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专题】哲学专题复习

高二政治教案 2014-08-1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政治教案】

一 宏观知识网络:
 
 
二 学科思想:
 1.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两个维度:
◆追求真理性:就是要树立科学精神,使思想符合客观实际,使行为遵循客观规律。从学科分析角度看,就是运用世界观原理、方法论道理论证某一观点或做法的合理性、科学性。
◆追求价值性:就是要树立人文精神,使思想和做法体现以人为本,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从学科分析角度看,就是运用人生观、价值观道理,论证某一思想或做法体现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 人文精神要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亦即价值追求必须符合客观规律;科学精神需要人文精神的约束与指导,亦即科技的研发与应用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因此,必须坚持两者的统一。
2.坚持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
   唯物论是辩证法的基础,辩证法是唯物论的进一步深化和必然要求,唯物论和辩证法始终贯穿于认识论之中。
3.坚持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特别是坚持方法论与具体材料的统一。
专题一  辩证唯物论
一 知识结构

二 知识要点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1 自然界具有客观性
(1)原因: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要求: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利用、改造自然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 认识自然 利用自然 改造自然
(1)人类有意思的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体现了人的本质能力
(2)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目的: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
(3)认识自然:①人有主观能动性,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②自然规律要通过各种现象表现出来
⑷ 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a 要通过人的实践活动
b影响因素:①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与水平受社会实践活动水平的制约(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能够创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②受人对自然关系的认识的制约(要坚持科学发展观)③受人们的利益出发点的影响(要端正利益出发点,从人类的根本利益出发)④人与人的关系的处理影响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生产关系影响生产力)
c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并没有否定自然界的客观性①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前提是-------------
②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只是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并没有改变自然物本身的属性及规律③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具有客观性
3 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1)人是自然届的一部分,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自然界
(2)人的活动受自然条件和自然规律的制约
(3)人类社会的发展反过来又会影响自然界
4 总结: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①承认、尊重自然物本身的客观性、属性及其规律,是正确对待自然的前提。
②.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利用必须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和自然规律
③发挥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与生态价值观
④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的,故对自然的开发利用不仅要看到有利后果也要看到不利后果,不仅要看到短期后果也要看到长期后果,不仅要看到局部后果也要看到整体后果
⑤全面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既要看到人类可以开发利用自然,又要看到过度的开发利用又会加剧人地关系123456789101112
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自然
.⑦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实现和谐发展。
⑧正确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利益关系以更好的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
典型例题
例1(08全国卷ⅰ)XX年1月中下旬,我国南方10多个省区持续降雪.出现低温冰冻的极端天气现象,造成严重的灾害,给人民生活、生产带来极大灾难和损失。有专家指出,极端天气如果发生在远古或者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就不会构成如此严重的灾难。之所以造成如此严重灾害,和时值“春运”、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以度防灾准备不足等因素共同起作用有密切关系。鉴于此,我国政府提出,越是经济发展越要高度重视防范灾害的工作。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极端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这表明①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也随之深化和发展    ②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和失控   ③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类与自然界的联系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④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使人类超越自然而逐渐成为自然界的主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例2、(08四川卷)XX年是塑料诞生一百周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  
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物的规律  
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存在  
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 
例3(06政治江苏卷)26.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这表明
  a.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               b.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
  c.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性      d.人们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
例4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如南北差距继续扩大、世界人口剧增、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对世界环境和发展中国家的关键问题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专题报告。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和基本纲领,并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材料二:就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曾做出如下论断:恩格斯说:“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马克思说:“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的两大变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  123456789101112
