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高二历史教案 2014-05-1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历史教案】

第二节 20世纪2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20年代英国的经济状况,自治领的分离运动,威斯敏斯特法的颁行;20年代法国的经济状况及外交政策;意大利经济危机及法西斯上台;20年代美国的经济状况,金元外交;战后日本的经济状况及其内外政策;鲁尔危机;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洛迦诺公约。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20世纪20年代各资本主义国家历史状况的学习,运用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的观点,把握同一时期不同国家历史发展特点的能力。

2.通过对20世纪20年代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状况及内外政策的分析,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的观点,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围绕德国赔款问题和欧洲安全保障问题而展开的一系列斗争的历史的学习,培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知识点拨】

(一)知识引导

1.一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状况

20年代英法美日等国的经济状况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受大战影响经济走向衰退的英法;二是受经济危机和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影响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的意大利;三是战争的受益国美国和日本。

(1)英国由盛转衰

经济下降: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伦敦不再是世界唯一的金融中心。

殖民体系:①遭受打击,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和自治领分离运动。

②调整政策:a.1921年承认爱尔兰南部独立。

b.1922年承认埃及有条件独立。

c.1931年颁布威斯敏斯特法。

(2)法国:

经济:①由债权国而成为债务国②  战争的胜利者和获益者,有很大恢复  ③进行成功的财政改革

外交:重点防御德国,寻求安全保障。如主张严格执行凡约、削弱德国,与比、波、捷等国结盟防德,但英拒绝加盟。

(3)意大利:

经济:出现危机导致阶级矛盾尖锐(但不属于世界性危机)。大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极权政治。

政治上:法西斯上台,1922年,墨索里尼进军罗马,建立法西斯专政。

(4)美国:

经济繁荣:原因:①一战中大发战争横财  ②相对稳定的局面提供了良好的国家政治环境  ③开展生活合理化运动和开拓市场  ④战后各国经济的恢复发展为美资本输出创造条件。

表现:掌握世界经济霸权,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工业生产仍居世界首位(繁荣)

外交政策:①金元外交  a.内容:重点是拉美,其次是亚洲,再次欧洲  b.实质:凭借经济实力,妄图支配世界事务

②美日争霸:争夺东亚特别是中国的尖锐矛盾。

(5)日本

经济:①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  ②经济危机激化阶级矛盾

政治:镇压工人运动,残杀旅日朝鲜人和中国人。

外交:①加紧侵华,制造“济南惨案”和“皇姑屯事件”;炮制《对华政策纲领》,明确提出占领东北和内蒙古。

2.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

(1)赔款问题

背景:①协约国打败同盟国  ②巴黎和会对德赔款总额未达成协议

经过:①巴黎和会:德先付20亿金马克

②1926年赔偿委员会会议,确立总数为1320亿金马克,42年年限。

③1922年鲁尔危机:法得不偿失,失去赔款主动权。

④道威斯计划:规定德近期赔款数额及赔款来源。(内容略)

影响:a.德:使其经济复兴,为进一步摆脱凡尔赛和约束缚打下基础。b.法:进一步丢失称霸欧洲的优势。c.美英:美“金元外交”和英“势力均衡”政策成功。 123456

⑤杨格计划:1932年德停止赔款,赔款问题不了了之。

(2)欧洲安全问题——洛迦诺会议

背景:①凡尔赛体系不能解决欧洲安全问题  ②“洛迦诺”会议的召开

内容:①德法、德比边界保证条约  ②德与比、法、波、捷仲裁条约

③法与波、捷防德保证条约。

影响:①对世界:凡尔赛体系的又一次调整,使欧洲国际关系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为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

②对德国:进一步提高了德国的政治地位

③对法国:法在欧洲的地位再次遭到削弱。

(3)20世纪20年代国际关系的图示如下:

【重点难点】

1.一战对协约国集团的国家在经济方面造成的不同后果

(1)不同结果:

第一种情况:经济濒于崩溃。以俄国和意大利为典型。①俄国爆发了二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坚决地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②意大利战后初期的经济危机,引起了工人夺取工厂、农民夺取土地的革命运动。垄断资产阶级支持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

第二种情况:经济衰退。以英国和法国为典型。①战后的经济困难,使英国的政党政治发生变化,自由党势力衰微;工党势力大增,并与保守党轮流执政。对殖民地的统治削弱,被迫承认其自治领在内政外交方面拥有独立地位。②法国被迫进行财政改革,对外主张严厉处分德国,在德国赔款问题上态度强硬。

