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教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高二政治教案 2014-08-1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政治教案】

 
一、【课程标准】:
3.10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二、【新课教学】: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课堂探究:参考上述事例,结合你所学过的历史知,可否对中华文化的特色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作出描述?
  ◇探究提示:(1)中华文化的特色是辉煌灿烂。博大精深,文化内容既反映上层人们生活,也贴近百姓;园林设计上呈现地域差异,南方团林多体现居者闲适心境,北方园林多呈现皇权的尊荣显青;传统科技发达,许多古代科技居世界前列,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实现科技划时代的发展.
    (2)对世界的贡献:传统文化光辉灿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走在世界前列。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及传播对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宋元时期中国三大发明先后西传,对近代西方费产阶级改造旧社会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积极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到来。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1)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风格:辉煌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
(3)文学艺术的重要地位: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有重要位置。
    ◇注意:文学艺术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的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它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它源于社会,折射人类共同情感又承戴独特民族传统。
◇点拨:相关健接说明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内容博大,语言雅俗共赏,深刻反映社会生活,皮影戏也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组成部分,反映中华民族丰富创造力。
◇课堂练习:
    下列对中国文学艺术评价不正确的是(    )
    a.中华文学艺术历史悠久
    b.中华文学艺术内涵丰富。形式绚烂多彩
    c.中华文学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
    d.中华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中独树一帜,占居首位
    答案:d
    解析:题干限制性词是“不正确”。a、b、c项都体现了中华文学艺术的特点。故正确。中华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中以其独特风格占有重要位王,但不是首位。故d项错误。
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材从两个方面分析了科学技术这一知识点。第一层从科学技术与民族文明的关系分析;第二层分析了巾国科学技术的地位、特点和意义。证明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1)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2)中国的科学技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③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
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12345678
    ◇点拨:“相关链接”说明我国科学技术在古代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和富有创造力的民族。
    ◇课堂探究:选择你最熟悉的一项,谈谈自己的见解,与学们交流共享。
◇探究提示: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是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它们问世以后逐渐走向世界。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阶层日益衰落;火器的进步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从此,西欧率先迈入近代社会,创造出众多让世界发生巨变的成果。
◇课堂练习: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重要性的看法正确的是(  )
a.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b.我国的“神舟”五号载人航天成功体现了我国科技处于世界前列
c.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
d.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答案:d
解析:注意题干考查的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故a、b项不选。题干强调的是“对中华文化重要性”,故c项不选,只有d项符合题意,故选d项。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这里讲述了我国不同的区域文化,区域文化的绚烂多彩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
1、丰富多彩的区域文化
教材从三个方面分析,首先分析了区域文化的成因,其次分析了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最后分析其具体表现。
(1)成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问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具体表现:
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分别具有水乡文化和边陲山寨文化特征。
◇点拨:“相关链接”说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历史、地理、社会等因素不同,
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受自然条件和多民族社会历史条件影响较大。它们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博大的特征。
  ◇课堂探究:(1)你能从“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的意义上,说明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的差异吗?
             (2)如果把这些文化与你的家乡文化相比较,你还会发现什么新的特点吗?
  ◇探究提示:(1)说明吴越文化流动和开放性强,滇黔文化内敛性强。
              (2)这些文化与我们家乡相比较,其特点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特点相对稳定,具有明显的区域风情。
◇课堂练习:
    下列对“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理解正确的有(    )   12345678
    a.这是由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造成的
    b.这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博大、多彩、精深  
    c.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寨文化特征  
    d.不同区域文化保持各自的特色,不相融合
    答案:a
    解析:a项是从形成原因角度,体现了区域不同.文化特征不同。b项不符合题意,没有体现“精深”。c项是题干的一方面的具体表现.没有全面概括题干主旨,d项本身错误,不同区域文化之间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1.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我国的雕刎建筑艺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例如:敦煌石窟、云冈石窟;克孜尔千佛洞等,是古代的汉族、鲜卑以及西域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
(2)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
例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并为三大英雄史诗。
◇注意: 民族文化深深地体现着各民族的风俗和精神面貌,通过一定的物质展现,可以表现在建筑、民族文学、舞蹈、习俗、信仰、衣着等方方面面。
◇点拨:“相关链接”中提到的《江格尔)是蒙古族卫拉特郝英雄史诗。史诗的篇幸结构、故事情节、语言风格等具有蒙古族说唱艺术的特点。从民族文学角度反映了本民族的文化生活.同时也为中华文化增添了绚丽色彩。
◇课堂探究:(1)你还知道哪蝗少数民族舞蹈?它们务有什么特点?
            (2)你能列举一些少数民族的著名曲目及演奏的乐器吗?
 ◇探究提示:(1)新疆舞蹈活泼优美,步伐轻快灵活,身体各部分的运用较为细致,尤其是手腕和舞姿的变化极为丰富;北疆以伊犁为代表,它的赛乃姆舞蹈,吸收了一些其他民族的舞蹈成分,动作潇洒豪放,轻快利落,不时出现戛然静止和幽默风趣的小动作;东疆以哈密为代表,这里的赛乃姆音乐比较缓陧,节奏中保留了不常见的节拍,它的舞蹈动作稳重,手腕的变化不大,基本是半握拳式,在头上左右摆动,单步较多。由于各地区的赛乃姆风格特点不同,所以群众习惯在赛乃姆前面冠以地名以示区别,如喀什赛乃姆、伊犁赛乃姆等。手鼓在赛乃姆中,起着重要作用,既掌握速度,又以响亮流畅的鼓声渲染气氛,鼓舞人心。
 (2)蒙古族音乐的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马头琴,代表曲目《马头琴》。维吾尔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八十二部大曲》,是维吾尔民间音乐向套曲形式发展的重大成果,也是一部维吾尔民间音乐和舞蹈完美结合的艺术瑰宝,它包括古典叙咏歌曲、民间叙事组歌、舞蹈乐曲和器乐曲340多首,长期流传于南北疆各地。维吾尔族的古老乐器是弹布尔,主要曲目为《乌扎勒》。哈萨克族著名的《玛依拉)?我的花儿》已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声乐坛上经常演唱的曲目。
2.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此知识点教材从四个方面分析:第一,分析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第二,分析了民族文化的地位;第兰,分析r民族文化之问的关系;第四,总结其意义。12345678
(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义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地位。它们都足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儿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4)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点拨:“教材插图”说明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既有本民族的色彩,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我国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中华文化博大、深厚。
◇课堂练习: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文化是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对民族文化认识错误的是(    )
a.民族文化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义化底蕴
b.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特有的,其他民族尤认同感
c.民族文化既有民族特性,义有中华文化共性
d.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a、c、d项都正确表达了民族文化的意义、特点,只有b项错误,民族文化虽是本民族特点的深刻表现,但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得到其他民族的认同,是民族凝聚力强大的表现。
◇本课小结:
1.本课宏观把握捷径:本课主要讲解了中华文化的突出特征,首先分析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具体原因、表现;然后分析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具体表现,如古代的文学艺术、科技和不同的区域文化、民族文化,从而深层次地认识了中华文化的全貌。
2.把握本课主干知识,构建知识大树,系统掌握全课内容,并注意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知识结构】
 