联系材料一二,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理解和处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9分)  
①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本身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并受自然条件和自然规律的制约。人能够认识自然界的规律,并以这种认识为指导改造自然界来满足人类的需要。(3分)②人类认识活动对自然界产生直接与间接、积极与消极的多方面影响,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应更加注重保护自然,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3分)③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只有合理地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才能更好地解决人与自然界的矛盾。(3分)
例5.(XX新课程,37(3)) XX年夏季,北京等地为缓解当地旱情,采用了许多人工增雨的措施,明显增加了降水,试分析“人工增雨”体现的哲学道理。
答案:(1)物质运动是有客观规律的。(2)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例6(XX全国文综,38)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感叹道:“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历史上,洞庭湖的面积曾广达6 000多平方千米。但多年来,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洞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淤积,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近些年,该地区逐步退耕还湖,尤其是1998年以来,政府投资70亿元,进行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1/5,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除传统种植业外,还发展了养殖业、加工业等,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
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答案:从洞庭湖的变迁,我们可以认识到:(1)发展经济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2)人类认识自然规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3)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要受到惩罚。
例7(XX北京文综,39)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人类不断地认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也是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不断加深的历史。在传统农业社会,存在着人口与土地等资源的矛盾。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与矿产等资源的矛盾又进一步凸显出来。人口膨胀与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要树立人类的资源危机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变化,并从认识论角度就当前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提出解决思路。
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的认识要不断深化。人和自然资源的矛盾始终存在,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严重性。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要解决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必须形成对二者关系的正确认识,并以此为指导推动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限制人口数量,保护、节约资源,开发再生资源,以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例8(XX广东、广西,37)现代著名学者赫伯特•a.西蒙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的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辨题:人为的世界是主观的。123456789101112
答案:(1)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有意识地改造世界,使世界打上人的意识的印记,满足人的需要。(2)人们有意识地改造自然界,是以自然界的客观存在与客观规律为前提的,这种客观存在与客观规律不会因为人们的活动而消失;人的实践活动本身也具有客观实在性。因此“人为的世界是主观的”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例9(文综全国卷ⅲ,甘肃、四川、云南、陕西、重庆各省考卷第39题)39.(60分)根据图4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汉书)记载:祁连山“在张掖、酒泉二界上,有松柏五木,荚水萆,冬温夏凉,宜畜牧。”匈奴歌谣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繁殖)”。
材料二:三国魏初年,仓慈任敦煌太守,“旧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慈皆随口割赋 (按人口分割土地给贫民耕种)”。
 材料三: 对来到敦煌的西城各族人,仓慈“皆劳(慰劳)之”;对想赴洛阳者,“为封(签发)过所 (通行证)”,对在敦煌进行贸易者,由官方主持估价、交易,并“使吏民护送道路”;禁止当  ,地豪族强买强卖。
 (6)根据河西走廊的地理特点及开发利用这一地区的历史经验教训,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应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12分)
①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一定地区的地理环境有其特殊性,人类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根据该项地区实际条件和自然规律发展相关产业,这是由自然条件和自然规律的客观性所决定的。
②河西走廊地区总的来说适合畜牧业的发展,历史上对河西走廊地区的开发,有着重大的军事、社会、经济和文化意义,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大量增加的人日及过度农业发展,加剧了人地矛盾,对自然环境有着一定的破坏作用。
③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因此,我们对自然进行开发利用不仅要看到改造自然中的有利后果,也应看到可能的不利后果;不仅要看到短期后果,也应看到长期后果;不仅要看到局部后果,也应看到整体或更大范围的影响。
④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社会的发展规律都具有客观性,我们不仅要认识自然规律,也应当不断加深对社会规律的认识,井加深对社会发展与自然发展的综合作用的认识。
(二)物质
1什么是物质?
⑴含义:
⑵唯一特性:
⑶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
①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②物质是永恒的,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变化发展的
③物质的具体形态除具有客观实在性外还具有自己的个性,物质反映的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的唯一特性
⑷物质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⑸人能改变物质的具体形态,但不能改变物质本身
2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⑴自然界的存在发展是客观的
⑵人类社会的存在于发展是客观的
⑶意识依赖于物质更证明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三)意识及其能动性
1 什么是意识?
