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的人物语言特点|《雷雨》的人物语言

高二语文教案 2014-07-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语文教案】

 

第一、   高度个性化

所谓人物语言个性化,就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语言成为人物个性、性格、心理的声音外化。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刚才还是一个温情脉脉,俨然在感情中不能自拔的性情中人,但立即就撕破了多情的面纱,露出了冷酷的本质;因为以周朴园之心度之,他感到了名声和利益的威胁。这个转变完全是人的本质使然,语言无法掩饰得了。

周朴园    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    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周朴园   (由内衣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无情又无义,再也伪装不下去了,便化为语言,绝!摆架子,树威性,即使在不是自家人面前,也无法自持。既封建,又资本家;钱是可以解决一切的,他本能的以为。在这里,语言是灵魂的直裸。

人物语言不需经过修饰,本质而又本能,非他莫属,这就是高度个性化。

鲁大海的语言是他倔强、鲁莽、幼稚的个性的写照:

鲁大海    可是你们完全错了。……

鲁大海   (看合同)什么?(慢慢地)他们三个人签了字?……

鲁大海   (如梦初醒)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

个性化语言的好处是:作家通过它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读者通过它直观(实际上是“直听”)人物的性格,生动可感,真实可信。

    第二、丰富的潜台词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有含有别的意思。通过潜台词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荷花淀》中的水生嫂这样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

这是个经典的潜台词。自豪,埋怨,理解,嗔怒……妙就妙在不言中;若“言”,那就白了。

潜台词的作用是使语言简练而有味。简练而无味,不是潜台词。有味不简练?那几乎不可能。简练到晦涩,那只是作者的一厢情愿而已。

下面的人物语言有潜台词,情形是当事人不便说:

尽在不言中。如果说出来,那就不是艺术了。潜台词的特点是语言简练而有味。简练而无味不是潜台词,有味不简练也不是潜台词。下面的潜台词使语言简练,情形是当事人不便说: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

“你姓什么?”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怎么知道的这么多?也是同样的道理。再看“你姓什么?”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又如:

下面的下面的潜台词,,鲁侍萍同时扮演着两个角色,一实一虚,一口一心,很有意味:

 鲁侍萍   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①

周朴园   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   亲戚?

周朴园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③

周朴园   怎么?

鲁侍萍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另一个角色的意思就是:

①她现在与你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②根本就无所谓什么亲戚。③她没有死,现在就立在你面前。④那次她母子被人救起了。

我想,潜台词之所以与戏剧特别有缘,是由戏剧的特点所决定的。欧洲古典戏剧的“三一律”可以为之注脚:时间一律,地点(场景)一律,情节一律。如此集中的戏剧在语言上岂能拖沓冗长,岂能不以一当十?若把什么都交待清楚,岂不要演三天三夜?若什么都说得明明白白,那还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以下鲁侍萍的两句话反映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使潜台词:

① 

我想,潜台词之所以与戏剧特别有缘,是由戏剧的特点所决定的。欧洲古典戏剧的“三一律”可以注脚:时间一律,地点(场景)一律,情节一律。如此集中的戏剧在语言上岂能拖沓冗长,岂能不以一当十?若把什么都交待清楚,岂不要演三天三夜?若什么都说得明明白白,那还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以下鲁侍萍的两句话表明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是潜台词: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愤恨,痛苦,失望,悲哀……什么都有,真是百感交集。

第三、富于动作性

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或称动作语言、情节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流向(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它不是静止的,它是人物性格在情节发展中内在力的体现。

    第二幕的结尾,繁漪与周萍的对话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冷笑)小心,小心!你不要把一个女人逼得太狠心了,她是什么事都做的出来的。

     我已经准备好了。

     好,你去吧!小心,现在(望窗外,自语,暗示着恶兆地)风暴就要来了!

①暗示了情节的发展(后来她确实把什么都抖出来了),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周冲对繁漪的背叛使矛盾激化),③暗示了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一语双关。

我国古代小说深得动作语言的精髓,写书写到无法再写的时候,往往就会“无巧不成书”的“节外生枝”。刀架到好人的脖子上了,会有侠客从天而降。不过这种动作语言不全是作品中的人物语言,更多的是作者的叙述语言(环境描写也在其中)。这种语言,有时是不经意,不露痕迹的,有时却是经意的;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情节发展下去。

《雷雨》中人物的动作语言有时也带有作者很强的主观动机,让读者很明显的感觉到“人为”的痕迹,请看下面鲁侍萍的语言:

1、鲁侍萍   我前几天还见着她!(  暗示周朴园,使情节继续 

2、鲁侍萍   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  推动情节发展   

3、鲁侍萍   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泪要涌出。)(  强烈的暗示;不问也行 )