【课标点击】
内容目标 提示与建议
3.10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 演示:语言、文字、风俗等资料。
• 我国各民族地区的不同文化样式反映着各自的历史、地缘因素。
• 文化心理、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的认同,体现着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

【自主探究】阅读课文,完成表中的内容
目题 问题探究 归纳和结论

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 1、文学艺术的作用?
2、文学艺术的特色?

3、文学艺术的地位?
4、科学技术的作用?
5、科学技术的特点?
6、科学技术的地位?
 1、文学艺术对于反映             、展示              有独特的作用。
2、中华文学艺术历史               ,内涵                 ,风格            ,展现了中华民族              和             。12345678

3、中华文学艺术在世界           占有重要地位。  

4、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              重要标志之一。

5、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是注重            ,具有          性和            性的特点。
6、在古代,中国科学技术长期处于            ,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力量。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7.中华文化为什么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7.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_________千差万别,____________不同。受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           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            ,又             。

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         8、中华文化为什么带有民族性?
9、中华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 8、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            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文化是______
___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__________________的丰富色彩。9、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           的共性,又有各自的         特性。它们都是                ,都是                。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促进了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          和          ,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          和强大的             。12345678

XX年5月5~13日,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来大陆访问,在访问期间,他一再说“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在一定意义上讲,此本即中华文化之本。
(1) 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2) 这种关系对我们推动祖国统一大业有何启示?

【相关连接】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五千多年发展历程中,中华各族人民形成了共同的民族心理和共存共荣的意识,具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就是中国个民族不断融合,共同发展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的亲和力、向心力、凝聚力不断增强的历史。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表现在它具有历史弥坚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具体表现为文化心理的自我认同感和超地域、超国界的文化群体归属感。今天我国56个民族亲如一家,共同发展。华侨华裔的文化脐带仍然与中华母亲血肉相连,他们一刻也未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

