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丹青什么意思|笔墨丹青

高二历史教案 2014-05-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历史教案】

必修三 第8课
(一)课标要求:
概述绘画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二)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中国古代的传统绘画艺术。本课第一目以岩画、陶画、帛画、壁画的表现手法和内容为例介绍中国绘画的起源;第二目“从顾恺之到吴道子”立足成因和特点,介绍中国绘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重在吴道子;第三、四目“人文意趣”和“民间风情”介绍中国绘画艺术的繁盛,以宋元山水画、明清花鸟画为例,重点讲述“人文意趣”的成因和特点。贯穿本课的主要线索是中国的绘画艺术注重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
二、过程与方法:探究、赏析、归纳与分析、阅读理解。要围绕本课主题分层次设计问题,如:“名家、名作连线——在名作中找特点——在特点中找历史。” 必须立足历史角度赏析中国古代“笔墨丹青”,从岩画、陶画、帛画、壁画、名家画作中获取历史信息,而不是单纯的从美术学角度欣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在绘画鲜明的感性形象之外,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四)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二、教学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五)知识结构

绘画艺术
的繁荣:
(六)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截取奥运会开幕式第四章:画卷.
同学们阅读本课的引言: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主体特征。
教师讲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作为人类对美的追求的最直观的形式,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远比书法和文学的自觉产生与成熟悠久得多。今天,我们就走进中国绘画历程,探寻笔墨丹青之趣。
二、讲授新课
板书:
一、绘画艺术的起源:新石器时代——汉代
远古人民生产力低下,其绘画材料及绘画水平都是非常原始的。
课件显示:
请观察:下面二幅图画(集体舞蹈图(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和战国〈人物龙凤图〉),说说他们都是一些怎样的内容,体现了哪个时期的艺术的什么特点?结合课本第一和第二自然段回答
课件显示:
如何去评价这幅帛画(马王堆汉墓帛画)?说说你的看法。
本目小结:原始的古拙、神秘有其特别的时代背景,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画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色。
板书:
二、绘画艺术的发展:从顾恺之到吴道子(从魏晋时期到唐)
课件显示:结合时代背景想一想:魏晋时期文人画产生的背景有哪些?

魏晋以来的社会风貌(社会背景)
一、社会动荡引发了人们对两汉儒学进行反省;同时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创立以及两教的发展,促使文化上呈现多元的趋向。(三教合一)
二、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上碰壁,又不愿流俗同伍,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这样一种追求在文学艺术上表现为——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并开始形成理论。
材料: 我国古代一位画家认为:“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眼珠)中。”1234
请回答:
 (1)这句话是哪位古代画家说的?他这句话强调了什么问题?
 (2)这位画家的代表作是什么?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课件显示:
顾恺之(约346—407),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官僚地主家庭出身。博学有才气。曾任东晋大司马桓温和荆州刺史殷仲堪的参军。善画人物、佛像、山水、鸟兽,特别善于以色彩绘画人物画、肖像画、佛像画等。还善于点睛传神。他的这些画艺术水平很高,受到当时人的高度评价。
『绘画理论』:“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
顾恺之生活在东晋时代,社会动荡、政治混乱的分裂时代中,士人更将自己的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融入绘画传作中,于是凸现个性的文人画应运而生。
课件显示:
展示教材p34相关小字对“以形写神”的例证。
〈女史箴图〉让同学们欣赏、感受。
历史发展到盛唐时期,其恢弘、大气的时代之风同样也影响到了唐代的画风,教材上用了一个词叫:雍容华贵。
课件显示:
唐时期
『背景』:唐朝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从而推动了文化的全面发展。(开放、兼容的文化政策,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基础)
『成就』:创制了法度,题材多样,手法创新,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代表人物:吴道子(画圣),擅长宗教画和山水画脱离过去仔细雕琢风格的吴道子。擅长人物画的张萱、阎立本和周昉,擅长马牛动物的曹霸、韩滉;还有“画中有诗”,以水墨画著称的王维。
课件显示:
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画作。让同学们欣赏、感受。并参看教材相关小字的说明。
三、绘画艺术的繁荣:宋代——明清
材料1-2

               

