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的深化与成篇教案_认识的深化与成篇

高二语文教案 2014-07-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语文教案】

一. 教学内容:

《文章写作与修改》

第三章 认识的深化与成篇

第一节 捕捉“动情点”

第二节 理性思维的深化

第三节 培养创新意识

第四章 文章的修改与完善

第一节 整体的调整

第二节 局部的完善

第三节 语言的锤炼

二. 教学目标:

1. 学会对作文进行谋篇布局,掌握捕捉“动情点”的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2. 掌握文章修改的方法,能独立修改自己的作文。

三. 教学步骤:

(一)第三章 第一节 捕捉“动情点”

“动情点”是从认识的角度提出的。由动情进而思索原因,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才能把自己的认识表达出来。

“动情点”并不排除理性思考,却注重情感的抒发。“动情点”的渲染可以是浓墨重彩,也可以是白描。只要铺垫充分,在篇幅不大的文章里也能形成高潮。

“动情点”决定全文高潮,也牵动全文结构。要理解结构处理上的变化,需要从叙事剪裁中的“横断面”和“纵断面”入手。

“横断面”就是从长过程中截取一段,或者事物的一个侧面,或者人物活动的一个片段,或一个场面、一个冲突、甚至一个情节,通过精细描绘更集中地表现中心。“纵断面”就是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往下写,这种平铺直叙如果处理不好,文章就会松散累赘。因此,叙事时要尽量截取横断面,不取纵断面。

在一篇记叙文里,要尽量让“动情点”延后出现,让倒叙、插叙、补叙为之服务,这是谋篇布局的要领。一般来说,短文宜写横断面,长文内容繁多,要反映出事件的全过程或人物性格的变化,就不得不写纵断面。但是写纵断面同样要讲究谋篇,讲究题材的切取,避免平铺直叙。

(二)第三章 第二节 理性思维的深化

1. 感知需要理性的分析。

分析就是把整体分解成若干侧面,任何事物都是可以分解的,这就是认识上的深化。

2. 对自己的感知还要能够作恰当的概括与说明。

3. 梳理思路,使理性的分析构成文章的主线,逐渐显示出文章的轮廓。

4. 段落安排上体现内容的递进关系。

(三)第三章 第三节 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写作要经历三个步骤:写起来、写充实、写精彩。

1. 开拓思路

寻找新的空间、寻找补充性空间、寻找需要匡正的空间。

2. 变换视角。

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视角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善于更换思考角度是思维灵活性的一种表现。

3. 寻求新的形式。

(四)谋篇布局的方法

1. 串点

所谓“串点”,就是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点”,然后在那个“点”上加以发挥,通过几个“点”所连成的片,就构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

例文:

感受中学生活

——高三进行曲

高三了,真是个多事之秋。

走进高三,走进生活,体验高三进行曲,体验个中酸酸涩涩、苦苦甜甜,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紧张:生活的主旋律

紧张,不容置疑。每每看到楼梯口那块高考倒计时牌,心里便会莫名的紧张,甚至焦虑。毕竟十年寒窗,在此一搏啊!

每天,老师的工作已经固定化、一体化。老师抱一叠试卷进教室,不多时又抱着一叠考卷出教室。数学老师刚走,外语老师进来,还有地理老师见缝插针,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小黑板……同学每天每时每节课笔耕不辍,忙着解未懂之题,忙着向老师请教,忙着订正试卷……为了七月的那个未知数,紧张是唯一不变的基调。于是乎,学校、食堂、教室三点一线是不变的航向;抓紧时间吃饭,抓紧时间骑车……只为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12345

然而,紧张并没有吞噬我们。在繁重的学习中,我们体验着生活充实的兴奋,感受着紧张生活的步伐。

牢骚:生活的小夜曲

高三阶段,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议论:

“唉,考试太难了,我看我希望不大。”甲垂头丧气,一脸苦行僧模样。

“本人已数月不知电视为何物,不知音乐是何味了。”乙苦苦地哀叹着。

“死定!今晚2点35分的足球赛是看不成了。真是……”丙的心境深得球迷们的理解。

“啊呀!差点忘了大事,下午历史课还要模拟考试呢!”丁的一声提醒,惊动了梦中人。于是大家各就各位,赶紧备战。

牢骚,为高考而发;议论,因高考而起。反正牢骚、议论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听多了也就自然了,仿佛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支小夜曲。

希望:生活的狂想曲

“报纸上说了,今年大家扩招,咱们都大有希望噢!”传播消息的同学眉飞色舞地告诉大家。“对呀,对呀,大家好好努力,一定能行的!”临近高考,大家都诚心诚意地彼此鼓励,彼此加油——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百分之百地努力。特别是接二连三的家长会上,学校一次又一次地发布的招生信息,更使我们的信心指数不断上升。“对!下定决心,努力拼搏吧!”

