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政治第二课知识点|初二政治第二课(开卷)

八年级政治教案 2013-05-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政治教案】


初二政治第二课(开卷)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学号_______   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2分x25=50分):

1、学校要有教学秩序,工厂要有生产秩序,机关要有工作秩序,公共场所要有活动秩序,这说明必须依靠(       )来维护社会公共生活。

A、共同的准则          B、法律                    C、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2、“无规矩不成方圆”是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规则是秩序的前提和基础

B、人人都可以按自己的规则办事

C、公共生活需要有共同规则

3、学生吴某出于好奇,播打报警电话“110”,谎称自己被勒索,当民警赶到后发现并无此事,于是民警将他带走,并给予行政处罚。吴某的行为属于:(       )。

A、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   B、侵犯公私财物的行为    C、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4、人们参加社会生活,遵守公共秩序的规则有(       )。

①刑法 ②公司法 ③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④反不正当竞争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某校初三学生王某,在一个周末看电影回家的路上,看到施工队在挖沟处设置的标志,就将该标志移到50米远处。据此回答5-9题:

5、这一行为属于(       )。

A、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    B、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C、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

6、对以上王某这一行为性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这是故意危害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物的行为

B、这是故意危害他人家庭财产的行为

C、这是故意扰乱交通秩序的行为

7、以上王某这一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大,产生的后果较严重。这是因为(       )。

    ①其行为指向的是不特定的多数人 ②其行为侵害的对象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事先无法确定 ③其行为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④其行为关系到施工队施工的安全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④

8、以上王某这一行为应受到的处罚是(       )。

A、根据学校纪律处罚          B、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        C、依据刑法处罚

9、青少年要用实际行动与这一行为作斗争,在日常生活中做到(       )。

①逐步学会同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作斗争 ②自觉按照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③大胆举报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④尽量避开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A、①②③                B、②                  C、①②③④

10、中学生张某在“五一”期间游览苏州名胜古迹盘门时,高兴之余用刀在城墙上刻下“张ⅩⅩ到此一游”,以示纪念。张某的行为属于(       )。

A、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B、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C、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

11、赵某和三个朋友到公园游玩。回家时,为抄近路,他们违反规定,擅自穿越一片绿地,踏坏了草坪。管理人员发现后,将其带回公园派出所,处50元的罚款和教育。赵某等人的行为(       )。

A、扰乱了公共交通秩序    B、妨害了公共安全         C、妨害了社会管理秩序

12、某市环古城风貌改造中,在古运河两岸装了能衬托古城风貌的各种造型漂亮的灯具,但有的灯具没装多久,就被人故意损坏。这种故意损坏灯具的行为是(       )。

    ①不道德的行为,但不违法 ②违法行为 ③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 ④扰乱了社会秩序的行为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13、在某些城市存在着一些专门以乞讨为生的流浪儿,他们中有些人在闹市区,见到开车的,就去敲车窗玻璃要钱。开车人不给钱他们就拦住不让开车,这些流浪儿的行为破坏了(       )。

    ①公共秩序 ②社会秩序 ③交通工具上的秩序 ④公共场所的秩序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14、下列属于扰乱交通工具上秩序行为的是(       )。

    ①超载行车 ②拒绝乘务人员查票 ③强行登车、抢上抢下 ④乘车不买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15、下列对公共安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公共安全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安全

B、公共安全关系到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C、公共安全指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的安全

16、每年的节假日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都要对饭店、影剧院、商场等公共活动场所进行检查,这样做是为了(       )。

A、维护公共秩序           B、维护公共安全           C、维护社会管理秩序

17、道路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因忘记设置施工标志导致一行人摔伤,该行为(       )。

    ①破坏了公共安全 ②属法律严禁的行为,要负法律责任 ③妨害了社会管理秩序 ④违反了民用设施、施工设施安全规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18、下列行为中属破坏社会管理秩序的有(       )。

    ①破坏公共草坪 ②污损国家保护的文物 ③故意损坏道路交通标志 ④吸食、贩卖毒品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19、为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有(       )。

    ①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②消防法 ③枪支管理法 ④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 ⑤刑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20、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处罚的机关是(       )。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机关

21、维护社会管理秩序(       )。

A、主要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B、只靠国家机关对社会实施管理

C、既要靠国家机关对社会实施管理,又需要人们自觉遵守

22、张某节假日约朋友在家娱乐,在家里大喊大叫、又唱又跳,使整个楼里的20多户人家无法正常休息的行为(       )。

A、是不道德的行为,只要给予舆论谴责

B、是违法行为,要受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

C、妨害了社会秩序,要受到法律制裁

23、青年人韩某在获悉法国“蜘蛛人”要徒手攀上海金贸大厦的消息后,在未经有关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徒手攀登金贸大厦,韩某的行为属于:(       )。

