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的邮票】《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教学设计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政治教案】
《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教学设计
大丰市刘庄二中 王书炎
一、 指导思想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新课程珠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要求,在《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教学设计中,要贯彻的指导思想是,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 生活的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达到如下目标:
1、 在获取知识 的同时,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养成探索问题实质和事物本质的良好习惯。
2、 通过“自主学习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潜能和求知欲望,培养收集和利用信息、发现问题和民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 课前准备
教师
学生
调查掌握,适当协调
确定主题,选择伙伴
指导培训,适时帮助
接受培训,制定计划
随时关注,及时鼓励
收集材料,实施研究
提供条件,组织交流
形成成果,交流完善
1、 确定主题,选择伙伴。教师要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供若干与本课教学密切相关的选题供学生选择,学生在确定自己的选题的同时选择合作伙伴。在《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主题下,又细化为“大气篇”、“土地篇”、“水篇”、“法律篇”、行动篇“等;教师在学生选择之后,适当调整过于集中或过于分散的小组。
2、 接受培训,制定计划。教师在预见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相关培养。如:在“人类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主题研究中,学生个人或小组在接受如何查阅文件、网络资源,如何进行访谈调查、问卷调查、社会调查,如何进行数据归类、统计和分析等方法的基本常识的指导和培训之后,选定研究方法、明确分工、制定详尽的研究进度。
3、 收集素材,实施研究。学生运用各种人方法,收集、整理、综合分析利用信息,尽量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提出个性化的观点和结论。如“大气组”可以采用统计、比较 数据的方法。将我市某两个月的大气质量作比较 分析,并横向联系生物、地理、等学科的相关知识;“水组”可以采用实地考察对地理教师进行谈访的方法,分析我市水资源的状况成因并提出合理建议;“土地组”可以采用上网、剪报等方法搜集有关“沙尘暴”问题的知识、资料和图片等信息。
4、 形成成果,完善交流。学生在依据研究方案进行实践的同时,要不断地完善和修改自己的研究成果。 这一过程中随时关注、适时指导,注意与相关学科老师建立联系,并积极提供条件,组织交流。
三、 课件制作
1、 充分利用网上已有资源,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网站,利用校园网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流。
2、 教师利用也可以指导学生利用POWERPINT制作演示文稿;教师侧重在教学难点 、课堂流程、主菜单的设计制作及音像资料的剪辑上。
3、 教师将师生作品、重要环保网站、网上信息进行链接,便于课堂上充分利用。
四、 教学流程
基本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导入 ,
做好辅垫
明确主题
组织学生观看“绿色奥运”的电脑画面并提问:“体育盛会为何冠以绿色?”
观看电脑画面,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分析“绿色奥运”的原因,明确本节课的主题――环境问题
参与实践,
探索新知
人类环境的含义
环境的分类
A、展示要素的课件,引导学生归纳出人类环境的内涵。
B、学生利用电脑进行“人类环境分类”的练习,及时分析错误的原因。
A、观看画面,积极思考、讨论,举例说明环境要素并尝试归纳出人类环境的内涵。
B、操作电脑进行练习,并及时更正失误,加深对人类环境分类的理解。
交流讨论,
经验共享
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
A、通过电脑画面,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出现是一个过程。
B、播放录像,使学生感受环境问题的具体体现。
C、安排学生分组汇报有关对大气、水、土地等具体问题的研究成果;适时鼓励学生实践创新精神,及时补充相关材料。
A、观看电脑画面,领悟懂得环境问题的出现是一个过程。
认真观看录像,感受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
B、各小组代表调出网上资料或自己制作的演示文稿,分另汇报有关在气、水、土地等方面环境问题的原因、表现及其危害“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总结归纳,突破重点、难点
“直接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通过概括学生的汇报成果,总结归纳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对难点进行“借助成语-具体事例-理性认识”的重点分析
借助教师提示,参与分析、讨论列举事例,真正理解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直接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联系实际,巩固迁移
增强环境意识及保护环境的紧迫性
引导学生列举身边存在的破坏环境的行为,分析其危害,为下节课做辅垫
列举自己身边存在的破坏环境的行为,分析其危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建议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zhengzhijiaoan/7974.html
相关教案
- 【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对不对】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的教学目标]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 第四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教案_第四课 第一框法律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及其主要内容做了明确规定(1)
- 第五课的英语_第五课 第三框 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
- 依法维护信访秩序|依法维护社会管理秩序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 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_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 [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
- [对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 第一课时用英语怎么说|第一课时 公民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 —— 初中政治第四册教案
- 第七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案_第七课 依法制裁违法犯罪-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
第三单元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题_第三单元相处有方详细阅读
第三单元 相处有方【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 2、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综合及思维辩别能力; 3、为教学质量检测奠定基础。【教学重点】:尊重、善意与沟通【教学难点】:正确面对竞争压力的方法和原则【教学方法】:讲解(分析)、练习、提问相结合【教学过程】:[复习专题内容]1、人们之间...
-
[如何建设精神文明]法律对建设精神文明的基本措施做了明确规定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法律规定的建设精神文明的基本措施;能结合惩治制作、传播文化垃圾的犯罪分子的实例,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法律保障发表看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法律惩治制作、传播文化垃圾的犯罪分子的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法制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作文】《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领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能力目标: 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情感、态度与...
-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这种说法对吗]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详细阅读
学习内容: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教材分析:本目主要是为了进一步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发,是上一节内容的延伸,拓展。教材分别国家机关、团体组织、公民个人三个层次上介绍了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一些真实案例的分析,深刻认识“人治”的危害及“法治”的重要性,增强法治观...
-
【财产留给谁教学设计】财产留给谁详细阅读
知识目标:通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及活动的体验与研究,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继承权,遗产继承的条件、方式、方法和继承人的资格。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理解继承权,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继承权,为。以后合法继承奠定基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遗产继承观,在遗产继承中既要有法律意识,又要弘扬中华...
-
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掌握我国法律规定的对违反环境法行为的制裁方法,以及中学生自觉履行保护环境义务的努力方向。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对比的方法理解环境违法与环境犯罪的区别,提高辨析能力;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认识环境问题,提高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依法治理环境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宽容的内涵,以及为什么要宽容;了解宽容的表现。懂得宽容是一种美德;理解宽容问题上的是与非。 2.能力目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人和事的能力;辨证看待宽容与原则、自己与他人、和与同等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宽容他人、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
-
【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PPT】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详细阅读
第六课 教学目标 识记未成年人的含义,我国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原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理解国家制定未成年人保护的意义。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并对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培养初步的正确判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现象和行为的能力。知道未成年人应该受到那些方面的保护,并...
-
第三单元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题_第三单元相处有方详细阅读
第三单元 相处有方△ 复习导航1.为什么人们之间需要理解?(1)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彼此间千差万别。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面对的处境、需求、心情、感受也各不相同。(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由理解开始。社会是由千差万别的个人组成的。如果人们之间没有相互理解,差异就会成为不可逾越的鸿沟,社会就可能变...
-
诚信做人到永远主题班会|诚信做人到永远详细阅读
第十课 1、什么是诚信 我们为人处事,与人交往,要讲究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就是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不虚假。2、“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的涵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一古训是说,人在理智状态下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忠实地履行承诺3、“人而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