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和海洋的面积比例】陆地和海洋

八年级地理教案 2012-09-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地理教案】

第一章 

第一节   海陆分布一、           教学目标:1、  要求学生了解地球是人类成长的摇篮,也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2、  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基本情况以及海洋与陆地面积的比例关系。3、  要求学生撑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4、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二、           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和大小;大陆、大洲、岛屿、半岛、海峡的概念。三、           教学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四、           教具准备:世界政区图和空白填充图。五、           教学方法:阅读读图法、对比法。六、           课时安排:2课时。七、           板书设计一、 三分陆地  七分海洋1、  海陆面积    类别面积(亿平方千米)比例海洋3.6171%陆地1.4929%地球表面3.61+1.49=5.1100%2、  海陆分布

类别

南北半球

东西半球

海洋

南半球

西半球

陆地

北半球

东半球二、 七大洲1、  概念:大洲、大陆、岛屿、半岛。2、  大洲的名称及分界线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有的借助了天然的界线,如山脉、河流、湖泊、海峡等;有的借助了非天然界线,如运河等。      如:亚洲­­―――欧洲(天然界线);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非天然界线)。3、  大洲的大小最大是亚洲,最小是大洋洲。顺口溜: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三、四大洋 1、概念:海峡 2、分布  太平洋:东面是南、北美洲,西面是亚洲和大洋洲北部凭借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通。  大西洋:位于南、北美洲与欧洲及非洲之间南接南极洲,北通北冰洋,形状如“s”。4、  大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八、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入:同学们,上一学年我们学习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但是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里,它的真正的面目是怎样的呢?(让学生形容一下各抒己见)    生:各抒己见。    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多,发现地球是太阳系里最美丽的一个星球。    活动:指导学生完成“观察月球  了解地球”的活动。(地球上具有液态水)    承转:正是因为这样,地球具备了生命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所以我们首先认识地球的表面。    【板书】一、三分陆地  七分海洋1、  海陆面积(略)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月球  了解地球”的活动,已经知道了海洋的面积比陆地的要大得多,那么,它们的大小和比例是怎样的呢?    生:阅读、看图c、d、e。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因此人们通常说“三分陆地  七分海洋”。    师:那么,陆地和海洋是不是分别集中分布在一个地方?    生:不。是分散的。    师:它们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吗?    生:阅读、看图e。海洋把陆地分割成若干块,海洋相互连成一体。按南北半球分,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按东西半球分,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板书】2、海陆分布(略)    承转:既然海洋把陆地分割成若干块,我们用什么方法去记忆它们呢?    生:我们可以给它们都起了名字。    师:对。    【板书】二、七大洲    1、概念:(略)    师: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几个概念:大洲、大陆、半岛、岛屿。    生:阅读、讨论、对比,找出自己的记忆方法。    师:我们了解了大洲的概念,那么把它们分成了多少个大洲?又起了什么名称?    生:七个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板书】2、大洲的名称及分界线。(略)     生:读图f、g 、h 、i进行分析比较。    【板书】3、大洲的大小(略)    师:通过对图i 的比较,七大洲中的大小排列是怎样的呢?    生:?(各抒己见)师:我们可以通过这个顺口溜来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海陆分布和七大洲的分布,认识到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在地球表面分布着宽广的陆地,但是从海陆比例来看我们得知海洋的面积比陆大得多,在今天的21世纪里将海洋的世界。作业布置:        收集有关海洋和陆地的资料。123

第二课时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海陆分布和七大洲的分布和置,现在我们又来研究地球上的海洋。    承转:海洋把陆地分割成若干块,反过来陆地也把海洋分割成若干块,把海洋分成多少块?    生:四块。    【板书】三、四大洋(略)    师: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海峡?    生:四大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大洋的边缘部分称为海,沟通两个海域之间的狭窄水道叫做海峡。    师:对,同学们对课文的预习很充分,那么,这四大洋的名称、大小及特点又是怎么样的呢?生:思考、讨论、发言。(略)课堂练习:课后的复习题1、2、3题。师:示出第1、2题的空白挂图。生:让学生上讲台填,其余在课本上填。师:巡视学生填写情况。师:示出第3题的世界政治地图。生:自告奋勇上讲台指出划定这些界线借助的地里事物名称。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陆地和海洋的大小及分布,认识到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在地球表面分布着宽广的陆地和浩瀚的海洋。陆地是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基本空间,海洋为人类提供着丰富的资源,在21世纪里将是海洋的世界。作业布置:1、课后查阅世界地图,辨认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和位置。2、收集海陆变迁的证据。

