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集体备课

高二历史教案 2014-05-1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历史教案】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集体备课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本课引言重点从鸦片战争后林则徐指出被革职谈起,引起课文的正文。因此,本课的导入教师可

以从鸦片战争说起。由于本书是思想史,所以要引导学生从思想史的角度思考问题。可以设问:

一、我们已经学习过的第一、第二两个单元,想一想,15世纪前后,中国和西欧的思想发展出现

了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历史的发展各有什么影响?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中国古

代主流思想的发展线索,中国传统思想有其辉煌的一面,但是明清之后,却日益僵化,日益束缚

了中国人的积极进取精神。同时,我们也知道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西欧国家解

放了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近来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外

敌入侵迫使中国知识分子发生改变。二、联系已经学过的必修一和必修二,谈一谈鸦片战争前后

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状况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第一目“开眼看世界”
 教材以鸦片战争以后为坐标,阐释了国门被打开后,中国思想界发生了新的变化,开始向西方学习,

探索救国之路。教材首先概要介绍了向西方学习的背景,随后重点叙述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

的内容,最后概述开眼看世界的影响。
 (1)开眼看世界的原因
 建议教师在本目教学时,首先增加有关鸦片战争前后的内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在鸦片战争之后中

国近代思想开始发展的原因。
 很久以来,西方人来华都被称为到天朝上国朝贡。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日趋衰微,阶级矛盾

不断尖锐,政府财源枯竭,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加紧对外扩张。

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

击。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始从“天朝上国”的梦

幻中惊醒了。他们开始睁开眼睛去看看陌生的外部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鸦片战争以后,西

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逐渐传入中国。外患日深的历史条件推动他们面向世界,开始认识到在

当时世界潮流下改革的主要方向——向西方学习,开眼看世界。
 (2)开眼看世界的倡导者——林则徐、魏源
 林则徐不仅是最早抵抗西方侵略的民族英雄,也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在

官署中设立译书馆,组织人员搜集、翻译西方国家的书报,注意研究各国情况、动态。他主持编

译和审订了《四洲志》,介绍了世界5大洲30余国的历史、地理和政情。还摘译了《各国律例》。

其中一类使关于西方国家历史、地理、法律、鸦片生产和时事的知识,《各国律例》和 《四洲志

》就是为抗英斗争制定政策的参考。另一类是关于外国科学技术的知识,是为改变军事落后状况

服务的。在鸦片战争中,他发现英国侵略军“船坚炮利”,就立即以改革家的胆识,设法购买英

制船炮。并加以仿制,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林则徐提倡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

事科学技术。
 魏源根据《四洲志》等书,广泛搜集中外文献资料,编成《海国图志》一书。这是第一部由中国

人编撰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翔实的专著,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之道的启蒙之作。它系统12345

介绍世界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介绍并传播西方先进技术;赞扬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称瑞士的

民主共和制为“西土之桃花源”;还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

的具体内容、方法。这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这促使人们开阔眼界,引导

人们注意世界形势,了解世界,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建议请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

【资料回放】,了解有关内容,知道魏源编《海国图志》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教学建议,可以请学生分组讨论如下问题: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为什么会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学

习西方什么?有什么影响?教学时,还可以请学生阅读本目内容后,提出自己尚不明白的问题,师生在

解答疑问过程中完成本目的学习任务。
 第二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教材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兴起的目的、内容、洋务派和顽固派的论战、洋务派的措施

和影响等几个方面,展示这一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探索过程。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兴起的目的和内容
 教材从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来维护清王朝统治并阐释其内容。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外国经济侵略加剧,国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政局岌岌可危。洋务派看到西

方船坚炮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来改变现状。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

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中学为体” , 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

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 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

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教学时可以分析为

什么会出现这种思想?这种思想的提出的目的是什么?
 (2)洋务运动
 教材从洋务运动的内容、影响、失败三个方面分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影响。
 19世纪60~90年代,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帜,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学

堂,是文化教育领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

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洋务派有计划地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据统计

,洋务运动期间共派出留学生200多名。这些留学生不但学习到了外国语言文字和近代自然科学、

军事技术以及某些社会科学知识,而且得以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情况。他们中的不少人

,在以后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詹天佑、严复等。洋务运

动为西学在中国更为西学在中国更广泛的传播奠基。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起促进作用。
 建议引导学生分析洋务派倡导的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教育制度的改革的贡献,分析

没有实现“自强”的原因。洋务派和顽固派的论争,多少动摇了恪守祖训的传统及纲常名教的绝

对权威地位。对于学习西方,开了好的风气,又由于洋务派组织翻译了不少外国科技书籍,而培

养了一批外交和科技人才。介绍西方社会科技知识,对于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开一代风

