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四】高四册第15课罗密欧与朱丽叶

高二语文教案 2014-07-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语文教案】

罗密欧与朱丽叶

一、教学目标  
认真阅读剧本,在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品味本文诗化的语言,理解人物对话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使用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仔细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通过剧情与人物语言,认识剧作的矛盾冲突及其实质,理解作品的主题。 
通过排演课本剧,激发学生阅读剧本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审美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罪恶,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教学设想 
本文的欣赏重点是品味作品诗化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把握剧作的矛盾冲突,理解作品的主题。课文较长,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了解整部剧作的内容,重点阅读课文的前半部分,即从帕里斯上场到朱丽叶死去,注意体会人物感情。可以播放电影,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教学中可通过朗读、配音,创设情境。 

本文是自读课,可与活动课结合起来。指导学生排演课本剧,加深其对戏剧人物的了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导语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为之倾倒,用挚热的感情唱出一曲曲爱的赞歌。尽管我们都衷心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文学史上还是留下了许多凄恻哀婉的爱情故事。这样的爱情悲剧我们接触过许多,谁能来举例?(学生散答) 
(归纳)刘兰芝与焦仲卿梁山伯与祝英台贾宝玉与林黛玉今天我们再来研读一篇爱情悲剧——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二)交待鉴赏重点,明确学习任务 

前几天我们观看了由剧作改编的电影,大家都为男女主人公的双双殉情感到惋惜,我们课本中节选的就是这一部分。课文较长,我们重点赏析前半部分,即从帕里斯上场到朱丽叶死去。要求大家在品味作品语言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把握剧作的矛盾冲突。 
(三)回放电影片断,请学生配音,创设情境 
大家知道,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也在发展变化着,为了使大家更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感情,我们先来回放电影中的几个经典片断,帮助大家回顾一下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历程。(指名两位学生为剧中的男女主人公配音。) 

镜头一:舞会后,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花园中不期而遇,互诉衷肠。 
镜头二:罗密欧在无奈中杀死了朱丽叶的表兄,遭到放逐。两个人依依惜别,痛苦万分。 
(两位同学的精彩配音一定会令其他同学叹服,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选几组同学即兴配音,其余同学作评价,找出差距所在,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朗诵指导。) 
(四)品味语言,重点体会罗密欧的感情 
在刚才的那段对白中,我们感受到了男女主人公那刻骨铭心的爱,听到了他们热烈挚诚的心声——为了纯洁的爱,他们甘愿放弃自己的姓氏,抛弃那种狭隘的家族荣誉观念,但等待他们的又是怎样的命运呢?维洛那街头一场血腥的厮杀使一切幸福和希望都化成泡影。罗密欧被放逐,一对相爱至深的恋人就这样被迫分离了。当罗密欧带着满腔痛苦,无限爱恋和一丝渺茫的希望踏上去曼陀亚的路时,他怎会想到与朱丽叶的这一别竟成了永诀!当他再次回到维洛那时,他心爱的朱丽叶已长眠在冰冷的墓穴中。此时的罗密欧是怎样一番心情呢?请大家打开书,来品味罗密欧的语言。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浏览课文,圈点能表现罗密欧心情的语句,作旁批。)(引导学生分析罗密欧的感情。) 
(归纳)暴躁、狂怒。如罗密欧一上场,就对他的仆人用了一连串的命令语言,甚至夹有恐吓。“把那锄头和铁钳给我。”“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我现在的心境非常狂野,比饿虎或是咆哮的怒海都要凶猛无情。” 
请大家回顾一下电影,罗密欧原本就是这样一个蛮横粗暴的人吗? 
(归纳)罗密欧原本是个有教养、性情温和的青年。但朱丽叶的死带给他巨大的打击,使他失去了理智,无法再保持冷静。 
除了命令、威胁仆人外,还有哪些语言体现他这种心情? 

(归纳)他还无理地咒骂坟墓。如:“你无情的泥土,吞噬了世上最可爱的人。”泥土本来是无辜的,但是它却使朱丽叶与罗密欧阴阳阻隔,再难相聚,所以在罗密欧心中,它变得面目可憎。 
但为什么后来他又称坟墓是“一个灯塔”,“一座充满光明的欢宴的华堂”呢?这样写,是不是矛盾呢? 
(归纳)不矛盾。“灯塔”能指引航向。罗密欧之所以来到这儿,就是因为朱丽叶安息在这里,所以这里用比喻表明了朱丽叶在罗密欧心中的地位。刚才罗密欧咒骂坟墓,是因其阻挡了他与朱丽叶的相聚;而现在,罗密欧已掘开墓门,来到朱丽叶身边,所以他又觉得坟墓是他最好的归宿。“欢宴”表现出他因能重见爱人,且为之殉情而感到快乐、幸福,“充满光明”、“华堂”则是罗密欧对朱丽叶的由衷赞美,朱丽叶太美了,就连阴森的墓穴也为之生辉,由此可见罗密欧用情至深。 