高三呀,高三!高三的生活仿佛是人生中一篇最最扣人心弦的乐章。紧张的主调让我们振奋,灿烂的希望与我们同行。走进高三,走进生活,不远的将来,就会走出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

2. 起兴

所谓“起兴”,就是借鉴古典诗歌中“兴”的表现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之物也”。具体来讲,就是在阐述事理前,先说一个事情,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发开去,从而把相关道理阐述透彻。

例文:

纵身入水

人们在冷天游泳时,大约有三种适应冷水的方法:有些人先蹲在池边,将水撩到身上,使自己能适应之后,再进入池子游;有些人则可能先站在浅水边,再试着步步向深水走,或逐渐蹲身进入水中;还有一些人,做完热身运动,便由池边一跃而下。

据说最安全的方法,是置身池外,先行试探;其次则是置身池内,渐次深入;至于第三种方法可能造成抽筋甚至引发心脏病。

但是相反的,最感觉冷水刺激的也是第一种,因为置身较冷的,每撩一次水,就造成一次沁骨的寒冷。

倒是一跃入池的人,由于马上要应付眼前游水的问题,反倒能忘记了周身的寒冷。

与游泳一样,当人们要进入陌生而困苦的环境时,有些人先小心地探测,以做万全的准备,但许多人就因为知道困难重重,而再三延迟行程,甚至取消原来的计划。又有些人,先一脚踏入那个环境,但仍留许多后路,看着情况不妙,就抽身而返。当然还有些人,心存破釜沉舟之想,打定主意,便全身投入,由于急着应付眼前重重的险阻,反倒能忘记许多痛苦。

在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如果做什么事都过于小心翼翼,十拿来九稳才付诸行动,那往往也就失去机遇了。现在人们都说,庸者丧失机遇,强者抓住机遇,智者创造机遇。而要创造机遇,就必须有“一跃入水”的冒险精神,否则将很难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施展身手。

如果是年轻力壮的人,我鼓励他做第三种人。虽然可能有些危险,但是你会发现,当别人还犹豫在池边,或半身蹲在池边喊冷时,那敢于一跃入池的人,早已浪里白条地来来往往,把这周遭的冷,忘得一干二净了。在陌生的环境,也就由于这种人比别人快,较别人狠,而且敢于冒险,所以往往是成功者。12345

3. 追问

所谓追问,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即围绕“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去设置问题,展开议论思路。

例文:

坚忍——我追求的品格

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个坚忍的人;但坚忍,确实是我追求的品格。

幼时,读小说《牛氓》的连环画,主人公亚瑟的坚忍就让我激动不已。亚瑟流亡XX年,经受了饥饿、苦役、毒打和种种凌辱,以致浑身伤残,面目全非,但他献身意大利的独立和解放,抗击教会,决不退缩,最后慷慨就义,悲壮之极。我国古代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的传说,以及在“文革”中几落几起的伟人邓小平,也让我深深感动。我觉得,他们的最可贵之处,显然也是坚忍。这种坚忍,意味着一种为了理想信念而执着奋斗,意味着面对挫折不屈不挠;坚忍,是钢铁意志与忍性战斗精神的结晶。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也许我们难以回避失败,但我们不能不追求坚忍。

我是贫困山区的一名“山里娃”,在我们这里,挑一担水要爬两道坡,下一条沟,但在12岁时我就开始自己干了。上初中,我每天要往返崎岖山路十几里,但从来没有迟到过。考上县高中后,我每半个月回家拿一次干粮咸菜,凭着这样的“低消费”苦熬了三年。为了挣点“外块”,我下煤窑推过“煤斗车”,到车站当过装卸工。作为一名大山的孩子,大山使我饱尝了岁月艰辛,也锤炼了我的坚忍。真的!在我们这里,为了生活,坚忍是你的必须;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你就必须坚忍。坚忍,才能使人吃苦耐劳而无怨无悔,遇到困难不消极悲观。坚忍,也培养了我轻易不服输的性格,并使我最终怀着稳操胜券的决心走进今天的考场。