气的拓荒作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进行道路选择的前提,也就是说他们总想把12345

西方先进的军事、经济技术来嫁接到落后的社会制度上来,这种努力是注定会失败的。
 第三目“维新变法思想”
 教材从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运动3个方面介绍近代思想的沿革变

化。
 (1)早期维新思想
 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是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

;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传入,是早期维新思想的来源。早期维新思想的人物代

表着正在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的新型知识分子。建议引导学生分析洋务运动30年有没有改变中国积

贫积弱的局面?甲午战争失败表明洋务运动没有将中国引上富强道路,那是否意味洋务运动学西

方技术错了呢?然后指出早在洋务运动实施过程中,一批积极参与洋务或与洋务有密切联系的有

识之士已经觉察到洋务运动有不少弊病,认识到如果向西方学习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是远远

不够的,必须涉及经济流通领域、文化思想领域和政治制度领域。这是代表着一种舆论和思潮的

萌发,为维新变法思想做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在了解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在经济上、文

化上、政治上的主张的基础上,注意其两点局限性:一是没有完整的理论;二是没有付诸行动。
    (2)19世纪90年代的维新思想
     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首的维新派开始用西

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来评判中国,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维新,是指提倡新事物,反对旧事物,特指政治上的改革运动。维新变法

就是政治上、经济上反对旧事物,实行新法。维新思想传播的方式——开办学堂、著书立说,建议

引导学生归纳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各自的观点和对封建思想的冲击、近代思想解放的贡献。
 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由于维新运动的高涨,引起封建顽固势力的仇恨和攻击而展开的。洋

务派也站在顽固派一边,形成了维新派与顽固派、洋务派的尖锐对立。变与不变的矛盾空前激化

,面对时代推来的问题,做出了两种相反的回答。建议指导学生制作论战内容对照表分析这场论

战的性质和作用。维新派用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提出了系统的维新变法的理论

和主张。通过这场论战,使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知识分子中不

少人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形成向西方寻找真理,学习新学的热潮。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是进步的,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意义,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建议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历

史纵横】在课堂上展开辩论。
 建议引导学生分析:如果将维新派同顽固派之间围绕变法、民权、西学三个问题论战中的主张同

鸦片战争以来林则徐、魏源、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思想作一番比较,有没有发现什么不同与变

化呢?后者提倡向西方学习主要局限于船坚炮利、科学技术,基本上没有触及封建制度,甚至是

去维护旧的传统的封建专制制度,是对于千年老屋的修补;而现在维新派的理论基础是西方资产

阶级的自然与社会进化论、天赋人权说和主权在民说,他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核心都是以资本12345

主义来代替封建主义。
 (3)维新变法
 建议帮助学生分析光绪帝接受与支持维新派变法主张的原因, 对维新派的变法思想产生的影响。

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深感“亡国无日”。上书光绪帝,痛陈国难深重,应赶紧

变法图强。光绪帝“不甘作亡国之君”,与慈禧太后意见不合, 而企图借变法,巩固与强化自己

的地位与权力。1898年1月康有为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表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改革的全

部要求,也是戊戌变法的施政纲领。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这是一篇以皇帝

名义宣布实行变法的宣言,标志戊戌变法的开始。
 光绪帝主持的戊戌变法,触犯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这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所不能容忍

的。变与不变的矛盾发展为一场带血的斗争,变法运动遭到了失败。
 建议启发学生讨论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可以从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

和民族意识、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对封建专制制度

和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具有思

想解放的启蒙作用。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他们提倡

资产阶级新学,批判封建主义旧学,引导人们重新认识世界,他们痛感民族危机的严重,号召人

们奋起救国,谋求国家的独立富强;给古老的中国社会所注入的活力是不可低估的,站在历史长

河的高度看,由传统农耕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尽管它在19世纪

末的中国遭到了暂时挫折,但对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却是一次巨大的冲击,它留下的痕迹永不磨

灭,永远鼓舞与启迪后人。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关于“开眼看世界” 一目的教学,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到国门被打开后,中国思想界发生了新

的变化。教师首先采用谈话法,了解学生对向西方学习的背景,增加有关鸦片战争前后的内容,帮

助学生加深理解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近代思想开始发展的原因。可以请学生分组讨论如下问题:鸦

片战争以后中国为什么会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学习西方什么?有什么影响?教学时,还可以请学

生阅读本目内容后,提出自己尚不明白的问题,师生在解答疑问过程中完成本目的学习任务。
关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目的教学,引导学生分析教材的内容和史料,分析“中学为体,西

学为用”思想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洋务派倡导的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教育制度的

