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概括|《荷花淀》学案

高二语文教案 2014-08-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语文教案】

《荷花淀》同步测试

一、基础检测(25分,每题5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   )
a.蛮横  横祸  大发横财  横加指责
b.奔跑  奔走  疲于奔命  投奔光明
c.吆喝  喝彩  喝西北风  大喝一声
d.荷花  负荷  荷枪实弹  肩负重荷
2.选出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吸吮    按装     泽被后世     贻笑大方
b.凫水    暮蔼     胜卷在握     恼羞成怒
c.蹿蹦    赡养     闻过饰非     漠不关心
d.撅嘴    妨碍     阴谋诡计     再接再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父子关系建立在血缘的基础之上,不是一纸声明就能解除的,藕断丝连,谁也无法彻底割断与生身父亲的血缘关系。
b.“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c.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d.万里长城挡不住西方入侵者的铁骑,四万万同胞保家卫国的决心才是真正的铜墙铁壁。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着好多种当年周恩来使用过的东西。
b.科学的发展逼得反科学的人不得不戴上伪科学的面具来反对科学。
c.只有弄清几十年来在前进道路上的是非得失,认识教育规律,我们才能改革教育,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d.五一路乒乓球馆是经体育局和民政局批准的专门推广乒乓球运动的团体。
5.选出所用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    )
a.粉色荷花箭高高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b.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c.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 
d.小船活像离开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
二、阅读欣赏( 4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10题(24分)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抬头笑着问:1234
  “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
“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胀,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
  “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
  “还在区上。爹哩?”
  女人说: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
“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说:
  “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

6.这几段的景物写得很美,作用也是多方面的。比如,展示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为“话别”提供时间、地点和谐和的氛围,为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铺垫。请你再从塑造人物的角度谈谈开头几节景物描写的作用。(8分)

7.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心理世界,是刻画人物常用的手法之一,请在以上文段中举出一个典型的例来,并作简要分析。(8分)

8.“你总是很积极的”一句反映了水生嫂对丈夫报名参军的复杂感情,请你试作具体分析。(8分)

(二)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9-12题(21分)
锁    门
孙  犁
    过去,我几乎没有锁门的习惯。年幼时在家里,总是母亲锁门,放学回来,见门锁着进不去,在门外多玩一会就是了,也不会着急。以后在外求学,用不着锁门;住公寓,自有人代锁。再后,游击山水之间,行踪无定,抬屁股一走了事,从来也没有想过,哪里是自己的家门,当然更不会想到上锁。
进城以后,我也很少锁门,顶多在晚上把门插上就是了。去年搬入单元房,锁门成了热话题。朋友们都说:
“千万不能大意呀,要买保险锁,进出都要碰上呀!”
    劝告不能不听,但习惯一下改不掉。有一次,送客人,把门碰上了,钥匙却忘在屋里。这还不要紧,厨房里正在蒸着米饭,已有20分钟之久,再过20分钟就有饭糊、锅漏,并引起火灾的危险,但无孔可入。门外彷徨,束手无策,越想越怕,一身大汗。
    后来,一下想起儿子那里还有一副钥匙,求人骑车去要了来。万幸,儿子没有外出,不然,必会有一场大难。
    “把钥匙装在口袋里!”朋友们又告诫说。  
  好,装在裤子口袋里!有一天起床,钥匙滑出来,落在床上,没有看见,就碰上门出去了。回来一摸口袋,才又傻了眼。好在这回,屋里没有点着火,不像上次那么着急,再求人去找找儿子就是了。
    “用绳子把钥匙系在腰带上!”朋友们又说。   
    从此,我的腰带上,就系上了一串钥匙,像传说中的齐白石一样。
    每一看到我腰里拖下来的这条绳子,我就哭笑不得。我为此着了两次大急,现在弄成这般状态,究竟是为了什么。是因为我有了一所房子,有了自己的家门。我的家里,到底有什么宝贵的东西,值得如此戒备森严呢?不就是那些破旧衣服、破旧家具、破旧书画吗?这些东西,也不是新近置买,不是多年就有了吗?“环境不同了,时代不同了。”朋友们说。我觉得是自己和过去不同了,心理上有些变化了。1234
   我已经停止了云游的生活,我已经失去了四大皆空的皈依,我已经返回人间世俗。总之,一把锁把我的心紧紧锁起,使它同以往的大自然、大自由、大自在,都断绝了关系。
    我曾经打断身上的桎梏,现在又给自己系上了绳索。
    我曾经从这里出走,现在又回到这里来了。

9.对于为什么要“锁门”,“朋友们”与“我”的观点有什么不同?(6分)
      答:“朋友们”的观点:、

    “我”的观点:

10.文中四次写“朋友们说”,反复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答:
11.联系全文,回答:(1)作者说“一把锁把我的心紧紧锁起”,这里的“锁”指什么? (3分) 
 (2)“我曾经从这里出走,现在又回到这里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4分)
  答:(1)
      (2)
12.下面对文章的赏析,不当的两项是(4分)(      )
a.文章开头说“我几乎从没有锁门的习惯”,这为下文写“我”几次锁门的经历作了铺垫。
b.“锁门成了热门话题”,既为“我”的改变提供了依据,又暗示“我”锁门的经历不是个别的。
c.“我已经停止了云游的生活”,此处“云游的生活”是指自己从青年时期便开始的游学四方,追求艺术和自由的人生历程。
d.本文回顾自己的一生,旨在表达对自己追求一生,却徒劳无功的无奈自嘲与深刻反省。
 e.本文取材于日常生活的小事,反映的却是有关社会人生的一个普遍性问题,辞微旨远,发人深思。
     
