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高二生物教案 2014-05-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生物教案】

第三章 第三节 学习目标: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使用说明:1、依据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完成自主学习内容.2、按照互动要求,积极思维,限时完成合作探究及思考交流内容.自主学习一、细胞核的分布与功能1分布: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     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      等极少数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2.功能:是          库,是细胞的          控制中心.二、细胞核的结构1.核膜:       层膜,把核内物质与      分开.2.核孔:实现核质之间的         和           .3.核仁:与某种       的合成以及        的形成有关.4.染色质

(1)物质组成:由    和     组成,其中    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2)形态及特点:极细的丝状物,易被           染成深色.

(3)与染色体的关系:是           在细胞不同时期的                          .  a)         细胞概述1.细胞作为基本的         其结构复杂而精巧.2.各组分之间分工合作成为        ,使生命活动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          地进行.3.细胞是生物体     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            的基本单位.b)        模型建构概念: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出的一种              的描述.类型:物理模型、          、          等。例如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          .

思考与交流思考1.课本56页拓展题                                                         思考2.课本58页知识迁移 思考3. 细胞核功能的实验探究分析几种实验的比较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一、两种美西螈细胞核移植将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白色美西螈去核卵细胞中发育成的美西螈都是黑色的美西螈皮肤颜色的遗传是由         控制的二、横缢蝾螈受精卵用头发横缢蝾螈受精卵,一半有核,一半无核有核的一半能分裂、分化,无核的一半则不能缢蝾的细胞分裂和分化是由         控制的三、将变形虫切成两半一半有核,一半无核有核部分能生长分裂、分裂、再生;无核部分只能消化食物变形虫的分裂、生长、再生是由         控制的四、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将两种伞藻的“帽”柄假根分开后,相互嫁接与核移植“帽”的形状与具有细胞核的假根部分一致伞藻“帽”的形状由   控制的12

巩固与提高1.下列不属于细胞核的结构的是(    )a.核膜    b.核仁   c.核糖体     d.核液2.以下关于染色质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不同物质    b. 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同一物质                   c.  同一细胞分裂时期的同一物质             d.同一细胞分裂时期的不同物质  3.某同学绘制了线粒体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他所构建的是(    )a.物理模型                  b.概念模型c.数学模型                  d.实物模型4.人成熟的红细胞和精子的寿命都很短,这一事实体现了(    )a.环境因素的影响        b.功能对寿命的影响c.遗传因素的影响        d.核、质的相互依存关系知识链接一.染色质与染色体的比较染色质染色体不同点存在时期分裂时期分裂期形态细长的丝光镜下能看到呈圆柱状或杆状相同点成分主要是dna和蛋白质特性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功能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关系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教学资源集散地。" type="#_x0000_t85">二.细胞识图的规律方法总结

有:植物细胞  

教学资源集散地。" to="297pt,9.1pt" from="198pt,9.1pt">                           有:真核细胞  是否有细胞壁

                                                          无:动物细胞

1.是否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无:原核细胞

2.在真核细胞中,无叶绿体和大液泡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如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3.有中心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也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4.有叶绿体和细胞壁的细胞一定是植物细胞.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shengwujiaoan/19116.html

  • 第五章_第五章 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第3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第二课时,侧重以信息为主线,讨论生物体内部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平衡,这是一个新的视角,把生物学范畴同自然科学融合,有利于学生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和探究,辨证的认识生命。本节的关键问题:内分泌系统是如何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教...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种群和群落的区别|种群和群落

    在“”一章教学中,本人根据新课标要求对其在知识内容、学习目标和教育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如下教学构思。1 单元知识内容及其学习目标本章知识内容包括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变化、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四个部分。本章教学上的重点是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群落的演替,种群的特征和群落的结构这两节内容分别是为这两个重点打...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化]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学生运用高二已学到的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叶绿体的知识,并通过观察分析示意图和相关资料,知道光能在叶绿体中如何转换成电能,进而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的过程,进一步了解nadph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转换为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的过程。 2.态度观念...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第1节 地面上的植物】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以及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二)能力目标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三)情感目标1、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基因在染色体上第二课时教案_三、基因的表达(第二课时)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三、基因的表达(第二课时)教学目的  1.了解染色体、 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的本质。  2.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3.了解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5.理解结构与功能相...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节内容的具体标准是“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说明什么是内环境稳态。稳态概念是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也是本模块的核心概念。搞好这一概念的教学,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稳态概念及稳态的重要性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由于这些内容都很抽...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5.4什么节】5.4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知识结构二、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 说出信息...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第一课时】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教学目标1 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2 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 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2)人脑的高级功能。2.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实验十一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实验报告|实验十一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实验十一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dna的粗提取和鉴定的方法  2、观察提取出来的dna物质实验原理  1、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是随着nacl的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当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 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利用这一原理,可...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

    1 教学目标的确定本节课是《稳态与环境》这一模块的最后一节,课标要求“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活动建议:调查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保护建议或行动计划。收集应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例”同时还承担着对本模块知识的最后总结这一任...

    发布于:2014-05-2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