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演讲稿100字|走向世界的中国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地理教案】
课题
第九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 计划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领会地理环境要素的综合性和差异性及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2、明确中国的国情和世界发展趋势,了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3、了解全球的变化趋势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过程与方法
作图----小组合作----导学-----练习深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的区域差异和区域合作中的重大工程
学习者分析
学生对关于国家的一些国情知之甚少,对南水北调等工程难以理解。教学资源与策略
课件、素描纸、铅笔、红笔、黑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两年来,我们学习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今天我们一起和中国走向世界。 【板书】走进世界的中国讲授新课 教师引入:在两年的地理学习中,同学们掌握了学习地理的学习方法之一是:读图。今天我们就用我们手中的笔自己来描绘祖国的蓝图。将同学们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一名组长。共同完成“中国轮廓图”,并画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描述每一个区域的特征。(时间5分钟) 学生作画,老师巡视。 教师承转: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地理特点,面临不同的发展问题。我们怎样才能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在世界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是今天这节课需要探究的问题。
教师板书:一、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板书:1.区域差异
学生展示作品: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老师提问:
根据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特点,想一想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学生发言: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千差万别,这说明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
教师承转:不同的区域地理条件不同,发展的方向、途径和所走的发展道路也不尽相同。
教师板书:2.区域发展
教师提问:
1. 以东北平原为例,想一想为什么东北平原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联系气候、地形、人口、工业等方面进行分析)
2.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分组讨论自己的家乡发展经济的有利和不利的地理条件,想一想我们应当怎样因地制宜地发展家乡的经济?
学生讨论发言。(略)
师生共同总结:
1.我们可以看到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面积辽阔,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人口密度较低,适宜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生产。这些都是东北平原的农业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条件,发展商品粮生产,是东北平原区域发展的方向。因而东北平原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2.家乡发展经济的地理条件既有优势也存在着问题。就人口这一条件而言,从不利的方面看是人口多,人均资源少;而从有利的方面看是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这就需要我们扬长避短,发展农业要走多种经营之路,发展工业要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工业并积极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的第三产业。临近港澳、东南亚,引进外资方面更有利。可以利用优势发展加工制造业。看来,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最大限度地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
看漫画,谈感受。“丰收的苦恼”。教师承转:有了优势,是否就能够发展得好呢?如果东北平原生产的粮食,我们家乡加工的产品没有广阔的消费市场,任何优势也就无法实现,也就不能促进区域的持续发展。因此,我们的发展需要其他地区的合作。 123
教师板书:3.区域合作
教师出示文字资料或录像和图片
“三北”防护林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跨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包括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占国土面积的42.4%;规划造林3 508×104公顷,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2050年防护林体系将全面竣工,届时“三北”地区农田实现林网化,大部分牧场也有了牧场防护林的保护,黄土高原和人为因素造成的荒漠化将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宜林荒山荒地将被绿化,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基本得到控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十分巨大。
学生阅读后思考:
1.为什么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营造防护林?
2.“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对于促进区域发展有何作用和意义?
学生讨论发言。(略)
师生共同概括:
1.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已严重阻碍了这些区域的持续发展。国家在这片广大的地区建设“三北”防护林,是为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和牧场,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
2.“三北”防护林的建设这一事例说明为了促进各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共同治理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人与环境的协调是任何区域发展的前提条件。
除“三北防护林”外,你知道还有哪些跨区域的工程?请同学们在小组所画的地图上用红笔标出来,并写上名称。(3分钟)
问题:工程主要解决了哪些问题?
1.解决了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因资源短缺而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
2.使资源丰富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给工程沿线地区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4.在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中,也有效解决了不同区域的环境生态问题。
总之,跨区域工程加强了区域之间的联系,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分工合作,互惠互利,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进一步促进了各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承转:通过以上事例我们看到不同区域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各方面均有长足发展,我们的祖国也在各个区域的发展中不断发展,在世界中求发展。
教师板书:二、在世界中求发展
教师板书:1.发展中的大国
老师提问:从哪些方面足以体现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学生列举:神十升天、蛟龙入海、第一首航母“辽宁号”。
教师出示数据据资料资料和图片。
我们国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尽管经济总量和国际竞争力在世界的排名不断上升,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明显偏低。
学生阅读上文,结合“从我家看我国的发展”这一话题,讨论思考为什么说我们国家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
学生讨论发言。(略)
师生归纳总结:从发展的角度看,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中国是当今世界上的一个发展中国家。从综合国力方面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总量和国际竞争力在世界的排名不断上升,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这在我们家庭中有着具体的体现,衣、食、住、行、玩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用电器样样俱全,许多家庭已购买或计划购买小汽车。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逐渐提高,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不可小觑的大国。所以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这是我们国家的又一基本国情。 123
教师板书:2.在世界中求发展
教师播放和展示:关于我国加入wto的艰难历程和融入全球化发展的视频或图片。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观看视频(图片)讨论我们国家为什么要积极加入世贸组织?
