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教案】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2014-08-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声情并茂、文质兼美、骈散结合的写作方法。
二、掌握“安”、“信”、“求”、“治”等实词的义项,辨析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三、背诵全文,归纳成语典故。
四、学习古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纳下”的治国思想及为人之道。
【教学设想】
一、教学时首先了解写作背景,重点介绍唐太宗和魏征“明君诤臣’’的关系。
二、诵读课文,理清层次结构,体会本文华美流畅的语言及“居安思危”的思想。
三、背诵全文,归纳词义,落实练习。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重点】
一、介绍作品背景及文体特点。
二、疏通文字障碍,以诵读为主.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一、介绍作品背景及文体特点。
二、疏通文字障碍,以诵读为主,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教学步骤
一、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魏征(580—6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韧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常召人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本文《谏太宗十思疏》,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其文风影响到宋代欧阳修、苏轼。
2.背景: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
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多次上疏进谏,使太宗猛醒,文章力劝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改过。
二、通读全文,、正音,了解大概内容。
1.注意读音:
求木之‘穹’留掌源窜舟\/军’蔽
2.对照注释,粗通文章.自读五分钟。
黜恶 谬赏
要求:把解释、翻译困难的句子找出来。(质疑)
3.同学间互相商量,把疑难问题解决,如有解释、翻译不当的地方,老师及时纠正;个别较难翻译,同学问解释不当的地方,老师重点讲析。
4.注意句子
①振之以威怒:即“以威怒振之”。振,通“震”.威吓。译为: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
②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欲,喜好的东西,动词作名词。译为:如果见到能引起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到知足来自我克制。以下“九思”句式相同。
三、作业
①完成课后练习二。
读熟课文,背下来最佳。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一、辨析词义,归纳义项
二、分析文章,概括各段大意。
教学步骤
一、齐读课文,能背下来的同学背诵
二、检查作业,分析课后练习二。
1.古今问义相同的有:⑧骨肉,都指亲人。
2.古今词义有区别:⑤虚心,文中是实指,“使心虚”,现代汉语抽象化,为美德,谦虚的表现。
3.古今词义不同的有:①根本,文中是本意,指树根,现代汉语用比喻义或引申义。
②纵情,文中是“放纵感情”,即“骄傲”之意,现代是“尽情”之意。12
④以为,文中是“以之为”的省略,是两个词,现代是“认为”的意思。
三、结合课内词义,复习以前知识,做课后练习三。可以商量,用5分钟完成,然后请同学回答,明确:
1.安:a.安定;b.怎么;c哪里;指享受
2.信:a.诚实;b.信任;c.信用;相信
3.求:a.追求;b.探求;巳请求;
4.治:a.治理;b.医治;巳惩治追求
其中a项词义为课文中义项,其余三项是以前知识,通过归纳.掌握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四、课文内容我们已经了解,现在请同学们用最快的时间概括各段大意:
1.“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重要性。
2.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3.提出“十思”,即“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
五、各段在阐明观点时各用了什么手法以增强表达效果?
明确:第一段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用“木长、流远”,喻国运长久,只有“固本思源”,才能“长治久安”,中间用排比来加强语势。
第二段用设问和对比的手法,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即民心重要,能“载舟覆舟”。
第三段:用排比和对比的手法,提出君王要做到“十思”,才能“垂拱而治”。
全文骈散结合,语言流畅,表现力强。
六、作业
1.结合课后练习一,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四、五。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一、背诵全文,结合课后练习一,加深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二、体会文言虚词“以”、“哉”、“所”的用法,找出本课的成语,总结全文。
教学步骤
一、背诵课文
1.个人背诵、集体背诵与部分(段落)背诵、全篇背诵结合。
2.用课后练习一提问,学生背诵回答。
二、虚词的归纳
1.提问完成课后练习四,重在翻译。
2.归纳虚词“以”、“哉”、“所”的用法。
三、找成语,学典故
要求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成语,不少于三个,并且释义,教师总结。
明确:(1)居安思危:处于安逸的环境里,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困难。(《左传•襄公十一年》)
(2)载舟覆舟:老百姓可以拥戴统治者,也可以推翻统治者。(《旬子•王制》)
(3)垂拱而治:君王不做什么,而使天下太平。(《尚书•武成》)
(4)择善而从(之):挑选其中的好的采纳(或采用)。(《论语•述而》)
(5)善始善终: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献书报燕惠王》)
四、教师总结
本文是篇奏疏,虽以进言为务,不事雕琢,但写得声情并茂,文质兼美,文章骈散结合,既有骈文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运用比喻、排比,使文章生动有力。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yuwenjiaoan/21185.html

  • [《高祖本纪》原文及翻译]《高祖本纪》教案

    一 学习目标   1 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 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二 学习过程   《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渡湘江杜审言古诗|赏析《渡湘江·杜审言》教案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作者简介: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甘地被刺的主要内容]甘地被刺

    教学重点1、进一步学习写作新闻报道的方法;2、分析中外记者消息报道的不同之处。教学过程一、甘地生平事迹简介。甘地是在公元一八六七年十月二日诞生,出生于印度西岸渡波班达。他小时候就有做过一些坏事,如:偷父母的钱去买烟,偷偷的抽烟、跟朋友在河边、餐馆偷吃羊肉,回家就吃不下饭,欺骗母亲、偷刮哥哥的金镯子拿...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教师版)_百度文库]《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2、通过阅读人物的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3、体会文中哲理及作者情感二、知识链接:1、题解文与可(1018~1079),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书愤教学案例|书愤教学案

    第5课 书 愤 一、整体把握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你解释这首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答案 诗的起句“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项链》中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项链》——玛蒂尔德人物形象赏析

    教学目标: 1 关注人性: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典型人物形象。2 关注古典:用诗词形式对文学人物进行二度创作。 教学重点: 玛蒂尔德性格的两个层面。 教学难点: 全面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表演法 研讨法 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件教学步骤: (屏幕显示幻灯:《项链》) 一 导入 二 课本剧表演(熟...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一等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铺设跳板——联想...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教学目的:1 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 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3 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第一课时一、导言。第五单元是小说单元,包括四篇课文及“单元知识和训练”。准确地说组成这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求谏原文及翻译】《求谏》

    教学目标:1、了解《贞观政要》和《明夷待访录》的主要思想及其进步意义。2、了解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3、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从中汲取有利于现代社会的成分。4、积累“寻、理、信、遇”等实词词义。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过程:...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蝶恋花】蝶恋花 (苏教版)

    【教学目标】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式】研习式【教学内容及过程】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