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小说两篇ppt_微型小说两篇

高二语文教案 2014-07-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微型小说的定义,鉴赏两篇小说的表现手法,理解其隐含的意义;
2、体会微型小说构思精巧、意蕴深刻的特点,增强作文时谋篇布局的意识;
3、总结、领悟微型小说的文体特点;
4、培养学生的推断、想象能力。

相关知识
1.作者介绍
刘心武(1942~)当代作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四川成都人。1950年随父迁居北京。中学时期爱好文学。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后任中学教员XX年。1976年后任北京出版社编辑,参与创刊《十月》并任编辑。1979年起任中国作协理事、《人民文学》主编等职,加入国际笔会中国中心。1987年赴美国访问并在13所大学讲学。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创作上,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开伤痕文学先声,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作,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首奖,并由此取得在文坛上的地位。后又发表《爱情的位置》、《醒来吧,弟弟》、《我爱每一片绿叶》(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等小说,曾激起强烈反响。出版有短篇小说集《班主任》、《母校留念》、《刘心武短篇小说选》,中篇小说《秦可卿之死》,中短篇小说集《绿叶与黄金》、《大眼猫》、《都会咏叹调》、《立体交叉桥》、《519长镜头》,中篇小说集《如意》、《王府井万花筒》、《木变石戒指》、《一窗灯火》、《蓝夜叉》,纪实小说《公共汽车咏叹调》,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风过耳》、《四牌楼》等,还出版有散文集、理论集、儿童文学等作品以及8卷本《刘心武文集》,刘心武对生活感受敏锐,善于作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了不少具有社会思考特点的小说,作风严谨,意蕴深厚。
布鲁德•克里斯蒂安森德国作家。

2.文体介绍
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袖珍小说”“一分钟小说”。微型小说最早起源于美国。美国著名评论家罗伯特•奥弗法斯特曾下过这样一个定义:微型小说必须高度“浓缩”,富有戏剧性,在一千五百字左右的篇幅中完整地包含一篇普通短篇小说应有的情节。他认为微型小说应当具备这三个要素:一、构思新颖奇特;二、情节相对完整;三、结尾出人意料。
微型小说是一种篇幅很短、情节简单、对人物和事件都不作完整描写和叙述的新兴的小说体裁。篇幅已决定了微型小说不可能是波澜壮阔的史诗性的宏篇巨著,它只能是文学园地中一方翠绿的草坪,一朵芬芳的米兰。它往往从一个画面、一组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生活,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思想。
资料:
(1)现有的微型小说作品资源:《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精品赏析》、《十五年获奖作品精选》、《微型小说三百篇》、新出版的《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月刊》、《百花园——小小说世界》等报刊。
(2)现有的微型小说理论资源:《历史与理论:20世纪的微型小说创作》、《规律与技法:转型期的微型小说研究》、《群体与个性: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家研究》。校内外若干名微型小说作家、评论家(苏定华、李利君、林荣芝、邓石岭等)。
(3)网上的研究资源:小小说大王网站、《文学欣赏》学习网站、微型小说网站等等。
3.题目解说
《等待散场》所写的内容赞美了男女主人公纯真的爱情。所给的题目,使读者一看上去就产生悬念:“谁在等待散场?”“为什么要等待散场?”“散场以后干什么?”看罢,读者们便会嗟叹不已,一为作者的巧妙构思,二为男女主人公纯真的爱情。1234567
《差别》这一题目正是对小说中心内容的一个恰当的概括。通过买土豆这件事,读者便会看出阿诺德和布鲁诺在头脑、眼光、意识等方面的差别。

