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腰椎横突怎么治]第三节 鸟类的起源、家禽

八年级生物教案 2012-10-1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鸟类的起源和家禽的经济意义。

2.通过比较始祖鸟与现代鸟类和爬行动物的异同,培养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鸟类的起源,体验科学发现的艰辛,进行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教育,并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

重点、难点分析

始祖鸟的形态结构特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始祖鸟的形态结构特点是理解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关键,而且可通过与现今的鸟和现今的爬行动物的比较,学习生物起源和进化的研究方法,提高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始祖鸟的研究中,要注重展示科学发现史,在与学生共同探究鸟类的进化史中,体验科学历程,学习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质。

教学过程 设计

一、本课参考课时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1.探究鸟类的起源

(1)体验发现过程:教师可通过印发资料或生动的讲述,向学生展示始祖鸟发现的科学历史。

至今发现的始祖鸟化石共计7件,均发现于德国巴伐利亚省索伦霍芬附近的晚侏罗纪(距今约14500万年左右)海相沉积印板石灰岩内。首次由H. V.Meyer在1861年报道的第一块化石是单根羽毛,保存在东柏林博物馆;第二块标本也是H. V. Meyer在1861年9月30日宣布的,是一基本完整的个体,头骨不全,头后骨骼基本完整,并有羽毛印痕,可以说形态栩栩如生,命名为印板石始祖鸟,标本现保存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第三块标本发现于1877年,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只始祖鸟标本,它比伦敦标本小约1/10,常为报刊书籍引用,现保存在柏林博物馆;1956年,F. Heller报道在索伦霍芬附近发现第四块始祖鸟标本,但没有头骨,其地点就在伦敦标本发现的附近;1970年,J. H. Ostrom报道1855年发现于同一地区的、原被定为翼龙的一不完整小骨架,是始祖鸟的骨骼,现在保存在荷兰Haarlem的Teyler博物馆;第六块始祖鸟标本,本来发现于1951年,由于缺少明显的羽毛印痕被误定为小型食肉类恐龙,1973年才由Mayr更正,现保存在德国Eichstatt的Jura博物馆; 1987年在索伦霍芬印板石灰岩内又采集到一块始祖鸟标本,与前一件相同,也缺少明显的羽毛印痕,由Peter Wellnhofer于1988年报道。

从以上始祖鸟标本发现情况简介可以了解,若没有羽毛印痕与骨骼化石同时保存时,常被误认为是爬行动物。

(2)研究进化证据:师生共同分析研究始祖鸟复原模型,并填写下表:

总结通过化石研究进化的方法——古生物学方法:

①化石所处的地层,说明该物种生存的年代;

②化石复原的物种的形态结构与现今物种进行比较,分析异同,寻找联系,探究进化的线索。

最后还应介绍鸟类起源问题研究的新进展,如“中华龙鸟”的发现等。

2.家禽

(1)家禽的起源 两个问题,其一,家禽是由古代的野生鸟类,经过人们的长期驯化而来的。其二,教师出示原鸡、雁、野鸭的挂图(或看书),让学生了解鸡、鹅、鸭的祖先。并说明对于动物的人工驯养是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方法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优良品质的家禽既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体现了当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成果。

(2)家禽的经济意义 与学生共同联系个人生活总结。

小资料

1.始祖鸟的发现

1861年,德国,梅以尔(H. V. Meyer)在离慕尼黑不远的索伦霍芬村附近的一个采石场发现了一块印有一根淡黑色的羽毛化石。化石长60毫米,宽11毫米。羽干的两侧有羽瓣,一侧羽瓣的宽度大约是另一侧羽瓣宽度的一半,这与现代鸟类的飞羽构造基本相同,但年代属于晚侏罗纪。这是早期鸟类的第一个古生物学发现。这件珍贵的鸟羽毛化石被送到了慕尼黑科学院博物馆。此后不到一个月,梅以尔又幸运地在离羽毛化石产地不远的另一个采石场发现了完整的鸟类化石。这件化石标本具有由许多尾椎骨组成的长尾,每一尾椎骨的两侧都生有一对尾羽,翼羽印痕也很明显。梅以尔认为这是鸟类的一个新属,定名为Archaeopteryx,即古老的翅膀之意,这就是闻名世界的始祖鸟。当时进化思想正在广泛传播,收集化石已成为人们的普遍爱好,一位叫哈伯雷的医生,给人看病不收钱,但必须付给他化石,就这样,始祖鸟化石很快就落到了他的手中。不久,整个欧洲掀起了一股始祖鸟化石热,包括国会议员、社会名流、学者、教授,人人都在争抢始祖鸟化石。尽管大英博物馆馆长欧文和地质馆主任瓦特赫斯坚持反进化论的立场,但他们仍然主张大英博物馆应当不惜高价购买这件珍宝。经过几个月的讨价还价之后,哈伯雷终于同意以700英镑的价钱把始祖鸟化石及其它1703件化石收藏品卖给大英博物馆。1862年11月,引起广泛争论的始祖鸟化石运到了伦敦,一件史无前例的化石珍品就这样落入了异国之手,至今这件化石仍然完好地保存在大英博物馆。

