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三年级课]第11课寻找社会的真谛
【jiaoan.jxxyjl.com--高二政治教案】
第11课 寻找社会的真谛 (3课时)
一、考点整合: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 p88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p88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性质决定性质、变化决定变化),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判断正误:(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决定。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始终密不可分。
(3)错误的社会意识不是对社会的反映。 (4)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不断向前发展。
例1:(XX年江苏)自XX年4月1日起,我国对消费税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调整,新增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等税目……调整消费税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可以合理地调节消费行为,间接引导投资流向。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b.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
c.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例2:(XX年全国春)《现代汉语词典》XX年增补本在1996年修订本的基础上增补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蓝牙”、“克隆”等新词新义1200余条。这表明()
a.社会存在的变化会在社会意识中反映出来 b.社会存在的发展推动社会意识的同步发展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例3:(XX•广东)“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
例4.XX年1月14日——XX年6月,历时一年半在全党开展的先进性教育活动6月30日圆满结束,群众满意度测评表明: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7%以上。xx指出,在全党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重大举措。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为什么要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我们党面临的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党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党的先进性。(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会推动社会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可使我们党永葆青春和活力,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123456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p89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迟早回变化 ≠ 同步变化)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p90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p90
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它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p91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社会历史发展的实现途径:
(1)社会发展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地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从而推动社会历史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2)在阶级社会里,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对抗性矛盾。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可见,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在阶级社会与在社会主义是不相同。
例5、(XX年广东)从柏拉图的《理想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乌托邦到康有为的《大同书》,都描述了一种美好的、终极的理想社会。这种思想()
a.肯定了人类社会存在的客观性 b.没有科学地表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c.反映了一种倒退的社会历史观 d.正确地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例6、(不定选)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正确的是()
a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b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c.这一矛盾是对立的,需要通过阶级斗争来解决 d.这一矛盾要通过改革来解决
(四)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含义:p93
2、原理的内容:p94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p95
(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其地位: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123456
误区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杰出人物的巨大作用是根本对立的
误区2、群众观点就是群众路线
例7、“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必需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这土壤的花朵与果实。对此正确的
理解是()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任何个人的成果都包含着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劳动
c..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财富,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d.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例8、.XX年1月5日至6日,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6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要严查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中纪委之所以这样做,从认识论角度看是因为()
a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b.相信群众才能依靠群众
c.人民群众的一切利益是天然合理的 d.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例9、被群众誉为贴心人的户籍民警、共产党员邱峨国,“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时时处处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尽心竭力为群众做好事。他为走失的儿童寻找亲人,赡养无助的孤寡老人,为1 000多人办“农转非”户口却不收分文。他参与破获500多起刑事案件,保得一方百姓平安。
结合上述材料,从哲学角度回答: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1)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二、高考实战演练:
1、近年来,洋节西风东渐,情人节、圣诞节等等,正将它们所负载的价值密码和生活情趣推而广之。社会正被这些新颖、另类的文化所感染、浸润。这表明()
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不同的社会意识具有不同的性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2、“事实是,原有的生产力水平有多高,总是限制着下一步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幅度。”这段话意在告诉人们() ①人们面对的都是已经形成的生产力水平,只能在原有水平上推进一步
②每一代人面对的前一阶段形成的经济条件和历史条件都是客观的
③任何人都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他所面临的生产力水平
④生产力的发展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
3.XX年7月14日,我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就日本选定歪曲历史、美化战争的新版历史教科书为中学课本的问题表示,日本政府对右翼历史教科书进入课堂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部新的历史教科书严重歪曲历史,宣扬“皇国史观”,美化侵略,使用这种教科书无疑会毒害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日本的这一做法()123456
a违背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的道理
b.体现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c.说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d.说明历史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4、下列事物属于经济基础的有()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 ②大机器生产 ③分配制度 ④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说明()
a.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需要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
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对生产力起促进或阻碍作用
c.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d.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6、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而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这是因为()
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同 b.在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已不再存在
c.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利益差别 d.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7、下列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的认识,错误的是()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b.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d.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8.下面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②社会基本矛盾仅贯穿于阶级社会的始终
③其内容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④这一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9.没有群众的实践经验,任何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的“创造”活动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这说明()
a.人民群众是实践活动的参加者 b.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
