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教学设计

高二历史教案 2014-05-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历史教案】

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教学设计示例

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教学设计示例

1导入的过程

1946年6月,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悍然发动全面内战。(电脑显示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力量对比图)从国共双方的兵力、装备拥有人口和地区看,哪一方占明显优势?(学生回答)蒋介石自以为稳操胜券,而且昭告全军:2新知识内容的学习指导和探究过程

一、粉碎全面进攻

(电脑展示形势图)在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局势下,怎样才能赢得战争,成为当时决定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你们是当时中国共产党,想一想怎样才能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赢得战争胜利?(学生回答: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有理就予以肯定)

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强敌面前,如何防御?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是战争和战役走向胜利的关键,毛泽东提出:我们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就是说在战略方面,在全体上,要敢于同蒋介石斗争,要有敢于夺取胜利的必胜信心;在战术上,在每一个具体的战役中,要重视敌人,采取谨慎的态度,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采取适当的斗争形式,蒋介石虽有美国援助,但是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我们虽无外国援助,但是人心归向,士气高涨,经济亦有办法。因此,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1946年8月,毛泽东又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这样,就使中国人民坚定了同美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以“运动战”为主。什么叫运动战呢?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指的是在每次战役上集中绝对优势于敌人的兵力,必须六倍、五倍、四倍、至少三倍于敌,对孤立、薄弱之年7月到1947年2月八个月的作战中,我们放弃了100多座城市,却歼灭敌军70多万人。敌军由于战线太长,每占一个城市都得分兵把守,机动兵力大为减少,只得二、粉碎重点进攻

1.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原因

(电脑展示形势图)请你们判断一下,敌人重点进攻的目标将会选择在什么地方呢?(学生看书回答)敌人的如意算盘是消灭我军或将我军压迫到黄河以东以北地区,然后再转移主力到华北、东北战场。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20多万人,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强敌压境,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为什么呢?这个做法不但陕北的老百姓不明白,就连许多解放军指战员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毛主席对此耐心作了解释:保卫自己的首府和指挥中心固然重要,但敌我力量相差悬殊,绝不能硬拼硬打。毛主席曾经用一个生动的故事来形容他的战术(可制作漫画:譬如有一个人,背个很重的包袱,包袱里尽是金银财宝,碰见个拦路打劫的强盗,要抢他的财宝。这个人该怎么办呢?如果他舍不得暂时扔下包袱,他的手脚很不灵便,跟强盗对打起来,就打不赢,要是被强盗打死,金银财宝也就丢了。反过来,如果他把包袱往地上一扔,轻装上阵,动作灵活,能使出全身武艺与强盗对拼,不但能把强盗打退,还可能把强盗打死,最后也就保住了金银财宝。我们暂时放弃延安,就是把包袱让给敌人背上,是自己打起仗来更灵活,更主动,这样就能大量消灭敌人,到了一定时机,再举行反攻,延安就会重新回到我们的手里。)因此中央采取诱敌深入,寻找有利时机,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术,主动放弃延安。事实证明,毛主席的这步2.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作战情况

彭德怀、贺龙率西北解放军采用毛主席制定的“蘑菇战术”(解释)同敌人周旋。(电脑展示《党中央转战陕北路线示意图》)引导学生在图上找到有关战役的地点(延安、青化个月,歼敌3万多人,从而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西北战场的主动权转移到解放军手中。

3.山东解放区战况

在重点进攻陕甘宁的同时,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的另一个目标是山东。(电脑展示《孟良崮战役形势图》)指导学生结合地图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这一战役的情况。或利用影视资料制成多媒体。孟良孟良该战役的胜利粉碎了敌人对山东的重点进攻。

4.人民群众的支援与牺牲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解放军能以少胜多、转危为安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讨论回答:正确的战略战术、解放军的英勇作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解放军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国民党军队在解放区内受到孤立,得不到任何情报。)从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说明:战争的胜负不是取决于军队的数量、装备、外援,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心向背和是否能够运用正确的作战方针和作战方法。请学生讲述刘胡兰的英勇事迹。人民群众的支持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障。

三、国民政府危机四伏

国民党反动派在军事上节节失利,在政治、经济方面也陷入危机之中。国民政府的危机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具体表现是什么?(学生回答)主要体现在外交、经济、政治三方面。

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本目,并分组讨论填写下表:

国民政府危机四伏的表现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lishijiaoan/18451.html

  • 生物选修三专题五|选修三专题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a层1、 了解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起止时间、简单经过及结果和影响。。b层1、 美国侵朝、侵越战争的失败原因。2、 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c层1、 比较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异同。【情境导入】【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p108-1112、填写新坐标p68自主研修内容 3、构...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课件_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四、课标要求:以西欧、日本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英国混合市场经济的含义、撒切尔政府推行的经济改革政策及成效;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的特征、内容;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内容及成效;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含义、政府主导作用的表现及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概况。(2)过...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印度圣雄甘地的后人|第2课《圣雄甘地》教案

    【课标要求】 1、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开展土布运动、食盐进军、提倡不合作和绝食祈祷事迹等。 2、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甘地倡导和领导大规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_第一单元15-18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单元内容分析]15世纪之前的世界历史,各个地区的民族和国家基本上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路线平行地发展,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受制于地理隔绝及交通技术的限制,人类社会的横向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人类社会从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跨越是横向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突破,这一具有根本...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百家争鸣的教案]第一节百家争鸣教案

    第一节 百家争鸣教案一.设计思路以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先代哲人智慧为主题,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和精神升华,充分尊重学生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正视学生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差异,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和启迪作用。教师应注意避免生...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的重要考点|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明治维新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 明治维新第一节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课程标准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过程与方法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北魏孝文帝改革1001无标题】北魏孝文帝改革1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难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二.教学过程【知识疏理】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1、北魏的崛起及统一黄河流域2、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ppt】《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案

    一、课程标准通过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贫现象改变的表现及原因 (2)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及原因 (3)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2)利用...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教案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本节重点知识】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航海家及支持国、航线、意义;2、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开辟新航路的原因;3、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地区;4、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知识结构图解】一、新航路的开辟1、时间:15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扩张的时代”...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卷】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辅导讲义

    【备注】①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中使用的“了解”、“理解”、“认识”和“探讨”四个行为动词是指会考的测试能级要求,即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考试主要侧重于前三类。②题型比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观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