(1)起源:
(2)生理基础:
(3)本质:
(4)与物质的区别:
(5) 意识的形成:客观事物---实践-----人脑
(6)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①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对物质的反映不是消极直观的,而是能动的)
例10(1999年高考) 人的头脑不是一间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从哲学上看,这一说法强调的是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能动的123456789101112
c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d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例11 (1997全国,28,不定项) 看漫画回答哲学问题。如将下面漫画中影与物的关系比喻为思想与事实的关系,那么这幅漫画可以表明
 
a.思想是对事实的反映      b.思想与事实总有些出入
c.事实对思想有决定作用     d.思想对事实有反作用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去确定认识什么不认识什么 ,表现出认识主体的选择性
2 意识的能动性
(1)首先表现在: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①原因:a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明
b 实践在发展,人的认识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c 事物性质的相对稳定性
②反对不可知论:否定了             否定了
③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不等于人们的意识都是一样的。意识活动具有差别性
表现:最重要的差别是正确与错误的反映。其次即使都是正确的意识也有差别
原因:从主观方面来看,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从客观方面来讲,以及社会历吏条件的制约,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与深度的制约,会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错误的思想意识
要求:只要我们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正确认识世界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例12(09广东39)(11分)休谟说:“除了对知觉而外,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观念”,他认为“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的”。
辨析:客观事物在人的意识之外,是人无法认识的
立意:考查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非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辨别、分析的能力。
(1)休谟的观点是不可知论的观点。(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够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3)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意识还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4)通过人的感官,能够认识客观世界变化多端的现象,通过“思维的眼睛”,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世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5)综上所述,题中的观点是不恰当的。
(2)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①含义:
②表现:a 对自然界
b 对人类社会
c对人的行为,人体的生理活动
③具有双重性: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3)如何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要对意识的能动作用有正确的估计;既不夸大,也不低估。123456789101112
②意识必须正确,这是前提。
③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必须以实践为基本途径(意识不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④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⑤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例13(XX全国,37) 辨析:知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力量。
答案:(1)知识只有通过应用才能成为现实的力量。
(2)被人所掌握的知识,可以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也可以是阻碍社会发展的力量。
(3)知识是重要的力量,人的理想、道德、情感、意志等也是重要的力量。
(注:若从其他角度分析和回答问题,只要言之成理,也可;若答出“既需要科学精神,也需要人文精神”,亦可)
(四)一切从实际出发
1 主观与客观
⑴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表现在人们的活动中就是客观实际与主观认识的关系
⑵意识以外的一切东西都是客观的
⑶人的思想是主观的东西
⑷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实际是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人们能否正确的认识改造世界从主观因素讲,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2.是什么?
3为什么?
(l)理论依据: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现实意义:
①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
②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③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4 怎么样?
①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②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③要从联系的、变化发展的、具体的、全面的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与历史的统一。
④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我国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⑤端正利益出发点,要从群众的实际出发,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
⑥坚持从实际出发,就必须反对主观主义。
⑦尊重规律
5、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1)为什么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物质决定意识,主观要符合客观,就应当做到。它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所谓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地(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的实际。(即坚持从客观具体实际出发,这是坚持唯物论)
(3)所谓主观与客观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时的实际(变化了的实际)。即坚持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这是坚持辩证法)
(4)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还是主观和客观相脱离.是正确路线与错误路线在认识上的根本区别。
例题14 XX年四川延考区卷第38题)材料一  表1  XX年1~12月36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房成交价格变动情况
月    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成交价格(元/m2) 5029 4988 5163 5254 5381 5537
各月环比增幅(%) 0.01 -0.62 3.3 1.76 2.42 2.9
月    份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成交价格(元/m2) 5609 5693 5790 5900 5959 5977
各月环比增幅(%) 1.3 1.5 1.7 1.9 1.0 0.3123456789101112
注:环比增幅=(本月价格-上月价格)÷上月价格×100%
表2  XX年中国住房贷款基准利率变化表
日  期 3月18日前 3月18日 5月19日 7月21日 8月22日 9月15日
商业贷款
利率(%) 6.84 7.11 7.20 7.38 7.56 7.83
优惠利率
(%) 5.81 6.04 6.12 6.27 6.43 6.66
公积金利率
(%) 4.59 4.77 4.86 4.95 5.04 5.22
注:以上利率均指5年期以上住房贷款利率。
    材料二  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于XX年9月27日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通知规定,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比
