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维护正义教案|自觉维护正义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政治教案】
(一) 教材分析:
《自觉维护正义》是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十课《我们维护正义》第二框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一框《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了解了 “正义”的内涵、表现、作用及正义与公平的关系后,让学生进一步明辨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感悟到有正义感、为人正直,是做人应有的优良品质,以升华道德境界,践行伸张正义,激发学生为自身、为他人的正义而努力,为集体的正义而奔走,为国家的正义而奋斗的情感。
(二) 学生分析
初中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还处于逐步认识并付诸行动阶段,尤其对“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这至关重要的问题也不甚清楚,所以这节课通过学生合作、探讨、体验、感悟等活动学会做正直的人、做自觉维护正义的人是十分重要的。
(三) 设计理念
1、 增强品德课教育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做到知行统一,是通过教学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化的统一来体现的。
2、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收获,实现由道德教育向道德学习的转化。
3、 三维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居主导地位;以人性养育为主线;着力引导和教育学生承担社会责任。
(四) 对应课标
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五)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较明确地了解“遵守社会制度规则和程序”及“自觉维护正义”的内涵,了解正义、正直与人格的关系;通过对活动的参与,在活动中探讨、思考、体悟,使学生分析、判断、辨别能力、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参与中升华道德境界,激发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义感以及做个正直人的强烈愿望。
(六) 教学流程(附表)
教学环节 活动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主题引入 从上节课《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导入本课 明确:怎样“自觉维护正义”是本节课研究的主题 利用上节课已学过的知识,找到第十课前后两节课的联系点,从而切入本课
主题探究 活动一:探究如何“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的问题 投影:(教材中)小赵和小孙保送名额让小敏挤占的短片 思考、讨论:1、保送为什么要通过综合考试的方式来确定人选?2、小敏得到保送名额会带来什么影响?
3、你遇到过类似事情吗?有什么感受?
4、归纳总结:正义和正义制度是面向全体成员的……维护正义。(教材112页) 通过学生思考、讨论、体悟,得出结论,实现道德教育向道德学习的转化。
接续投影:小孙找班主任要求给个说法,小赵忍气吞声
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 思考、讨论发言:
1、 小赵忍气吞声带来什么影响?
2、 小孙的行为有意义吗?
3、 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非正义行为?你当时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4、 总结归纳:生活中非正义的行为会损害别人的权利和机会进而危害整个社会。 通过学生辩论探究,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激发学生“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的情感。123
幻灯出示:德国新教牧师的短诗:“在德国……没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教材113页) 交流:举例谈“生活中面对非正义行为采取消极态度以后的结果” 通过正反两反面的例子,增强学生“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的情感。
活动二:探究如何“做有正义感的人”
幻灯出示:
几个辨别正义和非正义的案例:1、2、3、4、为教材中的例子
5、 王嵌经常让老实厚道的李小华替自己做值日
6、 小高经常趁交警不注意闯红灯
7、 小明制止了刘浩踩麦苗 思考、讨论、体悟:
1分析这些案例中的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
2、如果你看到这些情形,会有什么感受?
3、总结归纳:“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采取行动来维护正义”(教材113页) 师生互动,体现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多让学生在实际例子中去感受、体悟。
1、述:有正义感的人,也是正直的人,他们的行为感动着我们,也影响着社会。请拿出你们课前收集的这些人的事迹材料来,我们相互交流 小组交流:作品展,介绍古今中外有关正义之士的事迹、尤其是正直同学的事迹……
归纳总结:“我们都希望……更和谐”(教材114页) 树立榜样,使学生今后的行为有所依傍,知道自己要做个什么样的人。
2.幻灯出示:“中华民族具有崇尚正直的传统……决不趋炎附势,奉承诌媚”(教材中相关连接)
讲述《苏武牧羊》的故事 交流、体悟:
1、 故事颂英雄,名言赞美德,把自己喜欢的名言做成书签
2、 总结归纳:“有正义感……不能没有浩然正气”(教材114页) 做有正义感、正直的人是中华传统的做人标准,以此来激发学生“做有正义感的人”。
增强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拓展延伸 活动三:探究如何“自觉维护正义” 投影:徐洪刚勇斗歹徒的短片
讲述自己外甥勇斗歹徒事迹 思考、讨论:
1、 徐洪刚的英雄壮举体现了什么情感和精神?
