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种事物不是运动变化】第一框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高二政治教案 2014-08-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政治教案】

第一框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学法指导】
识记:要使学生懂得规律的科学含义。
理解:正确理解规律的共同特征。
运用:必须把客观规律和社会生活中常见的规则、规定和法律条文区分开来。
重点:(1)规律的含义及共同特征。
(2)规律与规则的区别和联系。
 【导学检测】
 常考考点: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1、规律的普遍性: 世界上①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都不是杂乱无章、毫无秩序的, 都有其无法违背的客观规律。
2、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客观的
(1) 规律是客观的, 指的是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②     
(2) 规律是客观的、意味着规律既不能被创造, 也不能被③     
(3) 规律是客观的, 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④      性。
(4) 规律是客观的, 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⑤     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能够利用规律。
(5) 正因为规律是客观的, 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按⑥       办事。
【考点达标】
1、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的是(      )
a.四季更替                        b.昼夜循环
c.秋天到来时大雁南飞              d.新陈代谢
2、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强制性,人人都必须要遵守;社会发展的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人都必须遵循。对法律和规律二者关系的正确认识是(       )
a.二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范畴,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b.前者是主观的,后者是客观的,前者要以后者为依据
c.二者紧密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作用
d.法律是事物的现象,规律是事物的本质,二者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规则的有(       )
a.行人靠右行                     b.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c.水往低处流                     d.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时等一等
4、蟾蜍有毒,蟾衣却可入药。某青年农民偶然看到了蟾蜍蜕变的过程,于是开始了巧获蟾衣的探索。经过反复 观察、实验、总结,发现蟾蜍蜕皮是其生长过程的自然现象,一般在黑夜发生,过程很短,然后马上吃掉;还发现蟾蜍的眼睛对运动物体敏感。根据这些情况,他发明了通过控制光线、在水中获取、用光照引吸幼虫喂养等技巧获取蟾衣的方法,终于闯出了低成本、省劳力、不破坏生态平衡且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致富道路。巧取蟾衣之所以可能的客观依据是(   )
① 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②认识规律及其实现条件才能利用规律 ③客观事物发展有自己的特殊规律 ④规律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12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都必然要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五个不同发展阶段。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但是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则众说纷纭,争论不已。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几乎都卷入了这场被称为“古史分期”的学术大讨论中,相继出现了“三论五说”:西周封建论、战国封建论、魏晋封建论和春秋封建说、秦统一封建说、西汉封建说、东汉封建说、东晋封建说。上述材料说明:(     )
①所有争论都无法推翻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②人类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解释具有历史性 ③与自然科学相比,历史学作为人文科学不具有客观性和精确性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必须抛弃这些毫无意义的历史纠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高考演练】
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厦周边省市的海拔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回答31~32题。  
 1、(08重庆卷31)农艺师打破“橘生准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  
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回答22-23题。  
2、(08宁夏卷22)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b  
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常用原理】原理名称:规律是客观的
原理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规律是客观的, 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创造、改变规律, 也不能消灭规律, 但是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规律观, 承认规律的客观性, 尊重客观规律, 按规律办事, 做到实事求是。
错误倾向: 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不讲科学态度, 冒险蛮干的主观主义; 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 把人看成是规律的奴隶的消极坐等的机械论和宿命论。
原理运用: 由于人为因素, 近年来我国北方沙尘暴肆虐给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危害, 说明规律是客观的, 违背规律必然受到惩罚。国家组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说明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 指导实践活动, 改造客观世界。这表明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zhengzhijiaoan/2173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