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史诗_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教学设计示例

高二历史教案 2014-05-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二历史教案】


一、导入  

同学们,先让我们一起回忆上节所讲过的内容。红色政权的建立及革命根据地的发展状况。

红军的发展,革命根据地的壮大,使国民党反对派惊恐不安。从1930年起,国民党对中央根据地连续发动了四次“围剿”,结果都被红军打败了。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红军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二、讲授新课

(一)、红军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l.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从课文内容看,前两次反“围剿”没讲经过。那么,同学们是否可以看出第一、二次反“围剿”的大致情况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介绍课本上的图表反映情况。

前两次反“围剿”斗争中,毛泽东制定的“撒开两手,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重点分析为什么要退却和退却到哪儿?这个问题要给学生简单讲一下。(可以参考《星火燎原》选编之二的有关文章给学生介绍)

国民党第一、二次“围剿”的失败大大震动了蒋介石,1931年7月,他亲任总司令,带着德、日、意国家的军事顾问,率30万大军和几十架飞机,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围攻。敌人来势凶猛,兵力10倍于红军。而那时候红军主力在哪儿呢?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千里回师是如何对付敌人和战胜敌人的呢?

(激发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讨论战斗的结果)

2.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第四次反“围剿”不是毛泽东亲自指挥的,因为在“左”倾错误领导下,毛泽东被排挤出对红军的领导,但是,通过前三次反“围剿”斗争,毛泽东的作战方针已深入人心,而负责指挥的周恩来、朱德仍运用了毛泽东的作战方针,创造了大兵团伏击敌人的战术,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又取得了胜利,这时全国工农红军已发展到了30万人。

(小结,打出中央工农红军粉碎敌人四次“围剿”情况简表)

(二)、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的开始

1.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

先请一位同学简单概括王明的一些情况,然后让大家阅读此目中的第一段小字部分内容。

2.王明“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通过学生读完本目第一段小字后,我们应该明确三点:(1)1931年初,王明掌握了中央的领导权;(2)反对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主张,要求红军攻取中心城市,结果白区党组织几乎全部暴露。博古继续推行王明的“左”倾错误主张。(3)1933年初,在上海的党中央机构被迫迁到中央革命根据地。经过一年的时间,待蒋介石第五次“围剿”开始时,反“围剿”的军事指挥权已完全落在“左”倾错误的领导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手中。李德根本不了解中国的情况,照搬外国的经验来指挥中国红军反“围剿”斗争。他们的战略方针是什么呢?在博古等人的战略方针指导下,红军的处境又如何呢?第五次反“围剿”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进行讨论,分组发言)

(教师打出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示意图)结果,战争进行了一年,“围剿”不仅未打破,根据地也日益缩小,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长征。

此时可以写本课标题并指出这是本课重点。向学生讲明:由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我们既要反对国民党的“围剿”,又要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课重点是讲中央红军的情况。

3.红军战略大转移——长征的开始(1934年10月)

(教师利用教学挂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或投影图讲述长征的经过)长征开始以后,“左”倾错误领导人博古又是怎样做的呢?结果怎样?

(学生讨论,发言)

(用投影打出肖华同志写的长征组歌诗词)路迢迢,秋风凉。敌重重,军情忙。红军夜渡于都河,跨过五岭抢湘江。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不怕流血不怕苦,前仆后继杀虎狼,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给学生进行讲解,以引起学生的理解性思考,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和确立毛泽东的地位做铺垫)

(指导学生讨论,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朗读刘伯承回忆的黑体字部分)

红军1935年1月强渡乌江,打下了遵义城,在遵义休整了12天。党中央就是在这时候召开了扩大了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这就是遵义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三)、遵义会议

1.背景(上面已讲过)

2.内容

3.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讲明两点:1.时间——1935年1月。2主要内容。(请学生归纳出主要几点)

(学生讨论、归纳、举手发言)

教师小结:

(1)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决议》,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2)对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进行改组,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3)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随后,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

思考: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对我党我军所起了怎样的重大作用?