学生分组讨论并选派一名代表陈述本组的看法。(略)
师生概括发言要点:
从我国国情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发展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我们只有加入wto,坚持对外开放,才能促进祖国的发展。事实证明,自入世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经济竞争力在不断提高,中国的经济发展成为全球的一个亮点。
2.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经济走向全球化的世界。各个国家的联系会越来越密切。图9.2已形象地说明,一种产品尤其是高科技产品的生产需要多个国家的共同合作完成;另一方面从飞机零件的生产国看,多是一些发达国家或是发展比较快的发展中国家,这说明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中有合作,在合作竞争中求发展。我们只有加入wto,才能参与到这样的竞争合作中,促进祖国的发展。
3.加入wto,有利于我国参与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为保卫世界和平、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促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课堂总结:两年来,我们走过世界,走遍中国。融入全球化,保卫世界和平,促进区域与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明天同学们将带着所学到的地理知识、运用地图的本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走向未来的生活。
课后作业:分组在网络、报刊、书籍、电视中收集关于家乡和祖国发展的图文资料,结合本课内容,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采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1.从我家看我国的发展。
2.wto与我们的生活。
3.经济发展与我们身边环境的变化。
123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dilijiaoan/164118.html
-
【主要地形区】主要地形区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地图上确认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准确位置,并能描述其各自的地形特点。能力目标 通过读图、填图的训练,使学生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上读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分界线,及其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从而在山脉的基础上,建立起各高原、盆地...
-
中国的疆域_中国的疆域详细阅读
1 2 1、提前预习本课,完成课前预习。2、通过课前预习,尝试习题练习,检测自己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运用材料,了解历史上的行政区划。2、结合地图,通过活动和竞赛,让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记住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 3、了解香港、澳...
-
【河流和湖泊的概况初中地理】河流和湖泊概况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通过读图,使学生知道我国主要河流的位置、流向和流入的海洋;我国主要湖泊分布的省区和特点。 通过读图,使学生能在图上确认内外流区域的界限;并结合地形图指出它与地形区的关系,结合季风区非季风区图指出它与气候区的关系。 通过阅读珠江流域图和广州降水量柱状图及中国地形图,帮助学生理解珠江水量大、...
-
中国的疆域_中国的疆域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记住我国的面积、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知道我国的陆疆、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能力目标: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巩固学生的比例尺相关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
-
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初中地理|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大量的数据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数量大、种类多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民族自豪感。 2 通过与其他国家比较,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的特点,明确我国在自然资源上面临的严峻形势;通过分析其中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资源短缺的现实国情,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与人地协调的观念。...
-
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我国的分布特点。 2 使学生熟悉我国主要的煤矿、油田、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的分布地。 3 使学生了解我国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4 通过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的主要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开发、节约、综合利用、寻求替代品的必要性与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资...
-
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演讲稿100字|走向世界的中国详细阅读
课题第九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 计划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领会地理环境要素的综合性和差异性及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2、明确中国的国情和世界发展趋势,了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3、了解全球的变化趋势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过程与方法作图----小组...
-
【主要山脉分布图】主要山脉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和示意图,使学生熟悉我国的名称,并准确指出山脉的走向和分布。继续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各类地形图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山脉分布的空间概念,进而初步建立起分布的“脑地图”。通过珠峰探险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信念。 教学建议...
-
中国的人口大约是多少亿_中国的人口详细阅读
教学目的1.通过讲授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增长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了解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而带来的一系列人口问题,并且理解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2.培养学生使用“人口分布图”专用地图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介绍有关华侨、华...
-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教案|第4课工业的发展教案详细阅读
第4课 工业的发展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工业发展的成就。2、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产业特点、分布及发展方向;收集资料加深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技能,读图、析图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特点的技能。3、通过感知高新技术产业的成果,形成地理表象,根据收集到的信息,通过抽象、概括思维过程,形成、理解高新技术...