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国情民情_第三节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2014-08-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政治教案】

第三节 了解国情 立足国情教案

一、 新课导航

学习重点:主观必须符合客观的观点,分析党的基本路线与我国国情的关系。
学习难点: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想问题、办事情的自觉性

二、 课前自学
序号 内容 了解 理解 运用
1 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  

1. 我国的基本国情
(1) 中国最大的实际是中国现在处于                              ,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2)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原理在方法论上的具体要求
2. 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的意义
(1) 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是建设中国                    事业必须解决的        问题。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的        出发,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2)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科学地制定和坚定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是党的基本路线得以形成的           和立论根据(3)青年学生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          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上。
四、 课堂互动

1.党的基本路线和我国国情的关系
【想一想】党的基本路线和我国国情的关系
区别:党的基本路线概括为“一个中心,         ”,是我们党和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国先阶段的基本国情制定出来的适合我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              ,是主观的东西。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是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另一方面,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不         ,我们不能试图超越这个阶段。这是不以人的         的,属于客观的东西。
联系:(1)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是党的基本路线得以形成的前提条件和         。邓小平同志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精辟地论述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只有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力率,才能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基本原则是四个坚持,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战略分三部走,以及应当采取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并据此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个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23
(2) 从执行基本路线来说,在基本路线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的活力得到迅速激发,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事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进入例如关键时期。“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我们要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坚持立足国情,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总之,我们只有牢牢地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才能真正领会党的基本路线的深刻内涵,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党在现阶段必须实行这样的基本路线,才能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现阶段的基本路线。

2.青年学生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放在中国的国情上
【想一想】(1)青年学生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放在中国的国情上的理论依据以及应该怎么做?
答:(1)理论依据:

(2)怎样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放在中国国情上:

(2)历史和现实的关系
答:(1)区别:历史是指                        ,是过去发生的一切;现实是指                       。(2)联系:客观实际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各个时期、各个阶段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历史不仅属于历史,它是后续事件的生长点,是现实的根基。历史变化发展的积累成为今天的现实。今天的现实有成为明天的历史。历史和现实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属于客观的东西。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历史和现实。

四、课堂互动
(学生小结)

五、智能提升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水平来说,我国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现在,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综合国力达到可观程度,然而总的来说,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据此回答1~2题。
1. 上述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物质决定意识     ②意识对物质有动能的反作用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主观和客观是具有具体放入历史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对于我们青少年学生来讲,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有着许多反面的意义,表现在(       )
①有助于深刻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②能够增强历史责任感,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③有助于较好地思考和处理自己遇到的社会问题    ④能够保证办事情取得成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中国有13亿人口,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很大的问题;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很小的数目。这个“乘除法”表明    (    )123
a .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b  .有了量变就有质变
c.中国的改革、发展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
d.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  我国三大产业年投资增长
年份 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XX年 3.7‰ 39.1‰ 24.4‰
XX年 20.3‰ 38.3‰ 21.6‰
XX年 18.7‰ 35.5‰ 22.7‰
材料二  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杨伟民在由中国经济信息承办的XX年中国行业发展报告会上说,“xx”期间中国产业结构将立足结构优化提升产业发展,改变高消耗,高污染的局面,从以工业经济为主转向以服务经济为主。政府支持构筑了就业的产业结构,特别是推动服务业的发展,使工业化的进程与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相适应。
   结合材料一、材料二中的“xx”规划中关于未来五年产业结构的调整思路,体现了哪些唯物论道理?是如何体现的?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zhengzhijiaoan/2186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