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设计一等奖]“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教案 2012-12-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物理教案】

  【教材分析

  噪声影响人们身心健康,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我国于1996年10月29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本节课的物理知识不多,教学主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让学生经历探究防止噪声各项措施的过程,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意识,联系实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与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

  难点

  环境保护的教育。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录音机、气球、玻璃板、示波器、教师教学参考用书、网上查找资料

  学生:闹钟、泡沫塑料、空纸盒、棉花、网上查找资料

  【板书设计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噪声的来源

  1、物理学角度:

  2、环境保护角度:

  二、噪声等级――分贝(db)

  三、噪声危害

  四、控制噪声

  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教学流程

  激趣导入     实验探索    交流讨论    演示验证     应用举例     测评小结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提问

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声音有哪些特性?

思考、回答

使学生对有关知识进行回顾,以备本节使用

●导入新课

今日说法:由一学生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法》中的主要内容。演示:

1、以中音播放一曲,然后突然以很大的声音播放。

2、先播放一曲乐音,再播放一段噪声。

3、用充气的气球在干燥的玻璃上摩擦,其声音听起来人们感到非常不舒服。

学生说法

体验中去比较、思考并讨论,然后由学生提出问题并猜想。

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生活现象往往会促使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引起学生的重视。

●进行新课

一、噪声的来源

演示:观察噪声的波形,如图1.4-1噪声的波形。(见教材)

利用示波器观察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并与音叉声音的波形做比较。

演示:播放一段噪声,如建筑工地的敲击声、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隆声、电锯声、机器的轰鸣声等。

归纳结果──噪声的来源。

引导学生讨论和发言,师生一起归纳结。

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学生阅读26页的表,请学生回想在这些环境中的感受,并归类。12

举例:噪声对人们有哪些危害?

讨论:非洲北部农村70岁老人的听力比美国20多岁的城市青年还好,这是为什么?

三、噪声控制

学生实验:课本上没有实验的,为了让学生感受更深,特增设学生实验。

实验步骤:用闹钟作声源,将闹钟用泡沫塑料垫起;或将闹钟置于空纸盒中;或用棉花塞住耳朵,都可以感觉到噪声减弱了。

学生阅读课本图1.4-4几种控制噪声的措施的实例。

举例:生活中治理噪声的例子。

环境保护的教育

测评与小结

课堂小测试

测试反馈,师生共同评讲矫正。

请学生小结

噪声的来源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噪声的控制

环境保护

布置作业 

学生练习

观察、直觉思维、理解。

讨论5分钟,举手发言,讲述噪声的来源。

阅读并归类。

发言,举各种例子讨论2分钟,举手发言。

明了方法步骤。两人一组,动手做实验,操作、观察、分析。(5分钟)

阅读并归类。

发言,举各种例子。

做5分钟测试

讨论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

通过演示,使学生对噪声的概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以及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思维发散,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去发现噪声控制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理论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通过练习,检测学习效果。

反馈,共同矫正。

最后的归纳总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对本节重点内容进一步巩固。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wulijiaoan/3232.html

  •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反思】3.2生活中的透镜

    3 2 生活中的透镜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2.教材简析 :在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并且在制作模型照相机的...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填空|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知识提炼: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拓展: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知识提炼: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拓展:能...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电路与电流思维导图】《电路与电流》期末复习资料

    第三部分 电路与电流  【知识结构】  一、 电路的组成:  1 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 各部分元件的作用:(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八年级物理上册《电流和电路》知识点归纳

    电荷1、用绸子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c),简称库。4、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

    详细介绍:课题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执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学生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二教学过程设计1.测量2 长度的单位3 正确使用刻度尺教学过程设计4 正确记录测结果5 误差三.思考与作业四板书第一章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五简要说明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斜坡的启示教学反思|《斜坡启示》教学设计_

    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 (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b类 教学内容:斜坡的启示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规律,以及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创...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电磁铁课堂实录]“电磁铁”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电磁铁,学会制作电磁铁,认识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  2.过程和方法。  经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的过程,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养成主动与他...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汽化和液化|汽化和液化

    【内容分析】《汽化和液化》是第四章第三节,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 汽化|汽化

    设计思想  一、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汽化”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与汽化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发布于:2012-12-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