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的意外结局群文阅读】第四册小小说的结局

高二语文教案 2014-07-1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

1、了解小小说的特点

2、学写小小说

[教学过程 ]

一、欣赏《猎狮》

小小说又名微型小说、一分钟小说和超短篇小说。长不过千字左右,短只有百字左右。

世界上最短的小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有一家美国杂志曾以3000美元的悬奖征求一篇小小说,不少人绞尽脑汁应征。结果,下面这一篇题为《猎狮》的小小说获得首奖。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佛莱特。”

分析:这是世界上文字最简短、情节最曲折的小说。故事以电报和运尸为线索,一波三折:一折丈夫打猎身死;二折收到狮尸;三折尸体在狮腹内。情节单纯、简捷,不拖泥带水,且曲折有波澜。结构最妙的地方是小小说的结局:“巴布在狮腹内”这一情节大大出于人们的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而且解决了留下的疑惑:巴布是怎么死的?小小说就在这一高潮之处戛然而止,给读者想象回味的空间。

二、谈逆转法

有人说:“短篇小说是写高潮的艺术,小小说是写结局的艺

逆转法是小小说结局常用的手法。它是指事情的结局在人们的意料之外(逆常理常情而行),但又在情理之中(虽逆常理常情却又可能发生)。这样的结尾既能使叙述曲折有致,又能丰富文章内容,有时还能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例一:杀鸡吓猴

有个人养了一大群鸡,为了照看好鸡,他又养了一只猴做帮手。可这只猴不仅不帮忙照看鸡,反而经常闹得鸡飞狗跳,不是把鸡毛拔得光光的,就是把鸡抓得遍体鳞伤,主人多次呵斥都不起作用。有一天,主人要出门作客,担心走后猴子又在家胡闹,于是想出了一个吓唬猴子的办法。他一只手提着一只鸡,另一只手握着一把刀,走到猴子跟前,恶狠狠地说:“你看着!”咔嚓一声,砍掉了鸡的脑袋,“你要是再不老老实实,就跟这鸡一样。”猴子吓得呆呆的,愣在那里半晌不动。主人看猴子吓成那样,就放心地走了。到了傍晚,主人回家一看,结果是——所有的鸡全被猴子杀死了。

分析:假若结果是猴子规规矩矩的在家呆了一天也有可能,但这样就平淡无奇。猴子是聪明灵巧的动物,模仿能力极强,又是十分好动的动物,它模仿人的行为杀鸡更有可能,这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主人的意料。因此,这样的结尾会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例二:《考试》

城区公开招聘公务员,好几百人报了名。但只有50个人参加最后的考试。

考试开始后,仍是一人一张桌子,一张试卷。不同的是,桌面上有一份当天的报纸,有一杯泡好的热茶,每排后面站有一名漂亮的女士。试卷上只有一道题:请问,现在国家机关已实行每周工作多少个小时的上班制度?监考的人说:“同志们,考试时间为一小时。你们可以喝茶、看报、聊天,女士会为你们续上茶水。”

原本都以为最后一关难考的人怎么也没想到会是这样。有些人先是愣了,但一会儿就慢慢适应了。于是,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答好了试题,就慢慢地喝茶、看报、聊天,还有的人和漂亮的女士开几句玩笑。也有的人,天生就是个忙碌命,答好了试题,交了,就匆匆地走了。

先走的人发现在考场门口贴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本次考试是模拟办公,将录取答好试题最先走出考场的前10名同志。

分析:假如结尾只写这些先出去的人落选了,那么小小说便平淡无奇。而设计了这样的结尾就起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而且使主题更为深刻。(短短几百字,写了一次招聘国家公务员的过程,通过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反映了存在于社会的普遍现象——机关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一杯茶、一张报纸、聊天消磨时间,人们从这个小小的窗口看到了机关人浮于事的事实。可见,考试这一日常生活小事揭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大的社会问题,这就是小小说在选材立意上的特点:以小见大。“小”是指细小的事,“大”是指细小的事中反映的深刻的主题。这是说小小说以小见大,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特点。)

四、课堂训练

训练一:续写小小说《送行》结局。

三个男人提着行李气喘嘘嘘地赶到火车站时,火车正鸣着长笛向外缓缓驶出,于是三个人急忙沿着站台追赶火车。其中两个人身强力壮,终于在千钧一发之际,跳上了最后一节车厢,最后一个人只好无奈地看着火车远去。

突然之间,没赶上火车的男人在站台上忍不住疯狂大笑起来。

检票员不解地问他:“你怎么啦,没赶上火车,还哈哈大笑?

