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登高 (苏教版)

高二语文教案 2014-08-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写作背景以及对其诗歌的创作的影响。

2、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教学重点】

1、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2、赏析诗歌对仗工整、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走进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痛苦和无尽的哀思。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在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春天,人们喜欢到野外去踏春,去感受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勃勃。而在秋高气爽的秋天,人们登高望远,饮酒作赋。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诗圣”杜甫一首关于“登高”的诗,诗的题目就是《登高》。

二、 品读诗歌

师: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学习一首古诗,首先就是要进行的朗读,不是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吗?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品读诗歌。

诵读时请同学们注意四点要求:一是读准字音,二是把握节奏,三是注意轻重,最后要求读出感情。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提示的要求自由诵读。

生(自由朗读1分钟左右)

师:请同学们听一段视频朗读。(展示一段名家的视频朗读)

同学们听的都很认真,接下来请我们班的同学读一读。(选两位学生进行朗读,师或学生作简评,以鼓励为主)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都很不错,但我认为同学们还可以在这基础上读得更出色。在刚才的诵读提示中,最后一点要求是要读出感情,那么,怎样才能读得更好,更有感情呢?我们知道,诗人的创作往往是为了表达思想和内心的情感需要,或者说,诗人的作品,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那么,我们了解和把握诗人在诗作中的情感,我们就可以把这首诗读得更好了。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探讨杜甫在这首诗中寄寓的情感。

同学们都朗读了这一首诗,也对这首诗有了初步感知,同学们能否用一个字或一个词说一说你读完后的整体感受。

生:悲伤、忧愁、孤独……

师:诗人的悲在诗歌中体现在哪里?或者说诗人悲从何来?

同学们先思考几分钟(停1——2分钟)

我们发挥集体的力量,进行小组讨论,以前后四位同学为一组讨论诗人的悲在诗歌中体现在哪里?

生:分组讨论。(讨论激烈,气氛较好)

师:讨论结束。同学们坐回原位,请组内选一位代表回答。

生:诗人的悲首先体现在所见秋景的悲,主要体现在首联和颔联上: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师:首联和颔联共写了几种景物(意象),分别有什么特点。

生:八种。有风、天、猿、渚、沙、鸟、落木和长江。特点是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回鸟、落木萧萧和长江滚滚。123

师:这些各具特点的意象即诗人所见的秋景之悲是如何体现的?

生:急风,是说风很大,而且又是秋天的风,这样的风更冷。急风凛冽,不仅吹在诗人身上,更是吹在诗人的心里。

生:天高阔远,在茫茫天地之间,诗人更觉自己的渺小,无限悲凉之情涌上诗人的心头。

生:猿的啼叫是哀伤的。哀猿声声,使诗人悲凉的心境更添一层。

师:高猿长啸,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

生:清渚和白沙。从色调上看,清和白是冷色调,更显环境的冷清和凄凉。诗人触景生情,自然内心也倍感凄凉。

师:回鸟,这是一只怎样的鸟?毛泽东笔下也有一只鸟,在《沁园春 长沙》中这样写到: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请同学们想一想,毛泽东笔下的鸟与诗人笔下的有什么不同?

生:这是两只完全不同的鸟。毛笔下的鸟是一只展翅高飞、壮志凌云的鸟(鹰击长空);而诗人笔下的鸟是一只无家可归、低沉徘徊、孤独哀伤的鸟(回鸟徘徊)。

师:看到萧萧而下的落木和滚滚东逝的流水,诗人又会想到什么?

生:落木即落叶,到了秋天,树叶纷纷落下,意味着生命的终结。看到落叶诗人也感到自己到了生命的尽头,内心无限凄凉。

生:滚滚长江东逝水,东逝的流水会让人想到韶光易逝、人生苦短。孔子在长江边上感慨道:逝者如斯夫(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到: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师:除了秋景之悲外,诗人的悲还体现在哪里?

生:除了秋景之悲外,悲还体现在诗人的境遇之悲,集中体现在颈联和尾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师:诗人的境遇之悲具体体现在哪里?