4、周朴园   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鲁侍萍   说不定,也许记得的。(  推动;几乎是提醒周朴园  )

5、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姑娘姓梅的。(  推动;几乎要明说了  )

周朴园   哦?你说说看。

鲁侍萍固然很想见到她的儿子,因此带着幻想对周朴园不断的提醒,暗示,这些当然合情合理。但她这些每每在情节快要中断时候的语言,却不单是她的心思的合情合理所能解释得了的,而最重要的,是恰好的起到了暗示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最典型的例子要数下面两个:

1、鲁侍萍固然很想见到自己的儿子,但她每每在情节快要中断的时候的这些语言就不但反映了她的心理,而且恰好起了暗示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最典型的例子要数下面两个:1、鲁侍萍   哦,——老爷没有事了?( 暗示   )

周朴园   (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直接推动 ;节外生枝?  )

2、鲁侍萍   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泪要涌出。)(  暗示 

周朴园   啊,你顺便去告诉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衫也捡出来。(  直接推动 ;多么重要的衬衫! 

可以想见,如果没有接下去的鲁侍萍开窗户的动作,如果没有她精确的说出衬衫的件数和绣有“梅”字的衬衫,试问情节如何发展下去?周朴园的语言,就是典型的动作语言。它的作用,从某种角度看,仅仅在于推动情节而已。而这一点,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也是一个剧作者必备的基本功。

戏剧人物语言的特点,这三点是主要的,当然还有其他特点,比如语言的口语化,便于观众当场接受等,这里就不涉及。通过学习《雷雨》,了解戏剧人物语言的三个主要特点,对于剧本的阅读和创作,应该是大有裨益的。

【小资料】

(-)关于(雷雨》的标题。

《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周朴园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是剧中一切灾难的制造者和痛苦不幸的播种者。其妻繁峙感到被压抑的苦闷,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怯懦、自私的周萍又勾引了婢女四凤。出于嫉妒,繁腊通知四凤的母亲侍萍把她领走。侍萍正是30年前被周朴园引诱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

她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风终于知道他们原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繁滑的儿子周冲为救四风不幸送命,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鲁妈痴呆了,绝望的繁瀚疯狂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这个罪恶的家庭终于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是和雷雨有关的。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三)重点内容图示。

周朴园与侍萍的矛盾冲突

                 戏剧冲突                             

                                       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本质冲突)

                                                           个性化

                                                       动作化

                                       人物语言            精炼性(潜台词)

戏剧语言                    交代时间、地点、环境

雷雨                                                       提示人物动作,表现人物个性 

                                       舞台说明            推动剧情的发展 

                                                             时间集中

                                                             地点集中

                         戏剧结构:集中紧凑

                                                             人物集中

                                                              矛盾集中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yuwenjiaoan/20797.html

  • [《高祖本纪》原文及翻译]《高祖本纪》教案

    一 学习目标   1 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 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二 学习过程   《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渡湘江杜审言古诗|赏析《渡湘江·杜审言》教案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作者简介: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甘地被刺的主要内容]甘地被刺

    教学重点1、进一步学习写作新闻报道的方法;2、分析中外记者消息报道的不同之处。教学过程一、甘地生平事迹简介。甘地是在公元一八六七年十月二日诞生,出生于印度西岸渡波班达。他小时候就有做过一些坏事,如:偷父母的钱去买烟,偷偷的抽烟、跟朋友在河边、餐馆偷吃羊肉,回家就吃不下饭,欺骗母亲、偷刮哥哥的金镯子拿...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教师版)_百度文库]《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2、通过阅读人物的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3、体会文中哲理及作者情感二、知识链接:1、题解文与可(1018~1079),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书愤教学案例|书愤教学案

    第5课 书 愤 一、整体把握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你解释这首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答案 诗的起句“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项链》中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项链》——玛蒂尔德人物形象赏析

    教学目标: 1 关注人性: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典型人物形象。2 关注古典:用诗词形式对文学人物进行二度创作。 教学重点: 玛蒂尔德性格的两个层面。 教学难点: 全面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表演法 研讨法 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件教学步骤: (屏幕显示幻灯:《项链》) 一 导入 二 课本剧表演(熟...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一等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铺设跳板——联想...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教学目的:1 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 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3 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第一课时一、导言。第五单元是小说单元,包括四篇课文及“单元知识和训练”。准确地说组成这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求谏原文及翻译】《求谏》

    教学目标:1、了解《贞观政要》和《明夷待访录》的主要思想及其进步意义。2、了解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3、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从中汲取有利于现代社会的成分。4、积累“寻、理、信、遇”等实词词义。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过程:...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蝶恋花】蝶恋花 (苏教版)

    【教学目标】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式】研习式【教学内容及过程】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