(学生概括本目最后一段,可以集体朗读)

教师应强调此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以后的历史事实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四)、红军长征的胜利

1.红军的艰苦斗争

(1)四渡赤水:1935年1月19日红军自遵义北上,一渡赤水,进入川南。2月中下旬,又二渡赤水,重返遵义,歼敌两个师又八个团,取得长征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3月中旬,红军乘胜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当敌人前来堵截时,红军却又突然由川南重返贵州,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强渡乌江,佯攻贵阳。而当敌人增援贵阳时,红军却又迅速向云南前进,直通昆明。红军在10万多敌人包围的重兵之下,声东击西,在运动中粉碎了敌人的整个“追剿”计划,红军由被动变主动。

(2)巧渡金沙江:待敌人援兵增援昆明时,红军却以异常的速度到达金沙江,把长征开始以来一直尾追红军的蒋介石的军队甩掉了。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3)通过彝族区:红军沿川康边境到了大凉山地区,红军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释放了被国民党当作人质的彝族首领。后来刘伯承与彝族部落首领小叶丹谈判,并与其结拜金兰之盟。在他们的协助下,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区。

(4)强渡大渡河:红军先头部队袭击了大渡河边的安顺场守敌,占领了渡口。大渡河水深流急,两岸是崇山峻岭,18勇士乘着找到的惟一的一条小船,在惊涛骇浪中冲到了对岸,占领了敌人阵地,渡过了~支部队。

(5)飞夺沪定桥

(6)过雪山:为实现迅速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这一战略任务,部队开始翻越位于川西的夹金山。战士们互相帮助,发扬阶级友爱精神,终于胜利地跨越了失金山。

过草地:阅读本课小字部分,加深对过雪山、草地的了解,思考红军长征的艰难与伟大。(课时较紧,不一定单独发言)

(8)过腊子口,翻氓山,六盘山。

2.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甘根据地(1935年10月)

让学生阅读本目中有关介绍刘志丹的小字课文,对刘志丹的情况作一简单了解,思考为什么中央红军与刘志丹会师?有什么深远的历史意义?

3.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全班齐读毛泽东诗词,对七律《长征》诗中的语言进一步思考。

4.长征的历史意义

教师要讲明三层意思:(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2)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这是党和红军的精华,是中国人民最可宝贵的财产,是中华民族的支柱;(3)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提问:你了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前前后后的史实最大的启发是什么?并以此做一个小结。如有时间可以让学生在课堂讨论发言。

(五)、南方红军的游击战争

因学生在语文课中学过陈毅同志的《梅岭三章》,所以可让同学集体朗读本目中《赣南游击词》节选内容,并思考体会三年游击战中最艰苦最困难的情景。

板书设计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erlishijiaoan/18436.html

  • 生物选修三专题五|选修三专题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a层1、 了解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起止时间、简单经过及结果和影响。。b层1、 美国侵朝、侵越战争的失败原因。2、 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c层1、 比较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异同。【情境导入】【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p108-1112、填写新坐标p68自主研修内容 3、构...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课件_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四、课标要求:以西欧、日本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英国混合市场经济的含义、撒切尔政府推行的经济改革政策及成效;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的特征、内容;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内容及成效;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含义、政府主导作用的表现及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概况。(2)过...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印度圣雄甘地的后人|第2课《圣雄甘地》教案

    【课标要求】 1、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开展土布运动、食盐进军、提倡不合作和绝食祈祷事迹等。 2、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甘地倡导和领导大规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_第一单元15-18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单元内容分析]15世纪之前的世界历史,各个地区的民族和国家基本上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路线平行地发展,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受制于地理隔绝及交通技术的限制,人类社会的横向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人类社会从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跨越是横向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突破,这一具有根本...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百家争鸣的教案]第一节百家争鸣教案

    第一节 百家争鸣教案一.设计思路以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先代哲人智慧为主题,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和精神升华,充分尊重学生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正视学生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差异,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和启迪作用。教师应注意避免生...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的重要考点|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明治维新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八 明治维新第一节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课程标准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过程与方法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北魏孝文帝改革1001无标题】北魏孝文帝改革1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难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二.教学过程【知识疏理】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1、北魏的崛起及统一黄河流域2、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ppt】《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案

    一、课程标准通过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贫现象改变的表现及原因 (2)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及原因 (3)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2)利用...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教案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本节重点知识】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航海家及支持国、航线、意义;2、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开辟新航路的原因;3、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地区;4、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知识结构图解】一、新航路的开辟1、时间:15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扩张的时代”...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 【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卷】2020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辅导讲义

    【备注】①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中使用的“了解”、“理解”、“认识”和“探讨”四个行为动词是指会考的测试能级要求,即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考试主要侧重于前三类。②题型比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观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

    发布于:2014-05-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