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黄州新建小竹楼记》|《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教案 2014-07-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披文入情,把握诵读基调;
    2.知人论世,理解作者志趣;
    3.品味模仿,学习语言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文言散文《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作者是宋代诗人、散文家王禹偁(强调注音chēng)。与很多文人一样,王禹偁也有过贬官的经历,其官职升升降降,达15次之多,面对频繁的迁谪,王禹偁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王禹偁在黄州新建的小竹楼。
    二、文章研读
    1.教师领读,初涉文本
    2.定位寻读,感受形象
    (1)作为黄州的地方长官,给自己修了一个什么样的竹楼(现在该称别墅了)呢?(第一段)
    ◆是如何修、在哪修的呢?
    ◆大家都这么修,就不嫌俗气?
    ◆陶瓦并非好瓦,竹瓦更是廉价,就不惧寒酸?
    (2)竹楼修在哪?在竹楼中能看到什么?(第二段“夏”前)
    ◆竹楼修在什么地方?这个选址如何?(荒僻)
    ◆看到什么些景色,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啊?(悠远,心胸豁达)
    (3)在竹楼中能听到什么?(第二段后半部)
    ◆为何只适宜听这些声音呢?下围棋与下象棋的声音有区别吗?(清静幽闲)
    急雨、密雪:前者热烈却不令人烦燥,后者宁静却不失生机。
    琴、诗:美在虚畅,听来若有若无;美在清绝,诵时陶性冶情。
    围棋、投壶:没有象棋一般的厮杀,没有舞会一般的浮华。
    ◆这么多声音怎么还静呢?(以声写静)
    (4)作者是如何在竹楼中活动的呢?(第三段)
    ◆穿戴像一个官吗?(“休闲”的隐士,有仙风道骨之气)
    ◆为什么不读《论语》呢?(真像现在的人“下班不谈工作”,《周易》是占卜算命的奇书,非专业书籍)
    ◆作者在竹楼中欣赏四周美景了吗?什么美景?(“见”能改为“望”、“饱览”吗?)
    ◆作者在竹楼中的活动?(在夕阳素月之下,喝酒品茗,静穆的夜色里,再无劳形之案牍,心间再无烦忧。)
    3.指导朗诵,表现意境
    (1)应用什么语速、口吻、心态来读呢?(舒缓的节奏、微醉的表情、豁达自适惬意闲居之趣、潇洒疏淡意境)
    (2)学生三人(组)接力读文。
    (3)教师对节奏处理的问题进行指导。舒缓的语气得通过停顿来表现。
    a.4字短语,大多可以“二二”的节奏来停顿。也例外的如:“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虽然“二二”的停顿是很整齐均衡、富于节奏感的,但词组间的停顿还是应服从意义表达的需要,一般而言,主谓之间、谓宾之间是应该有停顿的。12
    b.对举的句组,用相似的句式表达相关的意思,形成一个和谐的、内蕴丰富的整体。在朗读时,句组内停顿要短。如:雉堞圮毁,榛莽荒秽。
    (师)范读第二节。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敻,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4)学生划出前三节中的对举句后齐读。
    4.披文入情,体味情感
    (1)第三段说“消遣世虑”,在来小楼之前,他有什么样的“世虑”呢?(功名、平国治天下)
    (2)作者的“世虑”消掉了吗?他做到了宠辱偕忘了吗?(举手表决后辩论)
    反方论据推荐:
    ◆虽是对比,还没彻底忘记凡俗的名楼(“……则……矣”的句式体现出:惋惜、不屑与蔑视)
    ◆作者有意让时间不间断,规模化的铺排,有着强调其奔波不定的作用,暗示出:失意、无奈、淡淡的愤懑。(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
    (3)教师点拨:宋人贬谪之后,不如唐人要么仍执著追求入,要么真心归隐,他们大多开始抱着“不必仕不必不仕”、“将仕将隐”的随缘自适的态度,并常将真正的内心世界掩藏,它们有着比唐人更深沉的人格理想的追求,有着比唐人看似狡猾却是无奈之举的生存智慧。而王禹偁尝自言“屈于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谪而何亏;吾当守正直兮佩仁义,期终身以行之”,面对贬谪,表现出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他毕竟首先是位儒士,不论贬谪如何伤他的经世之心,他也无法彻底泯灭那份感人至深的淑世情怀。其“世虑”真个能在这个竹楼中“消遣”得了吗?真可谓是“借楼消愁愁更愁”啊!
    (4)总结读法:注意情感的发展与变化。可读出失意、无奈、淡淡的愤懑。
    (5)学生自读全文。
    5.说古论今,评说志趣
    (1)文中的这种矛盾与悲剧是必然的吗?(官本位思想,读书的价值取向单一)
    (2)当代还有这种悲剧生存的土壤吗?
    (3)你有当班***被贬的经历吗?或者以后面对贬,你的心态如何?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yuwenjiaoan/21078.html

  • [《高祖本纪》原文及翻译]《高祖本纪》教案

    一 学习目标   1 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 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二 学习过程   《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渡湘江杜审言古诗|赏析《渡湘江·杜审言》教案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作者简介: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甘地被刺的主要内容]甘地被刺

    教学重点1、进一步学习写作新闻报道的方法;2、分析中外记者消息报道的不同之处。教学过程一、甘地生平事迹简介。甘地是在公元一八六七年十月二日诞生,出生于印度西岸渡波班达。他小时候就有做过一些坏事,如:偷父母的钱去买烟,偷偷的抽烟、跟朋友在河边、餐馆偷吃羊肉,回家就吃不下饭,欺骗母亲、偷刮哥哥的金镯子拿...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教师版)_百度文库]《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2、通过阅读人物的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3、体会文中哲理及作者情感二、知识链接:1、题解文与可(1018~1079),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书愤教学案例|书愤教学案

    第5课 书 愤 一、整体把握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你解释这首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答案 诗的起句“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项链》中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项链》——玛蒂尔德人物形象赏析

    教学目标: 1 关注人性: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典型人物形象。2 关注古典:用诗词形式对文学人物进行二度创作。 教学重点: 玛蒂尔德性格的两个层面。 教学难点: 全面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表演法 研讨法 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件教学步骤: (屏幕显示幻灯:《项链》) 一 导入 二 课本剧表演(熟...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一等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铺设跳板——联想...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教学目的:1 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 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3 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第一课时一、导言。第五单元是小说单元,包括四篇课文及“单元知识和训练”。准确地说组成这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求谏原文及翻译】《求谏》

    教学目标:1、了解《贞观政要》和《明夷待访录》的主要思想及其进步意义。2、了解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3、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从中汲取有利于现代社会的成分。4、积累“寻、理、信、遇”等实词词义。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过程:...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蝶恋花】蝶恋花 (苏教版)

    【教学目标】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式】研习式【教学内容及过程】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