c.劳动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d.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10.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设立茶馆,通过群众讲故事来搜集素材。这说明了()123456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③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④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11、看人间,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盖,哪一部机器不是由人民来制造,哪一种商品不是由人民来生产……这说明()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12“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这一观点()
a.错误。抹杀了英雄人物在历史创造中的作用 b.正确。认为人民群众都是英雄人物
c.正确。坚持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d.错误。否认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13、(多选择)民族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断赋予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这说明()
a.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b.社会意识的变化是由社会存在的变化所决定的
c.不同的时代,社会意识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 d.社会意识是瞬息万变的
14. (多项选择)《求是》杂志载文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处在不停的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这一论断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d人们的认识总是在不断深化和向前推移的
15(多项选择).xx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胜利完成了‘十五’计划”。这一讲话内容体现的哲理是()
a.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b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c.理想总是可以转化为现实的 d.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16、(多项选择)“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这警示我们领导干部()
a.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b.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123456
c.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d.要树立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
17、(XX年广东单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b.精神能够主宰人们的活动
c.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反作用于事物 d.错误的思想意识没有事实的根据
18、(XX年江苏单选)创业、创新、创优是新时期江苏精神的核心内涵。弘扬“三创”精神,推进“两个率先”,体现了()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19、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循守旧的意识、闭关自守的意识、平均主义“大锅饭”的意识、不尊重知识和人才的意识等,已经受到很大冲击。与此同时,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治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大大加强了。而这些意识的增强又鼓舞、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知难而进,去夺取学习和事业上的成功。
材料二: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人们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增长才干、开拓创新。同时也该清醒地看到,市场经济活动中出现和存在的东西,并不都是积极的、健康的、合理的。对于错误的、丑恶的东西,必须给以抵制、批评和纠正,不能漠然视之,更不能任。
(1)上述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一个什么哲学道理?
(2)根据问题(1)的结论,结合材料中的事实,谈谈你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答案:(1)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2)①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则起阻碍作用。⑧改革开放的实践,市场经济的发展,冲击了旧的意识,培养了新的意识,这正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表现。“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等正确的社会意识,鼓舞、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知难而进,去夺取学习和事业上的成功;而那些错误的、丑恶的东西,“腐蚀人们的思想和灵魂”,进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的表现。③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以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健康、顺利地发展。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zhengzhijiaoan/21737.html
-
[哲学常识考试题库]《哲学常识》第七课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案详细阅读
《哲学常识》第七课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案【重点】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难点】自私不是人的本性【素质要求】⑴知识方面: 识记: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所包含的意思。 理解: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性自私论”是错误的,要求学生掌握错误原因;⑵能力方面: 提高抽象思维、辩证思维能力:通过教...
-
[第二节对坐标的曲线积分]第二节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教案详细阅读
第二节 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教案第一框 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从容说课第一,框主要讲矛盾特殊性及其表现。从总体上看,本框所讲的道理没有太大的难度,通过学生自己读、议,基本可以理解。老师的讲,主要在导入,处理重、难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内在联系以及组织引导学生的议和练等几个环节上。第二,在教学...
-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知识梳理|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教案详细阅读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教案 一、本单元的地位 全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地看待宇宙和人生,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看待”、如何“树立”的起始点是生活、实践。生活和实践既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现实的历史的起点,也是哲学的逻辑起点。在这里,逻辑和历史、逻辑和现实是...
-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学设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4 14引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评析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说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新课教学】:(一)、我心目中的道德典范◇课堂探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道德典范。在你看米,...
-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思维导图]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详细阅读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一、课本知识整合(一)、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1、政府依法行政(1)内涵:依法行政就是各级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各项事务。依法行政要求各级政府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注意: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公正司...
-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ppt】必修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学案详细阅读
一、考点整合 (一)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含义理解:(1)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所讲的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既不是广义的,也不是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准确把握文化的概念应注意两点。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
-
【高二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思维导图】高二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详细阅读
高二政治 ◆必修3 ◆第七课、第一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学讲案 学习目标课标考纲 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内容目标 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重、难点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 基本观...
-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教案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 :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2)文字的作用、意义(3)史学典籍(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5)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6)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7)不同区域的文化(8)各民族文化◇理解:...
-
[七上数学第一节课视频]第七课第一节第三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详细阅读
第七课第一节第三框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人生价值的含义;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掌握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关系;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用贡献和索取的关系理解人生价值问题;通过“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相互关系的分析,提高学...
-
【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第二框题社会历史的主体详细阅读
第二框题 社会历史的主体二、社会历史的主体(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课堂探究:(1)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能够成就举世瞩目的业绩吗? (2)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探究提示:(1)不能。个人离不开社会,脱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