A、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B、值得赞许和提倡的维护国家荣誉和尊严的爱国行为

C、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24、某校高中三年级学生黄某与别人发生口角后因害怕被报复,便将家里的一把匕首带到学校。黄某的这种行为:(       )。

A、违反了学校纪律,但不违法

B、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C、属于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

25、为了维护公共秩序,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公园、剧院、博物馆等公共场所都制定了“须知”“规定”、“守则”等要求。这些要求对于参加公共场所活动的人来说:(       )。

A、具有法律的强制性      B、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性     C、只有道德义务的要求

 

二、判断改错题(2分x9=18分):

26、公共秩序是指车站、码头、民用航空战、市场、商场、公园、影剧院、娱乐场、运动场、展览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的秩序。(       )

改正:

 

27、法律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是通过强制人们遵守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来实现的。(       )

改正:

 

28、故意危害特定的少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就是破坏公共安全的行为。(       )

改正:

 

29、破坏公共安全的行为,一定会危害到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的安全。(       )

改正:

 

30、某市区大街上的一些公交站牌、电线杆上常常贴满了写有传呼机、手机号码的小广告(俗称“城市牛皮癣”),对此,该市政府采取了停机公示等办法维护社会公共安全。(       )

改正:

 

3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古训告诉我们有序的社会生活只有依靠法律确认和维护。(       )

改正:

32、社会管理秩序是指国家机关对社会的管理活动及秩序。(       )

改正:

 

33、维护公共安全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       )

改正:

 

34、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离不开社会公共秩序,谁扰乱了公共秩序,谁就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处罚。(       )

改正:

 

三、填表题(8分)

35、根据题目要求,把下列选项的序号填到表格中相应的空格里:

    ①在公共汽车上打架 ②非法存放枪支 ③故意毁坏路灯 ④扰乱教学秩序 ⑤未经批准,安装使用电网 ⑥吸食毒品 ⑦携带危险品上车 ⑧在长城上刻字

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

 

破坏公共安全的行为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

 

 

 

 

 

 

四、辨析题(4分)

36、上周,小明的刚刚买的自行车在电影院看电影时被偷了,妈妈既气愤又着急,而且再买一辆要花很多钱。这时,邻居小张给妈妈出个主意,说他有个亲戚可以给他一辆“跑车” (即来历不明的车),只要30元。问:小明和妈妈能否买这辆“跑车”?为什么?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zhengzhijiaoan/8043.html

  • 第三单元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题_第三单元相处有方

    第三单元 相处有方【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 2、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综合及思维辩别能力; 3、为教学质量检测奠定基础。【教学重点】:尊重、善意与沟通【教学难点】:正确面对竞争压力的方法和原则【教学方法】:讲解(分析)、练习、提问相结合【教学过程】:[复习专题内容]1、人们之间...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如何建设精神文明]法律对建设精神文明的基本措施做了明确规定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法律规定的建设精神文明的基本措施;能结合惩治制作、传播文化垃圾的犯罪分子的实例,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法律保障发表看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法律惩治制作、传播文化垃圾的犯罪分子的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法制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作文】《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领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能力目标: 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情感、态度与...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这种说法对吗]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学习内容: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教材分析:本目主要是为了进一步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发,是上一节内容的延伸,拓展。教材分别国家机关、团体组织、公民个人三个层次上介绍了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一些真实案例的分析,深刻认识“人治”的危害及“法治”的重要性,增强法治观...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财产留给谁教学设计】财产留给谁

    知识目标:通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及活动的体验与研究,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继承权,遗产继承的条件、方式、方法和继承人的资格。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理解继承权,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继承权,为。以后合法继承奠定基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遗产继承观,在遗产继承中既要有法律意识,又要弘扬中华...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掌握我国法律规定的对违反环境法行为的制裁方法,以及中学生自觉履行保护环境义务的努力方向。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对比的方法理解环境违法与环境犯罪的区别,提高辨析能力;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认识环境问题,提高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依法治理环境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宽容的内涵,以及为什么要宽容;了解宽容的表现。懂得宽容是一种美德;理解宽容问题上的是与非。 2.能力目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人和事的能力;辨证看待宽容与原则、自己与他人、和与同等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宽容他人、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PPT】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第六课 教学目标 识记未成年人的含义,我国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原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理解国家制定未成年人保护的意义。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并对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培养初步的正确判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现象和行为的能力。知道未成年人应该受到那些方面的保护,并...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第三单元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题_第三单元相处有方

    第三单元 相处有方△ 复习导航1.为什么人们之间需要理解?(1)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彼此间千差万别。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面对的处境、需求、心情、感受也各不相同。(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由理解开始。社会是由千差万别的个人组成的。如果人们之间没有相互理解,差异就会成为不可逾越的鸿沟,社会就可能变...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诚信做人到永远主题班会|诚信做人到永远

    第十课 1、什么是诚信 我们为人处事,与人交往,要讲究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就是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不虚假。2、“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的涵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一古训是说,人在理智状态下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忠实地履行承诺3、“人而无...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