课文评释

等待散场
刘心武
已经是晚上9点钟了,我才到达剧场门前。剧场里的芭蕾舞剧《天鹅湖》肯定已经跳完了如梦如幻的第二幕,而且华丽诡异的第三幕说不定也所剩不多。我是个狂热的芭蕾舞迷,因此尽管因为业务上的急事耽搁到8点40分才得脱身,还是风风火火地跳进出租车赶到剧场。
[点拨:第一自然段,由“我”去看芭蕾舞剧作为引子,引出了下面故事的发生,即“我”在小说中的作用:线索作用。对时间的记叙,是下文赞美男女主人公纯真爱情的一个因素。]
评析:以上为第一部分,由“我”去看芭蕾舞剧引出了故事。
我出了汽车才感觉到下着小雨。从我下车的地方到通向剧场大门的宽大阶梯,还有一小段距离,为了避免淋雨,我从售票处以及相连的平房那儿绕向阶梯,因为那里有挡雨的棚檐。我一边小跑,一边朝剧院大门望去,慌急中,我忽然撞到一个人的肩膀上,我立足定神一看,是个小伙子,戴着一副眼镜。他的眼珠子在镜片后也仔细打量着我。
[点拨:第二自然段,对“雨”的记叙,又是赞美两个人纯真爱情的一个因素。]
“您有票吗?”
我吃了一惊。竟还有比我更痴迷芭蕾舞的。这剧场前的小广场上,在路灯光下,霏霏细雨中活像巨型甲虫的小汽车,默然地斜趴成一大排,除了我们俩再没有别的人影。里面舞台上剧已过半,他还在这里等退票?
[点拨:这一段对“车”的描写,作用是:写观看舞剧的人很多。由此可见,此芭蕾舞剧是多么的吸引人。这与后文姑娘不看芭蕾舞剧,而看场外的小伙子形成鲜明对比。对“车”的描写,又是赞美二人爱情的一个见证。]
“我自己要看!”我一边回答他,一边掏我的票。咦,怎么没有?
“不,”那小伙子蔼然地对我说,“我不要您的票,您快进去看吧!”
[点拨:小伙子一开始问“您有票吗?”,与后来“不,我不要您的票”,这种矛盾的言语让“我”感到费解,同时又是本文的一个悬念。]
我从衣兜里掏出一堆名片,从中抽出了那张宝贵的剧票,顺口问:“你不看,呆在这儿干什么?”
“等散场。等她出来。”
[点拨:“等待散场。等她出来。”小伙子的回答是对上面悬念的一个笼统的解释。]
我立刻明白,是一对恋人同时来等退票,只等到一张,因此小伙子让姑娘先进去了。我倏地忆及自己的青春,一些当年的荒唐与甜蜜场景碎片般闪动在我心间,我不由表态:“啊,你比我更需要……你进去吧!”
[点拨:“我”的表态表现了“我”的心地善良与善解人意。“我”被“小伙子”感动了,想成全他们。更重要的是“我”想起自己年轻时的行为,想起当年那些“荒唐与甜蜜场景”,在感情上达到一种共鸣,也许“我”当年也做出了像小伙子一样的“傻事”。]
我把票递给他,他接过去,仔细地看了一下排数座号,退给了我,我那张票是头等席,180元一张,他是在等我主动打折么?我忙表态:“不用给钱,快进去吧!”他却仍然把我持票的手推开了。
[点拨:面对头等席,小伙子却将票退给了“我”,这又是一个悬念。]
我觉得这个小伙子很古怪。
小伙子很难为情,解释说:“我答应在外面等她……她也许会随时提前出来……我还是要在这儿一直等着散场……”说着便扭头朝剧场大门张望,生怕在我们交谈的一瞬间,那姑娘会从门内飘出,而他没能及时迎上去。1234567
[点拨:他答应在外面等她,可见他是一个遵守承诺的人,对爱情充满了信心和幻想,坚贞朴实。前面所有的悬念在此一瞬间都统统解开,化为了灿烂的花朵。小伙子的表情、言语、动作给了我们最好的说明。]
评析:以上为第二部分,写“我”与小伙子的接触与谈话,为下文做了铺垫。
我抛开那小伙子,跑向剧院大门。小雨如酥,我险些滑跌在门前的台阶上。从每扇门的大玻璃都可以看到前廊里亮着的灯光,可是我推了好几扇门都推不开。后来我发现最边上的一扇是虚掩的,忙推开闪进。前廊里有位女士,我走过去把票递给她,她吃了一惊,迷惘地看看我,摇头;紧跟着前廊与休息厅的收票口那儿走来一位穿制服的人。显然,那才是收票员。他先问那位女士:“您不看了吗?”又问我:“您是……怎么回事儿?”我发现先遇上的那位女士,不,应该说是一位妙龄女郎,站在前廊门边,隔着玻璃朝外看,我也扭身朝外望去,只见那个小伙子仍在原地,双臂抱在胸前,痴痴地朝剧场大门这边守候着……
[点拨:“我”为什么跑?又是一个悬念。答案又有了:是跑去将票送给那个在场内的姑娘,让她送给在场外等她的小伙子。由于工作人员的问,点出了姑娘并不在看舞剧,而是与场外的小伙子痴痴地对望着。]
从演出区泻出《天鹅湖》最后一景的乐曲,王子与白天鹅的爱情即将冲破恶魔的阻挠而终于圆满。妙龄女郎望着雨丝掩映的那个身影,忽然咬紧嘴唇,眼里闪出异样的光……我站在那儿,摩挲着鬓边白发,沉浸在永恒的旋律里……
[点拨:一个“泻”字显出力量之大,也是在赞美爱的力量。“永恒的旋律”便是那“永恒的爱情”,是爱的旋律。小说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天鹅湖》,不仅在结构上达到完整,而且也升华了主题。小说最后写王子与天鹅公主冲破恶魔的阻挠而终于圆满,不正暗示着“小伙子”和“妙龄女郎”的爱情也将会得到圆满吗?这样,小说的主题便鲜明的呈现在我们眼前,那就是赞美了两个人彼此关心,相互挂念的美好纯真的爱情,赞美了美好的人性。]
评析:以上为第三部分,描写姑娘正在焦急的等待散场以及小伙子痴痴等待的神情,且用剧中的旋律来赞美两个人纯真的爱情。这是小说的高潮部分也是结局部分。
评析:《等待散场》是一篇微型小说,所以篇幅相对比较短小。但是就在这不多的文字中,作者述说了一个比较感人的故事。故事情节虽然并不是绝对完整,但是小说也是波澜起伏,构思精巧,引人入胜。
这篇小说中故事情节有几个转折点,体现了作者的精妙构思。
故事开端:“我”在剧院门口碰到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
第一折:“我”误以为小伙子想要“我”的票
第二折“我”误以为小伙子因为票价高而不要票
第三折“我”误把小伙子的女友认作售票员
故事结局:“我”由小伙子及其女友的事,并随着《天鹅糊》的情节“沉浸在永恒的旋律里”。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微型小说凸现主题的主要载体。读者可以通过具体的形象,在人物的喜怒哀乐中深受感染。曲折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都是塑造形象的好方法。在《等待散场》中,作者使用最多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是白描。具体的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环境描写。
课文解析
1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我”去看芭蕾舞剧(引出了故事)。1234567