那人上气不接下气地答道:“……”

分析:“他……他们是来送我的我们。”(结局)在和主人公一起大笑之余,会想到这样一个道理: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自己是干什么的。

训练二:为小小说《奇特的作文》写个结局。

小李出生在北方农村,大学毕业后到南方大城市当教师,教小学三年级语文。一次作文课,他布置了一个题目叫《秋收的季节》,一番讲解和启发后,学生们开始写作文。

这些学生生活在大城市,从没去过农村,究竟秋收的季节是什么样子呢?孩子们只得根据老师的提示和自己的想象,费力地写起作文来。

一个私营企业家的儿子是这样写的:“秋收的季节到了,田野里的庄稼都成熟了,农民伯伯高兴坏了,每人带着一个年轻漂亮的阿姨,开着明亮耀眼的奔驰轿车,到自己说了算的土地上收庄稼。树上的玉米棒子大极了,农民伯伯搬不动,从城里雇来几名搬运工人,终于把玉米装在了车上。花生长在土里,阿姨担心弄脏衣服,就用吸尘器把一颗颗花生吸了出来。最好玩的就是长在藤上的大豆,太阳一晒,金色的豆娃娃从豆荚里蹦出来,刚好落在农民伯伯和阿姨准备的袋子里,比电视上的动画片有意思多了。庄稼收完了,农民伯伯在轿车旁边亲了一下漂亮的阿姨,激动地说:‘亲爱的,我们今年又是一个大丰收……’”

正在这时,校长领着一帮人来班上视察,有教育局长、报社总编和电视台记者,他们是来总结学校先进经验的。看了学生那篇作文,一个个惊愕万分。小李老师吓坏了,知道学生的这篇作文要闯祸,低头等着领导的批评。

…………

分析:如果这篇文章的结尾是写小李老师如何挨批评、受处分,那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充其量不过是篇笑话而已。但小李老师挨批评或受处分又似乎是情理之中的事,事情的结果会是怎样呢?

没想到校长连连说:“真想不到,真想不到!”局长感慨地点点头:“是啊,农村的变化太大了,连孩子们都比我们了解得多啊!”报社总编立刻表态:“对、对,这篇作文要马上发表,我们有责任让更多的人看到农村的巨大变化!”一听这话,电视台记者急忙把镜头对准满脸通红的小李老师:“太好了,请您对广大观众谈谈教学经验好吗?”

作者给了我们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尾,使文章具有了极大的讽刺效果和社会意义。

五、注意事项

1、结局的逆转要有利于表现主题。好的逆转往往画龙点睛,深化主题,令人耳目一新;而为逆转而逆转的结局是哗众取宠,只会惹人生厌。(无聊)

2、结局的逆转是可能发生。这就要求有细节的铺垫,结局要与之呼应,如《项链》中的那样。(无理)

训练三:修改小小说《鸭子》,使它的情节合理,曲折,结局出人意料并画龙点睛。

原稿:

去年春天,我那12岁的儿子摔伤了腿,远在乡下的母亲听说了,就抓了两只鸭子,颠簸了20公里山路,来看他的宝贝孙子。

母亲走后,我对妻子说:你把鸭子杀了吧。妻子面有难色,我一看没辙,就唤来食堂的老张,吩咐说:张师傅,你把这两只鸭子拎去喂着吧,兴许还能下蛋哩。老张唯唯诺诺,说:好肥的两只鸭子!

月末的一天晚上,张师傅敲门进来了,他拎着一个塑料篮,上面盖着一条白毛巾。我很疑惑:张师傅,你…… 张师傅掀起篮子上的毛巾说:刘经理,这是中午请客多余的鸭蛋。妻子喜出望外:是吗?张师傅毕恭毕敬地说:可不是吗!

