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牛科技教育怎么样|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

八年级历史教案 2012-09-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历史教案】

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以邓稼先和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

掌    握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获取信息

有效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分析新中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和几位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网络探索

通过历史网《史海荡舟》,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历史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爱国情感

通过学习建国以来科学技术的成就,让学生明白我国有些科技领域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继承传统立志成材

通过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增强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重点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

教学难点  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回答: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兵力和装备都不弱于日军的清朝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自己国家的威海卫港湾内。但是,新中国建立刚到半个世纪,人民海军就能驾驶着国产的导弹驱逐舰环球访问、遨游世界各地。大家都已经知道发生这么强烈反差的原因在于新中国科技有了长足的进步。那么,新中国科技取得长足进步的原因又有哪些呢?(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根据自己搜集整理的有关资料,进行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两弹一星”

  1谁来介绍什么是“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

   ·教师讲解:“两弹一星”现在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但是最初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例如,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就是因为他主持研制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后来原子弹和氢弹合起来称为一弹,另一弹专指导弹。“一星”则指人造地球卫星。

  2 原子弹是怎样研制出来的?(以邓稼先为首的老一辈科学家挑选了20多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协力攀登科学高峰。他们在缺乏资料的“真空”状态下,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在罗布泊的戈壁沙滩上空点燃神奇之火,生成原子弹爆炸特有的“蘑菇云”。

·指导学生观看课本彩色插图第3页第13幅《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图以及网站《史海荡舟》所展示的其它资料,体验科技实验成功的欢乐、自豪等情感。

  3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武器,我们这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它?(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人民才能过上安宁的日子。)

·接着指导学生观看课本86、87页的导弹和卫星图片,联系第14课《钢铁长城》有关知识,加深印象,并重点补充网站《史海荡舟》登载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遨游太空》资料,其url是http://www.ycccf.com/photo/showphoto.asp?photoid=53。

  4课本介绍了另一为杰出的科学家是谁?(袁隆平) 12

   ·教师过渡:新中国的科技研究不但在强军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而且在解决民生方面也有重大突破。袁隆平就是一位成功解决中国众多人口温饱问题的科学家。

籼型杂交水稻

  ·指导学生观看课本88页插图,体会袁隆平坚持田间劳作的精神。组织讨论:

  1袁隆平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他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质量,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惠及全世界,能够多养活许多人口。)

  2我们应该学习邓稼先、袁隆平哪些优秀品质?(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增强学习自觉性,下定决心、充满信心地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教师组织学生提高探究学习的层次:

  3结合课本88页“练一练”,帮助学生理解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

   (a. 原子弹爆炸成功; b. 地球人造卫星发射成功;c. 袁隆平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教师指出:新中国不但在强军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而且在解决民生方面也有重大突破。正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才打造出眼前这一派国泰民安的大好景象和将来中华崛起的锦绣前程。

   4 建国后,我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a.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制,有效地集中了全国的物力、财力和人力。b. 广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许多毅然归国的海外华裔科学家们热情投入、无私奉献。c. 1978年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1完成《历史填图册》23页“练一练”各题。

   2根据《新学案》45——46页,掌握[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

   3按组展示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个人学习心得,根据下表进行自我测评,由小组其他同学将评语登入《历史学习记录卡》:

项       目

表    现    与    进    步

人文精神

方法和能力

知识的获得

自己学习的特点

4为学生提供拓展知识的相关网址:

a. 中国航空博物馆  http://www.chnmuseum.com/js/zghk.htm

b. 中国科普博览  http://www.kepu.com.cn/gb/index.html

c. 中国发明网  http://www.faming.org/

d. 科学abc  http://www.kxabc.com/hangtian/universe/daodan.asp

e. 袁隆平  http://www.nameschina.com/indian-t/yuanlp/index.html

f. 邓稼先  http://www.pku.edu.cn/lib&mus/archives/newspaper/qt/bjqn0625-1.htm

5提醒学生预习第18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lishijiaoan/102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