我这样说,并不是说自己已经有多么坚忍,比起前面那些志士仁人,我的坚忍不过是“小菜一碟”,而且,我人坚忍,只是生活压力下自然的锻造,远远不是奉献社会的自觉追求。作为一名18岁的男子汉,我最欣赏的是那身漂亮的“国防绿”。所以,我的第一志愿是军校,第二志愿还是军校。军校,将像一个红色的摇篮哺育我成长;军校,将像一个火热的熔炉给我淬火加钢;军校,将在我心头树起理想的旗帜,让我掌握在险恶环境中生存的过硬本领。这一切,也必然将我锻造得更为坚忍。请祖国放心,今后,我有信心以更自觉的追求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战士。当然,如果我失败了,我也绝不气馁;回到我的家乡,我同样会用大山给我的坚忍,开始新的追求……

(五)谋篇布局的能力

文章需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而有物、成理需建立在言之有序的基础之上,这“序”就是结构。写文章犹如建造房屋,挥毫着墨之前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总体构想,写作过程中遵循这构想,文章完成时体现这构想,而这一构想的形成过程就是谋篇布局能力的训练过程。

1. 文章好的布局体现在合理的结构上,要使作文达到结构合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完整性。

(2)严密性。

(3)层次性。

(4)灵活性。

首先,各种文体有其相应的合理的结构形式。

其次,文章结构既要会使用一定的结构形式,又要不拘泥于现成的结构形式,还要会创制新的结构形式。

2. 模式介绍:

(1)记叙文结构和情节。

<1> 结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① 纵式。主要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这种结构多适应于写一件事。

a. 顺叙。即依循事件发生、发展、变化等过程的“自然时序”进行叙述,开端、发展、高潮、结尾。12345

b. 倒叙。即先把事件结局提到前边来叙述,然后再回头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

② 横式。主要按中心来组织材料,它多适应于写几件事或几个场景的文章。对于一些用几件事写一个群体或一个人的文章,叙述时,有时还以时间为序。

③ 纵横交叉式。以时间为经、地点为纬组织材料。

<2> 情节。

几种常用的构思技巧。

① 一波三折法。

② 设置悬念法。

③ 巧设误会法。

④ 安排巧合法。

⑤ 抑扬互借法。具体可分为两种形式:

a. 先抑后扬式。

b. 先扬后抑式。

(六)创新思维

培养作文创新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命题创新

2. 思路求新

3. 材料喜新

4. 体裁出新

5. 语言思新

语言创新可以从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意蕴深厚方面下功夫。

6. 避免误区,不要盲目创新

(1)问题不能出现“大杂烩”与“四不像”。

(2)慎写另类作文。

(3)慎写诗歌。

(4)语言华丽、思想空洞。

  确定文体分三步走,见到题目后要考虑三个问题:

  ①这个话题最适合哪种文体?

  ②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

  ③要考虑自己有无相关的材料积累。

(七)第四章 第一节 整体的调整

整体的修改可以分为几个层面:

1. 观点的发展

2. 内容的增加

3. 顺序的调整

4. 角度的转换

(八)第二节 局部的完善

局部性失误有几种情况需要注意:

1. 中心模糊或偏离

2. 材料选择的失当与不足

衡量材料质量的标准有:典型性、新颖性、现实感。

3. 局部思路的紊乱与重叠

(九)第三节 语言的锤炼

1. 语言的锤炼与修改有两个层次:

(1)纠正、弥补自己的失误

(2)打磨、润色,提炼和完善

2. 语言的锤炼

(1)整齐与变化

① 整齐:排比和对偶

② 变化:重复和变化

③ 整齐中求变化

(2)句子的松和紧:长句和短句

① 组织长句的要领

② 长句化短的方法:外移、重写

(3)衔接与呼应

句子之间的衔接与呼应:重现、指称、省略

② 一篇之中的衔接与呼应

【模拟试题】

1. 把下面《说勤》的两篇提纲补充完整。

(1)总分式提纲

① 勤练,勤记,勤观察,勤动手,勤思考,勤总结,让勤奋落实在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上。