改革的贡献,分析没有实现“自强”的原因。这个教学设计的思路是:让学生学习比较历史问题的

方法,寻找比较点是什么,分析比较点的相同与不同,分析概括比较结果,得出历史结论。
关于“维新变法思想”一目的教学,教师可以提出系列问题。例如,洋务运动30年有没有改变中国

积贫积弱的局面?甲午战争失败表明洋务运动没有将中国引上富强道路,那是否意味洋务运动学

西方技术错了呢?引导学生归纳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各自的观点和对封建思想的冲击、近代思

想解放的贡献。指导学生制作论战内容对照表分析这场论战的性质和作用。组织学生阅读【历史

纵横】在课堂上展开辩论。引导学生分析:如果将维新派同顽固派之间围绕变法、民权、西学三个12345

问题论战中的主张同鸦片战争以来林则徐、魏源、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思想作一番比较,有没

有发现什么不同与变化呢?帮助学生分析光绪帝接受与支持维新派变法主张的原因, 对维新派的

变法思想产生建议启发学生讨论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在介绍“开眼看世界”时,用电脑多媒体播放鸦片战争的片段。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到国

门被打开后,中国思想界发生了新的变化。分析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为什么会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学习西方什么?
案例二 在介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时,用实物投影仪或计算机等展示同文旧址照片。
创办近代学堂,是文化教育领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为西学在中国更为西学在中国更广泛

的传播奠基。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起促进作用。
案例三 在介绍“维新变法思想”时, 教师可以提出系列问题导入:洋务运动30年有没有改变中国

积贫积弱的局面?甲午战争失败表明洋务运动没有将中国引上富强道路,那是否意味洋务运动学

西方技术错了?然后自然过渡早期维新思想现。
四、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这种意见是否有道理?
解题关键:“师夷”与“制夷”的关系。
思路引领:明确把是否学习国家“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来认识。
答案提示:魏源从反侵略的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 “制夷”为目的。但当时洋务派“

师夷”的首要目的却是镇压农民起义,因此两者之间尽管有继承关系,但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
本思考题更多的是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允许学生有自己的不同意见。教师的重点是培养

组织观点、陈述观点和与他人探讨的能力。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
解题关键: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思路引领: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思想启蒙的作用。
答案提示: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

民的觉醒。
二、学习延伸
讨论一下慈禧太后一直被认为是晚清封建顽固派的最高代表,可她为什么支持洋务运动?
解题关键:洋务派倡导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
思路引领:洋务派的观点。
答案提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实质维护清统治,而得到慈禧太后的支持。(本题更多的是

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允许学生有自己的不同意见。教师的重点是培养组织观点、陈述观

点和与他人探讨的能力。)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lishijiaoan/18682.html

  • 生物选修三专题五|选修三专题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a层1、 了解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起止时间、简单经过及结果和影响。。b层1、 美国侵朝、侵越战争的失败原因。2、 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c层1、 比较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异同。【情境导入】【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p108-1112、填写新坐标p68自主研修内容 3、构...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课件_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四、课标要求:以西欧、日本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英国混合市场经济的含义、撒切尔政府推行的经济改革政策及成效;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的特征、内容;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内容及成效;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含义、政府主导作用的表现及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概况。(2)过...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印度圣雄甘地的后人|第2课《圣雄甘地》教案

    【课标要求】 1、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开展土布运动、食盐进军、提倡不合作和绝食祈祷事迹等。 2、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甘地倡导和领导大规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_第一单元15-18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单元内容分析]15世纪之前的世界历史,各个地区的民族和国家基本上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路线平行地发展,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受制于地理隔绝及交通技术的限制,人类社会的横向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人类社会从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跨越是横向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突破,这一具有根本...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百家争鸣的教案]第一节百家争鸣教案

    第一节 百家争鸣教案一.设计思路以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先代哲人智慧为主题,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和精神升华,充分尊重学生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正视学生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差异,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和启迪作用。教师应注意避免生...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的重要考点|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明治维新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 明治维新第一节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课程标准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过程与方法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北魏孝文帝改革1001无标题】北魏孝文帝改革1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难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二.教学过程【知识疏理】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1、北魏的崛起及统一黄河流域2、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ppt】《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案

    一、课程标准通过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贫现象改变的表现及原因 (2)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及原因 (3)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2)利用...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教案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本节重点知识】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航海家及支持国、航线、意义;2、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开辟新航路的原因;3、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地区;4、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知识结构图解】一、新航路的开辟1、时间:15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扩张的时代”...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卷】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辅导讲义

    【备注】①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中使用的“了解”、“理解”、“认识”和“探讨”四个行为动词是指会考的测试能级要求,即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考试主要侧重于前三类。②题型比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观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