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教案_第四课 第一框法律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及其主要内容做了明确规定(1)

八年级政治教案 2013-05-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政治教案】


第一框法律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及其主要内容做了明确规定

 

本课概述

1、本课地位:我国法律不仅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让学生明确法律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是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本课在全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2、知识结构:本课由引言和两个框题组成,主要阐述了法律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引言总领全文,简要提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第一框主要讲述法律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及其主要内容所作的明确规定;第二框主要讲述法律对建设精神文明基本措施的规定以及制止和制裁损害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

3、总体教法建议:本课的知识理论性较强,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可以利用事例、漫画、录像、电影、动画、小品表演等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宪法对思想道德建设内容的规定;简要说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和巩固,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列举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有关法律规定,表明法律保障并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事例的分析,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正面现象和反面现象的对比,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了法律规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注意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自觉遵守当地文明公约,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知识水平,逐步把自己培养成“四有”新人。

 

教学重点分析:

“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有关法律规定”是本框的又一个重点。因为首先教材用了很大的篇幅介绍了这部分内容;另外,学好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对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和巩固,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既是本框的重点,也是本框的难点。

它作为重点是因为,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要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好的,必须要下大力气,而这力气下在何处,关键是在教育。没有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无法搞好的。另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必须依靠法律。只有有了法律的保证,才能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制度化、法律化,才能防止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出现,才能开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它作为难点是因为,教材并没有指出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和巩固必须依靠教育,而这个问题又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必须向学生讲清楚。教师讲解与学生的理解都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教法建议:

(1)采用小品表演法;(2)采用事例分析法;(3)采用讨论或辩论法。(4)观看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

[导入  新课]

通过第三课的学习,同学们懂得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那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法律有什么关系呢?为解决这个问题,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

第四课 依法保障、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板书)

一、法律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及其主要内容做了明确规定(板书)

(一)法律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做了明确规定(板书)

为什么法律要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做明确规定呢?请大家阅读并思考书上华西村的巨变说明了什么?

(请一位同学朗读,然后讨论,教师归纳。)

华西村的巨变,是由于他们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花结出的硕果。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是什么?

(请同学看书后回答。)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含义。(板书)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为精神文明,它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及道德水平的提高。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地位和作用。(板书)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重要目标: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战略目标,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方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奋斗目标。
    重要保证:是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向正确方向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没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就会失去理想目标,现代化建设就有误入歧途的危险。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任务。(板书)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不断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4、宪法确立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法律地位。(板书)

首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法律保证。

其次,宪法规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法律地位。

因此,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但是党一贯的方针政策,而且是法律的要求,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大事,从而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一重要目标的实现有了最高的法律保障。忽视精神文明建设不但违反党的方针政策,而且违反宪法和法律,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二)法律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做了明确规定(板书)

(请学生看书回答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1、法律规定了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板书)

思想道德建设既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部分。

思想道德建设包括哪些内容呢?

首先,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其次,在全体人民中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

学生思考并回答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

那么,怎样进行道德教育呢?一靠教育,二靠法律。只有综合运用教育、法律等手段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才能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效约束和制止不文明的行为,实现民族素质的显著提高。所以,要进行道德教育,就必须普及“纪律和法制教育。”

2、法律规定了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板书)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

提问:请同学们看书回答:法律对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规定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第一,发展教育事业。

第二,发展科技事业。

请同学们看书回答:我国法律对发展教育事业的规定有哪些?科学技术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第三,发展卫生体育事业。

请同学看书回答;我国法律对发展卫生体育事业做了哪些规定?发展卫生体育事业有什么重要性?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第四,发展文艺事业和其他文化事业。

请同学们看书回答:我国法律对发展文艺事业和其他文化事业的规定是什么?你对我国文艺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以上四方面规定,都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性,并为这些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概念:什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明确了两个问题: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及其法律地位:二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其法律规定。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zhengzhijiaoan/7971.html

  • 第三单元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题_第三单元相处有方

    第三单元 相处有方【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 2、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综合及思维辩别能力; 3、为教学质量检测奠定基础。【教学重点】:尊重、善意与沟通【教学难点】:正确面对竞争压力的方法和原则【教学方法】:讲解(分析)、练习、提问相结合【教学过程】:[复习专题内容]1、人们之间...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如何建设精神文明]法律对建设精神文明的基本措施做了明确规定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法律规定的建设精神文明的基本措施;能结合惩治制作、传播文化垃圾的犯罪分子的实例,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法律保障发表看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法律惩治制作、传播文化垃圾的犯罪分子的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法制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作文】《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领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能力目标: 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情感、态度与...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这种说法对吗]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学习内容: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教材分析:本目主要是为了进一步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发,是上一节内容的延伸,拓展。教材分别国家机关、团体组织、公民个人三个层次上介绍了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一些真实案例的分析,深刻认识“人治”的危害及“法治”的重要性,增强法治观...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财产留给谁教学设计】财产留给谁

    知识目标:通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及活动的体验与研究,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继承权,遗产继承的条件、方式、方法和继承人的资格。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理解继承权,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继承权,为。以后合法继承奠定基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遗产继承观,在遗产继承中既要有法律意识,又要弘扬中华...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掌握我国法律规定的对违反环境法行为的制裁方法,以及中学生自觉履行保护环境义务的努力方向。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对比的方法理解环境违法与环境犯罪的区别,提高辨析能力;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认识环境问题,提高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依法治理环境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宽容的内涵,以及为什么要宽容;了解宽容的表现。懂得宽容是一种美德;理解宽容问题上的是与非。 2.能力目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人和事的能力;辨证看待宽容与原则、自己与他人、和与同等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宽容他人、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PPT】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第六课 教学目标 识记未成年人的含义,我国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原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理解国家制定未成年人保护的意义。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并对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培养初步的正确判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现象和行为的能力。知道未成年人应该受到那些方面的保护,并...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第三单元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题_第三单元相处有方

    第三单元 相处有方△ 复习导航1.为什么人们之间需要理解?(1)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彼此间千差万别。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面对的处境、需求、心情、感受也各不相同。(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由理解开始。社会是由千差万别的个人组成的。如果人们之间没有相互理解,差异就会成为不可逾越的鸿沟,社会就可能变...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诚信做人到永远主题班会|诚信做人到永远

    第十课 1、什么是诚信 我们为人处事,与人交往,要讲究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就是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不虚假。2、“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的涵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一古训是说,人在理智状态下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忠实地履行承诺3、“人而无...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