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第4课时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高二政治教案 2014-08-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政治教案】

第4课时   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课 程 导 入
 党的xx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xx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
思考: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什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探 究新 知
学点1  追求和谐的理想
1.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历史文化渊源)
孔子的“和为贵”思想,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爱无差”的社会理想,孟子则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人伦关系。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对和谐社会的憧憬和追求,生生不息,源远流长。而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道德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社会进步发展中的调节功能,始终是先哲们的共识,并成为治国安邦的传统。然而,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我国古代社会所追求的和谐社会,忽视利益的和谐,只强调精神的和谐和秩序的和谐,因此,这种和谐社会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首先,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其次,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第三,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第四,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第五,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第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努力发展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发展经济,才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误点提示:和谐社会并非没有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不断调整差别、解决矛盾。
例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包括                       (  )
①民主法治    ②公平正义                     ③诚信友爱
④充满活力    ⑤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⑥爱岗敬业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③④⑤⑥123456
解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答案 a
学点2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1.可能性──社会主义为实现公平和正义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自古以来,公平正义一直是人民大众的道德理想。但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出现之前,从来没有真正实现国全社会的公平正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和社会的主人,广大人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
2.必要性
(1)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
(3)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3.公平的内涵
(1)公平的内涵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等。
权利公平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内在要求,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立足点。
机会公平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前提基础,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规则公平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环节,是社会和谐的必要保障。
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理想目标,是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
(2)公平在经济伦理上的表现:平等地使用公共资源,平等地获得参与竞争的机会,同样的遵守各项规则,共同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等。
问题研讨1
有人认为:在日常工作中,公平主要体现为给多少钱干多少事,钱多多干,钱少少干,没钱不干。有人认为:在用人单位的录用标准里,公平主要体现在不能有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学历歧视、资历歧视等。你认为,公平应该是?
                                 。
4.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1)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措施。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要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措施,实行合理的分配制度,并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把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2)进一步彰显公平和正义的伦理原则,营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氛围。
要进一步彰显公平和正义的伦理原则,大力倡导扶贫济困、见义勇为、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等道德风尚,努力营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氛围。只有这样,社会公平和正义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
例2  “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人们的心情才能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下列属于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做法的是                                        (  )
①依法逐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②妥善协调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和内部矛盾
③更好地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
④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⑤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123456
解析 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既要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措施,实行合理的分配制度,并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把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又要进一步彰显公平和正义的伦理原则,努力营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氛围。只有这样,社会公平和正义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
答案 a
学点3  注重效率 维护公平
1.效率的含义
效率,在一般意义上,是指投入和产出的比率。投入小,产出大,就是效率高;反之,就是效率低。
2.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的过程中,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突出地表现为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提高效率,做大社会财富的“蛋糕”,有助于在更高层次上维护公平;维护公平,使财富的创造过程和分配结果更合理,有助于推动效率的提高。追求效率与实现公平,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3.正确处理二者关系
(1)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不讲效率,没有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就没有高水平的公平;不讲公平,没有社会和谐,也就没有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二者的统一,是一个动态平衡。
(2)现阶段,应该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当前,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应该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从而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体现社会主义本质。
例3 通过对若干国家经济史的统计分析发现,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分配呈现平均化的趋势,这说明                                     (  )
a.经济的增长会自动导致收入分配的改善
b.经济的增长会自发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结合
c.市场经济使收入分配日益平均化
d.经济的发展是改善收入分配的基本途径
解析 这里面的关键词应是“收入…提高”、“分配…平均化”。只有养成搜索关键词和关键句的习惯,才能准确理解材料的意思,使思路迅速的进入到试题中去。这是作好选择题的前提。
答案  d
解题规律
通过阅读,弄清题干中心思想。要在读题时联想学过的原理,概括出题目中的主要意思,就必须懂得抓关键词,这是理解题意的基本要求。
拓 广 延 伸
一、疑难辨析
正确理解我国的收入分配现状和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有逐步拉大的趋势。造成这一现状有多方面的原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打破了原来“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个人收入多元化并开始形成差距。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但也引发出收入差距。