第三种情况:经济实力增加。以美国和日本为典型。①美国利用向交战双方出售军火,大发横财,逐渐掌握了经济霸权。利用经济实力,推行“金元外交”。②日本是一战的受益者,由战前的债务国变为战后的债权国。因而大肆扩张,一战中几乎独霸中国,侵占了德属太平洋群岛,并通过巴黎和会把侵略权益合法化,积极与美国争夺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2.一战后初期资本主义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东、西方反帝斗争相继被镇压,资本主义体系得以巩固。二十年代的西方围绕赔款和安全问题进行了国际关系调整,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3.英国的自治领分离运动

(1)英国的殖民地依照其与英国本土之间的法律关系可分为三类,即直辖殖民地、保护国、自治领。自治领有本国的议会和责任政府,有较大的自主权。一战后,这三种殖民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民族解放运动,当时对英帝国殖民体系影响最大的是自治领的分离运动。

(2)出现原因:①一战使英国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经济实力下降,殖民统治力量大大削弱。②大战后,英国殖民地现代化进程加快,日益发展的民族经济与其所形成的共同的民族心理,使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愈加尖锐,因此战后三种殖民地爆发了民族解放运动,沉重打击了英殖民统治。③20世纪20年代,自治领分离运动大大加强。这一切促使英对自治领政策作出调整。

(3)结果:1931年,英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明确宣布各自治领在内政外交上拥有完全独立地位,但又要求自治领效忠英国国王。这是英国被迫顺应殖民体系瓦解这一客观历史趋势的法律文件。

4.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

一战前后法在对德问题上不同的结盟政策 123456

问题:近现代史上,法国对付德国的传统办法是在欧洲范围内结盟。一战前后法国对外结盟的特点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两次结盟的相同目的是什么?实际效果有什么不同?原因何在?从中你会得出哪些认识。

不同:①一战前与欧洲大国英国、俄国结成同盟,建立三国协约军事集团,一战后与欧洲大陆中小国家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时结成同盟。②一战前,德国崛起,改变了欧洲政治格局,威胁或损害了英俄两国利益,它们与法国都有共同对付德国的愿望;一战后,俄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与法国社会制度根本对立,而英国则推行“势力均衡”政策,反对过分削弱德国,并拒绝与法国结盟,这样法国只有同德国周围的中小国家结盟,以限制和包围德国。

目的、效果及原因:①两次结盟的相同目的都是为了限制或打击德国,争夺和维护其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②第一次结盟获得成功,一战中打击了德国,实现了复仇的目的。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实行严厉制裁;第二次结盟的目的没有实现,在二战期间遭到亡国的命运。③第一次结盟成功主要是由于结盟对象是欧洲强国,三国的力量超过德国,结盟使德国处于两线作战的境地;第二次结盟的对象为弱小国家,加上法国为了自身利益,实行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德国侵略的发展,也难以团结抵抗德国。

认识:①帝国主义国家对外结盟,一切以维护自身利益为中心,这是由资产阶级的本质所决定的。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结盟是暂时的,矛盾和斗争是长久的。③帝国主义国家推行强权外交,害人害己。

5.一战前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

一战前后资本主义各国的兴衰和市场变化之间的关系:

英国:战前,它拥有世界上最广阔的国外市场,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战后,由于各

国购买力锐减,美、日商品竞争的影响,国外市场萎缩,导致英国经济衰退,丧失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法国:战前是借贷资本市场广阔的国家。战后,法国资本投放的主要地区俄、奥匈、土耳其瓦解,法国由此丧失了大量的海外投资,同时,借贷资本市场面临美国的“金元外交”而大大缩小,法国一度陷入严重的财政恐慌,虽然经过财政改革,形势好转,但很难恢复到战前的地位。

德国:战后丧失了全部海外殖民地——海外市场,又由于战后国内购买力锐减,财政陷入破产,经济混乱,反而成了外国资本尤其是美国资本投资的场所。

美国:一战初期利用中立地位,大力扩展其在世界市场上的商务活动,供应交战各国的粮食、武器,取代欧洲列强占领落后国家的市场。市场的迅速扩大,使它聚积了大量财富,富甲天下,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主要金融中心。战后,凭借经济实力,推行金元外交;在国内通过生产合理化运动和积极的信贷政策扩大市场。因此出现了“柯立芝繁荣”。

日本:一战期间,垄断了东亚市场,并向东南亚和印度等拓展商务市场。由于海外市场急剧扩大,使经济迅速发展,实力猛增,与欧美列强相差无几。

在世界市场的争夺过程中,德国丧失了海外市场,英法海外市场缩小,因而经济衰退。美日国外市场迅速扩大,导致经济繁荣,国力显著增强。事实说明,市场对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政治地位提高有着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6.美英世界霸权地位的变化 123456

概括指出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英美先后确立世界霸权地位的共同点,扼要说明美取代英的主要原因。