例不得低于40%(此前为30%),利率不得低于央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1.1倍。
        联系材料,分析国家采取抑制房价的措施是如何体现从实际出发的。
[答案]  材料表明,我国房价持续上涨已经成为影响民生的重要因素,国家从这一实际出发采取了抑制房价的措施。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国家抑制房价主要采取的是经济手段。从实际出发,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国家采取宏观调控措施抑制房价就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表现。
例题15 农业税收在国家收入中的比重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我国农业正逐步向现代过渡,减免农业税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为工业化做出了重要贡献。1950年至1979年,农业为工业建设提供的资金均为4500亿元。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渐下降,1950年为39%,1979年为5.5%,XX年降至0.05%。近年来,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逐渐增加,XX年达到2975亿元,我国已具备工业反哺农业的经济实力。为此,全国人大决定从XX年起全面取消农业税。
结合材料五,说明我国农业税从征收到取消的过程如何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9
 ①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农业税收政策要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3分)
②要坚持全面地看问题,农业税收政策是从农业与工业的相互关系出发确定的。(3分)
③要坚持发展地看问题,我国农业税从征收到取消的过程,在各个阶段都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和必然性。(3分)
例题16 (1997全国,38) 某贫困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政府救济,更要靠自力更生,他们根据其他地区“无工不富”的经验,建起了一些小型机械厂,但由于原材料和资金缺乏,结果收效甚微。经过认真分析,他们认识到该地区山场面积大,适宜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于是因地制宜种起了果树、中药材,饲养起牛、羊、家兔等,经济情况很快有了改观。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办起果品和肉类加工厂,几年就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
该地区在脱贫过程中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答案:(1)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该地区从脱离本地区实际盲目办工厂,转为根据本地区“山场面积大”的特点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做到了对自己地区客观实际的真切了解。
(2)辩证地认识和把握实际。该地区既看到自己的不利条件,又看到自己的有利条件,做出真正发挥自己优势的正确决策,这一过程体现了对实际的全面把握;在林果业和养殖业有了一定发展后,办起与之配套的果品和肉类加工厂的过程,则体现了对变化发展的实际的正确把握。123456789101112
(3)正确地对待别人的经验。该地区对“无工不富”的经验,从简单照搬到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地作出正确的决策说明了这一点。
(4)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该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政府救济,更要靠自力更生,并抓住时机办起果品和肉类加工厂的决策过程等,说明了这一点。
(五)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  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
⑴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⑵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突出地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否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从来就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焦点之一。   
2 主观能动性的含义及实现:
⑴含义: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①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②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③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就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2)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及实现条件: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首先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其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3 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基础,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②认识和利用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③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任何把二者割裂开来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④要求我们一方面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另一方面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4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⑴含义:
实事求是是:
解放思想是: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都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⑵哲学依据:
a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而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要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就必须使自己的思想适应不断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即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形成正确的意识,从而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c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辩证法观点),规律是客观的(唯物论观点),要求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做到与时俱进。
d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123456789101112
⑶关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三者共同构成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a.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和前提条件。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破除前进道路上错误思想和陈腐观念的障碍,做到与时俱进。
b.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只有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站在时代的前列,才会有深远的历史眼光和宽阔的世界视野,才会有思想的真正解放。
c .与时俱进也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实事求是的首要前提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客观实际是不断变化的,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跟上发展的时代,才能符合变化的实际。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互相依存、互为条件。
⑷怎么样实事求是?
①从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
③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世界
④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⑸怎样做到解放思想?
a.坚持正确理论,即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d.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⑹如何与时俱进?
