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张居正改革|第8课张居正改革

高二历史教案 2014-05-0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历史教案】

第8课 张居正改革
导入:如同其他王朝一样,步入中晚年的明王朝也开始百病丛生、步履蹒跚起来。 危难之际,治国能臣张居正登上了晚明波诡云密的政治舞台,殚精竭虑,力挽狂澜,一度使大明王出现中兴之象。可惜的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张居正的鞠躬尽瘁究竟没能改变历史的步伐。扼腕叹息之余 ,我们不禁对这位帝师和内阁首辅油然而生敬意与好奇——张居正究竟是怎么做的呢?最后为什么没能妙手回春呢?
(阅读教材,从客观、政权因素、个人因素等方面分析其背景)
一、张居正改革的背景------(时代的呼唤)
1、明朝中后期内外交困、危机四伏(必要性)------客观原因
(归纳内外交困表现在哪些方面?(思路:从政治、经济、阶级关系、对外等方面思考)
内:(1)最高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政治腐败、官员贪污,财政严重亏空
(3)阶级矛盾激化-----土地兼并
官府搜刮
变本加厉的搜刮导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人民起义此起彼伏(李自成、张献忠)
外:(4)边患猖獗、外来侵略乘虚而入,
少数民族劫掠:北方蒙古贵族的劫掠;
外来侵略:倭寇侵略东南沿海、葡萄牙侵占澳门
(1572,明神宗即位,张居正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变法革新运动)
2.明神宗的支持----政权因素
3、万历年间,锐意改革的张居正升任内阁首辅(可能性)张居正的才识与决心----个人因素
明朝著名首辅,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嘉靖二十六 年(1547年)进士,终太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 、中极殿大学士。为人聪明敏捷,深沉机警,胸有大志,勇于任事。在他辅佐年幼的万历皇帝执政的十年间,策划和推动了改革。
小知识:内阁制与内阁首辅
明清两代的内阁是封建皇朝中央政府的最高办事机构,明朝 永乐年间,为了方便协助处理政事,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明中叶以后,由于政治腐败, 皇帝不亲政事,故事权下移,由内阁代替皇帝草拟诏命、敕诰,六部尚书凡事须请示内阁大学士,而且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内阁大学士有多人,地位类似前代的宰相。其中一人为首领,称“首辅”。首辅更是位极人臣,一切朝政归其调度,俨然成为实际的宰相。嘉靖时把持朝纲20年的严嵩和万历时主持改革的张居正,都是明后期影响很大的内阁首辅。
二、张居正改革
(1)、目的: 挽救危机,维护封建统治
(2)、内容:                                影响:
政治上:------整顿吏治-----“尊主权”-----整肃朝纲
        (首先)     以法理政 ------振扬风纪、使民信服
                    推行考成法-------提高办事效率
(讲解): 整顿吏治 既是改革本身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关系到整个变法能否启动并取得成功的前提
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尊主权”,强调“朝廷尊,而下有法可守”
颁行考成法
三级机构逐层定期审核各级官吏 政绩、实行赏罚的制 度1234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课本,完成以下问题):
“万里之外,朝下而夕奉行,如疾雷迅风,无所不披靡”。       ----傅维麟《明书》
思考:
1、 该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张居正改革使吏治 得到整顿。)
2、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①尊主权伸张法纪, 依法理政②颁行考成法)
3、这一现象的出现对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高了办事效率 、为全面推行改革铺平道路)
(政治上的改革)影响:卓有成效,为各项改革措施铺平了道路
国防上:-----实施边防新政------“内修守备”-------军事力量增强、防御体系完善、
震慑效果显现
:a起用戚继光等著名边将,积极操练兵马 
                                 b大力增修、加固长城
-------“外示羁縻”------节省大量军费、增进蒙汉交融
:改善 汉蒙关系,加强互市友好来往
长城为防御草原游牧民族而修筑,“用险制胜”,成为各民族战争的舞台,但并不能真正遏制游牧民族的南下。同时,长城在客观上也起到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作用,成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一个见证。随着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与巩固,长城作为防御工程的作用日趋减弱直至消失,其实际的政治军事功能完全转变为一种文化和心理上的象征。
戚继光抗倭
背景:明朝中期的倭患
错误认为倭患源于海上贸易,实行海禁,一些奸商和倭寇勾结。
明朝后期的政治腐败,海防松弛——根本原因
概括:浙东——台洲九战九捷(1561)
到福建、广东与俞大猷合作,
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
评价:戚继光的抗倭斗争,有利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他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
16c始,不断侵扰我国东南沿海----- 1553年借口借地晾晒物品------租借澳门为暂居贸易地----- 设机构、任官吏、派驻军,强租占
(国防上的改革)影响:①使边塞得到开发
②蒙汉之间相互熏染融 合
③明显成效,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经济上:-------赋税改革-----清丈田地----------打击豪强、限制兼并减轻负 担、增加收入
刺激商品、货币流通
推行一条鞭法
(讲解:)
把原来的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田亩多少收税,叫做“一条鞭法”。
1、背景
(阅读课本思考):
(1)实施一条鞭法的客观形势是什么?:  a土地兼并严重
b清丈田地卓有成效;
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2)张居正发挥了什么作用?
先试行,再向全国推广。既策略,又坚决,审慎、灵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主观因素)
2、 归纳一条鞭法内容及影响:
a按田亩多少征收,使政府从掌握大量田亩的地主手中增加税收,又使无地、少地贫民减轻负担。
b简化手续由宫府直接 征办 , 限制豪强地主 盘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c计亩征银交钱代役 , 利于稳定农业生产, 大量农产品纳入市场,刺激了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 促进了城镇手工业雇佣劳动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经济措施的影响):a、国家税收增加1234
b、农民的负担减轻,对国家的依附关系有所放松
c、稳定农业的发展,刺激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关系萌芽的发展(刺
 激了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
d、利于抑制土地兼并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沿革
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以两税法为标志。
2、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3、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
4、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以“庸”为标志。
5、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6、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
这种演变说明,随着历史的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的相应反映。
对当前农村税费改革的哲学思考
1 、体现了政治和经济的辨证关系。
    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将会更好的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巩固农 村改革所取得的成果。
2、体现了党和国家实行依法制国的原则。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依法调整和规范国家、集体与农民的利益,将农村的分配制度进一步纳入法治轨道,正是这一 原则的具体体现。
3、体现了国家的对内职能。
   一是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二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 盾,维护社会稳定。
4、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国家机关对人民负责的组织活动原则。
(3)、结果:
a一度使明王朝恢复了生机,(张居正执政十年是明中后期最有生气、最为光辉的时期)
b最终失败,改革成果毁于一旦,身后毁誉。
(阅读教材提炼改革失败的原因)
 (4)失败原因:
a:触动了豪强权贵和腐败官吏的权益,招致他们的的反攻倒算
b : 明神宗的蜕变(昏庸腐化)(对权相劝教约束早怀不满的明神宗下诏废弃新法)
三、评价张居正改革
思考讨论:
    张居正改革的最后结局,令人扼腕叹息。假如张居正能长寿一些;假如万历皇帝始终如一地支持他的改革,结局会怎样呢?
     张居正改革的确能 减轻当时的社会积弊,缓和社会矛盾,维持封建统治的短期稳定。但是,张居正是在整个封建政治经济体制框架下的一种微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体制的弊端。这就是张居正改革的历史局限性所在。
     如:土地兼并问题     根源     封建土地所 有制
         吏治腐败问题     根源     封建君主专制
感悟:改革家张居正有哪些闪光点值得今天我们去学习?
立志高远,坚韧不拔
忧国忧民,勤勉务实
无私无畏,善于用人
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 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 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年,丁亥次岁,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 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则身败而兼名裂。1234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lishijiaoan/18607.html

