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教案(二)

高二历史教案 2014-05-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历史教案】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介绍孙中山如何走上民主革命道路和他的早期革命活动,他早期的革命活动对以后革命运动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然后教材介绍章炳磷等人进行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对革命产生了极大的感染和鼓舞力量。教材最后介绍了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过程及其三民主义,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三民主义的阐发使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大大发展。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兴中会;章炳磷、邹容、陈天华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主要著作;华兴会、光复会的建立;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

2.思想政治教育:①通过讲述孙中山立志革命和他早期革命活动,陆给东、邹容的革命事迹.使同学受到爱国主义及其革命情操教育。②通过讲述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和对革命发展的互相作用,使同学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③通过讲述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使同学受到国情教育。

3.能力培养;①弓I导学生归纳思考“章炳认、邹容、陈大华亘活的贸严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②指导学生思考解答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②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③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难点: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述法和谈话法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提问:《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是什么?

中外反动势力对人民的镇压与搜刮,促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觉醒,他们逐渐地认识到要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必须推回帝国主义的走狗清政府。一场伟大的推回清朝封建专制制度的革命开始了。它是怎样开始的?令天我们学习第ZI课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

一、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板书)

孙中山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看孙中山彩像、介绍生平)他从27岁开始由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转变成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

1.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学生看课本中有关孙中山的小字,老师介绍孙中山受到洪秀全的影响,接触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学说,认识到医国比医人更为重要。)孙中山1894年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的建议遭到拒绝·从此开始元上推回憎烟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革命道路。

2.兴中会的成立(板书)

1894年11月,正是甲午战争期间,孙中山到檀香山,在那里成立了兴中会。(解释檀香山概念)参加兴中会的有当地华侨工商界20多人,其中包括他的哥哥孙眉等人。兴中会把“驱除继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作为革命纲领。(解释)人会人宣誓,要求会员为推翻清政府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斗争。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兴中会成立后,立即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

3.广州起义(板书)

孙中山到广州以行医为名进行军事准备,派陆皓东在广州组织革命机关,准备发动起义。他们预定在1895年10月26日发动起义,但是起义还未发动被广东官方发觉。官方破获了起义的机关,查到了起义用的枪械。孙中山的老友陆哈东等人被捕遇害。陆皓东在牺牲前亲笔写下供词:一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吾尽言矣,请速行刑。”陆皓东是“为共和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孙中山幸免于难,但清政府F令通辑孙中山。孙中山并没有因此次起义失败而气馁.(请学生读有关黑体字)孙中山断发改装流亡国外,考察日、美、英各国社会情况,发展革命组织,准备再次发动起义。

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板书)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使许多进步的中国人对帝国主义侵略本性及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的关系,开始有了新的认识,首先觉醒的是知识分子。他们大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

1.宣传革命的中心�一上海、东京(板书)

上海的新兴工业比较发达,日本的东京是中国留学生的聚居地,成为革命宣传的中心。

2.宣传革命的刊物、书籍(板书)

(制一幅宣传革命刊物和书籍的表格投影片,打出讲解)革命知识分子通过这些刊物发表文章,翻译书籍,大力鼓吹革命,抨击清政府,宣传民主思想,批判改良主义,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3.宣传革命思想的代表人物及著作(板书)

(请同学看教材中有关章炳胺、邹容、陈天华的图象、生平及他们宣传革命思想的内容并让学生思考:“他们宣传的共同点是什么?”学生看书回答问题后教师归纳:“他们宣传的共同点是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

①章炳认和《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板书)

在戊戌变法时,章炳跃曾和梁启超是好朋友,后来由于政治上的主张不同而分道扬铆。康有为发表一篇《与南北美洲诸华商书》,认为:“中国只可立宪,不可革命。”他们把光绪皇帝说成是前所未有的“圣明君主”,要人们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章炳伯针锋相对写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他直斥光绪帝是“载胎小丑”,并对此提出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合众共和“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这篇文章是当时传诵的名作。文章在《苏报》)上发表。

②邹容和《革命军》(板书)

邹容19岁时写成《革命军》一书,这本书只有两万字,在书中他充满热情地高唱革命的赞歌,主张用革命来推翻清朝的统治,求得中国在世界上的独立地位。他说:“我中国今日欲脱满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他号召四万万同胞起来推翻腐朽、落后、卖国的清政府,建立独立、民主、自由的“中华共和国”。章炳睡在《苏报》上为《革命军》作序,介绍并赞扬《革命军》说:“若能以此书普及四万万人之脑海,中国当兴也勃焉。”《革命军》名声大振,轰动了知识界和海外华侨。单行本畅销100多万册。《苏报》也因此而被清政府查封。章炳认、邹容被捕。邹容这个仅仅21岁的年轻革命家在狱中被折磨而死。章炳说在狱中被监禁三年。这起《苏报》案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革命军》的影响更大了。鲁迅说:“倘说影响,则别的千言万语,大概都抵不过浅近直截的革命军马前卒邹容所做的《革命军》。”(课外活动组织学生看故事片《革命军中马前卒》)

