需要学习了生理学才会消化食物。

请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角度,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五、相关信息

牛顿思想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对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积极作用

牛顿作为人类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倾向是明显的。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他提出了四条自然哲学的“推理法则”。这些法则的基本思想是:自然界存在着确定的内在因果规律性,自然界具有客观的统一性,“对于自然界中同一类结果,必须尽可能归之于同一种原因”;物的普遍属性是它自身固有的,观察和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也是检验研究结果的依据。这些都说明牛顿承认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的客观性和可知性,承认自然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承认实践在科学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尽管这些思想是不稳定、不彻底的,但毕竟是他取得伟大科学成就的决定性的世界观原因。这点在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刻卜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问世以后,许多科学家都在探索:是什么原因支配行星如此有规律地绕日运动?刻卜勒本人和许多人都猜测是某种力作用的结果。但是,由于唯心主义的影响,刻卜勒又把这种力归结为太阳具有运动的灵魂,说什么行星是在太阳“德性”感召力的作用下才有“意识”地运动起来的。与牛顿同时代的英国科学家胡克曾提出太阳对行星具有某种吸引力的具体假设,他在给牛顿的信中曾明确假定“吸引力与两中心的距离成反比”。牛顿摒弃了关于行星运动的唯心主义解释,确信它可以从自身得到说明,并认定物体普遍存在引力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有着普遍的规律性。这些与他自己提出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推理原则是一致的。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又借助于他自己所创立的微积分数学方法,牛顿终于用严格的科学形式解决了行星绕日运动的问题,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不仅如此,牛顿对一种理论只有经过实验的验证才能确立这一思想也坚信不疑。在提出万有引力定律以后,他立即从事实验验证工作,并具体地提出了几种验证方法。

试想,如果没有确信自然界及其规律的客观性和可知性的自发唯物主义思想,没有确信引力具有相互作用关系及普遍性和隐藏在微积分理论中的朴素辩证法倾向,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荣耀会降临到牛顿头上吗?当然,牛顿的自发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又包含着明显的形而上学性。比如,他把一切相互作用都归结为机械力的作用,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外力推动的结果。这样,就使他在找不到行星绕日运动的初始切向力时,屈从于神学,把太阳系运动的原因归结为上帝的第一次推动,从形而上学走向了唯心主义。在自己已知的领域内,无情地撵走了上帝,在自己不知的领域中,又虔诚地请回了上帝。实际上,“上帝=我不知”是那一时代自发唯物主义指导下的科学家的通病。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zhengzhijiaoan/2188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