2、 你的见闻中有哪些是体现正义、正直的人格力量的?
3、 你想做受人敬佩的正直的人吗?怎么去做? 通过现实例子,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达到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化的统一。
课堂总结 点拨,引导 总结归纳:“有正义感的人……为国家的正义而奋斗”(教材115页)
附:(苏武牧羊的故事)
在中国有一个流传广泛的故事,就是苏武牧羊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苏武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不畏强权,仍然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苏武是公元前一世纪中国汉朝人。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公元前1XX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朝皇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最初,单于派人向苏武游说,许以丰厚的奉禄和高官,苏武严辞拒绝了。匈奴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酷行。当时正值严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单于命人把苏武关入一个露天的大地窖,断绝提供食品和水,希望这样可以改变苏武的信念。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过了好几天,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苏武放出来了。123
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去。”
与他的同伴分开后,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在这里,单凭个人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棒和一小群羊。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棒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回到自己的国家。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棒上面的装饰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白了。
在贝加尔湖,苏武牧羊达十九年之久。十几年来,当初下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单于已去逝了,就是在苏武的国家,老皇帝也死了,老皇帝的儿子继任皇位。这时候,新单于执行与汉朝和好的政策,汉朝皇帝立即派使臣把苏武接回自己的国家。
苏武在汉朝京城受到热烈欢迎,从政府官员到平民百姓,都向这位富有民族气节的英雄表达敬意。两千多年过去了,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心理要素。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zhengzhijiaoan/164819.html
-
第三单元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题_第三单元相处有方详细阅读
第三单元 相处有方【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 2、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综合及思维辩别能力; 3、为教学质量检测奠定基础。【教学重点】:尊重、善意与沟通【教学难点】:正确面对竞争压力的方法和原则【教学方法】:讲解(分析)、练习、提问相结合【教学过程】:[复习专题内容]1、人们之间...
-
[如何建设精神文明]法律对建设精神文明的基本措施做了明确规定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法律规定的建设精神文明的基本措施;能结合惩治制作、传播文化垃圾的犯罪分子的实例,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法律保障发表看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法律惩治制作、传播文化垃圾的犯罪分子的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法制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作文】《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领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能力目标: 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情感、态度与...
-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这种说法对吗]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详细阅读
学习内容: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教材分析:本目主要是为了进一步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发,是上一节内容的延伸,拓展。教材分别国家机关、团体组织、公民个人三个层次上介绍了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一些真实案例的分析,深刻认识“人治”的危害及“法治”的重要性,增强法治观...
-
【财产留给谁教学设计】财产留给谁详细阅读
知识目标:通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及活动的体验与研究,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继承权,遗产继承的条件、方式、方法和继承人的资格。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理解继承权,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继承权,为。以后合法继承奠定基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遗产继承观,在遗产继承中既要有法律意识,又要弘扬中华...
-
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掌握我国法律规定的对违反环境法行为的制裁方法,以及中学生自觉履行保护环境义务的努力方向。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对比的方法理解环境违法与环境犯罪的区别,提高辨析能力;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认识环境问题,提高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依法治理环境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详细阅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宽容的内涵,以及为什么要宽容;了解宽容的表现。懂得宽容是一种美德;理解宽容问题上的是与非。 2.能力目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人和事的能力;辨证看待宽容与原则、自己与他人、和与同等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宽容他人、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
-
【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PPT】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详细阅读
第六课 教学目标 识记未成年人的含义,我国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原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理解国家制定未成年人保护的意义。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并对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培养初步的正确判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现象和行为的能力。知道未成年人应该受到那些方面的保护,并...
-
第三单元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题_第三单元相处有方详细阅读
第三单元 相处有方△ 复习导航1.为什么人们之间需要理解?(1)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彼此间千差万别。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面对的处境、需求、心情、感受也各不相同。(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由理解开始。社会是由千差万别的个人组成的。如果人们之间没有相互理解,差异就会成为不可逾越的鸿沟,社会就可能变...
-
诚信做人到永远主题班会|诚信做人到永远详细阅读
第十课 1、什么是诚信 我们为人处事,与人交往,要讲究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就是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不虚假。2、“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的涵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一古训是说,人在理智状态下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忠实地履行承诺3、“人而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