生:万里悲秋常作客,诗人长年漂泊他乡,壮志难酬,处境艰难。

师:如何理解尾联中的“艰难”一词?(联系课文注解)

生: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国家动乱(安史之乱),诗人漂泊在外,生活艰难,壮志难酬。

师:诗人自身处境艰难,还处处为国为民忧心,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

生: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年老了又身缠重病。

生:诗人孤身一人去登台,倍感凄凉。

生: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内心愁苦想借酒消愁,可是又患重病,不得不戒酒,本想一醉解千愁,终没有遂愿,心中万千愁绪无法排解,真是愁上加愁。

师:请大家根据下面例子仿写,对诗人的悲进行总结概括,“诗人悲在重九登台,倍思乡亲”。

生:诗人悲在老年孤独,重病缠身。

生:诗人悲在孑然一身,独自登台。

……

师:正如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所评:

系舟“万里”,故乡渺茫,此其一;“悲哉秋之为气”,节令凄凉,此其二;

“常”年如此,不知其终,此其三;异乡“作客”,寄人篱下,此其四。123

“百年”一生潦倒,此其五;体弱“多病”,缠身不愈,此其六;

孑然“孤”独,此其七;重九“登台”,倍思乡亲,此其八。

所以,整首诗以“悲”字为核心,是贯穿全诗的主线。诗人由内心伤悲到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有触景生悲到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倍增新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起笔,悲情落笔。唉!怎一个“悲”字了得啊?

师:对诗人的情感把握和了解了之后,我们能否把这首诗朗读得更好呢?

同学们先来欣赏一段视频朗读。

刚才这一段朗读与先前的一段朗读,哪一段读得更好,请同学评一评。

生:这一段朗读比先前一段朗读读得更好,语调更低沉哀婉、情感更凄凉。

师:我们班的同学是最棒的,相信同学们一定也能读得很好。

(指名1——2名学生朗读或让开始时读过的学生重读,再让学生自己点评。)

师(小结):全诗借登高所见萧瑟、悲凉秋景,抒发作者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悲伤之情。用了借景抒情(秋景之悲)和直抒胸臆(境遇之悲)的抒情方式。

三、延伸拓展

有古语说“女伤春,士悲秋”。(展示几幅秋之悲凉的作品,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浔阳江头夜送客,风叶荻花秋瑟瑟”等,让学生感悟“悲哉秋之为气”。)

四、作业

1、收集杜甫诗歌中的名句,并把它积累起来.

2、课外收集并赏读杜甫的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选择诗句中你最喜欢的一句,用散文话的语言描述出诗句的意境,要求不少于150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yuwenjiaoan/21162.html

  • [《高祖本纪》原文及翻译]《高祖本纪》教案

    一 学习目标   1 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 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二 学习过程   《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渡湘江杜审言古诗|赏析《渡湘江·杜审言》教案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作者简介: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甘地被刺的主要内容]甘地被刺

    教学重点1、进一步学习写作新闻报道的方法;2、分析中外记者消息报道的不同之处。教学过程一、甘地生平事迹简介。甘地是在公元一八六七年十月二日诞生,出生于印度西岸渡波班达。他小时候就有做过一些坏事,如:偷父母的钱去买烟,偷偷的抽烟、跟朋友在河边、餐馆偷吃羊肉,回家就吃不下饭,欺骗母亲、偷刮哥哥的金镯子拿...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教师版)_百度文库]《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2、通过阅读人物的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3、体会文中哲理及作者情感二、知识链接:1、题解文与可(1018~1079),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书愤教学案例|书愤教学案

    第5课 书 愤 一、整体把握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你解释这首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答案 诗的起句“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项链》中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项链》——玛蒂尔德人物形象赏析

    教学目标: 1 关注人性: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典型人物形象。2 关注古典:用诗词形式对文学人物进行二度创作。 教学重点: 玛蒂尔德性格的两个层面。 教学难点: 全面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表演法 研讨法 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件教学步骤: (屏幕显示幻灯:《项链》) 一 导入 二 课本剧表演(熟...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一等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铺设跳板——联想...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教学目的:1 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 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3 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第一课时一、导言。第五单元是小说单元,包括四篇课文及“单元知识和训练”。准确地说组成这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求谏原文及翻译】《求谏》

    教学目标:1、了解《贞观政要》和《明夷待访录》的主要思想及其进步意义。2、了解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3、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从中汲取有利于现代社会的成分。4、积累“寻、理、信、遇”等实词词义。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过程:...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蝶恋花】蝶恋花 (苏教版)

    【教学目标】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式】研习式【教学内容及过程】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