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知识点]八年级上册《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说课设计

八年级物理教案 2012-12-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物理教案】

说课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和声的利用之后,对声学知识的延伸拓展。课程标准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为“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本节内容可分为三部分:(1)噪声的来源;(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3)控制噪声。
噪声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我国于 1996年10月29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本节内容的物理知识不多,难度不大,教学主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让学生经能探究防止噪声各种措施的过程,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这些内容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具有丰富的德育教育价值。在渗透学法,培养学习习惯的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点评:教学内容的分析包括了本节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最新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内容的要求、本节的主要知识点和本节教学内容的详细分析。分析详细而具体,科学而准确。
2.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②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观念。
点评:说课者通过对教材和课标的详细研究,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定位准确,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实际。
3.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控制噪声的途径
教学难点:噪声的危害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4.教学用具
为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实际教学目标,课前需要准备如下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玻璃、铁钉、示波器、电动机、泡沫塑料、罐头盒等
点评:本节内容的教学总体难度不大,教学重点是控制噪声的途径,相对本节的其他知识点来说,难点是噪声的危害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说课者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分析合理,对教学用具的准备详细而全面。
二、说学情
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求知欲高。刚开始学习物理,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有较强的上进心和探究知识的欲望。但是,学生对于学习物理的方法并未掌握,所以,教师要予以必要的学法指导。本节课内容难度不大,要求不高,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便于为以后的教学做铺垫。
点评:说课者对初二学生学情的分析准确、科学,对教师如何依据学生的学情处理教学内容,分析的全面而深刻。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启发式讲授法: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出发,采用各种形式的讲授给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导入新课时以“全国爱耳日”为契机,利用几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利用讲授的方法引出本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再如,在学习噪声的概念和来源时,教师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利用几个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然后讲授总结。123
演示实验法:物理规律暗藏在现象中,在认识噪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演示实验“用泡沫塑料在玻璃上快速摩擦,发出刺耳的声音”使学生体验噪声,加深对噪声的认识。
2.学法
讨论法: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如在教学过程中,可组织学生讨论:噪声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样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
实验法:如在进行控制噪声的教学时,组织学生进行学生实验,体验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阅读法:阅览读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对于一些内容较简易的知识,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来解决。如在学习噪声的概念和来源时可使用阅读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提问,巩固旧知
教师利用下面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复习前面学习的有关知识: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什么? 声音的三个特性分别与什么有关?
点评:通过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复习巩固上节所学内容,两个问题基本囊括了上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情景导入,激发情趣
教师利用下面的问题导入新课:XX年3月3日是第十四次“全国爱耳日”,主题为:“健康听力,幸福人生——关注老年人听力健康”。 噪声是损害听力的重要原因,什么是噪声?噪声有哪些危害?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有关噪声的一些知识。
点评:从“全国爱耳日”导入新课,密切联系时事热点,激趣设疑,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标理念。
 (三)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噪声的来源
教师引导,认识噪声:
教师通过播放歌曲、演示实验、组织学生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物理知识:
(1)播放谭晶演唱的歌曲地球村,让学生欣赏美妙的音乐;
(2)用泡沫塑料在玻璃上快速摩擦,发出刺耳的声音;
(3)让学生一起听一名学生讲故事,同时让另一名学生在旁边大声唱歌。
教师在进行上面教学活动的同时,利用示波器展示以上进程中声音的波形,加深印象。
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噪声:通过对比(1)和(2),问学生:你喜欢哪一种声音?在第(3)种情况中,唱歌对大家听故事有什么影响?
阅读教材,明确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关于噪声的来源的描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物理学的角度讲,什么是噪声?
(2)从环境保护角度讲,什么是噪声?
(3)第一类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4)教室和教室周围有哪些噪声?这些噪声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点评:(1)教师通过创设特定的物理问题情景,使物理学习生动有趣,简单易懂;(2)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重视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基本内容,矫正一部分学生不爱看书,忽略教材的不良习惯。
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教师讲解:人们以“分贝”为单位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其字母符号为“db”。0 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43页内容和“小资料:人对不同强度的声音的感觉”,完成以下问题:
(1)找出以下几种声音的强弱:
轻声耳语的声音;图书馆阅览室中的声音;人与人之间的一般说话声;很嘈杂的马路上的声音;喷气式飞机起飞的声音123
(2)讨论:噪声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总结:强的噪声可以引起耳部的不适,如耳鸣、耳痛、听力损伤等;噪声可以使工作效率降低;损害心血管;干扰休息和睡眠等等。
教师用问题引导学生组队辩论:鞭炮燃放有木有?
问题:王安石《元日》诗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燃放鞭炮是我国的传统,近年来,许多大城市采取了一些禁止性的办法。从环境保护以及喜庆的角度,发表你对此事的看法,并且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更合理的建议。(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点评:由学生自愿组成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体现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体现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3.控制噪声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掌握控制噪声的知识。(利用实验增加学生的体验。)
(1)学生实验:把旋转的电动机放在桌子上,会产生较大的声音;将电动机用软泡沫塑料垫起,减少桌面的振动,噪声明显减弱;将电动机置于空罐头盒上,将罐头盒用软泡沫塑料垫上,再用软泡沫塑料挡在电动机与学生之间,发现噪声明显减弱;听到噪声时,捂住耳朵,噪声明显减弱。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控制噪声的三条途径:①防止噪声产生;②阻断噪声传播;③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2)教师引导学生做教材上的“想想做做”,并引导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采用不同方法减弱噪声的实例。
教师讲解控制噪声的必要性,并介绍“禁止鸣笛”的标志。
点评:本节的重点是控制噪声的途径,说课者通过引导组织学生实验,探究出控制噪声的三条途径,符合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
 (四)效果检测,课堂小结
教师利用课件投影习题进行效果检测。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知识。
五、说板书设计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的来源
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单位:分贝(db)
0 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3.控制噪声
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wulijiaoan/3233.html

  •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反思】3.2生活中的透镜

    3 2 生活中的透镜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2.教材简析 :在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并且在制作模型照相机的...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填空|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知识提炼: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拓展: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知识提炼: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拓展:能...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电路与电流思维导图】《电路与电流》期末复习资料

    第三部分 电路与电流  【知识结构】  一、 电路的组成:  1 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 各部分元件的作用:(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八年级物理上册《电流和电路》知识点归纳

    电荷1、用绸子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c),简称库。4、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

    详细介绍:课题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执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学生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二教学过程设计1.测量2 长度的单位3 正确使用刻度尺教学过程设计4 正确记录测结果5 误差三.思考与作业四板书第一章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五简要说明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斜坡的启示教学反思|《斜坡启示》教学设计_

    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 (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b类 教学内容:斜坡的启示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规律,以及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创...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电磁铁课堂实录]“电磁铁”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电磁铁,学会制作电磁铁,认识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  2.过程和方法。  经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的过程,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养成主动与他...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汽化和液化|汽化和液化

    【内容分析】《汽化和液化》是第四章第三节,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汽化|汽化

    设计思想  一、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汽化”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与汽化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