概况

说明

国内安全的政治局面

英: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美:独立战争、内战、两党政治

有利的国际环境

英:处于大西洋航路的有利位置,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比较早

美:两次大战本土远离战场,大发战争财

先进的科技与强大的经济实力

英: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处于“世界工场”的地位

美: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一战后掌握了世界的经济霸权

强大的军事力量

英:拥有强大的海军

美:取得与英相等的制海权,二战中军事力量膨胀

对外扩张与争夺霸权

英:到18世纪中期先后打败荷、法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

美:运用大棒、金元外交在西半球确立霸权,一战后推行“金元外交”,二战后通过“冷战”“热战”确立世界霸权

主要原因:

(1)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必然规律,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这种不平衡性大力加强。

(2)英国在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后对更新技术和设备采取了消极态度,经济发展缓慢;而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积极开发和利用新技术,加上市场、资源、劳动力、资本等有利条件,经济飞速发展。

(3)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损失惨重,力量削弱;而美国则靠发战争财使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加强。

7.战后欧洲国家关系的焦点问题

(1)鲁尔危机。

1923年至月11日,法国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借口,出动10万军队占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酿成“鲁尔危机”。对此,德国实行“消极抵抗”的政策。英美两国害怕德国经济陷于崩溃导致社会危机甚至引起革命,要求尽快结束鲁尔危机。此时,德、法双方也都难以坚持原来的政策。鲁尔冒险的失败导致法国在德国赔款问题上丧失优势,开始受英美的摆布。

(2)德国的赔款问题

德国的赔款是凡尔赛条约中悬而未决的最复杂的国际问题之一,成为20年代国际关系中的斗争焦点,反映出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及战胜国与战败国德国之间的尖锐矛盾,各帝国主义国家都力求使这一问题的解决对自己有利。法国要求获得最大限度的赔款,以削弱德国,增强本国的经济力量;英美则希望复兴德国经济促进欧洲经济发展,以利于海外贸易增长,并以德国牵制法国,削弱法国的霸权地位。

与德国赔款问题密切相关的道威斯计划

1924年8月,伦敦会议通过的“道威斯计划”,使帝国主义各国在赔款问题上达成了暂时的妥协。从这个计划的内容可以看出:第一,着眼于赔款的近期有效支付,在最重要的赔款总额、付款年限上没有明确规定,实际上这是一个为期五年的临时性计划,德国赔款负担大大减轻。第二,把索要赔款与提供贷款、扶持经济发展联系起来,为英美资本大量涌入德国扫清了道路。道威斯计划的通过与实施是协约国对德赔款政策的转折点,从削弱德国的政策转变为复兴德国的政策。

(三)典型问题分析

仔细阅读和观看下幅漫画,从背景、过程和影响三个方面论述一战后德英法和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

分析:

背景:一战期间,美国发了横财,成为英法的债权国,战后推行金元外交。德国战败,英法要德国支付巨额赔款。德国无力偿付,抵制赔款,酿成普尔危机。 123456

过程:道威斯计划提出后,德国利用美国贷款向英法赔款,英法利用德国赔款偿还美国战债。

影响:使德国成为美国资本输出国,加速了英法经济的发展,将削弱德国的政策变成

复兴德国的政策。

欧洲安全问题

欧洲的安全保障问题。是凡尔赛体系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德国及其周边国家都很关注。从法国来说,虽与一些小国结盟防德,但力量有限;鲁尔冒险的失败和道威斯计划的实施。加强了法国的孤立和不安全感。鲁尔危机的爆发,也使德国要求用条约保证国家的安全。英国担心德国战败国的地位,不仅会有利于法国称霸欧洲大陆,还会使德国与苏联接近,因此努力成为法德之间的仲裁者,使自己在欧洲处于支配地位。基于这些原因,1925年召开了洛迦诺会议签订了洛迦诺公约。

洛迦诺公约,是协约国通过和平外交手段,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凡尔赛体系做的一次较大调整,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①暂时缓解了欧洲安全问题,改善了法德关系,使欧洲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为20年代中后期资本主义经济相对稳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②德国的国际政治地位提高了。德国作为平等国家签订了洛迦诺公约,这成为摆脱战败国地位,恢复政治大国地位的重要一步③英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在政治上扶植德国的目的,事实上成为法德关系的仲裁者,并进一步巩固了在欧洲的领导权。④洛迦诺公约没有保证德波、德捷边境的安全,为德国向东扩张埋下了隐患。

