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政治教案】
导入 新课:
材料分析:
材料一:1966年8月30日夜11点多,与著名作家、翻译家傅雷毫无瓜葛的上海音乐学院“红卫兵”闯入他家,开始了长达四天三夜的大抄家。为找到“罪证”挖地三尺,连埋在花下当肥料的鱼鳞都细细审视,最后,终于在阁楼上查获了所谓“反党罪证”:在一只寄存于傅家多年的箱子里,找到一面嵌有蒋介石头像的小镜子和一本有宋美龄照片的旧画报。在抄家“英雄”扬长而去之后,傅雷夫妇从容留下遗言,于当夜凌晨悬梁自尽,以死抗议法西斯式的抄家行为。
材料二:1955年震惊中外的“胡风反革命集团”案,就是由于胡风的一位旧友交出胡风在40年代与他的私人通信,而直接引发的。在全国清查“胡风集团”的运动中,与胡风通信就是有问题的证据。而胡风作为文学家,和各地文学青年有大量通信,这些通信全部给他们带来厄运。
提问: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方向:文革时期,法律被践踏。“红卫兵”可以无需任何法律程序,随意闯入别人的住宅,搜查所谓的反党、反革命证据;连人们用来问候、交流的私人信件也被人随意拆看,公民的人身权利受到严重侵犯,它直接影响了公民的安定生活、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
所以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第三框 (板书)
一、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板书)
学生分析动画,联系实际生活总结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的含义及重要性。分析合法搜查与非法搜查、非法侵入的区别。
讨论:班里丢了东西,班主任让几个学生搜查大家的书包、衣兜,一无所获后又带人去搜查学生宿舍。这种行为属于侵权行为吗?你注意到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好像很合理,其实已经侵犯了别人的权益?
通过讨论,让学生学会从法律角度看待是与非。
二、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板书)
教师编排几个小品让学生表演或者让学生自编自演,课堂表演之后,同学们分析行为是否侵权或侵害了什么权利。
若表演能力欠缺,也可以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妈妈看到上初中的女儿这几周心神不定,又不肯说出原因,就趁女儿不在的时候,翻了女儿的书包,看到一封信,妈妈正在看信的时候,女儿回来了。母女俩大吵一架。母亲说是为了关心女儿就应该这样做,女儿怪母亲不尊重自己。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老师为了自己班上的学生不出问题,要求每个同学的来往信件必须先经他过目,如果他觉得不妥,信就不能邮寄或接收。有人认为青少年的辨别能力差,老师的参与会让他们少走弯路,有人认为学生应有自己的自主权,老师的行为是违法的。
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通信自由,什么是通信秘密,法律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在什么情况下拆阅或扣押别人的信件才是合法的。
学生小结。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zhengzhijiaoan/8042.html
相关教案
- 【我国公民劳动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 维护祖国的安全_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内容]法律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及其主要内容作了明确规定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 【第九课古诗三首】第九课 第一框 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
-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 【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PPT】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就必须做到|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 [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保卫祖国 依法服兵役
-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知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
- 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有哪些|人类面临有严重的环境问题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
第三单元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题_第三单元相处有方详细阅读
第三单元 相处有方【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 2、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综合及思维辩别能力; 3、为教学质量检测奠定基础。【教学重点】:尊重、善意与沟通【教学难点】:正确面对竞争压力的方法和原则【教学方法】:讲解(分析)、练习、提问相结合【教学过程】:[复习专题内容]1、人们之间...
-
[如何建设精神文明]法律对建设精神文明的基本措施做了明确规定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法律规定的建设精神文明的基本措施;能结合惩治制作、传播文化垃圾的犯罪分子的实例,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法律保障发表看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法律惩治制作、传播文化垃圾的犯罪分子的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法制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作文】《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领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能力目标: 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情感、态度与...
-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这种说法对吗]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详细阅读
学习内容: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教材分析:本目主要是为了进一步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发,是上一节内容的延伸,拓展。教材分别国家机关、团体组织、公民个人三个层次上介绍了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一些真实案例的分析,深刻认识“人治”的危害及“法治”的重要性,增强法治观...
-
【财产留给谁教学设计】财产留给谁详细阅读
知识目标:通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及活动的体验与研究,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继承权,遗产继承的条件、方式、方法和继承人的资格。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理解继承权,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继承权,为。以后合法继承奠定基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遗产继承观,在遗产继承中既要有法律意识,又要弘扬中华...
-
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掌握我国法律规定的对违反环境法行为的制裁方法,以及中学生自觉履行保护环境义务的努力方向。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对比的方法理解环境违法与环境犯罪的区别,提高辨析能力;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认识环境问题,提高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依法治理环境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宽容的内涵,以及为什么要宽容;了解宽容的表现。懂得宽容是一种美德;理解宽容问题上的是与非。 2.能力目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人和事的能力;辨证看待宽容与原则、自己与他人、和与同等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宽容他人、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
-
【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PPT】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详细阅读
第六课 教学目标 识记未成年人的含义,我国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原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理解国家制定未成年人保护的意义。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并对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培养初步的正确判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现象和行为的能力。知道未成年人应该受到那些方面的保护,并...
-
第三单元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题_第三单元相处有方详细阅读
第三单元 相处有方△ 复习导航1.为什么人们之间需要理解?(1)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彼此间千差万别。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面对的处境、需求、心情、感受也各不相同。(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由理解开始。社会是由千差万别的个人组成的。如果人们之间没有相互理解,差异就会成为不可逾越的鸿沟,社会就可能变...
-
诚信做人到永远主题班会|诚信做人到永远详细阅读
第十课 1、什么是诚信 我们为人处事,与人交往,要讲究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就是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不虚假。2、“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的涵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一古训是说,人在理智状态下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忠实地履行承诺3、“人而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