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运动革命]启蒙运动革

高二历史教案 2014-05-1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

一、学法指导

  1.  主要概念:理性主义

项目

含义

目的

本质

地位

内容

人的思考、判断

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资产阶级民主、科学

启蒙运动的旗帜

方法

人的思考──怎样思考(科学)──思考什么(人的权利)

  2.重要结论:17-18世纪欧洲的启蒙思想家用理性取代专制和愚昧,建立自由和平等的新型社会,要求获得人的彻底解放,进一步弘扬了人文精神。

  3.启蒙运动:(1)全面理解启蒙运动的背景是17、18世纪欧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2)准确理解其理想。启蒙运动继承了人文主义者的理想,在此基础上要求人的彻底解放,由“人文主义”发展到“人本主义”。(3)记忆启蒙思想家的主张要抓住各自特点及相似点对比记忆。

  二、知识结构

三、重难点分析

  1.关于启蒙运动

  (1)时代背景:

  ①经济: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②政治: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③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进一步的反封建斗争创造了思想条件;

  ④科学:自然科学的进步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⑤阶级: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

  (2)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3)指导思想:理性──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4)过程:

  ①兴起:17世纪起源于英国

  ②高潮:18世纪中期在法国达到高潮,指导了法国大革命

  ③扩展:18世纪中后期扩展到德国等国家

  2.启蒙运动高潮在法国的原因

  (1)法国是欧洲各国中封建统治最顽固、最反动的堡垒,是封建制度的最高典型,法国社会中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之间的矛盾特别尖锐,而封建制度的危机又空前严重,这就为启蒙运动的出现提供了社会基础;

  (2)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加强,形成了一批既有经济实力,又有文化教养的新兴阶级的代表,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阶级基础;

  (3)教权势力的顽固和疯狂,迫使新兴阶级的思想家抛开宗教外衣,投向公开的理性宣传,而近代科学的兴起和英国革命的成功,则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实践经验,从而使法国的启蒙运动成为欧洲之中心。

  3.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崇尚理性,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

伏尔泰倡导君主立宪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追求政治民主、权力平等和个人自由;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学说

主张法治;

卢梭阐述了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论学说

努力构建一个民主科学自由平等的新时代

康德对启蒙运动做了经典的总结

  4.主要启蒙思想家:

高潮

 

时期

法国

伏尔泰

抨击天主教会;主张君主立宪制;

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哲学通讯》

《路易十四时代》

孟德

 

斯鸠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主张君主立宪制;

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提出三权分立原则

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论法的精神》

卢梭

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在于财产私有制

“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社会契约论》12

扩展

 

时期

德意志

康德

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权属于人民;要自由也要自律

启蒙运动的核心是人的理性判断。

强调人的重要性,人不是工具。

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是人赋的人权。自由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纯粹理性批判》

  5.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6.欧洲启蒙思想与中国

  (1)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①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如严复翻译了许多西方名着,学习西方的“民权”思想,对维新运动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②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发生。(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大力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翻译了卢梭、孟德斯鸠的作品)

  ③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产生。(新文化运动前期,陈独秀等以民权、平等为指导思想)