罗密欧的失去理智还有其他的表现吗? 
(归纳)还表现在他与帕里斯的决斗上。他说自己是“一个疯子”,已“不顾死活”。帕里斯本来也是无辜的,但因为他阻挠了罗密欧去见墓中的朱丽叶,所以罗密欧不顾一切地拔剑,与之格斗,最终刺死了他。 
这一情节中的罗密欧的确很激动,但如果我们细细品味,还能从罗密欧的言谈中找到他昔日那温和的影子,找找看。 
(归纳)见到帕里斯之初,罗密欧本来已经很暴躁,但尽管帕里斯出言不逊,说他是“万恶的蒙太古”“该死的凶徒”,他还是努力抑制自己的悲伤,反复劝说帕里斯“快快离开我吧,请你不要激动我的怒气”“我可以对天发誓,我爱你远过于爱我自己”“别留在这儿,走吧”,这些语言都表现了罗密欧温和的性格。当帕里斯执意不走时,他才忍无可忍拔剑决斗。 

可见一个人在面对巨大的变故时,他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我们要从语言入手,细细品味,不能将其简单化。除了激动、暴怒外,还有什么样的感情呢? 
(归纳)痛不欲生,立志殉情。如:他对着“死”去的朱丽叶反复倾诉“我要永远陪伴着你,再不离开这漫漫长夜的幽宫”“我要在这儿永久安息下来”“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等。爱人已死,他不愿独活世上。 
(请朗读较好的同学就这些语言作表情朗读,加深学生对人物的了解。)(归纳)除了激动、悲痛外,还有一丝欣慰。如“来,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 

 
岩上冲撞过去吧!为了我的爱人,我干了这一杯!”我们在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时,常常会“干杯”,但现在罗密欧手中端的不是琼浆玉液,而是烈性毒药,他却能坦然自若地“举杯邀死神”,就是因为他想到一饮而尽后,就能与心爱的人儿长相厮守,永不分离了,所以他很欣慰。 
“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岩上冲撞过去吧!”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指的是什么呢? 
(归纳)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表现了罗密欧的痛苦和绝望。对于“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的理解,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讨论的结果,主要有以下三种理解: 

(1)“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指的是朱丽叶。 
(2)“苦叶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指的是死神。 
(3)“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指的是罗密欧手中的毒药。 
(可以把对这句话的理解作为鉴赏中的未定点,鼓励学生见仁见智,大胆谈出自己的理解。只要是经过认真思考的,表达出来又能自圆其说的,就值得肯定。教师没有必要作出统一的“标准”答案。) 
小结:通过品味语言,我们了解到此时的罗密欧心情十分复杂。爱人的死使他失去了理智,一反昔日的温和有礼,变得暴躁,狂怒。他悲痛欲绝,立志殉情,所以痛苦之中又感到一丝欣慰。就这样,忠诚的罗密欧带着对爱的向往,悲壮地倒下了。命运似乎在故意作弄人,就在他倒下的瞬间,朱丽叶却满怀与罗密欧相聚的希望从假死中醒来。当她看到眼前凄惨的一幕时,不顾劳伦斯长老的劝阻,毅然决然地举起匕首刺入自己的心脏。 

(五)分析剧作的矛盾冲突,理解作品的主题 
一对生死相恋的情人,一朵绽苞初放的爱情之花,就这样凋零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场悲剧呢? 
(归纳)封建世仇和封建家长制。可结合剧情分析,如:两个家族的械斗,朱丽叶的父亲逼迫女儿嫁给帕里斯等。两家的家长,包括提伯尔特在内,都在自觉不自觉地顽固维护着本家族的荣誉和势力,他们实际代表的是一种狭隘保守的旧道德、旧观念。 
(上述观点会为绝大多数学生所认同,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发表不同见解。 
学生对莎翁的四大悲剧都有所了解,其主人公的不幸结局都是由自身的某些弱点造成的,所谓的悲剧实际是性格悲剧。如: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奥赛罗的盲目轻信。估计一些学生在此基础上会想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固然与封建世仇和家长制分不开,但与罗密欧的急躁也不无关系。我们从剧本中可以得到一些社会教训。 

学生敢于提出新见解,教师要予以肯定,然后引导同学就此观点展开讨论,不急于在课上就得出结论。可以让学生在课下翻看原著,查阅资料,再多寻找一些依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最后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小文章,再交流,再讨论。 
课堂上暂时只按第一种观点继续往下分析。) 
面对这些阻挠,罗密欧和朱丽叶持什么态度?要求联系电影中的情节,结合课文语言作出分析。 
(归纳)厌恶这种野蛮的厮杀。如:罗密欧劝帕里斯“想想这些死了的人,你也该胆寒了”“请你不要激动我的怒气,使我再犯一次罪”,都表明罗密欧真心希望这样的流血事件不再发生。 

