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维护信访秩序|依法维护社会管理秩序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2013-05-1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政治教案】


课题:维护社会管理秩序

教育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识记:《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维护社会管理秩序的规定;

理解:列举实例,表明社会管理活动中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应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运用:汇集自己的所见所闻,识别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现象,并认识其危害;养成自觉维护社会管理秩序的习惯;

  (二)能力目标

在了解有关社会管理秩序的法律规定的同时,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即区分哪些行为是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以及妨害社会管理秩序应受到怎样的制裁;

  三)思想觉悟目标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同学们知道维护社会管理秩序的重要性,以及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具体表现,能自觉地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管理秩序,并同各种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作斗争;

教学重点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有关维护管理秩序的规定;

教学难点 

社会管理活动中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教学方法

讲授法、阅读法、讨论法等

教学辅助助手段

Powerpoint教学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个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社会公共生活又离不开共同的准则。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保障都离不开法律。我们也知道我国有关治安行政管理方面的重要法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保障公共安全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那么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管理活动能不能离开法律呢?请同学们看漫画(放出第一张幻灯片《“打”电话》)

(二)导入  新课

为什么会出现漫画上的现象呢?

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社会生活中的管理活动重要吗?

社会管理活动要不要有一定的秩序呢?

(先让学生说,然后教师再总结)设疑:

什么叫社会管理秩序呢?

你在社会生活中遇到过这种现象吗?

面对这种现象我们该怎样对待的呢?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在维护社会管理秩序方面又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通过反问,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框《维护社会管理秩序》

(三)讲授新课

(板书课题:维护社会管理秩序)

一、讲授社会管理秩序需要法律来维护

(板书:社会管理秩序需要法律来维护)

1、从“管理”词语入手,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管理活动的现象;

(教师注意引导和设疑,然后抓住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实例来剖析)

2班级管理活动的现象中,让学生明白:(用第二张幻灯片显示)

          1)、管理活动中要有一定的规范;

2)、管理活动中都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两个方面;

3)、通过管理能够保持良好的秩序,从而使学习、生活能够正常地进行;

3、社会生活中的管理活动及秩序

(教师注意从学生身边的生活进行合理的过渡,引出社会生活中的管理活动及秩序)

对公用设施的管理:路灯、自来水管道、煤气管道、公用电话等

对文物的管理:博物馆的展品、李府、包公墓、明教寺等

对毒品的管理:吸毒、注射毒品等

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秩序等

4、社会生活中的管理活动及秩序中,让学生明白:(用第三张幻灯片显示)

社会管理活动中的管理者是国家机关;

社会管理秩序是专指国家机关对社会的管理活动及秩序

(板书:什么叫社会管理秩序)

 5、被管理者的依法接受管理和管理者要依法管理,说明社会管理活动中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1)被管理者的依法接受管理,依法做事,依法律己,就维护了社会管理秩序。(可结合学生实际简说)

2)(可通过“管理者是否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的反问)让学生阅读教材P28页的第一自然段,即楷体字部分并设疑(用第四张幻灯片显示)

刘某为什么被清理出公安队伍?

刘某被清理出公安队伍表明什么?

生活中,你或你的朋友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

(注意进行思想教育,从而明确我国的法治建设任重道远)

         3)结合江总书记在十六大报告和朱总理在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工作报告中都强调要依法行政,设疑“管理者如果不受法律的约束将会导致什么结果?”(让学生讨论)

总之,维护社会管理秩序,保障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只有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才能各安其位、各司其职,保证政令畅通、秩序井然。

(板书:法律规范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行为)

讲授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的处罚

(承接我国依法治国的任务任重道远,明确社会管理活动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设疑:“如何处罚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呢?”板书: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处罚)

1、         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行为要依据刑法来处罚

(“法轮功”组织以“强身健体”和“真、善、忍”为幌子,蒙骗广大群众,发展非法组织,进行非法活动,他们围攻党政机关,并发展到煽动“痴迷者”在天安门广场自焚,)这种严重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行为一定要用刑罚来处罚。

(板书:依据刑法来处罚的行为)

2、         尚未触犯刑法的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要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来处罚

(板书: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来处罚的行为)

1)讲述明知是赃物而购买的案例——被“便宜”咬了手

设疑:什么叫赃物?明知是赃物而购买有什么危害?