【能力提高】

例  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调整对自治领政策的主要原因有

a.战后经济衰退,已失去全面控制能力

b.工党执政后,奉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c.战后殖民地独立运动高涨

d.为了缓和矛盾,应付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分析:此题考查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三十年代初英国面临着内外双重危机,一方面受战争影响经济衰退,未能完全恢复又遭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综合国力明显下降;二是广大殖民地人民经受战争洗礼,独立运动高涨,沉重打击英国的殖民统治,英国政府不得不调整外交政策。b项与史实不符;c项是外因;d项是原因之一,强化帝国内的经济协作是英国的反危机措施之一,a项是最主要的原因,表述也全面。此题应联系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进行思考。

点击思维

一战后美日在亚太地区矛盾的实质是(    )

a.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继续

b.金元外交政策的推行

c.帝国主义争夺霸权

d.独立侵华政策的开始

分析:考查有关实质问题的分析能力在选择题中比较常见。一般来说,政治角度的题目可从其阶级性和真实目的来看,美日争夺的表象是中国,而本质则在于帝国主义对亚太地区霸权的争夺。正确答案c。

学科渗透

材料:英国政治家帕默斯顿说:“我们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这话概括了英国长期以来的外交思想。

请回答:

(1)结合帕默斯顿的话,指出国际关系变化的原因。

(2)题中观点反映了一种怎样的人生观?

(3)举出20世纪20年代体现这一外交思想的两项史实。

分析:这是一道跨学科的综合题。国际关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涉及面较大,要求学生能对知识点进行灵活迁移。其变化的原因可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角度来分析,一国的对外政策是属于上层建筑范畴;20年代的英国外交突出表现在欧洲问题上,即“大陆均势”政策,以确保其原有的地位。 123456

答案:

(1)国际关系是指人类社会中国家、政党、国际组织等诸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其中主要是国家之间的关系,分离聚合还是亲疏冷热,是由各国的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决定的。由于各国的力量对比与国家利益是不断变化的,导致国际关系不断变化,此外,国家性质也对其产生影响。(2)这反映了一种利己主义与拜金主义的人生观。(3)20年代,英国在处理德国赔款问题和法国渴求的欧洲安全保障问题上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德国不利于法国的行为,对欧洲国际关系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高考巡礼

根据1931年的威斯敏斯特法,英国(    )

a.承认爱尔兰南部26郡享有自治权

b.放松了对自治领的政治控制

c.削弱了与自治领的经济联系

d.允许自治领脱离英帝国

分析:此题是1997年全国卷第26题。该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辩析能力。a项发生于1921年,与题干无关;c项应该是英国加强了帝国内部的经济联系;d项是不允许各自治领脱离英帝国,各自治领仍须承认自己是英联邦的成员,并宣布效忠英王。只有b项符合题干之意,b项是正确答案。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lishijiaoan/18822.html

  • 生物选修三专题五|选修三专题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a层1、 了解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起止时间、简单经过及结果和影响。。b层1、 美国侵朝、侵越战争的失败原因。2、 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c层1、 比较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异同。【情境导入】【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p108-1112、填写新坐标p68自主研修内容 3、构...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课件_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四、课标要求:以西欧、日本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英国混合市场经济的含义、撒切尔政府推行的经济改革政策及成效;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的特征、内容;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内容及成效;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含义、政府主导作用的表现及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概况。(2)过...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印度圣雄甘地的后人|第2课《圣雄甘地》教案

    【课标要求】 1、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开展土布运动、食盐进军、提倡不合作和绝食祈祷事迹等。 2、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甘地倡导和领导大规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_第一单元15-18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单元内容分析]15世纪之前的世界历史,各个地区的民族和国家基本上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路线平行地发展,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受制于地理隔绝及交通技术的限制,人类社会的横向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人类社会从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跨越是横向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突破,这一具有根本...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百家争鸣的教案]第一节百家争鸣教案

    第一节 百家争鸣教案一.设计思路以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先代哲人智慧为主题,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和精神升华,充分尊重学生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正视学生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差异,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和启迪作用。教师应注意避免生...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的重要考点|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明治维新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 明治维新第一节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课程标准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过程与方法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北魏孝文帝改革1001无标题】北魏孝文帝改革1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难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二.教学过程【知识疏理】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1、北魏的崛起及统一黄河流域2、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ppt】《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案

    一、课程标准通过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贫现象改变的表现及原因 (2)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及原因 (3)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2)利用...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教案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本节重点知识】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航海家及支持国、航线、意义;2、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开辟新航路的原因;3、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地区;4、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知识结构图解】一、新航路的开辟1、时间:15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扩张的时代”...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卷】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辅导讲义

    【备注】①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中使用的“了解”、“理解”、“认识”和“探讨”四个行为动词是指会考的测试能级要求,即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考试主要侧重于前三类。②题型比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观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