 第二节  海陆变迁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地壳是在运动变化中的,以及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2、能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了解  魏格纳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观察、质疑、假设、验证——   3、练习表达自己的观点。

       4、尝试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5、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习惯。        6、尝试对学生的观点进行鼓励性评价和量化。

       7、理解世界是在变化发展中的,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8、提出问题也是一种贡献。

       9、理解科学研究既需要大胆的质疑、假设和验证,还需要有坚韧的毅力和                            勇于探究的精神。        10、培养尊重不同意见的胸怀,学习与持不同意见的人交流。二、教学重点: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海陆变迁的实证。三、教学难点: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批判和质疑的思维品质。四、教学方法:质疑、表达法。五、课时安排:1个课时。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海陆分布导入海陆变迁。

教师引导

海陆分布在很久以前就是这样的吗?指导阅读,鼓励学生将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

学生活动 :到讲台前陈述自己的问题。

教师评价 :对每位学生的发言给予恰当的评价,重点在于发掘问题中的创造性思维。123

乘转 :让我们来看一下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它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如何思考、如何去做的。

教师讲解 :重点阐述魏格纳的观察、思考、验证以及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通过魏格纳探险遇难这一史料,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

学生活动 :寻找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 到台前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价 :对学生的发言过程和内容进行评价,重点鼓励其在方法方面的阐述。

教师引导 :由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 。重点讲解由假说到学说这一科学研究的方法。

教师讲述 :举例说明板块构造学说对火山地震的解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学生活动 :学生宣读自己搜集的资料,或发表自己的问题或观点。

课后作业     小论文:已经发生的大地震和火山爆发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dilijiaoan/357.html

  • 【黄河的教案】第6课黄河教案

    【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的发源地,入海,上中下游的划分。2、 理解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3、 掌握黄河的开发和治理的措施【教学重点】黄河的开发和治理措施【教学用具】黄河水系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新课引入:上一节学习了长江的基本情况,今天学习另外一条著名的河流——黄河。 2、展示黄河水...

    发布于:2012-09-15

    详细阅读
  • [《地形和地势》教案]《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目标1.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称,并能够说出其分布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感知我国的地形特征,积累丰富的地形表象;能够结合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并适当地运用数据,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2.初步说明地形要素在我国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

    发布于:2012-09-15

    详细阅读
  • 湖北教案网|湖北教案

    湖北省课 题第四节 “九省通衢”——湖北省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江汉平原丰富的物产2、了解湖北省交通和工业的特点3、了解省会武汉在长江中游地区的重要地位。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形式教具地图册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启发谈话法 教学步骤 (引入)在我国中部有一个...

    发布于:2012-09-15

    详细阅读
  •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_《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二课时

    第2课时 农业的地区分布设计思想农业的地区分布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如何突破重点是--的关键。地图是反映地理事物及空间分布的重要信息载体,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充分利用农业分布图并进行列表比较,让学生知道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资源_八年级上册《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2 知道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国情特征;3 能正确评价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过程与方法1 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我们在生产、生活中都用到哪些自然资源;2 讨论以上提到的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类;3 结合课本图...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祖国的宝岛台湾课文]“祖国的宝岛”——台湾省

    青云一中 殷西玲复习目标:知识目标:熟记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领土组成、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能力目标:学会分析台湾的自然特征与经济特征之间的关系。情感目标:进一步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重点:台湾的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影响难点:台湾的地形特征复习过程主干知识梳理 要点合作突破1 ...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高技术产业教案

    高技术产业教学目标:1、理解高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 2、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高技术产业在工农业发 展中所起的作用。3、了解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4、掌握高技术产业在地域上分布特点及未来变化趋势。 教学指导:高技术产业是 最具活力的产业。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水平有较大的差异,城市与乡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与...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东南亚2020gdp]东南亚2

    东南亚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东南亚的居民构成、宗教信仰、及该地区华人的一般情况,掌握东南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热带经济作物、矿产及分布,了解东南亚的经济特点。2.通过分析东南亚成为世界最大热带经济作物产地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地理事物的能力。3.了解华...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土地资源教案]土地资源教案

    第二节 土地资源 [相关课件]教学要求1 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2 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3 教育学生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课。要认识和了解祖国,首先要明确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等方面的基本国旗情。这是使学生认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特征,进而了解人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最佳教材和出发点,因此本节内容为今后学习中国地理其...

    发布于:2012-09-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