    ② 勤练、勤记将给你最基本的事实和理论的武装,勤观察和勤动手在占有事实和掌握知识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胜利属于勤奋学习者。

(2)层进式提纲

    ① 天才出于勤奋,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勤奋是才能的基础,智慧的源泉。只有勤奋,才能获得成功。

    ② 勤奋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知识爆炸,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时代正在到来,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要在世界上站住脚,就非勤奋不可。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懂得勤,坚持勤,善于勤,“巧”门便开,我们就能成为聪明人,获得成功。

2. 下面是《谈“失败”》一文两种不同的写作提纲,请将他们补充完整。

(1)失败是成功之母

    ① 失败了,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就可以引出胜利的果实。失败是成功之母,是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了的真理。12345

    ②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政权的斗争历史,便是在斗争中不断总结失败教训的历史,是从失败中引出胜利结果的历史。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因此,面对失败,决不能气馁,更不能放弃斗争和进取,应当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失败原因,并作坚持不懈的奋斗,去争取胜利。

(2)败者未必为寇

① 有人说:“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其实不然,成功者未必是真理的化身,而失败者也未必是谬误的代表。

② 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虽然屡遭失败,但是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真理在起义农民这一边。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所以失败并不意味着谬误,有时只是双方力量悬殊所造成的。我们要正确看待失败者,不以成败论英雄。

3.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以《青年人应当自立》为题,列出一个层进式写作提纲。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至今这话对我们仍有很大的教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利用本课学到的方法,认真修改一篇自己的习作。

【试题答案】

1.(1)③ 勤思考可以使一个人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进一步挖掘、发现知识中所蕴蓄的丰富内涵。

    ④ 勤总结可以使我们及时发现学习中的成功之处或不足,为今后的勤奋学习指明正确的方向。

(2)③ 要坚持“勤”

   ④ 要善于“勤”

2. (1)选材要点:事例应努力涵盖古今中外各个角度。事件中应有“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失败原因,最终走向胜利”的因素。            

(2)选材要点:都必须是失败者的事例。失败原因是“双方力量悬殊”。

3. 示例:

(1)有针对性地引用材料

(2)归纳出本文的中心论点——青年人应当自立

(3)根据中心论点的要求解释自立的含义

(4)写出自立的意义与不能自立的危害

(5)分层次谈如何自立

(6)总结上文,强调论点)

4. 略。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yuwenjiaoan/20992.html

  • [《高祖本纪》原文及翻译]《高祖本纪》教案

    一 学习目标   1 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 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二 学习过程   《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渡湘江杜审言古诗|赏析《渡湘江·杜审言》教案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作者简介: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甘地被刺的主要内容]甘地被刺

    教学重点1、进一步学习写作新闻报道的方法;2、分析中外记者消息报道的不同之处。教学过程一、甘地生平事迹简介。甘地是在公元一八六七年十月二日诞生,出生于印度西岸渡波班达。他小时候就有做过一些坏事,如:偷父母的钱去买烟,偷偷的抽烟、跟朋友在河边、餐馆偷吃羊肉,回家就吃不下饭,欺骗母亲、偷刮哥哥的金镯子拿...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教师版)_百度文库]《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2、通过阅读人物的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3、体会文中哲理及作者情感二、知识链接:1、题解文与可(1018~1079),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书愤教学案例|书愤教学案

    第5课 书 愤 一、整体把握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你解释这首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答案 诗的起句“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项链》中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项链》——玛蒂尔德人物形象赏析

    教学目标: 1 关注人性: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典型人物形象。2 关注古典:用诗词形式对文学人物进行二度创作。 教学重点: 玛蒂尔德性格的两个层面。 教学难点: 全面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表演法 研讨法 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件教学步骤: (屏幕显示幻灯:《项链》) 一 导入 二 课本剧表演(熟...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一等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铺设跳板——联想...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教学目的:1 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 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3 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第一课时一、导言。第五单元是小说单元,包括四篇课文及“单元知识和训练”。准确地说组成这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求谏原文及翻译】《求谏》

    教学目标:1、了解《贞观政要》和《明夷待访录》的主要思想及其进步意义。2、了解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3、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从中汲取有利于现代社会的成分。4、积累“寻、理、信、遇”等实词词义。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过程:...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蝶恋花】蝶恋花 (苏教版)

    【教学目标】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式】研习式【教学内容及过程】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