三、写作训练(30分)
    13.学校决定利用星期天补课,消息传出,在班里引起大哗,有人赞成,有人反对,请以“补课消息传出以后”为标题,写一个片断,借助语言描写,反映中学生的心态,不少于200字。

《荷花淀》同步测验参考答案

1、a。a项全读“hèng”;b项“投奔光明”的“奔”读“bèn”,其余读“bēn”;c项“喝西北风”的“喝”读“hē ”,其余读“ hè ”;d项“荷花”的“荷”读“ hé ”,其余读“hè ”。
2、d。项“按装”应为“安装”;b项“暮蔼”应为“暮霭”;c项“闻过饰非”应为“文过饰非”。
3、d。“藕断丝连”是指表面上好像已经断了关系,实际上仍然挂牵着,而要与父亲决裂,没有挂牵之意,所以与语境不合。在这里应该用“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不以为然”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的意思。在这里应该用“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铜墙铁壁”是比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
4、c。a项是语序不当,应该修改为“南昌八一纪念馆里陈列着周恩来当年使用过的好多种东西”。可以凭语感辨析。b项是不合逻辑,或者说词语使用不当而将表达的意思搞反了,应该删除“伪”字。d项是搭配不当,压缩一下就是“乒乓球馆是团体”,应该将“团体”修改为“场所”之类。
5、c。a、b、d三项都是用的比喻修辞手法,a是暗喻,本体是“荷花箭”,喻体是哨兵;b项为暗喻,本体是“芦苇”,喻体是“海”,本体作定语,喻体作中心词,构成一个偏正短语;d是明喻。c用的是词的比喻义,整个句子不是比喻。1234
6、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因此必须拿起枪,为保卫可爱的家乡而战,对战争满怀着必胜的信念。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7、细节为: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丈夫“明天”就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的确出于水生嫂的意料之外,心里受到震惊,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人,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软弱的表现,显示了她的坚强性格。
   8、“你总是很积极的”这句埋怨的话语里包含着对丈夫的赞扬。丈夫丢下家报名参军,她埋怨他,但是水生嫂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责怪就变成了赞扬。
  9、(1)机智伶俐 ; 爽朗直率 ; 稳重谨慎 ;快人快语 ;忸怩含蓄。(2)b
  10、(朋友的观点)时代、环境不同了,所以要锁门。(2分)  (“我”的观点)门并非一定要锁,要锁门是因为自己的心理变化了。(2分)
11、在结构上串起全文,展开情节;同时在反复强调中突出锁门的重要性,反映出世俗观点的强大力量。(答出每一点各得1分)
12、(1)是指封闭自己,疑心他人,时时戒备的心理。(答出每一点各得1分)
  (2)我曾经走出时时小心、处处设防的生活环境和世俗观念的圈子,如今随着年龄、时代、环境的变化,我又回到这样的环境中。(意思对即可。答出“这里”指代的意义和造成“又回到这样的环境”的原因各得2分)
13、c、d。c项“云游的生活”应包括“游击山水之间”,即参加革命的生活。d项文章的主旨应是对人的思想、心理的变化的思考。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yuwenjiaoan/21327.html

  • [《高祖本纪》原文及翻译]《高祖本纪》教案

    一 学习目标   1 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 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二 学习过程   《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渡湘江杜审言古诗|赏析《渡湘江·杜审言》教案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作者简介: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甘地被刺的主要内容]甘地被刺

    教学重点1、进一步学习写作新闻报道的方法;2、分析中外记者消息报道的不同之处。教学过程一、甘地生平事迹简介。甘地是在公元一八六七年十月二日诞生,出生于印度西岸渡波班达。他小时候就有做过一些坏事,如:偷父母的钱去买烟,偷偷的抽烟、跟朋友在河边、餐馆偷吃羊肉,回家就吃不下饭,欺骗母亲、偷刮哥哥的金镯子拿...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教师版)_百度文库]《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2、通过阅读人物的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3、体会文中哲理及作者情感二、知识链接:1、题解文与可(1018~1079),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书愤教学案例|书愤教学案

    第5课 书 愤 一、整体把握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你解释这首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答案 诗的起句“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项链》中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项链》——玛蒂尔德人物形象赏析

    教学目标: 1 关注人性: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典型人物形象。2 关注古典:用诗词形式对文学人物进行二度创作。 教学重点: 玛蒂尔德性格的两个层面。 教学难点: 全面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表演法 研讨法 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件教学步骤: (屏幕显示幻灯:《项链》) 一 导入 二 课本剧表演(熟...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一等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铺设跳板——联想...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教学目的:1 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 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3 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第一课时一、导言。第五单元是小说单元,包括四篇课文及“单元知识和训练”。准确地说组成这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求谏原文及翻译】《求谏》

    教学目标:1、了解《贞观政要》和《明夷待访录》的主要思想及其进步意义。2、了解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3、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从中汲取有利于现代社会的成分。4、积累“寻、理、信、遇”等实词词义。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过程:...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蝶恋花】蝶恋花 (苏教版)

    【教学目标】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式】研习式【教学内容及过程】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