第二部分(从“我出了汽车才感觉到下着小雨”到“而他没能及时迎上去”)
等“我”与小伙子的接触与谈话(为下文做了铺垫)。



第三部分(小说最后两段)描写姑娘正在焦急的等待散场以及小伙子痴痴等待的
神情,且用剧中的旋律来赞美两个人纯真的爱情(小说的高潮部分,也是结局部分)。

2写作特点
短小紧凑的结构
本文可谓之短小精悍,结构安排得非常紧凑,始终由“我”这根线贯穿着。小说由“我”去看芭蕾舞剧写起,引出我与场外等票的小伙子的谈话,然后又非常“自然地”在场内看到姑娘为了其男友而焦急地等待散场。内容不冗杂,短小紧凑,不零散,且单纯地以等待散场作为歌颂纯真爱情的一个角度。结构过渡自然,衔接巧妙,“我”的出现,引出了故事,并且悬念一个接着一个,但在随后的叙述中都有了答案。这些悬念的解答,将男女主人公的纯真美好的爱情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3主题思想
《等待散场》这篇微型小说写了剧场外的小伙子等待着剧场内的姑娘散场出来,剧场内的姑娘因为不舍得浪费这一张带着深情厚意的宝贵的票,一面看着剧场外的男友,一面焦急地等待散场,赞美了他们纯真的爱情。

