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高二数学教案 2014-05-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数学教案】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椭圆的范围、对称性、对称轴、对称中心、离心率及顶点. (二)能力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椭圆的范围。    2、使学生掌握椭圆的对称性,明确标准方程所表示的椭圆的对称轴、对称中心。    3、使学生掌握椭圆的定点坐标、长轴长、短轴长以及 的几何意义,明      确标准方程所表示的椭圆的截距。    4、使学生掌握离心率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 (三)德育目标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与形的联系,体会数与形的统一;通过对椭圆对称性的体验,  使学生得到美的感受,树立了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利用曲线方程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这是第一次用代数的方法研究     几何图形的性质。          教具准备:幻灯片两张、三角板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讨论法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景,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研究,学生的亲身实     践体验,使学生明确椭圆的几何性质的研究方法,加强对性质的理解,掌握椭圆        的几何性质。 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前面我们给同学们讲到:我国科学院在1997年准确地预测了海尔.波普彗星将接近地球,并预测30XX年后,它还将光临地球上空。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海尔波普彗星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天文学家通过观察它运行中的一些有关数据,可以推算出它的运行轨道的方程,从而算出它的周期及轨道的周长。现在假设我告诉你这颗彗星的运行轨道的方程,你能做出它的运行轨迹吗?当然描点法可以做出来,只要取足够多的点,图像就可以足够准确,但是很显然这种方法很麻烦,那么有没有简单一点的方法呢。实际上我们知道,对于画一个二次函数的图像我只需要作出它的对称轴以及一些关键的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准确地画出它的图像。同样,如果我们能搞清楚椭圆的几何性质,就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曲线的形状、大小、位置。这也是我们今天要给同学们讲的椭圆的几何性质。 二、讲授新课对于椭圆的标准方程 进行讨论。 1、范围通过观察图像得出椭圆的范围(学生自己做)  提问:能从椭圆的标准方程中找出椭圆的范围吗?    由于方程中两个非负数的和等于1,所以,椭圆上任一点的坐标 适合不等式   这说明椭圆位于直线 所围成的矩形里。从函数的思想出发,我们也可以对椭圆的范围进行分析:椭圆的标准方程可以化为两个函数 ,对他们的定义域、值域分别进行讨论可得 ,即椭圆位于直线 所围成的矩形里。 2、对称性    在曲线的方程里,我们知道:如果以 代 方程不变,那么当点 在曲线上时,它关于 轴的对称点 也在曲线上,所以区县关于 轴对称,同理,如果以 代 方程不变,那么曲线关于 轴对称,如果同时以 代 ,以 代 方程不变,那么曲线关于原点对称。提问:那么椭圆关于哪些对称呢?由于在椭圆的标准方程里,以 代 ,或以 代 ,或 、 分别代 、 ,方程都不变,所以椭圆关于 轴、 轴和原点都是对称的。这时坐标轴是椭圆的对称轴,原点是椭圆的对称中心,椭圆的对称中心叫椭圆的中心。 3、顶点             在椭圆的标准方程里,令 ,得 。同理令 ,我们把 这四个点叫做椭圆的顶点。线段 分别叫做椭圆的长轴和短轴。他们的长分别等于 , 分别叫做椭圆的长半轴长和短半轴长。至此, 三者都有了几何意义,他们分别是长半轴长、短半轴长、半焦距。        由椭圆的对称性可知,椭圆短轴的端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相等,且等于长半轴长,即 ,即 ,这就是在第8.1节中令 的几何意义。  4.离心率定义:椭圆的焦距与长轴长的比 ,叫做椭圆的离心率。       因为a>c>0,所以0<e<1. 问题 :观察图形,说明当离心率e变化时,椭圆形状是怎样随之变化的? 得出结论:(1)e越接近1时,则c越接近a,从而b越小,因此椭圆越扁; (2)e越接近0时,则c越接近0,从而b越接近于a,这时椭圆就越接近于圆。当且仅当a=b时,c=0,这时两个焦点重合于椭圆的中心,图形变成圆。当e=1时,图形变成了一条线段。[为什么?留给学生课后思考] 三、例题讲解12例1求椭圆 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离心率、焦点和顶点的坐标,并用描点法画出它的图形. 分析:[根据刚刚学过的椭圆的几何性质知,椭圆长轴长2a,短轴长2b,该方程中的a=?b=?c=?因为题目给出的椭圆方程不是标准方程,所以必须先把它转化为标准方程,再讨论它的几何性质] 解:把已知方程化为标准方程 ,  这里a=5,b=4,所以c= =3 因此,椭圆的长轴和短轴长分别是2a=10,2b=8 离心率e= = 两个焦点分别是f1(-3,0),f2(3,0),四个顶点分别是a1(-5,0) a1(5,0) a1(0,-4) f1(0,4). [提问:怎样用描点法画出椭圆的图形呢?我们可以根据椭圆的对称性,先画出第一象限内的图形。]    将已知方程变形为   ,根据 在0≤x≤5的范围内算出几个点的坐标(x,y)