③陈天华和《猛回头》、《警世钟》(板书)

陈天华于1904年用浅显通俗的文字写成《猛回头》和《警世钟》两本著作。(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猛回头》摘录,思考作者在这里宣传的是什么思想?引导学生归纳出作者在这里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及清王朝的走狗本质。)帝国主义如此侵略我们中国,清王朝既是个洋人的朝廷,那么做为中国人应当怎样做呢?陈天华在《警世钟》中号召全国人民奋起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齐把刀子磨快,子药上足,……万众直前杀那洋鬼子。”总之他在书中宣传要驱逐外国侵略者,恢复民族主权,推翻清政府。这两部书出版后,成为革命派极为重要的宣传品。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和鼓舞力量。许多革命分子将它秘密翻印成千上万册,广为流传。毛泽东少年时代在湖南家乡也曾受过陈天华小册子的影响。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各种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组织纷纷建立,并终于在1905年8月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三、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板书)

1.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板书)

(制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的表格投影片,包括团体名称、成立时间、地点、创立人、宗旨。教师指图分别介绍,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些革命团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什么?学生应归纳出共同奋斗目标是推翻满清统治,恢复中华。)这就为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成立奠定了基础。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8月东京(板书)

为推动革命运动更有力地向前发展,1905年孙中山联合各革命团体的成员于8月在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提问:为什么说中国同盟会是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让学生看课本有关内容,讨论回答问题,回答后教师归纳)①有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纲领;“驱除继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虏”指的是满族统治者而不是指整个满族。就是要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的统治,这样就在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建立民国”,就是要推回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解释概念)“平均地权”不是没收地主土地,而是核定地主土地的现有地价,将以后因经济发展增长的地价部分收归国有,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有以孙中山为首的领导机构。在同盟会成立大会上,选举孙中山为总理,还选举产生了议事部、司法部、执行部,建立了领导机构。同盟会总部设于东京,下有国内东、西、南、北、中5个支部,国外华侨中有南洋、欧洲、美洲、檀香山4个支部。国内支部下按省设立分会,并且推定分会负责人。③中国同盟会创办机关刊物《民报》,作为宣传革命的机关刊物。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进人一个新的阶段。

3.三民主义(板书)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概括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驱除挺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建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小结)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满面疮瘦、遍体鳞伤,疾根在于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结合,”从而孕育了中国民主革命。孙中山站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前列,章炳磷、邹容、陈天华宣传倡导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同盟会阐发的三民主义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布置作业 .略)

(北京昌平教师进修学校傅承杰)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lishijiaoan/18469.html

  • 生物选修三专题五|选修三专题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a层1、 了解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起止时间、简单经过及结果和影响。。b层1、 美国侵朝、侵越战争的失败原因。2、 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c层1、 比较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异同。【情境导入】【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p108-1112、填写新坐标p68自主研修内容 3、构...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课件_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四、课标要求:以西欧、日本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英国混合市场经济的含义、撒切尔政府推行的经济改革政策及成效;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的特征、内容;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内容及成效;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含义、政府主导作用的表现及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概况。(2)过...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印度圣雄甘地的后人|第2课《圣雄甘地》教案

    【课标要求】 1、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开展土布运动、食盐进军、提倡不合作和绝食祈祷事迹等。 2、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甘地倡导和领导大规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_第一单元15-18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单元内容分析]15世纪之前的世界历史,各个地区的民族和国家基本上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路线平行地发展,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受制于地理隔绝及交通技术的限制,人类社会的横向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人类社会从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跨越是横向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突破,这一具有根本...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百家争鸣的教案]第一节百家争鸣教案

    第一节 百家争鸣教案一.设计思路以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先代哲人智慧为主题,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和精神升华,充分尊重学生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正视学生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差异,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和启迪作用。教师应注意避免生...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的重要考点|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明治维新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 明治维新第一节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课程标准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过程与方法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北魏孝文帝改革1001无标题】北魏孝文帝改革1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难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二.教学过程【知识疏理】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1、北魏的崛起及统一黄河流域2、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ppt】《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案

    一、课程标准通过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贫现象改变的表现及原因 (2)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及原因 (3)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2)利用...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教案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本节重点知识】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航海家及支持国、航线、意义;2、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开辟新航路的原因;3、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地区;4、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知识结构图解】一、新航路的开辟1、时间:15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扩张的时代”...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卷】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辅导讲义

    【备注】①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中使用的“了解”、“理解”、“认识”和“探讨”四个行为动词是指会考的测试能级要求,即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考试主要侧重于前三类。②题型比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观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