⑴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⑵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⑶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认识要随实践发展而发展
⑷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要尊重客观规律
例题17 材料三 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  
材料四:XX年春运高峰期间,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  
结合材料三、材料四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0分)  
①从材料1可见,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与人类没有从根本上尊重客观规律有关。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人类如果违背了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地球生态环境恶化就是客观规律对人类的惩罚。(4分)
②材料2说明,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拯救计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最终取得了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4分)
③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2分)
例题18:(XX年全国38)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能源的节约与环境的保护,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试运用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加以说明。
①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尊重客观规律(1分),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1分)。因为规律具有客观性(1分)。(3分)我们既要尊重经济增长(1分)的规律,又要尊重能源节约(1分)和环境保护(1分)的规律。(3分)
②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发挥主观能动性(1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规律运用规律的条件(2分)(或:发挥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利用规律(2分))。(3分)123456789101112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表现在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1分),能动地认识相关规律(1分),在实践中创造条件努力实现(1分)这一目标。(3分)
三 哲学观点总结
1 .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①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② 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也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社会的存在于发展是客观的
3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⑴、概念解释: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⑵、原理表述:①无论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还是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它们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就是物质性。②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⑶、方法论意义: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根据客观事实,决定我们的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等主观的东西。
4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
5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具有差别性
6意识的反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①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②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7.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必须符合客观(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8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9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0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核心提示:①本知识点是与认识论、辩证法中的相关知识相互交叉的。②本知识主要用于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
1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123456789101112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二者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形成的。
四 几个怎么样
1 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①承认、尊重自然物本身的客观性、属性及其规律,是正确对待自然的前提。
②.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利用必须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和自然规律
③发挥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与生态价值观
④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的,故对自然的开发利用不仅要看到有利后果也要看到不利后果,不仅要看到短期后果也要看到长期后果,不仅要看到局部后果也要看到整体后果
⑤全面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既要看到人类可以开发利用自然,又要看到过度的开发利用又会加剧人地关系
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自然
.⑦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实现和谐发展。
⑧正确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利益关系以更好的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
2如何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在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基础上,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
3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①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②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③要从联系的、变化发展的、具体的、全面的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与历史的统一。
④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我国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⑤端正利益出发点,要从群众的实际出发,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
⑥坚持从实际出发,就必须反对主观主义。
4 如何按规律办事?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②把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第一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区分不同事物的不同规律和同一规律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表现。
第二 在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按变化发展的规律办事
第三 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提高对规律的认识
③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制约或影响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
例17(1999全国,38) 材料一:建国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整治江河,兴修水利, 仅长江中下游就完成40亿立方米的土石方,修筑和加固堤岸3 500余千米。据粗略统计,仅在去年洪灾期间,这些设施就减少经济损失7 200 亿元。专家估计,水利投资与收益的比率约为 1∶10。
材料二:去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特大洪水,其水量和峰高均与1954年大体相当,但水位却超过历史最高值。出现这种情况与生态环境状况直接相关。据统计,近30年间,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减少一半,水土流失面积增加一倍,中下游湖泊面积减少45.5%,湖底普遍淤高1~3米。
材料三:国家重视环保工作,去年洪灾过后,又采取了包括制定《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在内的一系列措施,要求各地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乱占林地行为,并对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作出安排。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怎样才能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答案: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尊重客观规律。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治理江河、兴修水利就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体现;而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灾情加重,则是违背客观规律的结果。123456789101112
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国家兴修水利、保护生态环境等都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具体表现。
注:学生若答出以下观点,可酌情加分。
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制约或影响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兴修水利和采取的一系列环保措施,就说明了这一点。
5 如何实事求是?
①从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
③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世界
④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例题18.(XX全国文综ⅱ,39(7))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能源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从几年前的“电多了”,到现在的大面积缺电,电力供应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电力行业有其特殊性,首先是发、供、用瞬间完成,直发直送,不能储存。其次是结构性、时段性,不能简单地用多与少来衡量。此外,电力建设周期性强,这就要求电力建设规划适度超前,等到缺电,才开始建电源点,就来不及了。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我们应如何实事求是地解决电力短缺的问题。
答案:解决电力短缺问题,首先应一切从实际出发;认识电力生产和消费的特殊规律;发展电力行业,应掌握电力生产和消费的特殊规律,提高预见性,坚持适度超前原则。
6怎样做到解放思想?
a.坚持正确理论,即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d.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7如何与时俱进?
⑴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⑵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⑶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认识要随实践发展而发展
⑷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要尊重客观规律
8 如何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①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加深对规律的认识
③积极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
9 如何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1234567891011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zhengzhijiaoan/2163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