课文评释

差别
布鲁德•克里斯蒂安森
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并且拿同样的薪水。
[点拨:两个年轻人“同龄”“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拿同样的薪水”,这为下文的矛盾冲突做引子:正是因为许多条件相同,才导致了两个人“不同发展”的矛盾冲突。]
可是叫阿诺德的小伙子青云直上,而那个叫布鲁诺的却仍在原地踏步。对此,布鲁诺很不满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终于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儿发牢骚了。老板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抱怨,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怎样向他解释清楚他和阿诺德之间的差别。
[点拨:一个“青云直上”,一个则“原地踏步”,于是矛盾开始了。老板“一边耐心地听着抱怨,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怎样向他解释清楚他和阿诺德之间的差别”,这就引出了小说的核心事件——“对土豆市场调查”一事。]
评析:《差别》的篇幅比《等待散场》更短,所以小说故事中的矛盾更加集中,文章一开头就开门见山,抛出了矛盾——两个许多方面都相差不远的年轻人在事业上有不同的境遇。
“布鲁诺先生,”老板开口说话了,“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
布鲁诺从集市上回来向老板汇报说,今早到现在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有多少?”老板问。
布鲁诺赶快戴上帽子又跑到集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有40袋土豆。
“价格是多少?”
布鲁诺又第三次跑到集上问来了价钱。
[点拨:对布鲁诺调查土豆市场状况一事用了繁笔。不惜一次一次地写,共用了三次,让读者清楚地看出布鲁诺的思维简单,目光短浅,考虑事情不周密,没有超前意识。]
“好吧,”老板对他说,“现在请您坐到这把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要说,看看别人怎么说。”
阿诺德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并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有40袋,价钱是多少多少,土豆的质量很不错,他带回来一个让老板看看。这个农民一个钟头以后还会弄来几箱西红柿,据他看价格非常公道。昨天他们铺子的西红柿卖得很快,库存已经不多了。他想这么便宜的西红柿老板肯定会要进一些的,所以他不仅带回了一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1234567
[点拨:对阿诺德能力的描写,作者笔锋一转,运用了简单概括的写法。作者通过对阿诺德向老板汇报的描述,让读者看出阿诺德办事干练、果敢、心细,办事周密,有超前意识。其次,作者通过阿诺德向经理汇报的方式,比直接写阿诺德如何的有能力、有经济头脑更有说服力。]
此时,老板转向了布鲁诺,说:“现在您肯定知道为什么阿诺德的薪水比您高了吧?”
[点拨:结尾:文章到此,不仅是布鲁诺,而且读者对二人能力的差别也已经一清二楚了。]
评析:作者是一个善于从社会现实生活中取材并且寓意深刻的作家,从他写这一则小故事就不难看出这点。两个同龄的小伙子同受雇于一家店铺并拿同样的薪水,阿诺德青云直上,可布鲁诺却原地踏步。老板叫他们分别到市场走一圈回来之后,原因马上一目了然,前者是推一步进一步,后者却是把老板想要的资讯一次找详细报告完毕并对此进行了评估,且带回了样品。整个故事简洁扼要描述,没有累赘的语言,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更没有长篇大论的道理说明。便读完文章后,却令人茅塞顿开。
故事中并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它只是阐述了日常生活中工作中的一件关于升迁的平常事,像这样的事几乎人人都会遇到,可是却很少有人去细细地对它进行分析。作者用这么一个故事,从侧面去反映了,让人们看清自己,从而告诉人们失败的原因和怎去做一个能让老板重用自己,适应社会竞争的道理。告诫人们,社会并不是被动的。
作者用了“阿诺德”和“布鲁诺”两个化名,这个故事看似纯属虚构,然而现实社会中却每时每刻都在上演这种戏。看完故事,心情不会跌宕起伏,然而故事却耐人寻味,不由得引起人们的思考:我是“阿诺德”还是“布鲁诺”?我可不可以甚至比“阿诺德”做得更好?此外,故事中的老板,这一人物用得巧妙至极,表面上看老板似乎无关紧要,言词也不多。可是,这个“无关紧要的老板”却正是贯穿整个故事的中心人物,也是整个故事寓意的点破者。没有老板,布鲁诺也不会明白自己失败的原因,
这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故事,三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物,却深刻地提醒了人们:在这充满竞争的社会,被动者终将会被淘汰,只有主动向上的人才能不断地进步与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这就不再像以前所说的“安守本分”就可以的了,有时候太“安守本分”了就会只有被动的份,就变成死脑筋,不会变通了。被动在社会上意味着落后,所以要成为当今社会有用之才,主动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

