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教学反思]《工业》教学设计(第1课时)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地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工业生产的定义,了解工业与其他经济部门间的联系,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读图了解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的分布,归纳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的分布。
2.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工业生产的定义。
三、教学策略
从知识本身来看,本节需要识记的不多。本章前两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交通运输和农业有所了解,教师可以采取对比的教学方法,尤其要突出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的差异,有利于学生理解工业生产特点及分布特征。
生活中学生接触工业部门的机会虽然不多,但接触到的工业产品很丰富。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教师可以以学生生活中常用的工业产品为例展开教学,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家乡的工业部门或进行网上学习。
生活中学生接触工业部门的机会虽然不多,但接触到的工业产品很丰富。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教师可组织实地考察或网上学习,搜集当地主要工业部门的资料,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鼓励学生多接触社会,增加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学习的两个经济部门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个是发展经济的先行官──交通运输业;一个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解决完温饱问题之后,人们就要思考如何提高生活品质,这时候需要我们发展哪个经济部门呢?
教师:在我们家里仔细观察,就会找到这个经济部门的很多产品。
学生:完成活动“认识工业产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沙发这种工业产品追根溯源,激发学生了解工业生产特点的学习兴趣。】
教师:工业生产是指开采煤、铁、石油等自然资源,对原材料(矿产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工业产品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教师:展示学校不同时期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问,对比我校建立初期与现在的办学环境的差异,反映出的我国工业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看图分析,得出我国工业取得辉煌成就。
【设计意图:用鲜活的事例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师:下面我们进行角色扮演,体会工业生产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
学生:扮演学校后勤主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为校长提供改善办学环境的设计思路,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并填写申报表。
产品名称
价格
产地
主要原材料
工业部门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探究的欲望。学生通过上网搜集信息,逐步了解各类工业产品的特点及各种工业生产部门,有助于学生对“什么是工业”这一难点内容的理解。】
教师:我们设计的方案中涉及的产品多属于工业产品,工业的发展可以改善学校的办学环境,对社会其他部门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学生: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和总结,结合教材中的图片和资料,讨论工业与其他经济部门的联系,进一步体会工业生产的特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从材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12
教师:随着我国的工业发展,不仅在产品种类和产值上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工业中心的数量和分布上也有变化明显。(教师补充一些资料,例如,新老工业分布图,相关视频资料)
学生:读“我国工业分布地区的变化图”,说出我国四十年来工业中心分布的时间变化。
【设计意图:培养读图能力和落实德育目标。】
教师:依据“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分布图”,总结现阶段我国工业分布有何特点?
读图分析:
步骤1
教师:现阶段我国主要工业中心集中分布在哪些省级行政区域?
学生:读图,找出有4个及以上工业中心的省级行政区域。
步骤2
教师:工业中心密集的省级行政区域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注意方位用语)?
学生:读图,说出我国工业中心集中分布在我国东部及沿海、沿江地区。
步骤3
教师:在图中确认我国工业中心密集的四大工业基地(绿色区域)及位置(包括省区位置和海陆位置,以及附近河流分布)。
学生:读图,找到四大工业基地,说出它们的位置特点。
步骤4
教师:通过分析读图找出的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及工业基地集中分布的区域,请同学们归纳我国工业中心分布的地区差异是什么?
学生:归纳出我国工业分布的主要特征。
教师总结: 我国工业中心主要分布特征是:
1.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2.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和沿江地区。
【设计意图: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通过读图、探究,学生能够读出我国工业中心分布的地区差异,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提高学生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可以联系第一章疆域中的知识重点:行政区划,强调前后知识的联系。)】
学生:做笔记。
【设计意图:落实知识。】
教师:为什么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江、沿海地区呢?
布置课后探究作业:分组考察我国主要工业基地,搜集“辽中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等工业基地的发展资料,完成探究活动表。
【设计意图:为下节课的学习进行预习和知识储备,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探究活动表中的内容,从位置、交通、地形、资源、科学技术等方面,探究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五、教学反思
学生对工业生产活动接触很少,工业概念又比较复杂,因此,教师应该尽量利用丰富的图片或视频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课堂活动的设计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尽量浅显易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了学习概念的枯燥乏味。
12-
【黄河的教案】第6课黄河教案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的发源地,入海,上中下游的划分。2、 理解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3、 掌握黄河的开发和治理的措施【教学重点】黄河的开发和治理措施【教学用具】黄河水系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新课引入:上一节学习了长江的基本情况,今天学习另外一条著名的河流——黄河。 2、展示黄河水...
-
[《地形和地势》教案]《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1课时)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称,并能够说出其分布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感知我国的地形特征,积累丰富的地形表象;能够结合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并适当地运用数据,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2.初步说明地形要素在我国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
-
湖北教案网|湖北教案详细阅读
湖北省课 题第四节 “九省通衢”——湖北省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江汉平原丰富的物产2、了解湖北省交通和工业的特点3、了解省会武汉在长江中游地区的重要地位。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形式教具地图册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启发谈话法 教学步骤 (引入)在我国中部有一个...
-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_《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二课时详细阅读
第2课时 农业的地区分布设计思想农业的地区分布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如何突破重点是--的关键。地图是反映地理事物及空间分布的重要信息载体,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充分利用农业分布图并进行列表比较,让学生知道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
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资源_八年级上册《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 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2 知道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国情特征;3 能正确评价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过程与方法1 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我们在生产、生活中都用到哪些自然资源;2 讨论以上提到的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类;3 结合课本图...
-
[祖国的宝岛台湾课文]“祖国的宝岛”——台湾省详细阅读
青云一中 殷西玲复习目标:知识目标:熟记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领土组成、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能力目标:学会分析台湾的自然特征与经济特征之间的关系。情感目标:进一步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重点:台湾的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影响难点:台湾的地形特征复习过程主干知识梳理 要点合作突破1 ...
-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高技术产业教案详细阅读
高技术产业教学目标:1、理解高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 2、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高技术产业在工农业发 展中所起的作用。3、了解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4、掌握高技术产业在地域上分布特点及未来变化趋势。 教学指导:高技术产业是 最具活力的产业。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水平有较大的差异,城市与乡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与...
-
[东南亚2020gdp]东南亚2详细阅读
东南亚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东南亚的居民构成、宗教信仰、及该地区华人的一般情况,掌握东南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热带经济作物、矿产及分布,了解东南亚的经济特点。2.通过分析东南亚成为世界最大热带经济作物产地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地理事物的能力。3.了解华...
-
[土地资源教案]土地资源教案详细阅读
第二节 土地资源 [相关课件]教学要求1 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2 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3 教育学生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一课时)详细阅读
【教材分析】本节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课。要认识和了解祖国,首先要明确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等方面的基本国旗情。这是使学生认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特征,进而了解人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最佳教材和出发点,因此本节内容为今后学习中国地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