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高二语文教案 2014-07-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语文教案】

《》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能归纳“数、发、直、兵、胜”的意义,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等句式的翻译。
3.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
掌握有关文言词语和句式。

学习难点:
理解文中的比喻,体会文章充沛的气势。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由孟子的《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引入,回忆孟子的名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了解其中包含的仁政思想。

二.板书课题,介绍孟子生平及思想
孟子,名轲,战国邹(今山东邹县南)人,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后世尊之为“亚圣”。孟子提出“性善论”,主张实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反映了孟子的“民本思想”。后人把他的思想与孔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三.朗读课文

正音
王好(  )战 弃甲曳(  )兵 不可胜(   )食 数(   )罟(   )不入洿(   )池 衣帛(  ) 鸡豚(   )狗彘(   )之畜(   ) 谨庠(  )序之教 孝悌(   )之义  然而不王(   )者   涂有饿莩(  )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熟读课文,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的?
“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的“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第二课时

一.检查自读情况

1.齐读课文

2.指名学生口头翻译,师生共同纠正误译之处

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式:

①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
则:

② 填然鼓之
鼓:
③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丧:

④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树、衣:

⑤ 谨庠序之教

谨:

庠、序:

⑥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

王:

⑦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

3.内容讨论:

①孟子对梁惠王“民不加多”的疑问是如何分析的?(小组讨论后交流)

②他的“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包括几个方面?

③“王道之始”要采取哪些措施?将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1234

④要想“王道之成”还需采取哪些措施?

⑤有了合理的措施,还需要有合理的态度。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这有什么作用?

二.知识归纳
1.通假字汇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
②无失其时                 无: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 
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 

2.古今异义
河内凶(古义:        今义:        )  
邻国之民不加少(古义:       今义:              )  
或百步而后止(古义:             今义:           )
是亦走也(古义:          今义:          )

3.词类活用情况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食:
然而不王者     王: 
树之以桑    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 
填然鼓之    鼓: 
4、一词多义
(10).数 
愿得补黑衣之数 《触龙说赵太后》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寡人之于国也》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shuò   
数罟不入洿池 《寡人之于国也》 cù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赤壁之战》 shǔ  
(2).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爱莲说》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  
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指南录〉后序》  
(3).发 
百发百中 成语   
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   
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主人忘归客不发 《琵琶行》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 《五人墓碑记》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记》   
(4).兵 
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   
穷兵黩武 成语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  
草木皆兵 成语   
(5).胜 
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1234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   
(6).文言句式 
①介词结构后置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②宾语前置 
未之有也 
③固定用法  直不百步耳(直……耳:只是……罢了。)
是亦走也(是……也:这也是……啊。)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相当于“有的人……有的人……”)
则何如(何如:怎么样)

三.总结全文

1.本文写作上的特点

结构严谨 善用比喻 气势充沛

四.随堂练习

1、下列加横线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d.弃甲曳 (拖着)兵而走
2、下面的加横线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春心莫共花争发
b.弃甲曳兵而走
斩木为兵
c.或五十步而后止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d.是亦走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3、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斯天下之民至焉
②鸡豚狗彘之畜
③树之以桑
④未之有也
⑤邻国之民不加少
a.①②⑤/ ③/ ④
b.①③⑤/ ②/ ④
c.①②④/ ③⑤
d. ①②⑤/ ③④
4、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例:树之以桑
a.非我也,岁也
b.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c.或五十步而后止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5、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请以战喻
b.寡人之于国也
c.王无罪岁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①。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②,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③,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注释〕①廷尉,汉朝中央最高执法官。②跸:皇帝出行的车马。此处指发出警告,禁人通行。③当:判决。
6、对文中加横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上(皇帝)行出中渭桥
b.于是使(使者)骑捕
c.而更(改变)重之
d.上使立诛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则已
7、对文中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乘舆马惊
皇帝坐的车子所驾的马受到惊吓。
b.属之廷尉
把那人交给廷尉衙门严办。
c.廷尉,天下之平也
廷尉是天下平安无事的依赖
d.释之治问
由释之来查究考问。
8、由"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民安所措其手足?
b.廷尉,天下之平也
c.固不败伤我乎!
d.此人亲惊吾马
9、下列各句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固不败伤我乎
b.属之廷尉
c.今法如此
d.乃苦身焦虑
10、对"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一句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a.一有偏差,天下执法的人就会任意减轻或加重刑罚
b.一有偏差,天下执法的人就都会加重刑罚
c.一有偏差,天下执法的人就都会减轻刑罚1234
d.一有偏差,天下执法的人就会有时减轻有时加重刑罚
11、对这段文字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上"属之廷尉的做法本身便是错误的,所以致使以后的行为更加错误。
b.那个惊了马的人是个生意人,他并非是有意识的。
c.释之认为犯了法的人应交有关部门处理,皇帝不应自行处理。
d.释之认为随意更改法律就会使百姓失去对国家法典的信任。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yuwenjiaoan/20951.html

  • [《高祖本纪》原文及翻译]《高祖本纪》教案

    一 学习目标   1 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 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二 学习过程   《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渡湘江杜审言古诗|赏析《渡湘江·杜审言》教案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作者简介: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甘地被刺的主要内容]甘地被刺

    教学重点1、进一步学习写作新闻报道的方法;2、分析中外记者消息报道的不同之处。教学过程一、甘地生平事迹简介。甘地是在公元一八六七年十月二日诞生,出生于印度西岸渡波班达。他小时候就有做过一些坏事,如:偷父母的钱去买烟,偷偷的抽烟、跟朋友在河边、餐馆偷吃羊肉,回家就吃不下饭,欺骗母亲、偷刮哥哥的金镯子拿...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教师版)_百度文库]《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2、通过阅读人物的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3、体会文中哲理及作者情感二、知识链接:1、题解文与可(1018~1079),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书愤教学案例|书愤教学案

    第5课 书 愤 一、整体把握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你解释这首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答案 诗的起句“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项链》中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项链》——玛蒂尔德人物形象赏析

    教学目标: 1 关注人性: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典型人物形象。2 关注古典:用诗词形式对文学人物进行二度创作。 教学重点: 玛蒂尔德性格的两个层面。 教学难点: 全面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表演法 研讨法 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件教学步骤: (屏幕显示幻灯:《项链》) 一 导入 二 课本剧表演(熟...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一等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铺设跳板——联想...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教学目的:1 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 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3 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第一课时一、导言。第五单元是小说单元,包括四篇课文及“单元知识和训练”。准确地说组成这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求谏原文及翻译】《求谏》

    教学目标:1、了解《贞观政要》和《明夷待访录》的主要思想及其进步意义。2、了解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3、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从中汲取有利于现代社会的成分。4、积累“寻、理、信、遇”等实词词义。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过程:...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蝶恋花】蝶恋花 (苏教版)

    【教学目标】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式】研习式【教学内容及过程】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