课文解析
1文章结构
布鲁诺:三趟才搞明白信息
差别→两人同样的薪水→两人不同样的薪水→买土豆
阿诺德:一趟掌握土豆和西
红柿的市场信息
2写作特点
(1)对比手法的运用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主要是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先看题目,题目是“差别”,这本身就已经包含了两者之间的比较。再看小说的内容,除了第一段没有使用对比的手法以外,其余部分基本上都运用了对比这种表现手法。如,阿诺德青云直上,而布鲁诺则原地踏步;对于市场上的情况,老板的三个问题,布鲁诺跑了三趟才搞明白;阿诺德只用了一趟,不仅搞清楚了土豆的市场情况,而且还弄清楚了西红柿市场的有关情况,甚至连卖菜的人都带来了。1234567
(2)紧凑的结构安排
这篇小说紧紧围绕如何表现出“差别”来展开的。矛盾的冲突源于小说中两个人阿诺德和布鲁诺的不一样的待遇,然后是通过买土豆一事表现出了两个人的差别是什么。一个是老板的三个问题,跑了三趟市场才搞明白;一个是只用了一趟,不仅搞清楚了土豆的市场情况,而且还弄清楚了西红柿的市场情况,甚至连卖菜的人都叫来了。小说的故事情节好似刚刚展开,便又合拢上。这便使得小说的结构非常紧凑,不拖泥带水。

3主题思想
两个同龄的小伙子同受雇于一家店铺并拿同样的薪水,后来阿诺德青云直上,可布鲁诺却原地踏步。老板叫他们分别到市场走一圈回来之后,原因马上一目了然,前者是推一步进一步,后者却是把老板想要的资讯一次找详细报告完毕并对此进行了评估,且带回了样品。这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故事,三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物,却深刻地提醒了人们:在这充满竞争的社会,被动者终将会被淘汰,只有主动向上的人才能不断地进步与发展。

学法指导
1、阅读小说时要先了解微型小说的定义,要仔细体会微型小说构思精巧、意蕴深刻的特点,增强作文时谋篇布局的意识;注意总结、领悟微型小说的文体特点。
2、阅读小说之后要能够把握这两篇小说的主题,体会小说紧凑的结构安排。

写作微型小说方法
如何开头
方式有三种:1、造成悬念,引起兴趣。2、开门见山,进入情节。3、含蓄蕴藉,曲径通幽。
中间部分如何写作
三种基本类型:
1、曲折生致式
①单线曲折,一波三折。②双线交叉,内在联系。③反复回环,同中见异。
④前后对比,双峰对峙。⑤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2、重旨复意式
①象征②双关③比喻④省略
3、采用其它文体和艺术体裁的特长。
如何结尾
三种方法:
1、画龙点睛,首尾呼应。2、戛然而止,含蓄隽永。3、出人意料,扣人心弦。