 图一《清明上河图》局部                    图二郑板桥的《兰竹图》
                   
材料3: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东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石渠宝笈三编》                     
请回答:(1)上述两幅作品分别属于何种绘画类型?
(2)通过《清明上河图》,透露了哪些历史信息?
(一)文人意趣
材料展示:阅读本目的小字。
这段文字里有“马一角”、“夏半边”的称呼,这反映了宋代的画风,即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
课件显示:
宋马远的《山径春行图》和宋夏圭的《山水十二景》让同学们欣赏、感受。
明清时期的画风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请同学阅读教材。1234
在这一自然段中提到了“时代变化、社会动荡”,你能具体指出来是什么意思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总结)
课件显示:
 “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动荡”实际上指的是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和发展、传统社会秩序的松动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明清变革带来的冲击,以及异族统治下的思想文化专制。因此,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风格独特、不拘成法的画家和画派。代表画家就是八大山人。
课件显示:
《清八大山人〈松鹰图〉》,并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的相关小字。
本目小结:
绘画除了表现文人追求外,民间风情也是绘画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内容,下面我们来学习本课的第四目。
(二)、民间风情
提到民间风情画的代表,不能不提到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课件显示:
《清明上河图》让同学们欣赏、感受。
在这一目中还提到了哪些画的种类呢?木刻版画、年画、布贴画、剪纸画
说明:随着明清小说在社会上的广泛流行,以木刻版画制作的小说插图更成为雅俗共赏的绘画形式,在社会上发挥了日益重要的影响。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人们熟悉的名著小说插图,广为百姓喜爱。
课件显示:
《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人们熟悉的名著小说插图以及年画
说明:随着社会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百姓更亲自动手将自己爱好的题材、审美情趣、思想感情等描绘出来,创造了年画、剪纸画、布贴画等各种直接服务于生活的场景、更具有下层民众生活情趣的绘画形式。
天津杨柳青年画是全国著名的三大传统年画品种之一(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县、江苏桃花坞),教材的《五子夺莲》形象丰满生动,色彩浓艳明快,对比强烈,体现了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深化探究】
想一想,结合中国古代绘画的有关史实,概括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中国古代绘画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有什么影响?
四、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特点和作用
1、风格特点:写实与写意的两大风格,早期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后来逐渐出现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
2、作用:国画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课堂小结
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和发展脉络:
(1)原始社会到秦汉时期是中国绘画起源和初步发展的阶段;
(2)魏晋隋唐时期凸现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出现了一批名家和名作;
(3)宋元明清时期山水画兴起并发展,绘画更加注重意境;自宋以后,描绘民间题材的画作和民间绘画发展起来。
(4)明清时期出现与正统画风不同的、风格奇特和不拘成法的画家画派,更加体现文人画的个性特点。
文字是民族的记忆,绘画也是民族的记忆,中国画的笔墨丹青积淀了我们太多的民族感情,寄托了我们太多的民族情怀,请记住: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七)巩固练习
1、(xx年山东)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和19世纪中期的英国风景画,通常都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中西文化交流使两国的绘画风格相互交融
b.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两国绘画主题趋于一致
c.明清山水画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艺术上的反映1234
d.英国风景画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

2、明清时期,像年画、剪纸画等大量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更具生活上的实用性,这主要是因为( )
a.白话文开始兴起    b.理学兴盛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3、郑板桥赞美黄慎的绘画说“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这一评价反映黄慎的绘画属于( )
a.山水画       b.写意画       c.宗教画       d.风俗画
4、《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古代开封的繁荣景象。下列场景中不可能在画中出现的是( )
a.王家锦帛铺当街而设                 b.刘三叔精装字画铺出售唐代名家字画
c.驮运丝绸、瓷器的骆驼正在出城       d.娱乐场所瓦子表演杂剧《西厢记》
5、在欣赏宋朝的《清明上河图》时,参观者发表了以下见解,其中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它是北宋张择端的代表作
b.它是北宋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的产物
c.它反映了两宋时期宫廷画的活跃
d.它以表现社会风俗为主题
6.某校举行了盛大的书画展览,并展示了古代的书画名作。下面是高二级的一位同学对以下作品的介绍。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①是唐代欧阳询楷书,体现盛唐的社会景象,书法注重规范法度
②是一幅仿古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成熟的文字
③最早出现于明清时期,是民间风俗画的一种
④是明清时期的作品,艺术风格不拘成法与正统画风形成鲜明的对比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

【答案】1、d 2、c 3、b 4、d 5、c 6、b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lishijiaoan/18548.html

  • 生物选修三专题五|选修三专题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a层1、 了解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起止时间、简单经过及结果和影响。。b层1、 美国侵朝、侵越战争的失败原因。2、 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c层1、 比较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异同。【情境导入】【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p108-1112、填写新坐标p68自主研修内容 3、构...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课件_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四、课标要求:以西欧、日本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英国混合市场经济的含义、撒切尔政府推行的经济改革政策及成效;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的特征、内容;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内容及成效;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含义、政府主导作用的表现及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概况。(2)过...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印度圣雄甘地的后人|第2课《圣雄甘地》教案

    【课标要求】 1、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开展土布运动、食盐进军、提倡不合作和绝食祈祷事迹等。 2、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甘地倡导和领导大规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_第一单元15-18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单元内容分析]15世纪之前的世界历史,各个地区的民族和国家基本上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路线平行地发展,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受制于地理隔绝及交通技术的限制,人类社会的横向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人类社会从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跨越是横向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突破,这一具有根本...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百家争鸣的教案]第一节百家争鸣教案

    第一节 百家争鸣教案一.设计思路以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先代哲人智慧为主题,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和精神升华,充分尊重学生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正视学生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差异,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和启迪作用。教师应注意避免生...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的重要考点|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明治维新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 明治维新第一节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课程标准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过程与方法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北魏孝文帝改革1001无标题】北魏孝文帝改革1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难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二.教学过程【知识疏理】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1、北魏的崛起及统一黄河流域2、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ppt】《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案

    一、课程标准通过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贫现象改变的表现及原因 (2)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及原因 (3)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2)利用...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教案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本节重点知识】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航海家及支持国、航线、意义;2、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开辟新航路的原因;3、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地区;4、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知识结构图解】一、新航路的开辟1、时间:15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扩张的时代”...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卷】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辅导讲义

    【备注】①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中使用的“了解”、“理解”、“认识”和“探讨”四个行为动词是指会考的测试能级要求,即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考试主要侧重于前三类。②题型比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观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