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清汤荞麦面》]《一碗清汤荞麦面》

高二语文教案 2014-08-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小说所表现的面对艰难而不屈服的精神及其社会根源性。
2.体会小说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复杂性发展性和互动性。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本文体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意义。
2.难点:人物形象对塑造整体环境的作用。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读,思考下列问题:
(一)
1.母子三人为什么要在顾客都散尽后,才去北海亭面馆吃面?
2.他们为什么连续三年都在同一时间到北海亭面馆吃面?
3.那女人购买阳春面时,为什么“怯生生地问……”“可以吗?”
4.在这母子三人身上,主要体现了怎样一种精神?
(二)
1.他们已经好几年没有再来北海亭面馆吃面了,老板夫妇为什么还要年年将二号桌上摆好“预约席”的牌子?
2.在老板夫妇身上,主要体现了怎样一种社会公德?
(三)结尾段时“雪”“窗子”“布帘子”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四)文中哪些句子最感人?请结合自身实际来谈一谈。
1.找出文中为什么三次写那女人穿着“不合时令的斜格子的短大衣”? 而她的儿子分别穿得是什么呢?
2.体会:“大儿,淳儿,今天,我做母亲的想要向你们道谢。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非常荣幸能和同学们在这里一起上课,希望我能和大家配合好,共同欣赏好这篇课文。课前,先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段歌曲《北国之春》。这是日本的一首经典歌曲。当我们踏过冰雪消融的冬季,迎来明媚可人的春光时,也一起来口味一下日本作家栗良平为我们捧出的这《一碗清汤荞麦面》吧!
二、复述:
故事情节是我们读小说要掌握的第一要素,通过课前的预习,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了,请一位同学来复述一下。
这篇小说写两个孩子的父亲死于交通事故,生前欠下八个人的钱。母亲把抚恤金全部用于还债。还不够的部分,每月五万元分期偿还。大儿每天送报赚钱支持母亲,二儿每天买菜烧饭帮助母亲,让母亲能够安心工作。遭受沉重打击的母子三人,大年夜来到北海亭面馆,“头碰头”同吃一碗清汤荞麦面。以后他们又去过两次。母亲因为工作努力,得到了公司的特别津贴,借款提前还清了。经过十几年的不屈抗争,母子三人从逆境走向光明,当他们第四次来到北海亭面馆吃每人一碗清汤荞麦面的时候,两个儿子都已长大成才。大儿通过了医生的国家考试,在京都的大医院里当上了实习医生,并将要到札幌的综合医院去工作,二儿也进了京都的银行工作。一家人和和美美,前途光明。
三、分析课文:
(一)小说的主人公是母子三人,小说是怎样来塑造这三个主要人物的。这母子三人为什么要在顾客都散尽后,才去北海亭面馆吃面? .他们为什么连续三年都在同一时间到北海亭面馆吃面? 那女人购买清汤荞麦面时,为什么“怯生生地问……”“可以吗?”在这母子三人身上,主要体现了怎样一种精神?让我们从人物的真实性、复杂性、发展性、互动性这几方面着手来分析人物形象。写人物往往抓住哪几方面的描写?(语言描写)
1.找出母亲四次要面的语言描写,并找出这四次说话的区别:
……唔……清汤荞麦面……一碗……可以吗?
……唔……一碗清汤荞麦面……可以吗?
……唔……两碗清汤荞麦面……可以吗?
唔……三碗清汤荞麦面,可以吗?
真实性:“……唔……可以吗”,符合日本人的说话方式,符合人物民族的特征。 123
符合母亲当时的心理——难为情(每一次都一样?)
复杂性:前三次难为情一次比一次轻——
第一次把要面数量“一碗”放在后面。
第二次第三次比第一次少了一个省略号
第三次比第二次增加数量,一碗变成了两碗
发展性:最后一句不是难为情,因为这时候他们已经战胜了困难
2.母亲由非常害羞地开口要一碗清汤荞麦面,到少一些害羞,再到非常平静地说出要三碗清汤荞麦面,这里面有一个变化发展,其原因是什么?
这是因为他们母亲三人战胜了困难,经济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他们依靠母亲对儿子的爱护,儿子对母亲的孝敬,兄弟之间的友爱,或者概括地说,是一家人的团结拼搏,负重奋进共同战胜了困难。
3.团结,不屈,向上,奋斗,是这个弱小家庭从逆境走向光明的关键因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体会小说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复杂性发展性和互动性。