x

0

1

2

3

4

5

y

4

3.9

3.7

3.2

2.4

0

先描点画出椭圆的一部分,再利用椭圆的对称性画出整个椭圆(如图) 说明:本题在画图时,利用了椭圆的对称性。利用图形的几何性质,可以简化画图过程,保证图形的准确性。根据椭圆的几何性质,用下面的方法可以快捷地画出反映椭圆基本形状和大小的草图: (1)    以椭圆的长轴、短轴为邻边画矩形; (2)    由矩形四边的中点确定椭圆的四个顶点; (3)    用平滑的曲线将四个顶点连成一个椭圆。 [画图时要注意它们的对称性及顶点附近的平滑性] (四)练习      填空:已知椭圆的方程是 (1)    将其化为标准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 (2)    a=___,b=___,c=___. (3)    椭圆位于直线________和________所围成的________区域里. (4)    椭圆的长轴、短轴长分别是____和____,离心率e=_____,两个焦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四个顶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焦点在x轴、y轴上的椭圆的几何性质对比.        三、小结(1)理解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给出方程会求椭圆的焦点、顶点和离心率; (2)了解离心率变化对椭圆形状的影响; (3)通过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并画图是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 四、布置作业    p102  2、3题 p103习题8.2---1、2、3,第3题为书面作业.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shuxuejiaoan/19182.html

  • 中职数学教案不等式_数学教案-不等式的证明(三)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析法证明不等式; 2.理解分析法实质——执果索因; 3.提高证明不等式证法灵活性 教学重点 分析法教学难点 分析法实质的理解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式教学活动 (一)导入 新课 (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待学生回答和思考后点评. (学生活动)回答和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问...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地理研究性课题|研究性课题与实习作业 :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线性规化的意义以及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化问题、可行解、可行域以及最优解等基本概念; (2)了解线性规化问题的图解法; (3)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在活动中学会沟通与合作,培养探索研究的能力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引发学生学习和使用数学知识...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小学数学教案课题_数学教案-研究性课题与实习作业 :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线性规化的意义以及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化问题、可行解、可行域以及最优解等基本概念; (2)了解线性规化问题的图解法; (3)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在活动中学会沟通与合作,培养探索研究的能力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引发学生学习和使用数学知...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不等式的性质高中_不等式的性质2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同向不等式,异向不等式概念; 2.掌握并会证明定理1,2,3; 3.理解定理3的推论是同向不等式相加法则的依据,定理3是移项法则的依据; 4.初步理解证明不等式的逻辑推理方法 教学重点:定理1,2,3的证明的证明思路和推导过程教学难点 :理解证明不等式的逻辑推理方法教学...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椭圆_数学教案-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

    教学目标 1.掌握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及其推导过程; 2.能根据条件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掌握运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3.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4.通过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并渗透数形结合和等价转化...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简单的线性规划教案】简单的线性规划(二)

    线性规划教学设计方案(二)教学目标 巩固二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能用此来求目标函数的最值.重点难点 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是教学重点. 如何扰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并给出解答是教学难点.教学步骤【新课引入】 我们知道,二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都表示平面...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直线的方程有几种]直线的方程

    教学目标 (1)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 (2)理解直线方程几种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在整体上把握. (3)掌握直线方程各种形式之间的互化. (4)通过直线方程一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周密地分析、讨论问题的...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圆的方程】圆的方程

    教学目标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坐标和半径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也能根据圆的标准方程熟练地写出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 (2)掌握圆的一般方程,了解圆的一般方程的结构特征,熟练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之间的互化. (3)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能够进行圆的普通方程与参数方程...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的不等式_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二)

    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二册(上)“不等式”一章的内容,是在学完不等式性质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究.本节内容具有变通灵活性、应用广泛性、条件约束性等特点,所以本节内容是培养学生应用...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充要条件,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 (2)理解一条直线到另一条直线的角的概念,掌握两条直线的夹角. (3)能够根据两条直线的方程求出它们的交点坐标. (4)掌握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5)进一步掌握求直线方程的方法. (6)进一步理解直线方程的...

    发布于:2014-06-05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