归纳:本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分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教材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第二层,通过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的差异,说明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第三层,通过展现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中华各民族文化,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学习本部分内容,要紧密结合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事实来进行。学习中要注意以下三点:⑴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是本框题的灵魂。中国瓷器艺术、园林艺术、文学艺术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辉煌成就,展现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⑵理解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加深认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我国幅员辽阔,决定了各地区文化的区域性,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具有包容性;⑶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是学习本框的目的。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但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下了内容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①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无与伦比 ②我国的文学艺术历史辉煌悠久、内容丰富绚烂、风格鲜明独特 ③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描绘了魏、蜀、吴三国大约半个世纪的纷争和兴衰过程 ④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回答2~3题。
2.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的原因是
a.中华文化独树一帜,博大精深
b.封建统治者在科技发展上身先士卒
c.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
d.我国劳动人民具有热爱科学的优良传统
3.下列能够体现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的是
①古代中国的蚕丝织物为当时的欧洲人所钟爱,带来了“丝绸之路”的长期繁荣 ②中国的瓷器名扬四海,在中世纪的西方比黄金还贵 ③中国的农学著作发表之早、数量之多为世界之最 ④中国医学自成一家,为世界瞩目12345678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流动性和开放性强,“水性使人通”。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内敛性强,“山性使人塞”。回答4~6题。
4.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差异性的表现有
①吴越文化开放,滇黔文化内敛 ②吴越文化精致淡雅,滇黔文化热情奔放 ③滇黔文化更具有多样性 ④吴越文化文明,滇黔文化野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这说明
a.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中华文化是各地区文化的松散集合
d.我国各地区文化各具特色,互不相容
6.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形成这种地区文化差异性的主要原因是
a.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影响
b.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c.外来文化的影响
d.历史和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7.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并称为三大英雄史诗,都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创造的优秀民族文学。三大英雄史诗
a.体现着不同民族文化的冲突和斗争
b.体现着不同民族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
c.说明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英雄标准
d.说明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8.“56个星座56枝花,56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56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从文化上看,“56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体现了
a.我国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b.我国各民族人民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c.我国的汉族文化取代了少数民族文化
d.中华文化比少数民族文化优越
 
二、非选择题
9.举例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10.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简要说明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走进生活
我国古代春秋以后,铁农具的使用普遍起来。从考古发掘来看,建国以来在今湖南、湖北、河南、江苏、山西等省都有属于春秋时期的铁器出土,说明春秋时期周、晋、齐、吴、越、中山等诸侯国都已使用铁器。战国时期,由于冶铁技术的进步,冶铁手工业规模的扩大,铁器的使用已相当普及了。如齐国山地产铁,齐国人用铁耒、铁耜、铁锄耕地,用铁斧、铁锯做工,妇女用铁针缝制衣服。齐国政治家管仲向齐桓公建议,“美金(指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指铁)以铸锄、斤(古代着的农具,形似锄头),试诸壤土。”把铁成为“恶金”,并不是说铁的质量不好,而是说铁比较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工具。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发明了灌钢法,“杂炼生(生铁)、鍒(熟铁)”而成的钢就是灌钢。从现代冶金原理分析,就是利用生铁碳高、熟铁碳低的特点,将熔化的生铁灌到熟铁里去,使碳分达到预期的要求而成为钢。北齐时,綦母怀用这种方法造成“缩铁刀”,能斩甲过三十扎。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瓷器生产在唐代有重大发展,唐前期已大量烧制白瓷,邢州窑(今河北临城县境内)生产的白瓷“类银”“类雪”,李肇《国史补》称:“内丘白磁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江西昌南镇(今景德镇)烧制的白瓷和青瓷当时有“假玉器”之称。唐代青瓷以越州窑的产品最佳,胎质薄,雅致瑰丽,光泽晶莹,陆龟蒙《秘色越器》诗说:“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描绘了越瓷釉色的青翠夺人形象。宋代瓷器产量和制作技术有很大提高,遍布全国各地的窑户所造瓷器各具特色,真宗景德年间,在江西新平设官窑,所造进贡词器的底部书“景德年制”四字,这就是后来驰名中外的景德镇瓷器。12345678
问题探究:⑴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你对中华文化的认识。
⑵联系近代中国文化衰微、科学技术发展缓慢、落后于世界的状况,说说加快我国科技进步的现实意义。
⑶为缩小我国科技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加快我国的科技进步,你能做些什么?
 
 
答案: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b 2.c 3.d 4.a 5.a 6.d 7.d 8.a
二、非选择题
9.⑴与其他世界古老文明相继衰落、消亡或中断所不同,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⑵中国瓷器艺术、园林艺术、文学艺术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辉煌成就,展现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0.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但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宿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走进生活
⑴中国的铁器领先世界两千年之久,其产量和质量令西方称慕不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中国的瓷器名扬四海。这充分说明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之林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快我国科技进步有助于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加快我国科技进步有助于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加快我国科技进步有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⑶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言之成理即可。可从树立远大理想,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勇于创新、做创新型人才等方面思考作答。
 

12345678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zhengzhijiaoan/2164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