现阶段,由于我国分配体制的不完善、调节机制的不健全,造成了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的情况,以及城乡步平等、地区差异等问题
可见,我国收入差别的构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分配差距用政策调节是可以避免的,有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的,这些都是我国当前的实际国情,想在短期内消除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但是,倡导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念,推动分配合理化的进程,使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面对我国收入差距拉大的社会现实,有必要在分配过程中体现公平的伦理价值,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123456
例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认真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医疗和子女就学等困难问题;建立规范的公务员工资制度和工资管理体制;完善国有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规则和监管机制。加强个人收入信息体系建设。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为什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却导致了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2)当前为了防止收入分配差别过分拉大,实现收入均等化和共同富裕目标,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
答案 (1)导致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复杂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的实施。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会拉大收入分配的差距;实行按要素分配的政策,使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能得到更多的收入;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把调动积极性、提高效率放在优先位置,也会使收入差距拉大。第二,我国地域差别、行业差别、城乡差别的存在。第三,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使人们的收入差距在更大的领域里拉大。第四,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还不够完善。第五,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2)第一,继续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第二,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和完善分配体制。第三,把促进就业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和政策。第四,加大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第五,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二、思维诊断
1.和谐社会就是没有差别的社会。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不是没有差别、没有矛盾,而是要不断调整差别,解决矛盾。
2.社会公平就是分配平均。
公平的内涵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等,分配公平是其中一个方面。分配公平并不意味着平均分配,分配中的公平是既有差距,而差距又合理。在收入分配中要反对平均主义。
3.要效率必然牺牲公平,讲公平肯定会降低效率。
公平与效率二者是有机统一的。通过提高效率,做大社会财富的“蛋糕”,有助于在更高层次上维护公平;维护公平,使财富的创造过程和分配结果更合理,有助于推动效率的提高。追求效率与实现公平,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例5.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突出地表现为正确处理       的关系。                                          (  )123456
a.民主和法制  b.人与自然  c.效率与公平   d.家庭美德与职业道德
解析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的过程中,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突出地表现为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答案  c
课时作业
中共xx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把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刀,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刀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回答1~4题。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                                         (   )
①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社会
②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社会
③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④消除差距、按需分配的社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分配上就应该坚持                          (   )
①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②注重效率、维护公平
③同步富裕,共同富裕  ④平均分配,消除差距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 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   )
①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②是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
③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
④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⑤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a. ①②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4. 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体现了下列哲学道理           (   )
①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 右图告诉我们,政府在实现社会和谐的过程中重视
   (  )
a.发挥财政税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b.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保证一部分人先富
c.落实先富带后富,实现同步富裕
d.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安定有序、充满活力
6. 我国传统文化倡导人们追求“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的理想境界。这表明                              (   )123456
a.任何人之间都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b.要达到社会和谐就要消除所有矛盾
c.社会和谐需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d.和睦相处称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7. 下列对右图中理解错误的是               (   )
a.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b.暂缓经济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c.必须统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应协调发展
8. XX年3月22日人氏网载文指出,从根本上说,效率是公平的前提和条件,没有效率就只能有共同贫困的"公平";从理性土说,效率是手段,公乎是目的o因此,从长远看,效率和公平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
(1)这里所说的效率的含义是什么?
(2)如何理解上述材料所说的"效率与公平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

(3)怎样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答 案 点 拨
问题研讨
1. 公平的内涵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等。公平在经济伦理上的表现:平等地使用公共资源,平等地获得参与竞争的机会,同样的遵守各项规则,共同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等。
课时作业
1.a (点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b (点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分配上就应该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兼顾效率与公平。)
3.d (点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4.c (点拨:“和谐”字意本身就包含联系的、全面的观点;和谐社会的提出立足于中国国情,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也是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的表现。)
5.d (点拨:a、b项不体现;c项错误。)
6.c (点拨:a项说法错误,社会和谐是要不断解决矛盾,而不会消除所有矛盾。和睦相处不能称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
7.c (点拨:a项不体现;b项错误;d项片面。)
8. (1)这里所说的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率。
(2)提高效率,做大社会财富的"蛋糕",有助于在更高层次上维护公平;维护公平,使财富的创造过程和分配结果更合理,有助于推动效率的提高。因此,效率和公平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
(3)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时注重效率的要求更突出,有时维护公平的要求更突出。当前,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应该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zhengzhijiaoan/2172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