腊月初十,是母亲的生日。我和妻儿提着一篮子个头大分量足的鸭蛋为母亲祝寿。母亲欣喜万分,说:你们领着孩子来热闹热闹就得了,还买鸭蛋干啥?妻子骗她说:妈,这鸭蛋还是您上次拎去的鸭子下的呢!母亲笑着说:哎,不就是买给你们吃的嘛!你们还是拿回来了。

改文:

去年春天,我那12岁的儿子摔伤了腿,远在乡下的母亲听说了,就抓了两只鸭子,颠簸了20公里山路,来看他的宝贝孙子。

母亲走后,我对妻子说:你把鸭子杀了吧。妻子面有难色,我一看没辙,就唤来食堂的老张,吩咐说:张师傅,你把这两只鸭子拎去喂着吧,兴许还能下蛋哩。老张唯唯诺诺,说:好肥的两只鸭子!

月末的一天晚上,张师傅敲门起来了,他拎着一个塑料篮,上面盖着一条白毛巾。我很疑惑:张师傅,你……张师傅掀起篮子上的毛巾说:刘经理,我把您的鸭子拎回去后,喂了些残羹剩饭,第二天就开始下蛋了!妻子喜出望外:是吗?张师傅毕恭毕敬地说:可不是吗!您数一数,有60枚哩!以后的每一个月末,我家都能准时收到老张送来的60枚鸭蛋。

腊月初十,是母亲的生日。我和妻、儿提着一篮子个头大分量足的鸭蛋为母亲祝寿。母亲欣喜万分,说:你们领着孩子来热闹热闹就得了,还买鸭蛋干啥?妻子说:妈,这鸭蛋还是您上次拎去的鸭子下的呢!母亲笑着说:你们甭骗我了,那次我拎去的是两只公鸭子!

六、课外作文(三选一)

话题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时下,有不少人舍得花费时间、财力和物力来美化自己的仪表,穿金戴银,涂脂抹粉?极力为之,却忘记了透视自己的灵魂,对落寞污垢的心灵却漠然视之。对此,你有什么想法呢?

请以“美容”为话题写一篇小小说,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话题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生活中,我们做事往往会身不由己——在家中要听从父母的叮嘱;在学校要听从老师的教诲;就连亲戚、朋友也会对我们有所忠告和希望。我们谁都不能否认这些教诲和忠告对我们的积极作用,但这与中学生的某些“个性”发展似乎又有些冲突。一旦我们自己为自己做主,独立地完成了自己的某些想法,我们会体会到作为一个独立者的尊严和价值。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我选择的路,我自己走”!你有过这种经历吗?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请以“做主”为话题写一篇小小说,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话题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古训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现代人说,创新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框框,突破规矩。

请从这段话中得出自己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小小说,不少于800字。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yuwenjiaoan/20602.html

  • [《高祖本纪》原文及翻译]《高祖本纪》教案

    一 学习目标   1 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 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二 学习过程   《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渡湘江杜审言古诗|赏析《渡湘江·杜审言》教案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作者简介: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甘地被刺的主要内容]甘地被刺

    教学重点1、进一步学习写作新闻报道的方法;2、分析中外记者消息报道的不同之处。教学过程一、甘地生平事迹简介。甘地是在公元一八六七年十月二日诞生,出生于印度西岸渡波班达。他小时候就有做过一些坏事,如:偷父母的钱去买烟,偷偷的抽烟、跟朋友在河边、餐馆偷吃羊肉,回家就吃不下饭,欺骗母亲、偷刮哥哥的金镯子拿...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教师版)_百度文库]《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2、通过阅读人物的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3、体会文中哲理及作者情感二、知识链接:1、题解文与可(1018~1079),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书愤教学案例|书愤教学案

    第5课 书 愤 一、整体把握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你解释这首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答案 诗的起句“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项链》中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项链》——玛蒂尔德人物形象赏析

    教学目标: 1 关注人性: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典型人物形象。2 关注古典:用诗词形式对文学人物进行二度创作。 教学重点: 玛蒂尔德性格的两个层面。 教学难点: 全面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表演法 研讨法 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件教学步骤: (屏幕显示幻灯:《项链》) 一 导入 二 课本剧表演(熟...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一等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铺设跳板——联想...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教学目的:1 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 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3 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第一课时一、导言。第五单元是小说单元,包括四篇课文及“单元知识和训练”。准确地说组成这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求谏原文及翻译】《求谏》

    教学目标:1、了解《贞观政要》和《明夷待访录》的主要思想及其进步意义。2、了解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3、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从中汲取有利于现代社会的成分。4、积累“寻、理、信、遇”等实词词义。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过程:...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 【蝶恋花】蝶恋花 (苏教版)

    【教学目标】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式】研习式【教学内容及过程】一、...

    发布于:2014-08-0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