(一)团结,不屈,向上,奋斗,是这个弱小家庭从逆境走向光明的关键因素。可是,除了这个关键因素,还有没有别的因素呢?
店老板夫妇的作用不能抹煞——人物形象的互动性

(二)他们已经好几年没有再来北海亭面馆吃面了,老板夫妇为什么还要年年将二号桌上摆好“预约席”的牌子? 在老板夫妇身上,主要体现了怎样一种社会公德?他们主要给予了母子三人以什么?
店老板夫妇给了母子三人以帮助,以温暖,以尊重,以同情,以祝福,以鼓励。母子三人第一次去吃面的时候,店老板就多给了半碗面,这是帮助。第二次,老板将熄灭的炉火点起来,这是温暖。第三次,为了少收50元钱改了价格板,这是尊重。还是第三次,当老板夫妇获知母子三人的不幸遭遇后,面对面蹲着掉泪,这是同情。每一次,老板娘都以一句“谢谢,祝你们过个好年”送走母子三人,这是祝福。弟弟在写作文时的一句话,“十二月三十一日的晚上,母子三人吃一碗清汤荞麦面,非常好吃……三个人只买了一碗面,可面馆的叔叔阿姨还是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谢谢我们,还祝我们过个好年。听到这声音,心里不由得喊到:‘不能失败,要努力!要好好活着!”,这是鼓励。
(三)店老板夫妇将母子三人坐过的二号桌定为“预约席”,并让它出了名,成为“幸福的桌子”,这又说明了什么?结尾段时“雪”“窗子”“布帘子”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激励。肯定。赞许。期待。暗示了一个光明的前途。在这些老板的朋友、邻居、同行中体现了共同的一种思想,人间的温情,给小说塑造了一个和谐温暖的环境。从中可以知道,母子三人的奋争不是孤立的。大和民族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成了小说不可忽略的社会环境。作家栗良平把握住了当时日本的社会大环境的发展潮流,及时准确地为我们描绘了日本的发展前景。 日本在二战之中的疯狂,二战之后的荒芜,不必多言,世人皆知。但日本战后奇迹般地恢复,在二战之后的最初年头却是几乎无人知晓。而反映到文学作品中,更可以说是寥寥无几,而《一碗清汤荞麦面》就是反映这一时段日本社会现实的很成功的一篇小说。在它里面,我们可以预见到日本的发展前景:日本必定会腾飞。
(四)把握了情节、人物和环境小说的三个要素后,找出文中最感人的句子,结合自身实际来谈一谈。
(学生找感人句子,五分钟。老师巡视,并与学生个别交流。)123
1.母子三人前三次吃面时的外貌描写最感人。三次,母亲穿的都是那件不合时令的斜格子短大衣,这大衣到后来就褪了色。而两个孩子开始都穿着崭新的运动服,第三次的时候,弟弟穿起了哥哥的旧衣物。这说明母亲爱孩子,孩子后来也能体谅母亲。
2.母亲对儿子的一句话让我特别感动,“大儿,淳儿,今天,我做母亲的想要向你们道谢。”一个母亲向儿子道谢,那需要多少平等的态度博大的情怀啊!
五、升华主题、激荡情感:
文中淳儿在作文中说:长大成人后,想开一家日本第一的面馆,也要对顾客说,“努力吧,祝你幸福,谢谢。”我也许将来不会开面馆,但我一定会向我认识的人说这几句话:“努力吧。祝你幸福。谢谢。”因为我从这“一碗清汤荞麦面”读到了太多的真情!
六、全体朗读:
《一碗清汤荞麦面》诗(这是一首根据课文内容浓缩而成的诗歌,字里行间洋溢着人间的款款深情,让我们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再一次体会这清汤荞麦面里的真情吧!)
一碗清汤荞麦面
这是一碗普通得没有任何浇头的面
自从面馆老板在碗里拌进了
善良与尊重真诚与热情
这碗面便不再普通
这是菜单上价位最低的一碗面
自从母子三人从碗里捞起了
坚韧与团结不屈与奋进
这碗面从此就变得昂贵
你说这只是一篇唯美如童话的虚构
为童话而落泪是幼稚
这个世界欲望丛生,幼稚是一种罪过
——你的声音冷静得冒着寒气
我说即使心已被现实冻成坚冰
我们也没有理由漠视这碗面的热力
久违了的感动
需要不断温习
你说这已是一个尘封的传说
为传说而动情是矫饰
这个时代真理都已贬值矫饰纯属浪费
——你的语气尖锐得令人生痛
我说即使人生已苍凉得没有一星梦想
我们仍须承认清汤荞麦面里的真情
永远是人性最原初的渴念
生命不长为何不多承载一些爱与美好
面前这一碗清汤荞麦面
冒着它永远也散不完的热气
我们头碰头地把它吃下好吗
为了——
不让它仅仅生长在那个樱花飘飞的国度
不让它悄悄流传于多年以前
不让它成为一个孤本的故事
一件绝版珍藏