“思考•探究•练习”提示
一、《等待散场》结尾中的“永恒的旋律”指的是什么?
提示:“永恒的旋律”是指是爱的旋律。小说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天鹅湖》,不仅在结构上达到完整,而且也升华了主题。小说最后写王子与天鹅公主冲破恶魔的阻挠而终于圆满,不正暗示着“小伙子”和“妙龄女郎”的爱情也将会得到圆满吗?这样,小说的主题便鲜明的呈现在我们眼前,那就是赞美了两个人彼此关心,相互挂念的美好纯真的爱情,赞美了美好的人性。
二、《差别》里阿诺德和布鲁诺的真正的差别是什么?布鲁诺该怎样弥补这种差距?结合现实,谈谈你觉得自己更接近谁?从这篇文章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阿诺德和布鲁诺不仅仅是工作方式上的差别,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头脑、眼光、意识等方面的差别。布鲁诺要弥补这种差距就必须更新观念,化被动为主动。这篇文章深刻地提醒了人们:在这充满竞争的社会,被动者终将会被淘汰,只有主动向上的人才能不断地进步与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这就不再像以前所说的“安守本分”就可以的了,有时候太“安守本分”了就会只有被动的份,就变成死脑筋,不会变通了。被动在社会上意味着落后,所以要成为当今社会有用之才,主动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
三、课文中的两篇微型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共同之处?1234567
提示:这两篇小说情节安排上的共同之处是结构安排得非常紧凑,《等待散场》始终由“我”这根线贯穿着。小说由“我”去看芭蕾舞剧写起,引出我与场外等票的小伙子的谈话,然后又非常“自然地”在场内看到姑娘为了其男友而焦急地等待散场。内容不冗杂,短小紧凑,不零散,且单纯地以等待散场作为歌颂纯真爱情的一个角度。结构过渡自然,衔接巧妙,“我”的出现,引出了故事,并且悬念一个接着一个,但在随后的叙述中都有了答案。这些悬念的解答,将男女主人公的纯真美好的爱情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差别》则紧紧围绕如何表现出“差别”来展开。矛盾的冲突源于小说中两个人阿诺德和布鲁诺的不一样的待遇,然后是通过买土豆一事表现出了两个人的差别是什么。一个是老板的三个问题,跑了三趟市场才搞明白;一个是只用了一趟,不仅搞清楚了土豆的市场情况,而且还弄清楚了西红柿的市场情况,甚至连卖菜的人都叫来了。小说的故事情节好似刚刚展开,便又合拢上。这便使得小说的结构非常紧凑,不拖泥带水。

1234567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yuwenjiaoan/20942.html

  • [《高祖本纪》原文及翻译]《高祖本纪》教案

    一 学习目标   1 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 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二 学习过程   《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渡湘江杜审言古诗|赏析《渡湘江·杜审言》教案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作者简介: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甘地被刺的主要内容]甘地被刺

    教学重点1、进一步学习写作新闻报道的方法;2、分析中外记者消息报道的不同之处。教学过程一、甘地生平事迹简介。甘地是在公元一八六七年十月二日诞生,出生于印度西岸渡波班达。他小时候就有做过一些坏事,如:偷父母的钱去买烟,偷偷的抽烟、跟朋友在河边、餐馆偷吃羊肉,回家就吃不下饭,欺骗母亲、偷刮哥哥的金镯子拿...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教师版)_百度文库]《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2、通过阅读人物的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3、体会文中哲理及作者情感二、知识链接:1、题解文与可(1018~1079),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书愤教学案例|书愤教学案

    第5课 书 愤 一、整体把握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你解释这首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答案 诗的起句“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项链》中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项链》——玛蒂尔德人物形象赏析

    教学目标: 1 关注人性: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典型人物形象。2 关注古典:用诗词形式对文学人物进行二度创作。 教学重点: 玛蒂尔德性格的两个层面。 教学难点: 全面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表演法 研讨法 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件教学步骤: (屏幕显示幻灯:《项链》) 一 导入 二 课本剧表演(熟...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一等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铺设跳板——联想...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教学目的:1 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 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3 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第一课时一、导言。第五单元是小说单元,包括四篇课文及“单元知识和训练”。准确地说组成这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求谏原文及翻译】《求谏》

    教学目标:1、了解《贞观政要》和《明夷待访录》的主要思想及其进步意义。2、了解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3、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从中汲取有利于现代社会的成分。4、积累“寻、理、信、遇”等实词词义。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过程:...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蝶恋花】蝶恋花 (苏教版)

    【教学目标】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式】研习式【教学内容及过程】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