  (2)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的相同之处:①都是思想解放运动  ②都具有反封建斗争的性质  ③初兴之时都是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四、易混易错点辨析  例一: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三大启蒙思想家的共同观点是(    )  a.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  c.否定君主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  d.提出三权分立的政治设想  答案:c  辨析: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是伏尔泰,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的是卢梭,提出三权分立的政治设想的是孟德斯鸠。故答案为c。  例二:启蒙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a. 资本主义的发展  b.自然科学的发展  c. 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答案:a  辨析:根本原因首先考虑经济因素: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当时经济的反映。故答案为a。  例三:“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扞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说明作者(    )  a.倡导君主立宪制  b.维护君主专制  c.崇尚人的自由平等  d.抨击教皇骗子式的说教  答案:c  辨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注意认真阅读材料,关键是“誓死扞卫你说话的权利”。故答案为c。  例四: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相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是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都反对君主专制,追求自由平等  ③前者侧重于个性解放,后者侧重于强调理性  ④前者是文明再兴,后者是文明新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辨析:文艺复兴运动矛头指向是天主教会,并不反对君主专制;文艺复兴运动表面上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再兴,实际上是新的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故答案为c。  例五: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一致主张有(   )  ①人权自由  ②实行法治   ③反对教权    ④反对专制  a. ① ②               b. ① ③ ④  c.② ③ ④             d. ① ② ③ ④  答案:d  辨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和比较问题的能力。其实只要抓住启蒙运动的基本内容就可以了。故答案为d。五、体验高考  例一:(xx年广东理基67)卢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都反对(  )  a.君主制       b.君主专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  答案:b.  辨析:卢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都是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法国的启蒙思想家。虽然三人对未来政体的设想不完全相同;伏尔泰和孟德斯鸠不反对君主制,政治主张倾向在法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卢梭主张建立主权在民的国家,但是三人都反对君主专制,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故答案为b。  例二:(xx年广东文基29) 伏尔泰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这句话是(   )  a.禁欲主义思想的反映  b.人文主义思想的反映  c.蒙昧主义思想的反映  d.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反映  答案:b  辨析:从材料中“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可知是重视人的权利,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反映。故答案为b。  例三:(xx年高考江苏卷16)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着名的思想解放运动,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    )  a.彼特拉克──以“人学”对抗“神学”  b.拉伯雷──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c.卢梭──倡导“人民主权”说  d.狄德罗──宣扬科学与理性  答案:b  辨析:洛克最早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孟德斯鸠明确了三权分立原则并进行的详细的具体的阐述。故答案为b。  例四:(xx年高考海南卷) 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义务的议事机构,其二为行政机构部分……其三为审判技能。”在这一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    )  a.洛克     b.孟德斯鸠     c.伏尔泰     d.卢梭  答案: b  辨析:注意材料中的“其一”、“其二”、“其三”分别涉及国家的三种机构或者三种机能:议事机构、行政机构、审判机能,具有“三权分立”的思想萌芽这和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则系统的提出并阐述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学说。故答案为b。  例五:(xx年高考江苏卷29) 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1)列举三位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概述其主要学说。  (2)(略)(设计后面章节内容)  答案:(1)伏尔泰的君主立宪制主张;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辨析:本题在问答题中形式较为新颖,第(1)问中“列举”较为简易,但是“概括”有难度,要体现出该启蒙思想家的基本的主要的主张。  例六:(xx年高考海南卷) 文艺复兴时期,有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精通古典即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这表明他们强调对古典的学习和研究  (    )  a.只是与人的世俗生活相关  b.只是与人的宗教生活相关  c.可以显着提升个人的素质  d.须符合对古典的传统阐释  答案:c  辨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精通古典即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最优秀者”是对于个人素质而言,提升个人素质符合人文主义精神。其他三项指学习和研究古典的范畴及要求,与成为“最优秀者”的关系不密切。因此答案为c。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lishijiaoan/18804.html

  • 生物选修三专题五|选修三专题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a层1、 了解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起止时间、简单经过及结果和影响。。b层1、 美国侵朝、侵越战争的失败原因。2、 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c层1、 比较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异同。【情境导入】【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p108-1112、填写新坐标p68自主研修内容 3、构...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课件_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四、课标要求:以西欧、日本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英国混合市场经济的含义、撒切尔政府推行的经济改革政策及成效;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的特征、内容;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内容及成效;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含义、政府主导作用的表现及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概况。(2)过...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印度圣雄甘地的后人|第2课《圣雄甘地》教案

    【课标要求】 1、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开展土布运动、食盐进军、提倡不合作和绝食祈祷事迹等。 2、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甘地倡导和领导大规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_第一单元15-18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单元内容分析]15世纪之前的世界历史,各个地区的民族和国家基本上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路线平行地发展,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受制于地理隔绝及交通技术的限制,人类社会的横向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人类社会从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跨越是横向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突破,这一具有根本...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百家争鸣的教案]第一节百家争鸣教案

    第一节 百家争鸣教案一.设计思路以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先代哲人智慧为主题,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和精神升华,充分尊重学生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正视学生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差异,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和启迪作用。教师应注意避免生...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的重要考点|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明治维新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 明治维新第一节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课程标准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过程与方法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北魏孝文帝改革1001无标题】北魏孝文帝改革1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难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二.教学过程【知识疏理】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1、北魏的崛起及统一黄河流域2、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ppt】《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案

    一、课程标准通过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贫现象改变的表现及原因 (2)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及原因 (3)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2)利用...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教案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本节重点知识】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航海家及支持国、航线、意义;2、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开辟新航路的原因;3、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地区;4、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知识结构图解】一、新航路的开辟1、时间:15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扩张的时代”...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卷】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辅导讲义

    【备注】①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中使用的“了解”、“理解”、“认识”和“探讨”四个行为动词是指会考的测试能级要求,即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考试主要侧重于前三类。②题型比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观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