七、布置作业:
(一)课后练习
1.小说一共写了四个吃面的场面。分别是一碗、一碗、两碗和三碗。照理小说该以“清汤荞麦面”为题才是,但却名之为“一碗清汤荞麦面”,为什么?
2.兄弟俩对妈保密的那件事,跟清汤荞麦面似乎没有多大关系,为什么要安排这个情节?
(二)想象与实践
有一位记者因为拍摄一枝红玫瑰而名声大振。是因为这枝玫瑰开得特别鲜艳吗?是因为他的拍摄技巧高超、拍摄角度独特吗?都不是!真正的原因在于这枝鲜花盛开在二战后到处是一片战争废墟的德国、一个破败不堪的地下室里,这里正居住着一户饱受战争伤害的普通居民。
请思考:这一枝红玫瑰与文中的一碗清汤荞麦面有何异曲同工之妙?并联系中国的社会现实,谈谈你的感想写一段三百字的短文。
附板书:
时间:大年三十 人 物: 母子三人
性 格: 真实性
复杂性
发展性
地 点:北海亭面馆
老板夫妇
热情、善良
互动性
环 境:全日本善良的人
主题:面对艰难而不屈服、积极向上的精神及其社会根源性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yuwenjiaoan/21190.html

  • [《高祖本纪》原文及翻译]《高祖本纪》教案

    一 学习目标   1 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 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二 学习过程   《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渡湘江杜审言古诗|赏析《渡湘江·杜审言》教案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作者简介: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甘地被刺的主要内容]甘地被刺

    教学重点1、进一步学习写作新闻报道的方法;2、分析中外记者消息报道的不同之处。教学过程一、甘地生平事迹简介。甘地是在公元一八六七年十月二日诞生,出生于印度西岸渡波班达。他小时候就有做过一些坏事,如:偷父母的钱去买烟,偷偷的抽烟、跟朋友在河边、餐馆偷吃羊肉,回家就吃不下饭,欺骗母亲、偷刮哥哥的金镯子拿...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教师版)_百度文库]《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2、通过阅读人物的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3、体会文中哲理及作者情感二、知识链接:1、题解文与可(1018~1079),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书愤教学案例|书愤教学案

    第5课 书 愤 一、整体把握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你解释这首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答案 诗的起句“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项链》中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项链》——玛蒂尔德人物形象赏析

    教学目标: 1 关注人性: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典型人物形象。2 关注古典:用诗词形式对文学人物进行二度创作。 教学重点: 玛蒂尔德性格的两个层面。 教学难点: 全面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表演法 研讨法 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件教学步骤: (屏幕显示幻灯:《项链》) 一 导入 二 课本剧表演(熟...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一等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铺设跳板——联想...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教学目的:1 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 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3 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第一课时一、导言。第五单元是小说单元,包括四篇课文及“单元知识和训练”。准确地说组成这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求谏原文及翻译】《求谏》

    教学目标:1、了解《贞观政要》和《明夷待访录》的主要思想及其进步意义。2、了解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3、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从中汲取有利于现代社会的成分。4、积累“寻、理、信、遇”等实词词义。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过程:...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蝶恋花】蝶恋花 (苏教版)

    【教学目标】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式】研习式【教学内容及过程】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