2.中华龙鸟

20世纪最后的20年,是鸟类起源研究的新时期。1994年,我国科学家在辽宁发现了一枚古代鸟类化石,科学家们十分激动,他们说:“中国有了始祖鸟”。经过研究,科学家把这枚称为“孔子鸟”的化石认定为代表鸟类向飞翔进化的主流。而始祖鸟不是鸟类的直接祖先,只是鸟类的一个旁支。1996年在辽宁西部的义县四河屯,发现了中华龙鸟的化石,那里是低山丘陵区,它的发现地层也因此被称为“原始中华龙鸟义县底部”。

根据中国科学家对中华龙鸟化石的研究,可以从五个方面的特征来认定中华龙鸟是最早的鸟类。

其一,这种距今1.4亿年前的鸟,在整体上已初步显示出鸟类的形态特征;

其二,此鸟身上已有很短的原始羽毛,其羽毛比孔子鸟和始祖鸟的都短;

其三,此鸟仍有粗壮锐利的牙齿,留有明显小型恐龙的牙齿特征;

其四,此鸟的尾椎很长,有52节,这比只有30多节的始祖鸟和尾椎更短的孔子鸟估计要早两三千年;

其五,前后肢已经分异,短小的前肢已开始长出短的羽毛,但还不具备飞行能力,只能像鸵鸟一样主要靠后肢奔跑,而到始祖鸟就可以滑翔了。

中华龙鸟的发现,使人类对于鸟类祖先的认识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几乎全世界的古生物科学家都意识到:中国古生物学家正在革命性地改变人类对于早期的原始鸟类演化的认识。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shengwujiaoan/1346.html

  • [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材分析: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因此,本节教学要求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通过组织学生资料分析和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到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环境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学情分析: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师应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资料分析...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水中生活的动物的运动形式是游泳|水中生活的动物

    第一节 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认识和理解鱼类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呼吸的,从而总结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观察思考活动和创设问题情境在本节课中是非常重要的,观察思考活动可以分小组进行,可以四人一组,将...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行为课件】《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导学案

    一、设计思路:褪去浮华,彰显本色,(简单、有趣、易懂地教学)!当前在《生物学》新课标,提出了探究式教学的形势下!有多少教师地教学,正在偏离“简单、有趣、易懂地教学”这一教学最重要的原则!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举例说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b、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生物书】八年级生物上册练习题(北师大版)

    姓名: 班级: 级( ) 一、 骨的结构及其功能①在青春期,人体发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身高突增,身高突增主要是 骨的增长,与其长长最相关的是骺端的 细胞。②如果某人的长骨需要进行手术,作为医生,你认为应该尽量...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教案】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八下生物教案)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教学目标: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科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教学重、难点: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教学过程:一、 导入人类的性染色体是怎么样的?有无...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教案_生命起源教案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根据本节教材用实验和猜测相结合的方法来说明生命起源的特点,教学方法也就选择学生观察投影片、猜测和查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 一 ) 认知目标 1 .了解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思维导图】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第3节 一.教学目标:1.列举和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动物;2.说出现代类人猿和现代人类的相似性和区别;3.简述人类进化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二.教学重难点:1.类人猿和人类特征的比较;2.人类的进化阶段极其特点;3.由猿向人的过度和人缘分界的标志。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内容

    梳 理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 样的运 动。 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关于动物的运动,主要应该了解哺乳动物和人的运动系统的结构和运动的 原理。哺乳动物和人的运动系统 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运动的实质是肌肉的收缩牵拉着骨 围绕关节活 动。运动的完成还需要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其他系统的配合...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教案】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1、 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 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认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难点: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三、课前准备 大屏幕投影、电脑、去毛...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 陆地生活的动物都是用肺呼吸吗_陆地生活的动物

    第二节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生物学第六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中陆地生物中的一节内容。本节课以蚯蚓为例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本节介绍了蚯蚓形态结构特征,特别是在运动和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本节也是一节以实验为主的课,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

    发布于:2012-10-2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