(归纳)罗密欧与朱丽叶不懈地努力,希望能用他们真诚的爱来消融两家的仇恨,能化干戈为玉帛。如:在维洛那街头,当凶狠好斗的提伯尔特用侮辱性的语言向罗密欧挑衅时,罗密欧非常真诚地劝阻提伯尔特,直到好友为他而死,罗密欧才忍无可忍地拔剑格斗。当他在墓中看到提伯尔特的尸体时,他沉痛地说“原谅我吧,兄弟!”称冤家对头为“兄弟”,表明他希望两家的恩恩怨怨能从此一笔勾销。 
(归纳)还有一种反抗精神。如:朱丽叶的父亲气急败坏地要把女儿嫁给帕里斯,朱丽叶宁死不从,同时向劳伦斯长老求救,这表现了朱丽叶的反叛性。其实,罗密欧与朱丽叶能够不顾两个家族间的仇恨,真心相爱,这段爱情本身就具有一种叛逆性,是对封建势力和封建思想的挑战。 

无论是对封建世仇的厌恶、调解,还是对封建家长的反抗,都表现了青年一代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理想,也就是作者所宣传的人文主义理想——反封建,反神权,肯定现世,颂扬爱情。大家知道,戏剧文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具有尖锐的矛盾冲突。通过以上的分析,你觉得这部剧作反映了什么样的矛盾? 
(启发:是罗密欧、朱丽叶这对贵族青年与两家家长、两个家族间的矛盾吗?这样概括是否全面?) 
(归纳)这是青年一代与封建势力的一次交锋,是新旧两种思想、两种道德观念的矛盾冲突。剧作的结尾,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殉情,换来了两个积怨多年的家族的和解,作者为什么安排这样的结局呢?如果以殉情的悲惨一幕作结,不更富于感染力吗? 

(归纳)两个青年的死换来了两个世仇之家的和解,昭示着青年一代终将战胜腐朽没落的封建势力。这个结尾象征着年轻一代追求爱情,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理想的胜利,即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 
小结:这部剧作虽然描写了一个爱情悲剧,主题却远远超越了爱情本身。许多文学作品都是这样,爱情只是载体,在它之上附载着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所以大家在阅读同类作品时,要透过爱情的表面,挖掘出作品深刻的内涵。 
(六)演出课本剧,使学生在阅读分析的基础上,对人物的感情、作品的主题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排演课本剧,目的是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可以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排练,最后择优选用。强烈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会使每个人都积极地参与进来,这样各有所长的学生就都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舞台上,幽暗的灯光,阴冷的布景,哀婉的音乐,会使观众很快进入情境;而演员们投入的表演——那低回深情的倾诉、那毅然决然的殉情,会深深地触动每一位观众的心,不由你不为主人公的不幸命运掬一把同情之泪。 
在观众意犹未尽之时,教师应趁热打铁,让大家畅所欲言,谈自己观后的感受,如对表演的评价,通过课本剧对作品的进一步认识等。也可让几个主要演员走下台来和观众见面,谈一谈自己表演的体会和收获,让四个罗密欧、四个朱丽叶、四个帕里斯、四个……互通有无,共同进步。这样,经过感性—理性—感性的几个循环,学生对作品一定会有沁人心灵的理解。 

(七)总结 
倾心相爱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虽然未成眷属,但他们誓死捍卫爱情,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信念却并没有被命运摧毁。当然,时代不同了,社会背景不同了,在今天,这种殉情的方式已不可取,但男女主人公坚韧、执著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去追求幸福、自由,创造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yuwenjiaoan/20795.html

  • [《高祖本纪》原文及翻译]《高祖本纪》教案

    一 学习目标   1 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 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二 学习过程   《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渡湘江杜审言古诗|赏析《渡湘江·杜审言》教案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作者简介: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甘地被刺的主要内容]甘地被刺

    教学重点1、进一步学习写作新闻报道的方法;2、分析中外记者消息报道的不同之处。教学过程一、甘地生平事迹简介。甘地是在公元一八六七年十月二日诞生,出生于印度西岸渡波班达。他小时候就有做过一些坏事,如:偷父母的钱去买烟,偷偷的抽烟、跟朋友在河边、餐馆偷吃羊肉,回家就吃不下饭,欺骗母亲、偷刮哥哥的金镯子拿...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教师版)_百度文库]《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2、通过阅读人物的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3、体会文中哲理及作者情感二、知识链接:1、题解文与可(1018~1079),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书愤教学案例|书愤教学案

    第5课 书 愤 一、整体把握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你解释这首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答案 诗的起句“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项链》中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项链》——玛蒂尔德人物形象赏析

    教学目标: 1 关注人性: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典型人物形象。2 关注古典:用诗词形式对文学人物进行二度创作。 教学重点: 玛蒂尔德性格的两个层面。 教学难点: 全面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表演法 研讨法 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件教学步骤: (屏幕显示幻灯:《项链》) 一 导入 二 课本剧表演(熟...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一等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铺设跳板——联想...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教学目的:1 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 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3 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第一课时一、导言。第五单元是小说单元,包括四篇课文及“单元知识和训练”。准确地说组成这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求谏原文及翻译】《求谏》

    教学目标:1、了解《贞观政要》和《明夷待访录》的主要思想及其进步意义。2、了解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3、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从中汲取有利于现代社会的成分。4、积累“寻、理、信、遇”等实词词义。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过程:...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蝶恋花】蝶恋花 (苏教版)

    【教学目标】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式】研习式【教学内容及过程】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