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方式|第三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八年级生物教案 2012-10-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生物教案】

第三节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目的要求

1、  能说出本节的知识要求。

2、  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的意义。

3、  通过对“蚂蚁的通讯”的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

4、  通过在探究活动中的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相互交流,资源共享的能力。

5、  培养学生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

重点

难点

重点:

1、  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  探究活动的设计。

难点:

1、  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明确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  探究活动的设计。

教学方法

提问法、谈话法、举例法

教具

介绍蚂蚁的片断

参考书

《动物学》、《教师教学用书》

板书

实验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一、蚂蚁的通讯

1、  通讯的含义

2、  探究活动:

蚂蚁的通讯:

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即利用了嗅觉,嗅觉感受器分布在触角上,此外,蚂蚁也会利用触角的触觉功能相互沟通。

三、生物之间信息交流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时间

一、蚁的通讯

 

 

有通过声音、气味、动作等方式进行信息交流

 

 

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动物信息交流,提到动物之间的交流有什么方式?

那蚂蚁又是用什么方式进行交流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这节课蚂蚁的通讯。

3分钟

1、  通讯的含义

 

 

 

 

 

 

 

 

2、探究活动:

 

 

 

 

 

 

 

 

 

 

 

 

 

 

 

 

蚂蚁的通讯:

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即利用了嗅觉,嗅觉感受器分布在触角

上,此外,蚂蚁也会利用触角的触觉功能相互沟通。

回忆通讯的概念

 

带问题看片

 

回答蚂蚁的通讯方式有:通过气味和触角的碰撞。

 

 

以八个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发表意见

 

 

观看影片

 

 

 

回答:

1)蚁群会到处乱走

2)蚂蚁会两个分叉都走。

 

 

做笔记

 

 

 

 

请一个同学上讲台闻纸片的气味,找出相同

气味的两片纸

片。

复习通讯的概念

 

提问:蚂蚁的通讯方式如何?

播放:有关蚂蚁的通讯影片片断

 

 

 

投影:蚂蚁的通讯是依靠气味或触角碰撞!

组织同学用实验方法证实这个观点是正确的。讨论时间为五分钟。

 

评讲各组的方法(进行适当的表扬)

提出同学课后可以去自己尝试。

 

播放:有关蚂蚁通讯的实验。

同时让同学对比出自己的实验与其对比那个简单。另外,讲述这实验在中学做的不可行性,鼓励同学学习更多的生物知识。

根据刚才的片段提问:

1)  如果我们把蚂蚁留下的信息素,抹去某一断,蚁群会出现什么现象?

2)  如果我们用信息素在原来的路径在划出分差的两条,那么蚂蚁是否只沿原先的路径走呢?

 

总结得出结论:蚂蚁的通讯方式是

依靠气味,即利用了嗅觉,嗅觉感受器分布在触角上。此外,蚂蚁也会利用触角的触角功能相互沟通。

 

巩固知识,做个小小的实验。

从试验得出:虽然两片小纸片上看起来没什么差别,但实际上,就可

以留有不同的气味。就像蚂蚁经过

的路径可以留下不同的气味进行通

讯。

30分钟

三、生物之间信息交流的意义

带这两个问题观看影片

 

 

 

 

 

回答问题:

1)举出除了影片里的例子。

2)根据老师的提示回答

投影题目:

1)  其他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如何通讯?举一两个例子。

2)  通讯在社会行为中有什么意义?

让同学带着上面的问题看片断,并播放有关海南坡鹿和蝶蛾类通讯的影片片断。

投影答案:

1)海南坡鹿是依靠声音传递信息;蝶蛾类昆虫的雌虫,体表腺体能分泌吸引雄虫的物质——性外激素。

2) 没有通讯动物的个体间就无法取得联系。对群体生活的动物来说,孤立的个体取食和御敌都很困难,不同性别交配繁殖也将受到影响。

6分钟

四、人类的信息交流与动物有的不同

 

讨论并得出答案。

 

做笔记

提问:

你说出人类的信息交流与动物有什么不同?

投影答案:

人类能用语言文字通讯,是后天学习的,属学习行为,是人类特有的。

动物只能用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通讯,没有语言文字,而且其通讯方式是生来就有的,属先天性行为。但是除了猩猩之外。

4分钟

实验手册的有关蚂蚁通讯的部分

做好记录

布置作业 

2分钟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shengwujiaoan/1423.html

  • [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材分析: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因此,本节教学要求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通过组织学生资料分析和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到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环境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学情分析: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师应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资料分析...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水中生活的动物的运动形式是游泳|水中生活的动物

    第一节 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认识和理解鱼类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呼吸的,从而总结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观察思考活动和创设问题情境在本节课中是非常重要的,观察思考活动可以分小组进行,可以四人一组,将...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行为课件】《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导学案

    一、设计思路:褪去浮华,彰显本色,(简单、有趣、易懂地教学)!当前在《生物学》新课标,提出了探究式教学的形势下!有多少教师地教学,正在偏离“简单、有趣、易懂地教学”这一教学最重要的原则!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举例说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b、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生物书】八年级生物上册练习题(北师大版)

    姓名: 班级: 级( ) 一、 骨的结构及其功能①在青春期,人体发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身高突增,身高突增主要是 骨的增长,与其长长最相关的是骺端的 细胞。②如果某人的长骨需要进行手术,作为医生,你认为应该尽量...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教案】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八下生物教案)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教学目标: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科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教学重、难点: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教学过程:一、 导入人类的性染色体是怎么样的?有无...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教案_生命起源教案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根据本节教材用实验和猜测相结合的方法来说明生命起源的特点,教学方法也就选择学生观察投影片、猜测和查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 一 ) 认知目标 1 .了解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思维导图】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第3节 一.教学目标:1.列举和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动物;2.说出现代类人猿和现代人类的相似性和区别;3.简述人类进化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二.教学重难点:1.类人猿和人类特征的比较;2.人类的进化阶段极其特点;3.由猿向人的过度和人缘分界的标志。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内容

    梳 理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 样的运 动。 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关于动物的运动,主要应该了解哺乳动物和人的运动系统的结构和运动的 原理。哺乳动物和人的运动系统 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运动的实质是肌肉的收缩牵拉着骨 围绕关节活 动。运动的完成还需要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其他系统的配合...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教案】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1、 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 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认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难点: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三、课前准备 大屏幕投影、电脑、去毛...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陆地生活的动物都是用肺呼吸吗_陆地生活的动物

    第二节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生物学第六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中陆地生物中的一节内容。本节课以蚯蚓为例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本节介绍了蚯蚓形态结构特征,特别是在运动和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本节也是一节以实验为主的课,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