(可让学生先讨论,最后教师再明确)(用幻灯片显示)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对明知是赃物而购卖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

通过说一说“你碰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进行思想教育:

2)通过“某某到此一游”的社会现象说文物、名胜古迹、公共场雕塑不能污损和破坏

说一说文物、名胜古迹、公共场雕塑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用幻灯片显示)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对故意污损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损毁公共场雕塑,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200元罚款或者警告

3)将幻灯片切换回第一张幻灯片《“打”电话》漫画

让学生明白的重要性:(公用设施是公共财物,它的存在方便人们生产和生活,甚至是人们生活所离不开的)

进一步明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对故意毁路灯、邮筒、公用电话或者或其他公用设施,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以50元罚款或警告

4)设疑:杏花公园“不要攀折花木、不要践踏草坪”等提示标语设置得有必要吗?

让学生讨论,教师再明确:起到了提醒游客的作用,保护了公园里的花草树木。同时让学生明确花草树木是人们生活环境的一部分,是国家为了美化、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花费了很大的人力、物力种植的。

引导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的案例,明确: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对违反规定,破坏草坪、花卉树木的,5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总之,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以上规定中,我们可知它在维护社会管理秩序中的重要作用了。你还能在社会生活中做出以上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吗?

(四)巩固新知

结合板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社会管理秩序的维护也离不开法律的道理,知道了管理活动中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我们也明白了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处罚,犯罪行为要依据刑法处罚,尚未触犯刑法的,要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来处罚。认识到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在维护社会管理秩序中的重要作用。

(五)巩固练习(用第七张幻灯片显示)

一、是非判断

1、我国社会管理法律只规范被管理者的行为

2、小偷偷来的东面,价格低,很划算

二、案例分析

   某厂工人刘兵,以5元钱一盒的价格向同厂工人孙浩推销皖烟。孙浩问刘兵:“怎么这么便宜?这烟是从哪儿来的?”刘兵说:“是偷来的”。孙浩还是花了100元买了20

问:1、孙浩的行为正确吗?是一种什么行为?

 

2、孙浩的行为触犯了什么法律?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六)板书设计 

三、维护社会管理秩序

(一)社会管理秩序需要法律来维护

1、什么叫社会管理秩序

2、法律规范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行为

(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处罚

1、依据《刑法》来处罚的行为

2、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来处罚的行为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zhengzhijiaoan/7969.html

  • 第三单元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题_第三单元相处有方

    第三单元 相处有方【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 2、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综合及思维辩别能力; 3、为教学质量检测奠定基础。【教学重点】:尊重、善意与沟通【教学难点】:正确面对竞争压力的方法和原则【教学方法】:讲解(分析)、练习、提问相结合【教学过程】:[复习专题内容]1、人们之间...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如何建设精神文明]法律对建设精神文明的基本措施做了明确规定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法律规定的建设精神文明的基本措施;能结合惩治制作、传播文化垃圾的犯罪分子的实例,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法律保障发表看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法律惩治制作、传播文化垃圾的犯罪分子的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法制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作文】《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领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能力目标: 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情感、态度与...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这种说法对吗]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学习内容: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教材分析:本目主要是为了进一步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发,是上一节内容的延伸,拓展。教材分别国家机关、团体组织、公民个人三个层次上介绍了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一些真实案例的分析,深刻认识“人治”的危害及“法治”的重要性,增强法治观...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财产留给谁教学设计】财产留给谁

    知识目标:通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及活动的体验与研究,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继承权,遗产继承的条件、方式、方法和继承人的资格。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理解继承权,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继承权,为。以后合法继承奠定基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遗产继承观,在遗产继承中既要有法律意识,又要弘扬中华...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掌握我国法律规定的对违反环境法行为的制裁方法,以及中学生自觉履行保护环境义务的努力方向。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对比的方法理解环境违法与环境犯罪的区别,提高辨析能力;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认识环境问题,提高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依法治理环境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宽容的内涵,以及为什么要宽容;了解宽容的表现。懂得宽容是一种美德;理解宽容问题上的是与非。 2.能力目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人和事的能力;辨证看待宽容与原则、自己与他人、和与同等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宽容他人、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PPT】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第六课 教学目标 识记未成年人的含义,我国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原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理解国家制定未成年人保护的意义。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并对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培养初步的正确判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现象和行为的能力。知道未成年人应该受到那些方面的保护,并...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第三单元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题_第三单元相处有方

    第三单元 相处有方△ 复习导航1.为什么人们之间需要理解?(1)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彼此间千差万别。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面对的处境、需求、心情、感受也各不相同。(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由理解开始。社会是由千差万别的个人组成的。如果人们之间没有相互理解,差异就会成为不可逾越的鸿沟,社会就可能变...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 诚信做人到永远主题班会|诚信做人到永远

    第十课 1、什么是诚信 我们为人处事,与人交往,要讲究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就是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不虚假。2、“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的涵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一古训是说,人在理智状态下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忠实地履行承诺3、“人而无...

    发布于:2025-11-1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