  • 生物选修三专题五|选修三专题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a层1、 了解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起止时间、简单经过及结果和影响。。b层1、 美国侵朝、侵越战争的失败原因。2、 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c层1、 比较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异同。【情境导入】【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p108-1112、填写新坐标p68自主研修内容 3、构...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课件_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四、课标要求:以西欧、日本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英国混合市场经济的含义、撒切尔政府推行的经济改革政策及成效;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的特征、内容;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内容及成效;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含义、政府主导作用的表现及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概况。(2)过...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印度圣雄甘地的后人|第2课《圣雄甘地》教案

    【课标要求】 1、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开展土布运动、食盐进军、提倡不合作和绝食祈祷事迹等。 2、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甘地倡导和领导大规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_第一单元15-18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单元内容分析]15世纪之前的世界历史,各个地区的民族和国家基本上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路线平行地发展,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受制于地理隔绝及交通技术的限制,人类社会的横向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人类社会从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跨越是横向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突破,这一具有根本...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百家争鸣的教案]第一节百家争鸣教案

    第一节 百家争鸣教案一.设计思路以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先代哲人智慧为主题,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和精神升华,充分尊重学生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正视学生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差异,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和启迪作用。教师应注意避免生...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的重要考点|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明治维新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 明治维新第一节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课程标准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过程与方法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北魏孝文帝改革1001无标题】北魏孝文帝改革1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难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二.教学过程【知识疏理】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1、北魏的崛起及统一黄河流域2、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ppt】《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案

    一、课程标准通过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贫现象改变的表现及原因 (2)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及原因 (3)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2)利用...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教案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本节重点知识】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航海家及支持国、航线、意义;2、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开辟新航路的原因;3、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地区;4、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知识结构图解】一、新航路的开辟1、时间:15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扩张的时代”...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卷】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辅导讲义

    【备注】①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中使用的“了解”、“理解”、“认识”和“探讨”四个行为动词是指会考的测试能级要求,即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考试主要侧重于前三类。②题型比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观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